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从静脉取血分别用微孔膜过滤法、Knott氏法以及从手指尖端取血的厚涂片法诊断微丝蚴血症的试验结果。62例微丝蚴阳性者分为3组:第一组42例于夜间10~11时,用手指血20立方毫米厚涂片法和静脉血0.5毫升微孔膜过滤法检查微丝蚴,结果前者的阳性率为76.2%,后者的为100%,每毫升微丝蚴平均数为9.5及169.6条;第二组11例于夜间10~11时分别用手指血20立方毫米厚涂片法和静脉血1毫升微孔膜过滤法及Knott氏法检查,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90.9、100及100%,每毫升微丝蚴平均数为21.5、388.5及333.0  相似文献   

2.
在肺结核的治疗中,现普遍改用一天一次口服异菸肼(INH)0.3克的方案及其它间歇疗法。为了配合临床用药,我们建立了血中INH的化学分析法,为研究血药动力学提供一个有力的手段。本方法是将1毫升血清或血浆置于玻璃离心管内,加1%ZnSO_41毫升,蒸馏水7毫升混匀,5分钟后加0.57NNaOH1毫升摇匀离心10分钟,吸出上层清旅,记上体积,加入5%EDTA(依地酸)0.1毫升,混匀后用稀碱调PH至中性,然后慢慢加入预先准备好的弱阳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柱内(Amberlite,C G 50,11,200~400,树脂呈H型,用蒸镏水洗至PH中性,内径0.5cm,高5cm),控制流速为每分钟0.2毫升左右,待样品流完后,加入10毫升蒸馏水洗去吸附在树脂上的杂质和异菸肼代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住院未经选择的发热患者同时进行血培养和检查白细胞层,以评价白细胞层粒性白细胞内(以下简称白细胞层)发现微生物的诊断意义。白细胞层检查系取患者耳垂血于微血球压积管,经5分钟离心后,取约1mm厚的白细胞层涂布于玻片上,置室温10分钟干燥后,经革兰氏和美兰染色,如果在2个或2个以上的多形核细胞内发现至少有2个微生物时即属阳性结果。每1例均作3次以上的血培养,取静脉血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 455例发热患者中126例白细胞层发现有微生物(28%),20例无发热的中毒患者作对照,全部获阴性。455例中60例血培养阳性(13%)。仅有18例患者  相似文献   

4.
测量血小板大小是估计血小板成熟的有用方法,已用于评价临床所出现的有关血小板减少症和/或血小板增多症。本文所述的是一种简便而快速的方法。方法:以EDTA抗凝的血作涂片,进行普通染色。并备有含聚乙烯微小珠的水性乳剂,每毫升乳剂至少有10~7个微小珠,珠的大小为直径2.02微米和3.5微米二种。取0.03毫升乳剂加入0.5毫升水中,充分摇动混匀,即从中取一滴(0.03毫升)涂布薄薄的一层于上述染色的血片上,置室温内待干,在显微镜的油镜视野下进行血小板与珠大小的对比,以测量血小板大小。分三类大小进行记录,即≤2.02微米;>2.02<3.5微米;≥3.5微米。共测量500个血小板大小,以各类大小所占的百分数表示之。  相似文献   

5.
泌尿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是检查尿液中的嗜酸性白细胞。作者最近找到一种非常简单的检查方法。其具体操作如下:取新鲜尿液10毫升,加鸡蛋清及甘油的等量混合液1毫升,摇匀后离心沉淀10分钟(1,000转/分);弃去上清液,取少许沉渣置载物玻片上作成涂片,稍干后以甲醇固定;用Hansel液染色1分钟,水洗30秒,吸去水份后镜检。嗜酸性白细胞的胞膜染成粉红色,颗粒染成青蓝色,颇易辨认。曾与天青伊红(Giemsa)染色法作过比较,后者的胞核及胞膜染色不良,较难识别。采用此法时尿液一定要新鲜。推制涂片时用力不可过大。鸡蛋清—甘油液可能有保护细胞使其不致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计数联合HBV -DNA定量检测在预示重症肝炎趋势、诊断早期重症肝炎及判断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初诊慢性乙型肝炎 (中度 ) 65例 ,根据病情最终演变情况分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重度 )组和重症肝炎组 ,观察两组淋巴细胞计数和HBV -DNA负荷量变化情况。结果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重度 )组患者中仅有 4例患者血淋巴细胞计数在病情演变中出现低于正常值情况 ,但患者血HBV -DNA负荷量较高。重症肝炎组中 17例患者在病情演变为重症肝炎前血淋巴细胞计数出现低于正常值情况 ,仅 1例患者始终正常 ,但患者HBV -DNA负荷量均为阴性。重症肝炎组和慢性乙型肝炎 (重度 )组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分别为 0 .8± 0 .12× 10 9/L和 1.3± 0 .34× 10 9/L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18例重症肝炎患者在淋巴细胞减少平均 7.7± 2 .1天后出现明显重症肝炎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 淋巴细胞计数联合HBV -DNA定量检测有助于预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度 )的发展趋势、在早期诊断重症肝炎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者用2~6个月龄的家猫作实验。从吸取含有犬恶丝虫微丝蚴的犬血的四斑按蚊获得感染性幼虫;将幼虫定量注入猫的鼠蹊部皮下。另用四斑按蚊、埃及伊蚊及东乡伊蚊作为中间宿主,进行从猫到犬的传播试验。在接种后4、5个月开始,每两周取猫的静脉血,用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后检查微丝蚴,并制成吉氏染色涂片作微丝蚴计数。接种后每2个月用0.05毫升犬恶丝虫抗原在猫的腹部作皮内试验,同时以0.05毫升磷酸盐缓冲盐水为对照。注射抗原后15分钟观察反应。对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628例肺结核病人,用荧光染色与抗酸染色对比检查痰标本897份,结果证实荧光染色法较抗酸染色法阳性率高,现总结如下: 方法收集病人晨痰于瓶内,先选取脓性,干酪样或带血丝痰液涂片,用两种方法染色,然后将剩余的痰液加入等量1.5%碳酸钠溶液,煮沸20~30分钟,待凉,倾入15×100毫升试管内经3,000转/分离心20~30分钟后,弃上清液,取沉渣涂片再用两种方法染色。  相似文献   

9.
我站自1976年以来,用重铬酸钾溶液外涂法治疗子宫颈糜烂1,000余例,现将随访资料完整的369例(其中Ⅰ°167例、Ⅱ°89例、Ⅲ°113例)小结如下。一、药物配制:取重铬酸钾130克,放入200毫升水中加热至溶解,再缓缓加入浓硫酸2,000毫升,边加边搅动,混匀后装瓶密封,置阴凉处保存备用。二、治疗方法:用窥器充分暴露宫颈,  相似文献   

10.
在疟疾研究中,作为研究疟疾的动物模型多选用伯氏疟原虫和约氏疟原虫小鼠感染伯氏疟和约氏疟原虫后,有无细胞遗传学特征的改变?至今尚无见有研究报道。 本研究用小鼠(昆明株)腹腔接种鼠疟原虫。当血原虫率达60%时,即取鼠尾血,分离淋巴细胞,制成涂片。经Giemsa染色后,观察有微核细胞数。 结果:伯氏疟原虫和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后,其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用230份痰标本做厚涂片法与浓缩集菌法,比较结果如下: 一、标本本实验标本来源包括住院病人(占大部分)、门诊病人和附近公社肺结核疗养院的病人所留的精晨痰(3—4口即可)。由于实验目的在于对照,故标本未经选择,每份标本均经过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检验。二、方法 1.厚涂片法: (1)染色液的制备:①染色剂:取盐基品红(又名硷性复红、一品红)15克,酚(化学纯品)60毫升,无水乙醇90毫升同置于1,000毫升带塞瓶内,并不断摇动,溶解后加蒸馏水至1,000毫升,混匀备用。②脱色剂:3%盐酸酒精和10%无水亚硫酸钠(Na_2SO_3)液:取盐酸3毫升加95%的乙醇至100毫升混匀;攻无水亚硫酸钠10克加水至100毫升溶解后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定BY-1型全自动末梢血细胞混匀仪对血小板计数使用参数。方法:对30例健康供体末梢血用手工法和末梢血细胞混匀仪混匀法比较使用不同温度(10~37℃)和不同时间(10~160s)对血小板结果影响;采集30例健康供者、30例血小板高于参考区间的患者和30例血小板低于参考区间的患者末梢血分别用仪器法和手工法混匀计数血小板,并进行两者比较;每一样本均用静脉血为对照组,并将本研究结果与静脉血细胞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将末梢血细胞混匀仪温度设定为30℃,然后分别混合10~160s,结果表明末梢血混匀时间在40~80s时,各指标比较稳定,与对照组结果相近;混匀时间在20s内结果不稳定,超过100s时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将末梢血细胞混匀仪混匀时间设定为60s,然后在10~37℃状态下分别混匀并计数,混匀仓温度为10℃时血小板结果最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匀仓温度在15~37℃范围对结果影响不明显,以30℃时结果最稳定。分别用仪器和手工法混匀后检测低值、高值和正常值各30例末梢血血小板样本,2种混匀方法计数的血小板结果,在组内之间比较大多数差异明显,各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细胞混匀仪在设定最佳温度和混匀时间后混合的样本计数血小板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明显好于手工混匀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 (GR)水平 ,探讨其临床意义。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 13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GR。结果表明 ,各种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GR均明显降低 (依次为 :重型肝炎 ( 671.5± 2 11.5)位点 /细胞 ,原发性肝细胞癌 ( 10 97.0± 686.3)位点 /细胞 ,肝炎肝硬化 ( 1674 .0± 517.6)位点 /细胞 ,慢性肝炎 ( 2 0 74 .2± 10 90 .9)位点 /细胞 ,急性肝炎 ( 2 152 .9± 873.2 )位点/细胞 ,对照 ( 2 632 .0± 778.0 )位点 /细胞 )。甘草酸二胺注射液 (甘利欣 )治疗对GR呈双向调节。GR >2 0 0 0…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观察了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人群泌尿道上皮细胞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粘附能力。方法受检者83例,平均年龄84.5岁(71~97),其中62例无菌尿症(男26例、女36例),21例女性无症状菌尿症(含菌量≥10~5/ml个细菌)。对照组40例(男21、女19),平均年龄26.2岁(22~40),无菌尿症及泌尿道感染史。取受检者晨尿50毫升在4℃下离心15分钟,去上清液,留下1~2毫升倒入厚壁试管,加pH7.2缓冲液至20毫升,再离心,去上清液留下3毫升,摇匀,计数细胞浓度,调整细胞浓度为5×10~4/ml。从有症状的菌尿症病人中分离7株大肠杆菌,接种于10毫升心、脑肉汤培养基中,在37℃下培养48小时,制成细菌浓度为5×10~7/ml的悬液。在试管中加入制好的细菌和细胞是液各1个毫升,在37℃下水浴1小时,加3毫升0.1%凝胶磷酸盐缓冲液,离心5分钟,取底层液20微升涂片,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血清新喋呤水平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感染的关系和意义。采用ELISA法检测35例慢性乙型肝炎,26例肝炎肝硬化,35例慢性重型肝炎。其中合并感染患者共19例。研究显示慢性重型肝炎组血清新喋呤水平明显高于肝炎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合并感染患者血清新喋呤高于非感染患者。新喋呤水平与TBil和TBA密切相关。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与肝病严重程度和感染有关,对病情判断和感染诊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PCR检测582例HBV DNA对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PCR方法检测512例肝病患者和70例健康供血员的血清HBV DNA,其结果提示:输血后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阳性检出率高,说明与HBV感染有关,70例健康供血员有12.8%HBV DNA阳性,说明目前临床使用的ELISA、RIA不等方法尚敏感PCR技术敏感、特异、可检测到10fg HBV DNA,相当于血清传染的最低限度,用于筛选供血员,对确保血源质量,控制和降低输血后肝炎有其重要社会意义。HBV DNA是HBV感染的基础,并且先于血清标志物出现,有利肝病的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了解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病。根据流行病学的材料,认为有两种不同型的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或传染性肝炎,经口传染,潜伏期短(15~45天);乙型肝炎,或血清性肝炎,由胃肠外途经引起,潜伏期长(50~180天)。最近研究指出,(1) 其它传染病可类似肝炎(细胞巨病毒、EB病毒、弓浆虫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 甲型和乙型肝炎均可经口或胃肠外途经传染;(3) 至少还有另一种病毒性肝炎的病因(“丙型”肝炎),此型肝炎的潜伏期介于甲型与乙型肝炎之间。过去十年,由于鉴定这些肝炎的免疫学方法的发展,取得了这些成就。但至今  相似文献   

18.
我们应用头胞曲松治疗4: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原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48例患者,男性39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ti岁(8~62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3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0例,慢性重型肝炎25例。重型肝炎的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其中12例经病理学诊断证实。患者均有:(1)腹部压痛、反跳痛和(或)发热;(2)腹水多形核白细胞计数(PMN)MO.25X10’月。。应用头胞曲松(瑞士产品,商品名菌必治)1。~2克,溶于生理盐水,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每天2次,疗程7~14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组织细胞学特征。方法 收集18例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穿刺肝组织进行详尽的光、电镜观察。结果 18例肝组织均呈急性肝炎的典型病变,较其它型病毒性肝炎相对特征性病变为:肝细胞变性明显,细胞连接面多数呈分离状态,毛细胆管微绒毛多数脱失,腔扩大,腔内存积细颗粒絮状物。病变重者,肝细胞核浓缩,粗面内质网(RER)扩张,核糖体脱失,被Kupffer细胞包围、吞噬,或坏死的肝细胞堕入窦周间隙,胞质内见多数溶酶体。变性乃至坏死的肝细胞旁常见淋巴细胞包围,且淋巴细胞伸出伪足状窦起与肝细胞接触,肝细胞往往出现胞膜部分脱失,浸润于肝细胞的淋巴细胞胞质中偶见圆形或杆状的致密颗粒。汇管区炎及周围炎突出,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的单个核细胞向小叶内溢入。结论 散发性戊型病毒型肝炎有其相对病理学特征;细胞免疫性损伤可能是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主要肝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菲律宾疫区应用全血培养技术和氚胸腺嘧啶结合法测定了41例日本血吸虫病病人的淋巴细胞反应。方法:将加有抗凝剂的病人血液5毫升,注入容有80毫升RPMI1640培养液的容器内混匀,吸出经稀释的血液,分加于7组培养管内,每组3管,各管3毫升。第1组为对照,只加无致热原的盐水;其余分别加不同浓度的淋巴细胞刺激剂,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