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多囊肾患者肾移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成人多囊肾 (ADPKD)患者肾移植不切除原肾脏的移植效果。方法  2 1例ADPKD患者肾移植 ,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部胀痛症状及高血压 ,19例血尿病史 ,16例术前有肉眼血尿 ;5例患者合并有多囊肝 ,1例行肝肾联合移植 ;本组移植术前、术中及术后均未切除原双侧肾脏。结果  1年人 /肾存活率为95 2 % / 95 2 % ,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9 5 % (2 / 2 1)。移植后原肾脏体积逐渐缩小 ,腰部胀痛症状及高血压均有改善 ,血尿逐渐消失。结论 多囊肾患者接受肾移植移植效果满意 ,肾移植术前切除多囊肾并非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群体反应性抗体对移植肾近期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苯姆德细胞板测定2000年2-10月在我院进行肾移植的160例移植肾受者移植前,移植后1周和2周血清中的PRA水平,并分析其与移植肾近期(3个月)移植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移植前PRA阳性组患者在移植后3个月内的急性排斥率,移植肾功能迟恢复率和移植肾切除率分别为53.6%、28.6%和17.9%。而PRA阴性组分别为13.6%、9.8%和3%,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PRA≥30%者共8例,术后5例发生急性排斥(62.5%),3例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37.5%),3例移植肾切除(37.5%)。术前PRA10-30%者共20例,术后10例发生刀性排斥(50%),5例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28%),2例移植肾切除(10%),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5,0.01)。在移植前PRA为阴性的132例患者中,移植后PRA转为阳性者36例,12例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7例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移植肾切除,发生率分别为33.3%,19.4%和5.6%,而在96例移植术后PRA仍为阴性的患者中,只有6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6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均为6.3%,2例移植肾切除(2.1%),两组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肾移植术前,后移植受者体内的PRA水平对移植肾的近期存活率有显著影响,肾移植术前,后检测PRA水平对选择合理移植时机:估价移植后效果及辅助急性排斥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再次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5年12月41例再次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统计移植后受者1、3、5年的移植肾存活率及影响存活率的因素。 结果:再次移植后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5.4%、76.2%、65.8%;再次移植前切除原移植肾患者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8.9%、74.7%、62.2%,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33.3%;再次移植前未切除原移植肾患者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2.6%、77.1%、68.5%,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30.4%,二者存活率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A阳性患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高于PRA阴性患者,应用抗体诱导治疗的患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未诱导治疗的患者。结论:再次移植前切除原移植肾不能提高再次移植的远期存活率,采用良好的HLA配型及抗体诱导治疗有利于移植肾的存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这提高肾脏移植术后的长期存活率,对切除的移植肾脏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无功能移植肾脏标本85例作为实验组,及其相应的肾肘移植术前活检组织作为对照组;根据临床资料并结合肾脏移植病理分类与分级的Banff标准,研究移植肾的病理学改变。结果:85例切除的移植肾中,急性排异反应44例(占51.8%),慢性排异反应19例(占18.8%)。结论: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原因为急性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术后并发糖尿病 (PTDM)是肾脏移植的常见并发症 ,也是影响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因素之一。我们对52例PTD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肾移植患者917例 ,男性569例 ,女性348例 ;年龄18~70岁 ,平均 (47.7±12.5)岁 ,其中<40岁409例 ,≥40岁508例。术前原发病为多囊肾6例 ,痛风性肾病3例 ,狼疮性肾炎2例 ,其余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术前检查空腹血糖、尿糖均正常 ,无糖尿病家族史。1.2肾移植术后治疗常规抗排异反应用环孢素A +去氢可的松 +硫唑嘌呤 ,…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植肾存活率越来越高,术后伴发移植肾输尿管病变的患者也出现上升趋势,追踪多年观察现将我们对移植肾输尿管病变的彩超诊断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输尿管并发症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4例,维吾尔族2例,哈族1例,汉族8例,年龄33~47岁,原发病1例为多囊肾,10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所有病例肾移植术后行三联免疫抑制剂抗排斥治疗,3例经尿道移植肾输尿管探查,输尿管坏死段切除输尿管膀胱重吻合术,术后病理结果:(移植肾)输尿管组织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术后长期蛋白尿与普通慢性肾脏疾病一样,提示产生蛋白尿的有功能肾单位将会逐渐减少最终走向移植肾衰竭。蛋白尿影响移植肾长期有功能存活逐渐受到重视,关于肾移植受者蛋白尿有多个难题:①对于术前原肾尚有尿量伴有蛋白尿的患者,术后蛋白尿究竟来自原肾还是移植肾?  相似文献   

8.
随着器官移植科学的发展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及患者的存活率不断提高 ,肾移植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日益受到关注。我们对 3 0例男性肾移植术后肾功能良好病人的术前、术后的动态血清性激素水平及 1~ 3年患者性功能情况作一调查 ,现报告如下。1 材料方法1 1 病例  男性 3 0例 ,年龄 2 0~ 5 1岁 ,原发病 :慢性肾炎 2 7例 ,多囊肾 3例。术前血液透析治疗 2~ 2 6个月 2 4例 ,腹膜透析 2~ 6个月 6例。术前输全血或红细胞悬液 3~ 2 0u ,供受者ABO血型相容 ,淋巴细胞毒性试验 2 %~ 8% ,热缺血时间 <8min ,冷缺血时间 <5h ,移植肾功…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3~2007年共完成终末期多囊肾肾移植39例,其中26例为多囊肾双肾切除同时行肾移植术,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一般资料39例多囊肾患者,26例行多囊肾切除同时行肾移植术,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36~63岁(平均47岁),合并多囊肝14例,3例行肝肾联合移植。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是终未期肾脏疾病有效疗法之一.我院近10年行同种肾移tA112例,入/肾1年存活事865O%/9340%,超过我国平均水平.居移植的成功与否,与肾脏来源、受体状况、手术情况等诸多因素有关,也与护理有密切关系.现就112例同种肾移植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门例中,男87例,女万例,年龄儿~53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对例,多囊肾19例.平均病程7年.2护理:2.1术前准备:必须经过一定时期规律性的血液透析,以纠正心功能不全、肺水肿和水电解质的紊乱,并手术前训h增加血液透析一次.术前查血型和组织配型,病人和供体的AB…  相似文献   

11.
活体肾移植     
随着尸体肾移植工作的广泛开展,目前各个移植中心均面临供受者数量差异巨大的问题,而活体肾移植有着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与尸体肾移植比较,其在各个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目前认为在活体非亲属肾移植中,人体白细胞抗原配型作用不明显,即使6位点错配,其疗效亦好于或等于无错配的尸体肾移植。活体肾移植中供者虽有很低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但供者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活体肾移植中的社会问题较复杂,是临床医生在移植工作中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分析我国首例心肾联合移植中肾移植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例58岁男性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实施同期心肾联合移植术,供心和供肾来自同一供体。结果 移植肾立即泌尿,但术后第1天尿量仅800ml,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支持24h后血压逐渐升高,尿量显著增加而脱机。术后第3天移植心、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第15天发生移植心、肾急性排斥反应,经处理后移植心肾功能正常至术后38d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不可逆转的心衰合并肾衰是心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移植心功能恢复、循环稳定后开始肾移植;心脏移植术中可能发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紧急抢救可采用单纯血液超滤;移植肾血流开放时短时间升高血压然后维持较低水平,以降低移植心负荷,肾功能采用CRRT替代,术后第2天,可升高血压增多尿量,撤除CRRT;应分别对两个移植器官进行排斥反应监测;肺部感染是联合器官移植的重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3.
肾脏体外灌流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离体肾脏灌流装置。方法自行设计、制造一种离体肾脏灌流装置,并进行6例新西兰白兔离体肾脏常温下灌流实验,以评估此灌流装置的工作性能。结果灌流装置能与尿量偶联自动补充灌流液,机器能持续工作,性能稳定。最长灌流保存时间达80.65h。灌流24、48h,肾脏静脉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钾钠离子浓度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无显著变化,肾组织形态学基本正常,当灌流65h,肾静脉流出液LDH活性和钾离子浓度显著增高,钠离子浓度显著降低,尿NAG活性显著增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肿胀。结论该肾脏体外灌流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满足医学科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髓质海绵肾的临床诊断(附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髓质海绵肾(MSK)的临床特点,加深对MSK的认识并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肾内科收治的6例MSK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例MSK患者中,男4例,女2例,均表现有肾小管功能的损害,尤其表现为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的障碍。其中2例存在尿酸化功能不良。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1例经肝活检确诊合并先天性肝纤维化。影像学检查结果各有不同。1例肾活检病理显示集合管扩张,上皮变扁、变性,可见灶状钙盐沉着,周围纤维化明显。[结论]MSK临床表现多变,诊断时不仅要想到本病,也要尽量完善各种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不清的情况下可考虑肾活检。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肾损伤是多种原闵引起的肾功能骤然下降的临床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急性肾损伤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阻塞管腔及基膜裸露。肾损伤修复依赖残存肾小管上皮细胞迁移、增殖、分化,覆盖暴露的肾小管基膜,从而恢复肾功能。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克隆细胞,在肾损伤的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肾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证实,坏死细胞的更替主要依赖成熟细胞分化,再次进入细胞周期,或依赖骨髓干细胞或肾脏器官特异干细胞的修复作用。文章就骨髓干细胞和肾脏成体干细胞在急性肾损伤后肾脏修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肾损伤分子1(KIM-1)预测顺铂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进行研究。方法 以顺铂为工具药,诱导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采集尿样、肾组织样本,对肾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造模是否成功。用ELISA法测定尿样中KIM-1蛋白含量;RT-PCR法检测大鼠肾脏KIM-1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KIM-1的蛋白含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法定性定位分析大鼠肾组织中KIM-1蛋白表达情况,以确定急性肾损伤发生时KIM-1是否可以作为敏感的检测指标。结果 当模型组大鼠肾脏皮髓交界处出现程度不等的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基底膜裸露等病理改变时,ELISA法检测尿KIM-1,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中的KIM-1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所有大鼠在肾皮髓交界部位可见大量的染色阳性的肾小管,该染色阳性区域与组织病理学检查中的异常肾小管分布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KIM-1可作为一种敏感的生物标志物对顺铂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囊肾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多囊肾患的CT表现,并总结其CT表现与肾功能的关系。结果28例均见肾内数个大小不等囊性低密度影,双侧24例,单侧4例,囊腔内出血3例,囊壁钙化8例,伴肾结石10例。结论CT能准确诊断多囊肾,并可依据其CT征象及临床资料综合评价其肾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复杂性肾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肾窦内肾盂及肾实质切开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结果89例复杂性肾结石经肾窦内肾盂及肾实质切开取石治疗,平均手术时间约130min,术中出血平均约200mL,取尽结石86例,术后常规B超或KUB检查,3例残留单个小结石。结论肾窦内肾盂及肾实质切开取石符合肾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距结石较近,该手术操作简便、手术野暴露好、结石残留率低、无需阻断肾血流、出血少、肾组织损伤轻,对肾功能影响小,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The Kidney Failure Risk Equation (KFRE) 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risk of progression to end-stage kidney disease (ESKD). Although the KFRE has been validated in multinational cohorts, the Southeast Asian population was under-represented. This study aimed to validate the KFRE in a multi-ethnic Singapor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cohort.METHODSStage 3–5 CKD patients referred to the renal medicine department at 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 in 2009 were included. The primary outcome (time to ESKD) was traced until 30 June 2017. The eight- and four-variable KFRE (non-North America) models using age, gender,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urine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serum albumin, phosphate, bicarbonate and calcium were validated in our cohort. Cox regression, likelihood ratio (Χ2), adequacy index, Harrell’s C-index and calibration curves were calculated to assess the predictive performance, discrimination and calibration of these models on the cohort.RESULTSA total of 1,128 patients were includ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252 (22.3%) patients reached ESKD at a median time to ESKD of 84.8 (range 0.1–104.7) months. Both the eight- and four-variable KFRE models showed excellent predictive performance and discrimination (eight-variable: C-index 0.87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850–0.894, adequacy index 97.3%; four-variable: C-index 0.874, 95% CI 0.852–0.896, adequacy index 97.9%). There was no incremental improvement in the prediction ability of the eight-variable model over the four-variable model in this cohort.CONCLUSIONThe KFRE was validated in a multi-ethnic Singapore CKD cohort. This risk score may help to identify patients requiring early renal c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