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代动力学比例化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其线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药代动力学比例化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其线性评价.方法 利用比例化剂量反应关系可判断药物在体内是否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是新药早期临床试验中的基础研究,可为后继的临床试验及剂量调整提供依据.结果 基于安全性考虑,早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例数较少,给此类研究的设计带来挑战;且几乎所有的药物达到足够高的剂量时,都会呈现非线性特征;评价比例化剂量反应关系不仅检验其是否成立,更重要的是定量评价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剂量之间的关系.结论 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评价中国健康人单剂量口服伊拉地平胶囊后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随机、开放、单中心I期临床研究,9、12、9名健康男女受试者分别单剂量口服伊拉地平胶囊2.5、5、10mg,按方案设计时间点采集血浆样本,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伊拉地平浓度,并应用Win Nonlin 6.3软件对血药浓度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应用SPSS18.0软件及置信区间方法评价伊拉地平单剂量给药的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受试者单剂量口服2.5、5、10mg伊拉地平后,平均Cmax分别为(1 440.23±548.59)、(2 466.33±622.72)和(4 610.21±1 471.91)pg·m L-1,tmax分别为(1.30±0.65)、(1.04±0.53)和(1.46±0.42)h,t1/2分别为(10.47±2.32)、(13.22±4.38)和(11.65±4.38)h,AUC(0-t)分别为(9 663±3 463)、(13 878±3 571)和(33 500±11 084)pg·h·m L-1。置信区间法评价结果显示,2.510mg给药范围内伊拉地平的AUC(0-t)、AUC(0-∞)和Cmax的置信区间与判断区间部分重叠,伊拉地平是否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尚不能判断。结论:3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伊拉地平胶囊,Cmax、AUC等参数随剂量升高而增大,但若θ值采用传统界值,则无法判断2.510mg给药范围内伊拉地平的AUC(0-t)、AUC(0-∞)和Cmax的置信区间与判断区间部分重叠,伊拉地平是否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尚不能判断。结论:3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伊拉地平胶囊,Cmax、AUC等参数随剂量升高而增大,但若θ值采用传统界值,则无法判断2.510mg给药范围内是否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见θ值的选择与线性评价结果密切相关,在新药早期探索性研究中是否应增大θ值范围值得研究者商榷。  相似文献   

5.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结合模型是研究中药体内代谢过程、药物效应及二者联系的有效工具,对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用药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建立能体现中医药特色的PK/PD结合模型十分必要。该文针对目前PK/PD结合模型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作了系统的阐述,并就中药效应物质基础的确定、效应指标的选择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甲氨喋呤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7.
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王晓红  黄圣凯 《药学学报》1992,27(8):572-576
以QTc延长率为效应指标,用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对苦参碱、氧化苦参碱iv后在免体内的处置和效应动力学作定量分析,两药的血浓时程均符合二房室模型,两药的效应与效应室浓度之间的关系均符合S形Emax模型。两药彼此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性质均有明显差异,但它们各自的劳动学和药效学性质在所用剂量范围内均为非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临床药代动力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是研究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在体内经时过程及其影响因素[1].因此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和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emics,PD)研究必需两者结合.为了提高人体药效学研究工作质量,国外正在制定各类药物的替代标志(surrogate marker),作为评价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测指标等方面获得治疗成功的的预报.临床药效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促进了PK/PD结合模型研究.由于这个领域的日益发展和内容的丰富,显示出PD/PK联合建模的实际应用中的可用性及其生命力,PD/PK联合建模已形成新出现的学科领域和生长点.本文就PD/PK结合模型的基本概念,近年发展,及联系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作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9.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共同构成了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基础。PK/PD模型是将两者相结合,以说明给予某一剂量后所引起的药理作用的时间过程。研究PK/PD关系不但有助于正确指导临床用药,还可以用于探讨药物作用机制、新药评估以及新制剂的开发等。本文就近些年来PK/PD模型在药理学和毒理学,临床应用以及新药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用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实现抗生素个体化给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在抗生素调整剂量上的应用。方法: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以及药代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模型的基本概念、建立步骤、应用特点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并通过两个举例说明剂量调试方法。结果与结论:群体药代动力学和TDM监测紧密联系用于临床抗感染治疗,PK-PD模型的应用有利于临床药学的剂量设计和剂量调整,为不同患者群体的抗感染治疗的最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1.
李倩  陈锐  胡蓓 《药学学报》2022,(10):3146-3156
小干扰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是以RNA干扰(RNAi)为基础的一类具有独特药代动力学特性和作用机制的药物,目前已有5种基于两种递送系统的siRNA药物上市获批,并且有越来越多的siRNA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建模是一种辅助药物开发和决策的可靠的工具,并且越来越被监管机构接受, PBPK模型在小分子和大分子领域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在指导siRNA类药物开发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结合siRNA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概述了siRNA类药物PBPK模型开发的现状及模型构建中所需的关键参数,以期为今后PBPK模型在siRNA类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及优化设计临床前试验获得关键数据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奥格门丁的组成 奥格门丁是阿莫西林三水化合物与克拉维酸钾的复合剂,其比例是2:1。 为了使奥格门丁达到治疗作用,其中必须含足够剂量的克拉维酸钾和治疗剂量的阿莫西林,即克拉维酸必须达到抑制病原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活性的浓度。体内和体外实验显示,克拉维酸的需要量取决于感染性疾病和病原菌的种类,为0.1~5μg/ml。初步  相似文献   

13.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是将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结合起来研究的模型,能描述和预测一定剂量方案下药物的效应-时间过程,还能解释造成这种效应一时间过程的原因。这种结合模型可应用于药物开发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的各个阶段。在临床前试验阶段可用于评价药物的体内效价和固有活性、剂型和给药方案的选择及优化等;在临床试验阶段则可用于估算给药剂量一浓度一效应或毒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年龄、性另q等对药效的影响等,从而满足新药开发和临床试验的要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药代动力学一药效学结合模型及其在药物研究开发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主要述评1998-2000年间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在药理学、毒理学、临床治疗以及新药开发等方面最新的应用进展,并展望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头孢唑肟(Ceftizoxime,CZX)是由日本藤泽药品研究所开发的新型第三代头孢菌素。自1978年以来,国外进行的大量动物及人体实验,临床验证结果表明,该药具有强大的体外抗菌活性、广泛的抗菌谱、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机体对之有良好的耐受性、有较好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以及显著的临床疗效等特点。本文对头孢唑肟的构效关系、药代动力学特点及给药方案的探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建立中国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阿雷地平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探索剂量比例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47例健康中国受试者分为3个剂量组,分别单剂量口服阿雷地平肠溶胶囊5 mg (n=12)、10 mg (n=23)和20 mg(n=12),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建立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并探讨剂量比例性。结果血浆中阿雷地平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吸收速率常数、表观清除率、中央室和外周室的分布容积群体典型值分别为0.608/h,748 L·h-1,211 L和740 L。5,10和20 mg剂量下,阿雷地平体内暴露随着剂量增加成比例增加。结论本研究的阿雷地平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稳定、可靠,可以作为阿雷地平个体化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紫杉醇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敏  朱珠  沈铿 《中国新药杂志》1999,8(5):302-306
通过检索近年来有关紫杉醇药代动力学研究文献,综述紫杉醇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紫杉醇的代谢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闯与了这个过程,因此机体代谢功能差异不同避免地导致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