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湿阻中焦证现代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阻中焦证的发生受到环境、气候、饮食、心理、脏腑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但与脾主运化功能失常最为密切.现代医学从“湿阻中焦证”“湿困脾胃证”在水液代谢、胃肠动力、肠黏膜屏障及机体活性反应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脾主运化”“湿邪”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与分析.总结发现,湿阻中焦证模型主要表现为水液代谢障碍,胃肠运动紊乱,肠黏膜屏障破坏和机体活性反应失衡,而跨膜转运体及代谢组学为湿阻中焦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与契机.  相似文献   

3.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甲硝唑致中焦湿阻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半夏泻心汤辨证加减治疗服用甲硝唑后出现中焦湿阻症状24例,获效较佳,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4例中,男9例,女15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40.5岁。其中牙龈炎13例,附件炎10例,骨折并感染1例。1.2 病例选择 无肺、胃、肝、胆、胰等脏器疾病;服甲硝唑后出现胃脘部痞闷不适,反胃、恶心欲呕  相似文献   

4.
湿阻中焦大鼠红细胞内外电解质浓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湿阻中焦大鼠血浆及红细胞内钠,钾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从电解质角度来揭示湿阻中焦证的部分病理机制.方法复制湿阻中焦证大鼠模型,按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中药组分为4组,分别检测每组大鼠血浆及红细胞内钠,钾离子浓度.结果模型大鼠血浆中Na 无明显变化,而K 明显下降(P<0.01),经中药治疗后与自然恢复组比较,K 明显升高(P<0.01),恢复正常水平;模型大鼠红细胞中Na 显著增高(P<0.05)、K 明显下降(P<0.01),经治疗后,与自然恢复组比较Na 可较快恢复正常(P<0.01),而K 也可明显延缓其下降趋势.结论细胞内、外Na 、K 离子的紊乱与湿阻中焦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焦湿阻证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观察中焦湿阻证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红细胞溶血液细胞膜钠钾活性试剂盒,测定中焦湿阻证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自然恢复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结果:中焦湿阻证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与正常大鼠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经芳香化湿中药治疗后,钠钾泵活性逐渐恢复(P〈0.001)。结论:中焦湿阻证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以及藿香正气散的干预对葡萄糖代谢糖异生途径的影响,揭示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对葡萄糖代谢糖异生途径的影响的相关机制,从代谢组学层面揭示脾胃参与调控能量代谢以及藿香正气散燥湿和胃的科学内涵。方法:参照前期较成熟的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自然造模与综合造模相结合,模拟湿病产生的三大主要因素,建立湿阻中焦证模型。检测湿阻中焦证模型及藿香正气散干预后的大鼠肝脏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羧化酶、葡萄糖-6-磷酸酶的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湿阻中焦证模型丙酮酸含量降低,丙酮酸羧化酶、葡萄糖-6-磷酸酶、肝脏葡萄糖含量均增加;藿香正气散能增强葡萄糖代谢糖异生作用。结论:造模前后,肝脏葡萄糖含量增加,这可能是因为湿阻中焦证会导致能量消耗增加,而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不足。同时这可能是湿阻中焦证身倦乏力、食少纳差的病理基础之一;藿香正气散对湿阻中焦证模型的糖异生有增强作用,且对葡萄糖的分解、转化有一定的作用,这可能是藿香正气散治疗湿病,缓解其身倦乏力、食少纳差等症状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报》2005,20(6):43-43
  相似文献   

8.
湿热证的致病原因与外因、内因有直接关系,外因多为外感湿热病邪.湿热病邪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受饮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如南方多见湿热证.过食肥甘辛辣厚味,嗜酒以及过量输液,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均能伤脾败胃,造成湿浊中阻或郁而化热.湿热证形成的内在因素,包括中气的虚实,阳气的盛衰,体质的强弱和内湿的有无等.即所谓:“内外相引,故病湿热”。  相似文献   

9.
马绍恒 《中原医刊》2009,(11):77-77
祖国医学认为,舌为脾胃之外候,舌苔乃胃气所生,病苔由胃气夹邪上蒸而成。舌苔厚腻多主湿浊,湿浊阻于中焦,脾运障碍,湿凝气阻,升降失调,出现胸闷脘痞、纳呆、身重肢倦、舌苔白厚腻或黄腻、脉象濡缓或滑等一派湿阻中焦证候。舌诊在湿证辨证中具有重要意义。清胃化湿合剂作为我院院内制剂,应用以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动物模型的方法研究中医学,为祖国医学走向国际、与国际接轨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一个很好的平台。至今,它经历了一个从建立病的模型研究到通过建立证的模型研究的发展阶段。就中医学而言,很显然后者能更好地符合中医理论,符仑fb医临床的实际。因为病的概念是一种笼统的概括,而证才是具体的反映,符合个体的差异、甚至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大鼠中焦湿阻证与抗利尿激素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中焦湿阻证与抗利尿激素的关系 ,并观察平胃散及利水渗湿药泽泻对抗利尿激素的影响。方法 塑造中焦湿阻证模型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湿阻造模组、平胃散高剂组、平胃散中剂组、平胃散低剂组、平胃散加泽泻中剂组、不造模给平胃散中剂组、自然恢复组等 8组 ,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血浆ADH的浓度。结果 湿阻造模组大鼠ADH比正常组显著升高 (P <0 0 1 ) ;经平胃散治疗 4次以后 ,平胃散高、低剂组及自然恢复组ADH与湿阻造模组比较 ,显著下降 (P <0 0 5 ) ,平胃散中剂组和加泽泻组下降更甚 (P <0 0 1 ) ,与正常组比较ADH则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不造模给平胃散中剂组ADH与湿阻造模组比较无显著变化 (P >0 0 5 )而与正常组比较则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中焦湿阻证ADH释放增强 ,且ADH参与了中焦湿阻证水、电解质平衡调节 ,使机体内水、钠潴留 ;平胃散可通过抑制中焦湿阻证大鼠ADH的释放 ,调节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而对正常大鼠则表现为ADH释放亢进 ;泽泻能通过抑制ADH的释放 ,达到利尿除湿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玉华 《西部医学》2013,44(5):41-41
<正>产后自汗是产科临床常见病,而西医无有效的针对性治法。笔者临床采用自拟的"黄芪苍术小麦汤"治疗气虚湿阻型产后自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与排除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1]中相关标准拟定。①产褥期出现汗出过多或汗出不能自止,动辄益甚,持续7 d以上不减;②气虚湿阻特点:周身涔涔汗出,动则益甚,面色白,倦怠乏力,口干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舌淡苔白厚或微黄厚腻。并排除产褥期生理性汗出及产后中暑、产后血晕、产后发热所致汗出者。  相似文献   

13.
对24例浊邪中阻型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观察,说明黄苏汤对于缓解湿浊中阻化热的症状效果明显。对酸中毒及尿蛋白的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采用辛开苦降,和胃泄浊之法,宣化中焦湿热,对病情机转有重要意义。并对慢性肾衰浊邪中阻易从热化的病理机转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平胃散对湿困中焦证模型水调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平胃散如何影响湿困中焦证水调激素和钠钾离子浓度,并揭示其可能存在的机理.方法 采用综合法造大鼠湿困中焦证模型,通过放免法测定血浆醛固酮(ALD)、心钠素(ANP)、神经降压素(NT)、血管加压素(AVP)的浓度变化,以及细胞内外钠钾离子的浓度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及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ALD均高显著性降低(P《0.01);平胃散治疗组ANP浓度有升高趋势,而NT高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与平胃散治疗组AVP高显著下降(P《0.01).结论 平胃散可降低ALD、NT、AVP浓度,增高ANP浓度以及阻止细胞内外钠钾离子继续丢失作用,从而达到祛除湿邪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5.
王扬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24-124
目的:观察重用苍术(〉24g)治疗湿阻湿浊困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湿阻湿浊困阻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重用苍术〉24g,对照组苍术常规用量9~12g。两组其余药物剂量相同,组成相同,分别于治疗1周后和2周后观察疗效各1次。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对比,1周后治疗组有效(治愈)18例,无效12例;对照组有效9例,无效21例;两者对比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2周后治疗组有效22例,无效8例;对照组有效14例,无效16例;两者对比统计学无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用苍术治疗湿阻湿浊困阻型起效快。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调压汤治疗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病阳亢湿阻证患者生存质量状况。方法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病阳亢湿阻证住院病例100例,基础治疗相同,分为口服调压汤水丸(调压汤组)、安慰剂水丸组,2组各50例。2周为用药终点,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调压汤组总有效率为90.0%,安慰剂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调压汤治疗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病阳亢湿阻证有效。  相似文献   

17.
对周耀庭教授治疗湿阻膜原型发热的临证经验进行了总结,归纳出周老对有关湿阻膜原的认识、临证辨证要点、临床常见误诊问题、治疗的方法以及常用方剂,并附有验案,以期为临床治疗湿阻膜原型发热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江玲玲  陈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458+469-458,469
目的:观察低频振动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低频振动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46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40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4%.结论:低频振动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王红 《中国乡村医生》2002,18(16):36-37
患者 ,全身乏力 1天 ,口里黏腻苦涩 ,纳差 ,伴有恶心 ,时有低热。追述病史 ,因前 1天 ,下班冒雨涉水 ,回家后未得取暖导致。舌苔白腻 ,脉濡。证属 :湿感 (寒湿 )。治则 :解表散寒 ,芳香化湿。拟方 :霍香 1 5g,腹毛 1 5g ,苏叶 1 5g ,桔梗 1 5g ,茯苓 1 5g,厚朴 1 5g ,白术 1 5g ,法夏 1 5g,健曲 1 5g ,白芷 1 5g,葛根 1 5g ,甘草1 5g。服用上方 2剂后 ,治愈。讨论湿伤脾胃———据五行说 ,湿从土气 ,脾胃亦属土 ,同气相求 ,所以涉水淋雨 ,感受湿邪 ,脾胃首当其冲 ,湿有外湿、内湿之别。现在正是梅雨季节 ,连绵阴雨 ,气候潮湿 ,…  相似文献   

20.
陈勇达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37-37,75
目的观察比较温针灸组和中成药组防治湿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37例和中成药组37例进行防治。结果温针灸组总有效率89.2%,中成药组总有效率6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针灸组防治疗效明湿优于中成药组。结论温针灸防治湿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