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致心肌梗死模型中心血内皮素(Endothelin,ET)浓度变化,发现:在结扎不同时间组中,心血内皮素浓度分别为15min(x±SD):241.29±19.10pg/ml;30min:238.90±11.23pg/ml;1hr:206.45±5.18pg/ml;2hr:202.02±7.39pg/ml;3hr:199.06±8.71pg/ml;正常大鼠心血中ET含量为96.34±4.56pg/ml,而死后结扎大鼠LAD30min时心血ET浓度为84.34±4.50pg/ml,统计分析显示:心肌梗死模型中心血ET含量与正常对照的死亡组有显著性差异,在生前结扎LAD各时间组之间两两比较,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并不出现随结扎时间延长而内皮素含量增加的趋势;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血ET的含量可以早期诊断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
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致心肌梗死模型中心血内皮素(Endothelin,ET)浓度变化,发现:在结扎不同时间组中,心血内皮素浓度分别为15min(-x±SD):241.29±19.10pg/ml;30min:238.90±11.23pg/ml;1hr:206.45±5.18pg/ml;2hr:202.02±7.39pg/ml;3hr:199.06±8.71pg/ml;正常大鼠心血中ET含量为96.34±4.56pg/ml,而死后结扎大鼠LAD30min时心血ET浓度为84.34±4.50pg/ml,统计分析显示:心肌梗死模型中心血ET含量与正常对照的死亡组有显著性差异,在生前结扎LAD各时间组之间两两比较,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并不出现随结扎时间延长而内皮素含量增加的趋势;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血ET的含量可以早期诊断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在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测定82例脑卒中病人(实验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内皮素-1浓度.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AH组)内皮素的浓度为(37.18±5.26)pg/ml,脑梗死组为(24.21±5.58)pg/ml,脑出血组为(27.06±6.54)pg/ml,健康对照组为(3.13±4.67)pg/ml.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卒中病人血ET-1明显升高,应用ET-1对抗药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脑卒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小儿肾病综合征发病过程中血浆中NO,ET浓度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27例单纯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及20例健康对照儿童血浆中NO,ET浓度。结果:血浆NO,NOS,ET在肾病患儿,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4.90±9.74μmol/L,13.84±3.44 U/mL,194.41±46.42 pg/ml);(80.46±13.43μmol/L,32.20±3.80U/mL,79.02±13.37pg/ml)。肾病患儿NO,NOS值显著降低(P<0.01),ET值显著增高。NO与NOS呈正相关(r=0.8798),NO与ET呈负相关(r=-0.6965)。结论:血浆NO,ET的浓度变化在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龙本栋  王丕荣 《贵州医药》2001,25(10):895-89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浆内皮素 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水平及卡托普利治疗的影响。方法检测 48例EH患者应用卡托普利治疗前后和 2 2例正常人的血浆ET1、CGRP浓度。结果EH患者血浆ET1浓度 131 0± 32 2pg/ml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0 1) ,CGRP浓度2 5 4± 8 3pg/ml明显降低 (P <0 0 0 1) ;经卡托普利治疗 8周后ET1浓度为 119 4± 2 2 5pg/ml,CGRP浓度为 32 7± 7 9pg/ml,二者均有明显改变 (P均 <0 0 5 )。结论ET1和CGRP参与了EH的发病过程 ,卡托普利治疗后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改善其血浆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缬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缬沙坦80mg/d,连服2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浆ET含量。结果:40例CHF患者经缬沙坦治疗,治疗前平均血浆ET浓度为(90.7±10.6)pg/mL,治疗后为(78.2±13.1)pg/mL(P<0.001)。结论:内皮素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 36例川崎病 (KD)患儿不同时期及 34名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内皮素 (ET)的变化 ,探讨其对川崎病患儿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 (radioim munoassay,RIA)法测定不同时期 36例川崎病患儿和 34名健康正常儿童 ET的含量。结果  KD组急性期 ET含量 (78±10 ) ng/ L显著高于亚急性期 ET含量 (5 0± 8) ng/ L及正常对照组 ET含量 (4 5± 8) ng/ L ,急性期伴冠状动脉损伤的 ET含量 (85± 13) ng/ L明显高于不伴冠状动脉损伤的 ET含量 (6 2± 11) ng/ L。结论 检测 ET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川崎病发生、转归、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肺原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浆内皮素(ET)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8例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血浆ET水平并同时测量32例健康人ET水平。结果: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分别为(84.60±34.43)pg/mL,(44.35±17.24)pg/mL,P<0.01;肺心病患者缓解期ET水平与对照组(50.8±7.58)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与肺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可试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鲎试验基质显色法检测D-氨基半乳糖(GaLN)形成急性肝衰竭(FHF)模型大鼠血浆内毒素(LPS)水平,并探讨了肝细胞生长素(HGF)对其影响。结果表明:FHF早期血浆LPS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水平(49±6.94pg/ml)明显升高,且其水平随时间延长而自然降低。动态观察第9小时为高峰期(234±83.8pg/ml),30小时为最低水平(63.1±18.4p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别具非常显著(P<0.01)或显著性差异(P<0.05)。结合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内毒素血症出现在形成明显的肝损害之前。以HGF早期一次性腹腔注射治疗,发现9小时治疗组血浆LPS水平(149±41.9pg/ml)明显低于盐水对照组水平(234±83.8pg/ml,P<0.005)。相反,24小时HGF组LPS水平升高(266±55.9pg/ml)而明显高于盐水对照组水平(153±71.9pg/ml,P<0.001)。改变给药方式,则24小时两组LPS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15±14.5pg/ml与117±12.1pg/ml,P>0.05)。本研究进一步说明HGF、内毒素血症及肝损伤三者间紧密联系,并提示HGF治疗FHF所出现的内毒素血症以间歇或持续用药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川崎病(KD)患儿血浆内皮素(ET)的改变,并了解此改变与冠状动脉扩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技术,检测34例确诊为KD的患儿急性期、恢复期ET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KD患儿冠状动脉扩张情况,并比较冠状动脉扩张组与不伴冠状动脉扩张组的ET水平。结果:34例KD患儿急性期的ET-1为(84.52±18.75)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4.9 5±13.5 1)pg/mL](P<0.001),伴冠状动脉扩张组ET-1(99.95±15.60)pg/mL,明显高于不伴冠状动脉扩张组[(78.97±16.76)pg/mL](P<0.05)。结论:ED急性期ET-1增高。ET-1可能参与了ED冠状动脉扩张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黄桂芬!  孙亦兵! 《河北医药》2000,22(11):815-816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患者血浆内皮素 (ET)水平的影响以及ET水平与血压和超滤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正常对照 2 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 30例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 ,同时检测血清Scr、BUN。结果 对照组血浆ET为 (5 2 .30± 7.2 6 )pg ml;患者组透析前后ET分别为(2 5 6 .0 6± 139.6 8)pg ml ,(2 2 5 .83± 10 7.5 2 )pg ml;慢性肾衰患者血透前后血浆ET水平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P <0 .0 1) ;血透后ET水平较血透前降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伴高血压的血透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 ,超滤量 >2 .0kg者血ET水平较超滤量 <2 .0kg者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血浆ET水平增高与高血压互为促进因素 ,可形成恶性循环 ,加速肾功能损害 ;故应保持血透间期体重增加 <2 .0kg ,以降低ET增高幅度。  相似文献   

12.
灯盏生脉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假手术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灯盏生脉胶囊低剂量组、灯盏生脉胶囊高剂量组,每组16只。采用改良的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前后口服灯盏生脉胶囊,进行神经病学评分,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等血液学指标以及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并测量脑梗死体积、脑水肿体积、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灯盏生脉胶囊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h及24h,神经病学评分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75±0.68、1.71±0.77对2.35±0.86;1.88±0.81、1.71±0.69对2.65±1.17,P<0.05);灯盏生脉胶囊高剂量组大鼠PT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延长(18.0±0.8s对17.0±0.6s,P<0.05),ET含量则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3.9±4.9pg/ml对26.3±13.2pg/ml,P<0.05);灯盏生脉胶囊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比及脑水肿体积比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0.3±3.8%、9.7±5.7%对11.9±3.0%,7.7±3.0%、6.9±3.9%对18.3±7.0%,P<0.05);灯盏生脉胶囊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SOD活性均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291±78U/mg、301±92U/mg对213±40U/mg,P<0.05),MDA含量则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41±0.47nmol/mg、1.36±0.61nmol/mg对2.09±0.32nmol/mg,P<0.05,P<0.01);其余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具有防治大鼠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害,以及抑制凝血、降低血管阻力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高征孕妇血清中可溶性Fas(sFas)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2例妊高征孕妇(轻度7例,中度16例,重度19例)血清sFas水平,并与同期30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相比较。结果(1)轻度、中度、重度妊高征组和正常妊娠组血清sFas含量分别为676.264±1.312pg/ml、874.563±1.429pg/ml、1106.587±1.287pg/ml和659.354±1.648pg/ml;(2)轻、中、重度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较,血清sFas含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3)妊高征各组间比较,血清sFas含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随着妊高征病情加重,孕妇血清sFas水平也显著增高。提示妊高征孕妇体内存在Fas/Fas-L介导的淋巴细胞激活诱导的细胞凋亡,导致母体时胚胎的免疫排斥增强或细胞免疫不适当激活,从而导致妊高征的发生。孕妇血清sFas可以作为妊高征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阳性产妇初乳和血清中HBV-DNA含量,初步判定产妇传染性,指导母乳喂养。方法:选择乙肝血清学阳性的产妇,分为HBeAg(+)/HBeAb(-)组,HBeAg(-)/HBeAb(+)组与HBeAg(-)/HBeAb(-)组。取初乳4ml离心,取脂肪下澄清液200μl,HBV-DNA定量检测;同时取血液8ml,分别检查肝功能及HBV-DNA。结果:HBeAg(+)/HBeAb(-)组中乳汁和血清中HBV-DNA分别为(424±108)pg/ml和(1011±203)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HBeAg(-)/HBeAb(+)组乳汁中病毒载量(19±2)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HBeAg(-)/HBeAb(-)组乳汁中病毒载量(0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BeAg阳性孕妇母乳喂养有高度的传染性。产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乳汁中HBV-DNA浓度低于血清的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的清除效果。方法将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组(HD+HP)、血液透析组(HD)。HD+HP组接受树脂吸附联合血液透析治疗,HD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PTH水平。结果(1)HD+HP治疗后患者血PTH从(491.59±264.57)pg/ml降至(279.68±193.37)pg/ml,平均单次清除率为59.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HD治疗后血PTH从(490.12±247.16)pg/ml降至(480.23±233.47)pg/ml,平均单次清除率为12.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能有效地清除PTH。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水平变化。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及分光比色法测定了 5 0例甲亢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 ET、NO浓度。结果 :甲亢患者血浆 ET(15 8.4 7± 4 1.4 3) ng/ L 较正常对照组(4 9.36± 9.6 8) ng/ L 明显升高 (P <0 .0 1)。甲亢患者血浆 NO(1.96± 0 .5 7μmol/ L)较正常对照组 (0 .87± 0 .38) μm ol/ L 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血浆 ET、NO浓度变化在甲亢的病理生理过程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充血心力衰竭 (CHF)时血浆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对 30例处于不同心功能状态的不同病因的慢性CHF患儿进行血浆GM -CSF的检测。结果 :CHF组GM -CSF水平为 10 .84± 4.16pg/ml,正常对照组为 7.43± 3.37pg/ml(P <0 .0 1)。心功能Ⅳ级患儿GM -CSF水平为 5 .0 1± 1.2 2pg/ml,显著低于心功能Ⅲ级 (11.72± 2 .5 0pg/ml)和Ⅱ级 (13.44± 3.0 7pg/ml)患儿 (均 P <0 .0 1)。结论 :GM -CSF参与了CHF的病理生理过程 ,其含量的变化与交感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有关 ,反映了CHF机体免疫功能的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18.
肺疾病患者血浆、尿中6-K-PGF_(1α)和TXB_2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63例不同肺部疾病患者,血浆和尿中6-K-PGF_(1α)及 TXB_2浓度变化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在肺部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作了讨论。结果显示:17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浆6-K-PGF_(1α)浓度为178.7±12.0pg/ml((?)±SE,下同)TXB_2为120.9±8.1pg/ml。尿中6-K-PGF_(1α)浓度为517.3±22.9pg/min,TXB_2为213.7±11.4pg/min。不同病因所致肺疾病病理损伤以及功能障碍,均可刺激肺内这两种物质不同程度生成增加,尤以 TXB_2增加为甚。经与对照组作统计学比较分析,均显示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尿中以病例组 TXB_2浓度升高较对照组明显,也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1),6-K-PGF_(1α)的浓度变化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多发性脑梗死后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硝酸还原法检测3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NO含量变化,并与30例单发性脑梗死、30例健康人血浆ET、NO含量作对照分析。结果:多发性脑梗死后6h、24h、3d及7d血浆ET、NO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多发性ET、NO浓度高于单发性(ET:98.85±13.1,83.50±11.2;NO:85.62±11.52,81.50±10.68),两者比较,P<0.05。结论:ET、NO均参与了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ET、NO浓度变化可作为脑梗死临床治疗、判断预后的实验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陈立侠  宋琴珠 《淮海医药》2002,20(4):313-313
目的 观察中风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及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含量的比较。方法 采用放免法。结果 中风患者急性期为 (12 0 .8± 16 .12 ) pg/ml,恢复期为 (79.0 2± 12 .5 1) pg/ml,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 (75 .75± 11.6 3) pg/m l。中风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在急性期约为健康人的 2 .2~ 2 .5倍 ,至恢复期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水平相似。结论 内皮素含量测定是观察中风患者病情轻重与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