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聚碳酸亚丙酯(PPC)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但是也存在合成高分子的共性不足即缺乏生物活性.壳聚糖纳米纤维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但力学性能较差,很难保持稳定的高强度三维结构.目的:将壳聚糖纳米纤维与聚碳酸亚丙酯复合,制备具有优异生物活性和良好力学性能的三维多孔组织工程支架.方法:用溶液浇铸/粒子沥滤法制备PPC多孔支架,再用相分离法原位复合三维壳聚糖纳米纤维制备聚碳酸亚丙酯,壳聚糖纳米纤维复合三维多孔支架(PPC/CSNF).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PC及PPC,CSNF多孔支架微观形态,并测定其压缩模量、孔隙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PC/CSNF多孔支架在新西兰大白兔大腿皮下埋植1,2个月后的细胞生长情况.结果:PPC多孔支架孔径分布为200-500 μm且孔连通性好,PPC/CSNF多孔支架中的壳聚糖纳米纤维分布均匀其直径在50~500 nm之间;各种质量浓度的支架孔隙率均为90%以上;各种支架的压缩模量随着PP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约15 MPa;体内埋植的实验结果表明PPC/CSNF多孔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可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结果提示溶液浇铸/粒子沥滤法与低温相分离法相结合成功制备了力学性能与生物活性优异的PPC/CSNF多孔支架.该支架可促进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
张巍  杨丹  王萍  王玲  甄珠 《中国临床康复》2012,(38):7131-7134
背景:ε-己内酯与DL-丙交酯共聚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降解速率,它的应用与其体内降解性能有着重要关系。目的:观察聚(己内酯-co-DL-丙交酯)在大耳白兔体内的降解性能。方法:将不同配比DL-丙交酯和ε-己内酯组成的聚(己内酯-co-DL-丙交酯)制备成不同尺寸的试样,植入到日本大耳白兔背部皮下,定期观察试样的形态、失重率、相对分子质量和热性能。结果与结论:随着ε-己内酯投料比的增加,聚(己内酯-co-DL-丙交酯)形状保持能力增强,降解速度减慢;相同共聚组成的试样,尺寸越大,降解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组织工程细胞移植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支架材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三大要素中最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环节,随着组织工程材料工艺的革新,有望为更好地修复骨缺损带来新的希望。目的:评价聚碳酸亚丙酯/壳聚糖纳米纤维(propylene carbonate/chitosan nanofibers,PPC/CSNF)三维多孔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s)修复兔股骨髁部骨缺损的能力。方法:二次相分离法制作PPC/CSNF复合三维多孔支架,将第3代的BMSCs种植到复合材料上。36只新西兰大白兔右侧股骨髁制作直径6mm深10mm骨缺损,于缺损处实验组植入复合BMSCs的PPC/CSNF多孔支架,对照组植入单纯PPC/CSNF多孔支架,标准组于兔髂后上棘取自体松质骨移植于缺损部位,空白组不做处理。术后第4,8,12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放射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方法评价其修复缺损情况。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放射学评价与标准组无显著差异,两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体标本与标准组基本一致;实验组组织学检查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优于对照组(P〈0.05);空白组不能自行修复骨缺损,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果显示PPC/CSNF多孔支架具有较好的细胞和组织相容性,复合兔BMSCs能加速新骨形成,可用于修复兔股骨髁部骨缺损。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类复合材料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而被广泛的研究,但是这类复合材料在增强材料界面的结合、调节材料的降解速率、改善材料的强度等方面仍不能满足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目的:探讨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的结构形态及表面亲水性.方法:分别将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酯共聚4羟基丁酸酯和聚碳酸亚丙酯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膜,扫描电镜对纤维膜的结构形态进行分析,并观察在人体环境相近的磷酸盐缓冲溶液(37℃,pH 7.4)中浸泡不同时间的表面亲水性.结果与结论: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将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酯共聚4羟基丁酸酯和聚碳酸亚丙酯3种材料制各成微纳米纤维结构,控制制备参数可以获得不同直径的纤维,样品随着在培养液中的浸泡时间延长,总体显示出接触角比初始降低,亲水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组织工程细胞移植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支架材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三大要素中最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环节,随着组织工程材料工艺的革新,有望为更好地修复骨缺损带来新的希望。目的:评价聚碳酸亚丙酯/壳聚糖纳米纤维(propylene carbonate/chitosan nanofibers,PPC/CSNF)三维多孔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s)修复兔股骨髁部骨缺损的能力。方法:二次相分离法制作PPC/CSNF复合三维多孔支架,将第3代的BMSCs种植到复合材料上。36只新西兰大白兔右侧股骨髁制作直径6mm深10mm骨缺损,于缺损处实验组植入复合BMSCs的PPC/CSNF多孔支架,对照组植入单纯PPC/CSNF多孔支架,标准组于兔髂后上棘取自体松质骨移植于缺损部位,空白组不做处理。术后第4,8,12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放射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方法评价其修复缺损情况。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放射学评价与标准组无显著差异,两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体标本与标准组基本一致;实验组组织学检查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优于对照组(P<0.05);空白组不能自行修复骨缺损,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果显示PPC/CSNF多孔支架具有较好的细胞和组织相容性,复合兔BMSCs能加速新骨形成,可用于修复兔股骨髁部骨缺损。  相似文献   

6.
背景:国外商品化的硫酸钙产品尽管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但存在依赖进口和价格较高的缺陷。目的:自行构建骨植入型硫酸钙,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系统,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5—10/2006—09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以自制柠檬酸化半水硫酸钙为庆大霉素的载药基质,制备硫酸钙/庆大霉素植入剂抗生素含量5%。方法:根据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实验选择指南(ISO标准10993—1,1997)和国家标准GB/T16886—1选择红细胞溶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原实验、肌肉内植入实验及骨内植入实验评价硫酸钙,庆大霉素抗生素释放系统的生物相容性。主要观察指标:红细胞溶血率、细胞相对增殖率、体温升高情况及组织相容性。结果:①抗生素释放系统红细胞溶血率为2.02%,小于阳性标准。②细胞毒性实验:实验组细胞相对增殖率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毒性评分为0~1级。③热原反应:家兔平均体温升高为0.3℃,符合医用材料的热源反应要求。④肌肉内植入实验:抗生素释放系统在肌肉组织内可逐渐降解,材料周围未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无排斥。⑤骨内植入实验:骨组织内抗生素释放系统可逐步降解,并逐渐被骨性组织替代,无排斥现象及肝肾毒性。结论:构建的硫酸钙,庆大霉素释放系统不会引起机体本身的溶血反应,不具有细胞毒性和致热源作用,可逐步降解,无排斥现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改善生物材料聚羟基丁酸己酸酯(PHBHHx)的力学性能和聚碳酸亚丙酯(PPC)的可加工性,将两者共混,制备不同比例的共混材料,并对共混膜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黏附和共混材料制成的管形支架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价,以选出合适比例的共混材料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支架。 方法:实验于2006-08/2007-04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制备5种不同比例(PHBHHx∶PPC分别为0∶10,3∶7,5∶5,7∶3,10∶0)的共混材料,利用CCK-8试剂测定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在共混膜上培养24h后的黏附数量。②采用热致相分离和冷冻干燥法制备管形支架,通过反复浸渍和晾干,在多孔支架外层形成一层晾干的膜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形貌、压汞仪测量孔隙率和孔径分布,利用自制装置以6.65kPa/s的加压速度测定管形支架的破裂强度,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支架的缝合强度,以羊颈动脉为对照。 结果:①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在各种膜上培养24h后,在5∶5比例PHBHHXx/PPC共混膜和PPC膜上相对黏附量高于PHBHHXx膜(P〈0.05)。②PHBHHx和共混材料均可制备成管形支架,而单纯PPC支架在制备晾干层时溶化,无法维持原形。管形支架的孔径随PPC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孔隙率提高。③支架的破裂强度与羊颈动脉相似(P〉0.05);缝合强度均强于羊颈动脉,以5∶5和3∶7PHBHHx/PPC共混材料制备的管形支架的缝合强度高于PHBHHx支架。 结论:①与PHBHHx相比,5∶5PHBHHx/PPC共混膜和PPC膜上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黏附更好。②共混材料均可以制备成管形支架,并且力学强度符合移植的要求,缝合强度以5∶5和3∶7的PHBHHx/PPC共混材料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体外实验观察生物可降解材料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支架的细胞相容性及其缓释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5-05/09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损伤修复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方法: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采用专利技术(200510011350.9)制备,体外将许旺细胞和神经干细胞与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共培养.②实验评估:扫描电镜下观察许旺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在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内生长状况;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将神经生长因子整合入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内,0.02 g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干质量)中含有1μg神经生长因子,ELISA法检测每天神经生长因子释放的质量浓度. 结果:①扫描电镜下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横断面可见其为网格状,纵断面可见其直孔道.②许旺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在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上生长良好,与其紧密贴附.③培养后第4天神经生长因子释放的质量浓度达峰值,第7天趋于平稳,稳定释放的质量浓度为100μg/L. 结论:①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与许旺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细胞亲和性.②按神经生长因子(1μg)与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干质量0.02 g)的比例合成的神经生长因子-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组织工程材料可缓慢稳定释放神经生长因子,达到其可以发挥生物学活性的质量浓度100μg/L.  相似文献   

9.
背景:ε-己内酯与 DL-丙交酯共聚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降解速率,它的应用与其体内降解性能有着重要关系.目的:观察聚(己内酯-co-DL-丙交酯)在大耳白兔体内的降解性能.方法:将不同配比DL-丙交酯和ε-己内酯组成的聚(己内酯-co-DL-丙交酯)制备成不同尺寸的试样,植入到日本大耳白兔背部皮下,定期观察试样的形态、失重率、相对分子质量和热性能.结果与结论:随着ε-己内酯投料比的增加,聚(己内酯-co-DL-丙交酯)形状保持能力增强,降解速度减慢;相同共聚组成的试样,尺寸越大,降解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0.
三嵌段高分子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体内生物学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杰  郑启新  郭晓东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49-51,i0003
目的:对三嵌段高分子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1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探讨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3-08/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过敏试验:20只豚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只豚鼠脊柱两侧皮内注射等体积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浸提液、生理盐水及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醛溶液,记录激发部位红斑水肿。②急性全身毒性试验: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该两组腹腔分别注射浸提液及生理盐水,4,24,48及72h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③植入试验: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植入6只新西兰大白兔肌肉内,1,4及8周切取材料周围0.5cm处肌肉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 结果:①过敏试验结果:皮内注射浸提液及生理盐水动物皮肤无红斑水肿,注射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醛溶液出现中度以上红斑水肿。②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阴性对照组未见毒性症状,试验组4h后仅1只有轻微的运动减少,24h后恢复正常。③植入试验结果:所有试验动物伤口均一期愈合。 结论: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是一种新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1.
多种生物材料细胞生物相容性及其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原则.方法:采用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进行文献初检,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集1990-2008发表的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的随机细胞对照实验和动物实验中文文献28篇,对纳入的7篇文章主要从细胞毒性试验方法和血液相容性的实验介质、实验分组、实验材料、观察方法、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加以整理,同时对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的分析,以进行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的全面总结.结果:从选取的有关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的实验中,证实了各种生物材料,包括胶原蛋白、壳聚糖、磁性纳米粒子、金属血管支架、热硫化硅橡胶医用硅橡胶材料、聚氨酯、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细胞毒性实验和血液相容性实验是其生物安全性的必不可少内容,实验结论也均显示了各种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从评估标准上可以证实各种生物材料,包括胶原蛋白、壳聚糖、磁性纳米粒子、金属血管支架、热硫化硅橡胶医用硅橡胶材料、聚氨酯、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生物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一种壳聚糖抗菌喷膜剂的毒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毒性试验方法,对该制剂的生物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该壳聚糖制剂为一种抗菌喷膜制剂,其有效成分为含质量分数1%壳聚糖。该抗菌喷膜对体外培养的L-929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对细胞生长和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细胞毒性均为0级。在新西兰家兔的阴道使用该抗菌喷膜黏膜后发现黏膜有轻微充血,组织病理学观察到血管充血程度较强,刺激指数为1.44,属极轻刺激性。该抗菌喷膜对豚鼠完整皮肤无致红斑和水肿反应,属不致敏级。结论该抗菌喷膜无体外细胞毒作用,对试验动物完整皮肤无致敏性,但对动物阴道黏膜有极轻度刺激性,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如何用药物去抑制神经修复后瘢痕的生长成为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关键。课题组以往研究借鉴广泛应用于抗肿瘤药物局部释放的纳米微球缓释技术设计了一种强的松龙纳米微球缓释膜,取得了良好的体外药物缓释效果。目的:制备强的松龙纳米微球缓释膜,观察该膜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反胶束乳化溶剂挥发法和球膜结合的方法制备强的松龙纳米微球缓释膜,用细胞毒性实验、溶血实验、急慢性全身毒性实验对药膜的生物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与结论:培养第7天,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相对增殖率为92.6%,证实此膜无细胞毒性;该膜对新鲜的抗凝兔血溶血率为0.59%,无明显的溶血作用;此缓释膜的浸提液腹腔注射小鼠未见明显的生物学行为的异常,对大鼠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果证实,强的松龙纳米微球缓释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无毒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等生物材料相比,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共聚酯结构多元化,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能、生物可降解性和热加工性能。目的:采用细胞培养法评估含不同质量浓度阿魏酸的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共聚酯涂层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室温下使用乙酸乙酯配制含0(对照组),50,100,130,150g/L阿魏酸的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共聚酯,观察成膜外观。通过MTT吸光度检测、荧光显微镜观察以及扫描电镜观察方法对比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其表面的生长状态。结果与结论:含50g/L阿魏酸的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共聚酯成膜后外观均匀半透明,未见白色结晶析出物,含100,130,150g/L阿魏酸的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共聚酯在成膜后均出现点状白色结晶物。MTT吸光度检测表明含50,100g/L阿魏酸的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共聚酯均能较好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均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含50,100g/L阿魏酸的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共聚酯表面黏附生长。说明含50g/L阿魏酸的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共聚酯最适合作为镁合金的涂层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一种由改良的聚乙烯醇水凝胶制成的新型人工髓核(Evergel),对其进行短期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16886的要求,对Evergel人工髓核材料进行了包括细胞毒性试验、致敏试验、溶血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哺乳细胞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在内的毒理学测试。结果Evergel人工髓核材料无细胞毒性作用,无致敏性,无明显的溶血现象。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哺乳细胞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显示材料无致突变性。结论Evergel人工髓核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进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聚醚酮类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在玻璃化转变温度后其模量、力学强度下降严重,不能为骨骼生长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目的:评价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作为全髋假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以MTT法、溶血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热原试验评价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浸提液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将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接骨板植入兔体内,观察骨板周围包膜形成情况和一般组织情况;对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试件行应力测试。结果与结论: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材料的细胞相对存活率大于75%,溶血率小于5%,说明其血液相容性较好;植入兔肌肉内未引起明显炎症反应,早期有少量淋巴细胞聚集,植入体为纤维组织包裹,随着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纤维包膜逐渐稳定,周围肌肉组织始终保持正常结构,表明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材料无任何毒性,组织相容性好。应力测试显示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材料符合人体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强度需要。  相似文献   

17.
脱细胞血管基质制备及体内外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利用脱细胞血管基质作为血管支架具有以下优点:脱细胞血管基质保留了自然血管的复杂三维结构;脱细胞基质表面的生长因子和结构域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浸润.目的: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并对其体内外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胰蛋白酶、Triton X-100逐步处理猪颈动脉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采用皮下植入实验、急性毒性实验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等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脱细胞基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未释放对红细胞产生破坏溶解作用的有害元素,未引起急性溶血反应,对细胞的生长无毒性影响.脱细胞基质材料在动物体内植入后早期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到实验观察的后期无明显炎性细脆浸润,脱细胞基质内可见成纤维细胞.另外,脱细胞基质材料对周边组织未产生毒性作用,伤口Ⅰ期愈合.同时组织学切片显示:支架材料与周边组织相容性好,未产生排斥反应.说明脱细胞基质材料在动物体内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背景:烧结的钙磷多孔陶瓷由于其表面结构致密,在诱导细胞黏附和生长方面仍存在不足.目的:观察表面明胶处理对钙磷多孔陶瓷细胞相容性的影响.方法:以羟基磷灰石和磷酸钙为主要原料,采用有机泡沫浸渍工艺制备钙磷多孔陶瓷,然后将多孔陶瓷浸于5%的明胶溶液中进行表面处理.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前后样品的孔隙形貌和表面结构,阿基米德法测试样品的孔隙率,WD-10A型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压缩强度;将材料与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复合培养,通过MTT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表面明胶处理后,多孔陶瓷的孔壁表面形成了较均匀的明胶涂层,样品的孔隙特征并没有受到显著影响.然而它们的平均压缩强度却从(1.04+0.15)MPa提高到了(5.17+0.17)MPa.扫描电镜观察和MTT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涂覆处理前后的多孔材料都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与烧结的多孔陶瓷相比,表面明胶处理的样品更能增进细胞在材料表面的早期黏附和增殖.结果表明表面明胶处理在不破坏多孔陶瓷孔隙特征的情况下,不仅提高了钙磷多孔陶瓷的力学性能,而且改善了多孔陶瓷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背景:利用传统固相复合工艺难以将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粉体与聚苯硫醚进行复合,从而无法发挥纳米材料的优势,并且目前缺少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相关研究。目的:应用液相复合工艺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评价其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应用液相复合工艺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粉体和片材,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仪及扫描电镜分析复合材料的成分结构;利用接触角测试仪评估材料的亲水性,利用兔血及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进行材料的溶血实验及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液相复合工艺制备的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混合均匀,结合紧密;聚苯硫醚粉体的接触角为81.25&#176;,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粉体接触角为16.1&#176;;聚苯硫醚片材的接触角为83.5&#176;,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片材的接触角为42.5&#176;,对比可知,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加入明显改善了单纯聚苯硫醚材料的亲水性能。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的溶血率为1.66%(〈5%),提示材料血液相容性良好;L929细胞在材料浸提液中生长良好,CCK-8法检测提示体外细胞毒性属无毒范畴(0至1级)。以上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制备成功,体外生物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王向春 《中国临床康复》2011,(12):2233-2236
背景:骨软骨支架是用于承载细胞,供细胞黏附、生长、增殖、分化的载体。目的:总结运动性关节软骨缺损支架材料的应用进展及其生物替代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以"关节软骨,生物材料,工程软骨,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为中文关键词,以"tissue enginneering,articular cartilage,scaffold material"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93-01/2010-11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生物材料、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等相关的文章。以20篇文献为重点对运动性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用的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了讨论。结果与结论:天然软骨支架材料因其具有细胞识别信号,故生物相容性好,细胞黏附率高,但力学性能较差。有些人工合成材料生物相容性不理想、亲水性差、对细胞吸附不足,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生物相容性良好。复合支架利用不同生物材料的优点克制材料的局限性制备理想的复合支架,其混合比例、混合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尚无一种材料完全满足组织工程的要,通过材料制备技术的改进或将几种不同材料的复合,材料的性能会不断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