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BN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的动态变化及其对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24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测定血浆BNP浓度,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1例于症状发作后2、4、6、24 h测定血浆BNP浓度。结果:UA组及AMI各时间点BNP水平均明显高于SA组(P〈0.01);且随着症状发作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P〈0.01)。AMI患者症状发作4、6 h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和0.898。结论:AMI患者发病2 h血浆BNP就开始增高,且增高的水平与发病时间长短明显相关;血浆BNP用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非常好的诊断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中脑钠肽(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表达以及变化关系,为其治疗及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1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并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清NT-proBNP、CRP检测指标进行研究,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NT-proBNP及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08,t=37.247;P<0.05)。治疗后CRP、NT-proBNP水平在发生其他心脏事件病例中明显高于治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8,t=4.557;P<0.05)。结论:NT-proBNP和CRP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较为敏感,可作为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血浆心钠肽(ANP)和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23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23例及对照组109例。观察组给予PCI治疗对照组给予非PCI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1 d、治疗后1 d及治疗后3个月血浆ANP和BNP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 d和3个月后血浆ANP和BNP水平较治疗前1 d和对照组下降(P0.05),但对照组仅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PCI治疗后血浆ANP和BNP水平下降,可对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均检测入院后1~3 d及2周后的血浆BNP水平,并随访6个月。根据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出现而分成不良心血管事件组(24例)和无不良心血管事件组(38例),比较2组入院1~3 d BNP(BNP1)、2周后BNP(BNP2)、2周BNP变化值(ΔBNP=BNP1-BNP2)、2周BNP变化幅度ΔBNP%=[(BNP1-BNP2)/BNP1]×100%。结果2组间BNP1、BNP2、ΔBN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BNP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3,95%的可信区间0.988~1.531,P<0.05)。结论血浆BNP可作为评估AMI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肽(BNP)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方法 收集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2例,左室射血分数≤45%,心功能Ⅱ~Ⅲ级,常规治疗基础上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盐酸法舒地尔.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BNP水平、有关心功能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2组血BNP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比对照组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功明显改善,LVEF有显著提高(P<0.01),左室收缩末容量指数(LVEDS)、左室舒张末容量指数(LVEDd)、左室重量指数明显缩小(P<0.01).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改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杨洁 《现代保健》2011,(33):60-61
目的考察不同的脑利钠肽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带来的变化。方法从到本院就诊的病例中随机抽取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男、女分别为20例、1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进行例行的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脑利钠肽的注射。记录两组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得钠肽水平、。肾素及醛固酮水平变化。结果BNP水平在治疗后48h内较治疗前有显著卜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相比而言,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大(P〈0.05),但埘照组却有所上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静脉注射脑利钠肽后,血浆肾素、醛固酮等激素水平都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充分说明脑利钠肽可以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从而起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急性肺栓塞(APE)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46例经肺螺旋CT确诊为APE患者,分为右心室功能不全组和无右心室功能不全组,测定血浆BNP后比较两组差异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病死率等相关指标。结果右心室功能不全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无右心室功能不全组(267 pg/ml±48pg/ml对62 pg/ml±31 pg/ml,P<0.05);前者严重临床表现:晕厥、低血压或休克高于后者(P<0.05);前者右心室功能指标:肺主动脉内径和压力、右心室内径、右心室活动度与后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者病死率高于后者。结论BNP水平对判断APE时右心室功能有一定价值,从而可以帮助对APE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移植前后,尾加压素Ⅱ和脑钠肽的变化.方法 23例AMI患者(AMI组)与22例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对照组)做对照,AMI组MBMC移植前,移植后1、7 d,对照组入选时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尾加压素II和脑钠肤水平.结果 AMI组尾加压素Ⅱ水平在MBMC移植前[(0.37410.189)ng/ml]较对照组[(0.046±0.017 )ng/ml]显著升高(P<0.01),移植后[(0.223±0.043 )ng/ml]较对照组[(0.46210.115 )ng/ml]显著降低(P<0.01),移植1d后显著升高,和移植前相比增加到129%,移植后7d再次降低.AMI组脑钠肤水平,在MBMC移植后1d与移植前相比降低到61%,移植后7d降低更明显.结论 MBMC移植的疗效可能与其对尾加压素Ⅱ和脑钠肤水平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12月,发病后12 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AMI患者为A组(n=46例),住院期间行择期PCI治疗者为B组(n=42),发病后24小时内入院的AMI患者未行再灌注治疗者为C组(n=34);测量NT-proBNP,完善心脏彩超检查,记录三组患者半年内的心血管事件。结果 A组NT-proBNP在入院后较B、C组明显下降,B组NT-proBNP在心肌梗死第11天及以后较C组明显下降;心功能方面:A、B组,A、C组及B、C组在第45天及半年时差异明显;A、B、C三组心血管事件组间差异明显;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行急诊或择期PCI后NT-proBNP明显下降,能降低心血管事件,但急诊PCI优于择期PCI治疗;同时NT-proBNP水平可作为患者心功能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研究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8月我院心血管病区收入治疗的心梗患者99例,将其列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cTnI、BNP和CRP水平差异,同时统计随访患者半年,统计观察组患者中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cTnI、BNP和CRP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cTnI、BNP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半年中发生心血管事件共27例,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cTnI、BNP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余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I、BNP和CR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明显增高,在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中更为显著,这3项指标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富萍  张景轩  葛华  孙奡燕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092-5093
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B型钠尿肽(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同时以彩色多普勒检测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收缩期增厚率(△T%),并测定BNP水平.结果 AMI 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中血清hs-CRP和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心功能Killip分级的增加而升高,血清hs-CRP与BNP水平和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P<0.05).AMI患者hs-CRP和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hs-CRP和BNP水平与AMI预后显著相关,均是独立的不良的预测因子,可以作为评价梗死后心功能状态和近期预后的敏感指标,亦可用于AMI的危险分层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前瞻性研究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 I)合并泵功能衰竭的血液动力学及脑利钠肽-32的影响。方法收集AM 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例,按先后顺序分成IABP治疗组(48例)和多巴胺对照组(31例)。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经主动脉球囊导管抽血取样,用酶联吸附法测定BNP-32变化。结果IABP和多巴胺两组治疗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动脉收缩压(SBP)、心脏指数(C I)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后在MPAP和PCWP下降幅度和SBP及C I上升幅度方面,IABP优于多巴胺,也有差异显著性;死亡率、住院时间和稳定血液动力学所需要时间IABP明显低于多巴胺[分别为15%∶19%和(17±6.2)d:(23±8.9)d和(4.5±3.2):(6.5±3.8)d。所有P<0.05)];BNP方面,治疗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IABP组每日下降幅度较多巴胺组明显,终点时治疗组BNP值也较多巴胺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ABP对于AM 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液动力学及降低血BNP值,纠正泵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血浆脑钠肽(BNP)、血清尿酸(U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6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43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尿酸酶法测定血清尿酸(UA)水平,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结果 ACS组血浆BNP、血清UA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血浆BNP水平和血清UA水平在ACS组呈正相关(r=0.407,P<0.01)。结论血浆BNP和血清UA水平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浆BNP和血清UA水平对ACS的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T波倒置、血浆中BNP的水平变化与左室重构之间的关系,探讨T波倒置、BNP对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54例,溶栓治疗后持续24h监测心电图,A组(溶栓治疗后24小时出现T波倒置,n=38)与B组(溶栓治疗后24小时T波仍直立,n=16)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测,并随访复查急性心肌梗死后2~3天及第3个月超声心动图。结果溶栓治疗后BNP水平,A组明显小于B组;A组内治疗前后BNP比较,治疗后明显减小;B组治疗后BNP水平明显增加。A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3天及3个月时LVED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组患者溶栓治疗后3个月时LVEDD明显增大,B组左室重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早期T波倒置和BNP水平降低对于预测左室重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急性期及恢复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川崎病患儿35例为病例组,以发热、皮疹为主诉的肺炎支原体或病毒感染的48例患儿为对照组,测其急性期与恢复期脑利钠肽及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值,并做相关分析。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脑利钠肽值明显高于恢复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川崎病患儿恢复期冠状动脉内径值明显高于急性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扩张是在恢复期诊断川崎病的重要手段,而脑利钠肽可作为急性期诊断川崎病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首发急性STEMI患者80例,其中行原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25例(原发PCI组),行延迟PCI 27例(延迟PCI组),采用保守药物治疗28例(药物治疗组).测定各组患者发病不同时段hs-CRP、BNP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峰值水平,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hs-ClIP水平随时间呈动态变化,在原发PCI组达峰值时间前移.原发PCI组hs-CRP峰值、CK-MB峰值、BNP、室壁运动分数指数(WMSI)、左室重构(LVR)发生率与延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均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PCI组与药物治疗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与hs-CRP、BNP及WMSI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95、-0.940和-0.939,P<0.01;hs-CRP与BNT、CK-MB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35和0.886,P<0.01.结论 监测hs-CRP水平可提示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成功与否及非再灌注治疗患者梗死相关病变的稳定性,与BNP联合检测可更好地预测STEMI患者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小板相关参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探讨其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意义。方法:测定对照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治疗前MPV与PDW水平明显升高(P<0.01),Hcy水平升高(P<0.05),PLT水平明显降低(P<0.01),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AMI组治疗后PLT水平上升,MPV、PDW、Hcy水平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监测血小板参数和Hcy的变化,有助于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儿的脑钠肽(BN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CHF患儿入院当天、治疗15天、出院后3个月测定血BNP水平。分析BNP水平变化与再住院事件的关系。结果:BN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3个月内共发生临床终点18例,其入院时BNP水平(969.3±248.2)pg/ml,明显高于未发生临床终点者(549.5±202.1)pg/ml。发生临床终点患儿出院时BNP水平(942.3±421.0)pg/ml,较入院时升高;未发生临床终点患儿出院时BNP水平(389.6±245.8)pg/ml,较入院时降低。结论:BNP的检测有利于CHF患儿病情评估,其疗效评价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朱凌凌 《职业与健康》2012,28(6):650-65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B型尿钠肽(BNP)水平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BNP的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年于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行PCI治疗患者100例,分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A组)55例与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B组)45例。记录每位患者入院时及PCI术后48 hBNP水平,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类型与BNP的关系、BNP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以及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 A组BNP水平高于B组(108.8±44.3 vs 83.1±28.9 pg/ml,P<0.01)。A、B 2组术后BN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8±44.3 vs 78.7±27.7,P=0.000;83.1±28.9 vs 65.1±20.9,P<0.01)。Gensini积分与术前BNP水平正相关(r=0.484,P<0.05)。术后随着BNP水平增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增高趋势,BNP>85.1 pg/ml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并与BNP≤55.0 pg/m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P<0.05)。结论在排除心衰因素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BNP水平呈正相关,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改善后BNP水平明显降低。术后BNP水平越高,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测定外周血BNP水平对评价冠状脉动脉病变程度及判断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