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缨  曾波航 《新医学》1997,28(1):19-20
目的:为避免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多次无效化疗,探讨快速、简便地预测化疗效果的指标。方法:对30例AL患者在化疗第1疗程后作血小板数量的测定。结果:经统计发现血小板最高值≥100×109/L的完全缓解率(CR)达到90.9%,血小板最高值与血小板最低值之比(BPCH/L)>10,CR率达94.1%,而BPCH/<10CR率仅30.7%,两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且血小板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比第二次骨髓缓解时间出现要早。结论:AL患者化疗第1疗程中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变化与疗效之间有一定关系、是早期判断化疗效果的有力指标。  相似文献   

2.
254例白血病血小板计数及其平均容积的改变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志春  高红 《新医学》1999,30(3):153-154
引言近年来,血液分析仪的广泛应用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诊断指标。其中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平均容积(MPV)等在白血病的诊断及预后判定中的意义,目前国内报告尚少。自1991年12月至1996年12月,我们动态观察了254例白血病病人的BPC及MPV...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儿急性白血病时的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我院近15年内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的患儿在确诊时的血小板数等资料。结果收集小儿急性白血病84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T2型4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M6型35例。血小板数在(7~274)×10^9/L,其中血小板数〈50×10^9/L者56例(占66.67%),(50—100)×10^9/L者21例(占25.0%),≥100×10^9/L者7例(占8.33%)。结论本组小儿急性白血病的血小板数减少者占91.67%,不减少者占8.33%;在各亚型中以M3型血小板数减少较明显,均数为(30±16)×10^9/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丙种球蛋白对急性白血病(AL)化疗者感染和输血的影响。方法95例 AL 患者根据是否应用丙种球蛋白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对两组患者感染、体液免疫情况及输血的影响。结果两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差异不大;实验组抗感染时间明显减少,输注血小板数量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率降低。结论在 AL 化疗期间应用丙种球蛋白利于感染控制,减少支持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化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对恶性肿瘤患者疗效、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化疗前后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 ,了解其疗效、预后。方法  11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化疗后 1周、2周、3周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 ,82例化疗前血小板处正常的为A组 ,在化疗后血小板有显著减少 (P <0 0 5)。 3 6例化疗前血小板处相对高值的为B组 ,在化疗后其数量无明显变化 (P >0 .0 5)。结论 血小板数值的变化在恶性肿瘤疗效、预后观察中有极重要的价值 ,恶性肿瘤血小板增多提示预后不良 ,且化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动态分析EDTA-K2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现象随时间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内科门、急诊无血小板聚集的正常EDTA-K2抗凝血常规标本10份(血小板数量大于10×109/L且小于600×109/L的标本5份,小于10×109/L的5份)和出现明显EDTA-K2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的血常规标本10份,其中每份聚集标本备有枸橼酸钠抗凝血标本1份(同一患者).将各标本于同一时间内,在同等条件下用3种方法(电阻抗法、激光散射法、手工法)进行血小板计数,记录各测定值,用Graphpad prism5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及相关性分析;在标本采集后不同时间点(30min,60 min,90 min),用血球仪对聚集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同时涂片瑞士染色观察,动态分析血小板聚集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 无血小板聚集组,3种方法测定值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对偏差为临床可接受;血小板聚集现象组,3种方法测定值间相关性较差,相对偏差超出临床可接受范围;当用相应的枸橼酸钠抗凝标本检测时,发现各测定值间相关性较好,其相对偏差亦为临床可接受;此外,随时间推移,EDTA-K2依赖性血小板聚集会逐渐增强.结论 血小板聚集会影响血小板检测,使得各方法测定值间失去可比性与相关性,其相对偏差超出临床质控可接受范围,同时血小板聚集现象会随着时间推移更加明显,故一旦发现血小板聚集标本,应尽快进行人工计数,并通知临床重新抽取枸橼酸钠抗凝标本复检.  相似文献   

7.
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106例心理调查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疗后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减少至10×10^9/L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通过自拟心理反应调查表及患者一般资料表,对化疗后的106例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化疗后血小板下降的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多表现为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缺乏信心、怀疑、拒绝、有自杀倾向等。结论: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减少后心理反应较独特,心理干预应及早进行,使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明显的正性改变,积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参附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白血病72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2008年8月,我们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72例,与单一化疗的70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男43例、女29例,中位年龄38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49例,M1 2例、M2a 5例、M2b 6例、M3a 7例、M3b 3例、M4a 5例、M4b 4例、M4EO l例、M5a 7例、M5b 9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1].同期选择7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影响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方法 共检测102例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后1、24h的血小板计数,计算出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加值(CCI值),结合临床表现判断输注疗效。患者输注血小板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并根据是否有血小板抗体、并发症、输注次数及输注的血小板种类对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CCI值进行分组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总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71.6%(73/102)。无效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17.2%)高于有效组(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并发症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52.8%)低于无并发症组(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输注次数增加,血小板输注效率降低。不同血小板输注次数组间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小板种类间比较,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h和24hCCI值与血小板抗体是否阳性及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均有关(P<0.05)。结论 血小板抗体、并发症、输注次数及血小板种类均为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手工法、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与免疫法计数血小板的结果,探讨低水平血小板准确计数能否减少临床血小板输注。方法采用手工法、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与免疫法同时计数血小板。以免疫血小板计数值(×10^9/L)将标本分为4组:≤5、6~10、11~20及〉20,对三种方法的计数结果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同一输注标准统一输注阈值(5×10^9/L),计算并比较以三种方法计数结果决定的血小板输注例数。结果免疫血小板计数(×10^9/L)≤5的标本,免疫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手工计数法,远低于仪器计数法;免疫血小板计数(×10^9/L)为6~10的标本,免疫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手工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于仪器计数法结果;免疫血小板计数〉10×10^9/L的标本,三者计数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同一输注标准统一输注阈值(5×10^9/L),与其他方法相比,采用免疫血小板计数结果决定的血小板输注例数有所增加。结论应使用免疫血小板计数法准确计数低水平血小板,尤其是低于10×10^9/L的标本;以5×10^9/L为输注阈值,采用免疫血小板计数可增加血小板输注例数。  相似文献   

11.
自体输血以其独特的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本文研究了自体输血和输注库血对血小板计数和大小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相关非免疫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1名AL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184次的临床资料,据血小板纠正增加指数(CCI)分析PTR率及其非免疫相关因素。结果本组AL患者的PTR率为33.70%(62/81);按年龄分组,成年与儿童患者的PTR率分别为39.20%(49/125)与17.39%(4/23)(P0.05);按ABO血型分组,A与O型血患者的PTR率分别为40.51%(32/79)与22.39%(15/67)(P0.05);按有无脾大分组,脾肿大与无脾肿大患者的PTR率分别为43.75%(28/64)与28.33%(34/120)(P0.05);按有无发热分组,发热与无发热患者的PTR率分别为41.77%(33/105)与27.62%(29/79)(P0.05);按有无感染分组,感染与无感染患者的PTR率分别为43.75%(42/96)与22.73%(20/88)(P0.05);按有无败血症分组,有败血症与无败血症患者的PTR率分别为60.00%(9/15)与40.74%(33/81)(P0.05);按输注血小板前使用激素与否分组,使用与未用激素患者的PTR率分别为27.78%(30/108)与42.10%(32/76)(P0.05)。按性别、是否妊娠、AL类型、药物影响(化疗药物、抗生素)分组比较,PTR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热、感染、脾脏肿大、年龄、ABO血型可能为导致AL患者PTR的相关非免疫因素。输注血小板前使用激素可能会减少AL患者PTR的发生。性别、妊娠、AL类型、某些药物(化疗药物、抗生素)与PTR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4.
李松涛  李翔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374-4374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 对51例服用不同剂量丙戊酸钠的已确诊癫痫患儿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1 a后,分别检测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并与50例同期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结果 丙戊酸钠治疗可使血小板数量显著性降低(P<0.05);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结论 丙戊酸钠治疗能够导致癫痫患儿血小板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5.
夏和凤  王传芳  龚增鸿 《新医学》2007,38(2):101-102
对30例化学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急性白血病病人输注机采冰冻血小板2~9(中位数4)单位,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87%(26/30),未发现不良反应.结果提示,对于化学治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输注机采冰冻血小板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浮动界标对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对红细胞计数(RBC)和血小板计数(PLT)之间界标有不同的设定方式均会影响其测定参数的结果。本文探讨了这种影响的程度。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MedonicCA610和CA570两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2.方法(1)仪器定标 用人工显微镜法将两台仪器定标在同一水平,并将CA570、RBC/PLT界标浮动范围设定为20~30fL。(2)上机测试 正常人50名、小红细胞性贫血患者30例,均取静脉血,EDTA-K2抗凝,2h内完成测试。(3)镜检计数 用草酸铵溶液作血…  相似文献   

17.
背景近来,出血的处理多是输注血小板而很少采用其他办法。本项研究目的在于对4个国家血小板研究资料进行描叙性归纳,并探讨出血和血小板计数间的关联性。研究设计与方法对于来自意大利应急研究所、美国TRAP研究所、加拿大发热反应研究所和英国一家医院临床回归资料的原始数据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混匀程度和平衡时间对末梢血小板计数(血细胞分析仪法)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受检者末梢血常规,分未振荡组与振荡组,每组50例受检者。振荡组取血后直接放置在微量振荡器低频振荡1 min后也按1、5、10 min间隔3次计数。未振荡组取血后轻弹混匀几下,放置1 min后按1、5、10 min间隔3次计数。结果:显示振荡过的末梢血血小板计数值在时间点上无统计学差异,而未振荡的在1 min与5 min、10 min测定的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平衡一段时间及充分混匀之后上机检测,结果稳定性较好,避免了急诊时急于发报告而影响血小板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3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变化曹铭华①李秀松沈志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上海200025)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平均血小板体积由于血液自动化仪器使用逐渐普及,对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测定的临床意义引起了关注。我们对35...  相似文献   

20.
李健  李珺 《浙江临床医学》1999,1(5):347-347
血细胞分析仪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不但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常有许多因素干扰而使仪器对血样的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需手工复检后才能得到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