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市饮用水源水藻类污染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主要以长江、汉江、东湖作为城区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水源。近年来,各水体都出现过藻类大量生长导致水质恶化,感观性状下降的现象,严重时甚至发生水华。为摸索武汉市水源水藻类生长规律及影响因素,我们于2002~2004年对武汉市主要水源藻类生长状况及相关理化指标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2.
黄河郑州段水藻类生长预测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2年以来,郑州市白庙水厂供水区域水质曾数次出现明显“鱼腥味”。调查确认源水中含有大量藻类,出厂水中“含有浓度较低的移码突变型致突变物”[1、4]。为摸清黄河郑州段水藻类生长规律及其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提出控制郑州水源厂藻类生长的综合治理措施,在多次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黄河郑州段水藻类生长预测模式研究。1材料与方法1.1采样点布设:白庙水厂源水取自黄河郑州段。1号点设在黄河引水闸处中心点位置,代表黄河郑州段水质状况;2号点设在水源厂调蓄池2号泵站取水断面中央处,代表白庙水厂源水水质状况。采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武汉市农村地区饮用水藻类污染状况。方法以武汉市郊黄陂、蔡甸两个区的饮用水为样本,鉴定种类,藻类计数和测定微囊藻毒素,并与同期汉江水厂,长江水厂及东湖水水样做对比分析。结果武汉市农村地区饮用水中的藻类分布以绿藻和硅藻为主,蓝藻次之,但有微囊藻、颤藻等可能产毒的种类检出,藻类数量远高于长江水和汉江水,此次调查微囊藻毒素均未超过现有标准规定的1.0μg/L。结论农村的水质状况较差,应积极开展农村饮用水藻类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黄河源水及水厂出水藻类污染状况和影响因素,探讨藻类污染对包头市饮用水水质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在水厂调蓄水库不同点采集水样,分析水源水中藻类的含量、分类,同时对水源水、出厂水水质进行监测.[结果]藻类高峰繁殖时间在3月,水温对藻类的繁殖起着一定的作用,水体中的营养盐对藻类繁殖也有较大的作用.[结论]藻类大量繁殖时,水厂水处理工艺在处理高藻水时受到威胁,饮用水水质易出现异味,可影响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水源水藻类和藻类毒素污染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孟玉珍  张丁  王兴国 《卫生研究》1999,28(2):100-101
1996年-1997年对郑州市水源水藻类污染状况进行了连续检测,采用高敏感度ELISA方法测定了微囊藻毒素含量。结果表明,郑州市水源水藻类的生长有明显的季节特征,2月及12月份,是藻类生长的两个高峰期,藻类总密度最高达到1068万个/L。1995年7月、1996年1月郑州水源厂调蓄池水微囊藻毒素含量均超过200ng/L。按照Carlson提出的富营养化指数TSI判定标准,结合总氮、总磷、COD及藻类密度等指标,认为郑州市水源水已呈现富营养化特征。建议对郑州市水源水藻类毒素的季节变化,浮游藻类的密度、组成及优势藻种的生长变化规律等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的对整个城市给水管网中(地表水源、地下水源)主要环节既水源水、给水处理厂入厂水、出厂水、居民二次加压设施水及居民饮用的末梢水中优势藻类及群落进行系统的毒性研究和论证,从而为给水的消毒,净化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结果:Cl对绿球藻、蓝藻、藻类群体的毒性实验所表明,三种实验藻类的96EC50远远大于饮用水中加氯量浓度。结论:清除给水系统中藻类,用混凝→沉淀→沙滤→加氯来处理给水,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水源水质情况,应加强给水预处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藻类污染对太湖流域饮用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藻类污染对太湖饮用水水质的影响。方法 :在太湖饮用水取水口附近采集水源水 ,分析水源水中藻类的含量、分类 ,同时检测水源水、自来水出厂水水质。结果 :藻类高峰繁殖时间出现在每年 4月以后 ,水温对藻类繁殖起着一定的作用 ,太湖水源水中的含磷、含氮量以及太湖的水位也对藻类繁殖起着较大的作用。结论 :藻类大量繁殖时 (大于 1.0× 10 7个 /L时 )水厂对水源水处理出现困难 ,饮用水水质易超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饮用水卫生现状,为改善农村饮用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覆盖全区所有村镇,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类型、供水方式、水源污染等情况以及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等调查,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水质卫生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枯水、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42.32%和21.45%,地面水、地下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30.56%和32.04%,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深水井与浅水井水质合格率为39%和19.27%,集中式供水与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35%和31.23%。结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农村改水工作应进一步完善,农村饮用水消毒工艺必不可少,今后应加大饮水卫生宣传力度及监督监测频率,以保证全区农村饮水的卫生和安全。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源藻类及其毒素污染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分析江苏省饮用水源富营养化现状,探讨藻类及其毒素污染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方法 对近期江苏省水源水质评价的监测资料和公开发表的论资料进行整理和再分析。理化指标检测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85进行。藻类数量种群和叶绿素分级评价按(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进行。藻类毒素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测定。结果 水源水中藻类种届主要为蓝藻门、隐藻门、硅藻门、绿藻门。富营养化严重程度依次为太湖、骆马湖、北山水库、如东内河和运河,最低是长江(贫营养)。不同饮用水源类型中藻毒素含量阳性率高低顺序是:太湖水源水、沟塘水、河水、浅井,而深井水为0,太湖水为水源的水厂其出厂水有阳性。饮用不同水源的肝癌死亡串高低顺序为沟塘水、河水和浅井水,这与藻毒素污染程度一致。全省9个消化道肿瘤高发县均为太湖、洪泽湖流域和水网地区,而低发地区为非水网地区或多山地区。结论 江苏省饮用水源藻类及藻毒素污染已成为水源水质普遍恶化的重要因素。藻类污染的优势种群突出,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藻类及藻毒素污染与人群消化道肿瘤有联系。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汉江和长江水源饮用水中有机物污染谱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武汉市长江和汉江为水源的末梢水中有机物的污染谱系,为汉江和长江水体污染监测与治理,以及其饮用水有机物污染危险性评价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采集武汉市汉江和长江为水源的末梢水水样,用XAD-2和XAD-8等比例混合树脂(XAD-2/8)富集水样中的有机污染物,用GC/MS方法分析各样品的有机物组成。[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以汉江为水源的末梢水,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检测出有机物110种和102种。以长江为水源的末梢水,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检测出有机物79种和95种。污染物中以烷烃、烯烃、卤代烃、酯类、邻苯二甲酸酯类为主。汉江水源末梢水有机物种类无论是在枯水期还是丰水期均明显多于长江水源的末梢水。[结论]武汉市以汉江和长江为水源的末梢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物污染,污染物种类复杂且来源广泛,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新疆喀什地区农村改水水质及水源卫生防护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解新疆喀什区农村改水水质及水原防护状况,对该地区改水后的深井水,手压井水与改水前的池塘水水质及水源卫生防护状况进行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与改水前比较,水质及水源防护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水质合格率分别是:池塘水3.3%,手压井水40.0%,深水井51.7%,结果还表明有必要加强对改水水源的卫生防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卫生评价水厂制水工艺净化效果。方法 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1985)进行水质检验,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对各水厂出厂水进行单项和综合合格率评价,比较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源水与出厂水之间主要指标的均值求出水质的净化率。结果 各水厂制水工艺大体相同,水源水、出厂水监测无变化的指标有15项,占监测指标的44.12%,有变化的指标有19项,占55.88%。枯、丰水期水质净化效果较好地有浑浊度、铁和微生物指标,丰水期锰的净化效果也较好。枯、丰水期总硬度、氯化物、氟化物、氯仿、四氯化碳等指标均有增加,增加幅度最大是氯仿,丰水期达79%。经过制水工艺,水质放射学指标均有衰减,不同水系(汉江、长江)出厂水监测结果、枯水期与丰水期出厂水监测结果差别均无显性。结论 在无水源污染的条件下,水厂制水工艺净化效果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我省矿泉水水源水质状况,遂对在我站进行过矿泉水水源水监测且资料齐全的89处矿泉水水源水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搜集我站环境卫生科历年来对全省矿泉水水源水质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参考湖南省饮用天然矿泉水鉴定委员会的鉴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摸清驻地水资源,切实掌握驻地水质状况,给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驻地卫生防疫部门的协助下,按照国家分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对驻地252份水源的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驻地水源水质污染严重枯水期水质总超标率为82.94%,丰水期水质总超标率为59.92%,污染的水源主要以机井、土井为主。超标原因与于居民凝地质本身有关;枯水期和高温季节、水不  相似文献   

15.
宜兴市自来水水质理化质量分析宜兴市卫生防疫站王洪庚为了解城乡自来水水质理化卫生状况,我们每年定期对自来水厂进行采样监测,现将1992~1995年水质理化质量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检测内容与方法1.1检测点对全市26家自来水厂每厂设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  相似文献   

16.
濮阳市市政供水水源是黄河水。黄河水自渠村取水点经暗渠流至西水坡调节池 ,管道周围与调节池沿岸的防护符合一类要求 ,但有时出厂水带有明显的鱼腥味 ,其他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放射性指标完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水质的鱼腥味通常是由于水体的富营养化致使一些藻类大量生长、繁殖以及藻类的尸骸所造成。为了解濮阳市市政供水受藻类污染状况 ,为解决藻类污染问题提供依据 ,1998年 5月至 1999年 12月对水源水与出厂水进行了连续检测。1 对象与方法1 1 采样点布局 以西水坡调节池入水口处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太湖水源水深度制水工艺,为百姓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饮用水。方法根据原水水质特征选择适宜的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组合和效果评估。结果当前微污染原水水质的改进方法主要包括强化的常规水质处理和开发深度制水工艺;该水厂以太湖水为原水,其水质特征为:总氮和总磷偏高、水质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藻类暴发季节性特征明显,小分子量(3 k)有机物所占比例高约占60%;宜采用臭氧预处理和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出厂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结论太湖水源深度处理非常必要,本水厂采用臭氧预处理和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能满足需要。建议加强深度处理后的水质监测和风险评估,完善和优化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8.
2006~2008年铜仁市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铜仁市2006~2008年生活饮用水水质及水源水卫生状况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明确下一步水质监测工作的重点.方法 2006年水质检验按<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年版)进行,2007~2008年水质检验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06)进行.结果 2006~2008年共检测生活饮用水606份,各项目检测合格率均为100%;本次共检测个水厂水源水216份,达到Ⅲ类以上水源标准的为85.6%,2006~2008年水源水合格率分别为79.2%、84.7%、93.0%,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2008年一季度至四季度水源水合格率分别为88.9%、81.5%、81.5%、96.3%,水源合格情况与季节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加强水源地的环境保护,提高水质实验室检测能力,促进供水企业净水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人民群众的水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9.
汉江枯水期藻类生长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汉江枯水期藻类生长情况。方法在汉江枯水期于宗关水厂段水深0.5m、1.0m和1.5m深处采水样进行藻类鉴定和计数。结果水温为19℃ ,硅藻门为优势藻 ,占72.38% ,其余为绿藻门 (13.35 %)、隐藻门(9.68% )、蓝藻门 (4.12 % ) ,藻类计数高达1.8×104 个/L ,同时发现不计其数的硅藻空壳。结论汉江枯水期藻类污染应引起充分重视 ,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探索黄河及制水过程中藻类、藻毒素污染状况和影响因素 ,研究以黄河为生活饮用水源的可行性 ,并针对污染因素制订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和对照研究 ,对黄河、制水过程中各水质影响因素进行采样分析 ,根据统计的显著性程度 ,对其作出评价。结果 研究表明 ,黄河三门峡段污染严重 ,水质劣于地表水V类标准。传统制水过程中藻类污染严重 ,调蓄池藻毒素年均 32 8.2ng/L、阳性率 80 %。结论 藻类污染已成为地表水源的重要卫生问题 ,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尚缺少此项限制标准。地表水藻类密度变化与水温、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及制水工艺中的截污降浊能力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