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是检测肝脏凝血机制障碍的一项较为敏感的指标,两者在重症肝炎诊断和评估预后中的重要地位,国内外文献均有报道。本文对300例肝病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与血清转氨酶活力(ALT)、血清胆红素(SB)及血小板计数(BPC)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表明各型肝病PTA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重症肝炎较正常对照组有极明显差异(P<0.001),急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瘀胆型肝炎差异不显著(P>0.05)。各死亡组PTA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患者肝细胞受损程度加深,PTA呈梯度下降,PTA与SB呈负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10例肝炎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进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的早产儿出生后一个月时体内的维生素K水平。方法:对出生时预防性给予0.2~0.5mg维生素K1而PT仍异常的21例早产儿,检测其体内维生素K的水平。结果:所有要儿的维生素K1浓度正常或超出生理范围,除一名有微量的维生素K缺乏酶-Ⅱ(PIVKA-Ⅱ)浓度之外,其他早产儿PIVKA-Ⅱ均未检出,这就说明患儿的维生素K水平不低。结论:胎龄〈32周、生后接受≥0.2mg维生素K1的早产儿,其出生后第一个月时的PT延长并非由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  相似文献   

4.
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对该院2002年8月~2003年3月间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按设计要求自入院后24 h内及以后每周抽取患者抗凝全血1次,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PTA,并同时检测有关血清生化指标,动态观察其变化.将其中资料完善的79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有关资料.结果死亡组平均PTA为(25.5±14.3)%,存活组平均PTA为(46.9±15.2)%,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并发现PTA迅速下降者病情恶化,预后不良;PTA稳步回升者预后良好,始终低于10%者无一例存活.结论该组资料显示血浆PTA值在衡量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判断疗效、估计预后是最敏感和可靠的指标,比其他肝功能试验的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5.
宋凯 《中国医药导报》2007,4(6Z):141-141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具有高度敏感性,临床用作早期诊断重症肝炎的重要指标之一。我院对2001~2005年收治的重症肝炎40例进行PTA检测,发现PTA与重症肝炎存活率有密切的关系,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姜蕾  李彦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61-1862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结果在慢性肝病患者中,作为肝细胞衰竭的长期(〉2a)预测因子,PT比白蛋白、乙酰胆碱酯酶和胆固醇水平的测定更有价值。世界卫生组织标定不同凝血活酶ISI值用的是口服抗凝治疗患者的血浆,而非肝病患者的血浆,两者凝血紊乱的机制不同,则凝血因子缺乏的程度不同,用口服抗凝治疗患者血桨标定的ISI值,就不适合于肝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a)在重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9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和36例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同时与测得的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a)做了对照分析.结果96例重型肝炎中Pa≤40%的90例,占93.7%,Pa>40%仅6例,占6.3%;而重型CAH者36例中,Pa≤40%的3例,占8.3%,Pa>40%的33例,占91.7%,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示Pa可间接反应肝细胞坏死程度,对鉴别重型肝炎和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动态观察Pa的变化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凝血酶原活动度与重症肝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凯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7):141-141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具有高度敏感性,临床用作早期诊断重症肝炎的重要指标之一。我院对2001 ̄2005年收治的重症肝炎40例进行PTA检测,发现PTA与重症肝炎存活率有密切的关系,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彩虹  曾莉 《当代医学》2013,(17):57-58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广东廉江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2月-2012年3月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患儿2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的患儿14例作为观察组,未采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的患儿1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6h后APTT水平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6h后APT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6h后AP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在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维生素K依赖性羧化酶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现象。在诱癌第20周的肝癌结节中羧化酶活性很低。未羧化凝血酶原前体在肝癌结节中大量堆积,已羧化凝血酶原前体也有类似的堆积现象。诱癌过程中血浆异常凝血酶原呈现马鞍形的变化,这与羧化酶的变化密切相关。癌变时血浆异常凝血酶原的升高主要是由于肝脏羧化酶的缺乏所致,维生素K的缺乏仅是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与方法研究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治疗临床护理更有效的方法,提高治愈率.我院自2004年至2009年2月对30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采用静滴维生素K,补充凝血因子、输血、吸氧、降颅压、镇静,加强基础护理等综合有效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结果 与结论临床治愈21例,好转7例,有效率达93.3药.加强基础护理,对提高治愈率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郑志雄  吴锡信 《广东医学》2002,23(5):516-517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失代偿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44例重症肝炎和4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PTA,同时测定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葡萄糖,胆固醇等能客观反映肝脏损害严重程度的指标,通过对比研究,分析TA对这两种疾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PTA与胆固醇一样,能反映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但在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相同数值的PTA并不代表两者预后相同。结论:相同数值的PTA在重症肝炎中的临床意义与肝硬化失代偿期不同,临床医师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大鼠DENA诱癌过程中肝脏维生素K依赖性羧化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4.
邓丽彩 《广西医学》2004,26(11):1716-1716
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凝血酶原不可缺少的物质,有参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功能,增加肠蠕动和分泌。维生素K1是临床应用较广的止血药,用于梗阻性黄疸、慢性腹泻、早产儿和新生儿出血及肺、胃、痔等出血或其他原因的出血,于手术前后用药2~3天可使术后肠蠕动和开始排气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15.
杨孝兵  孙颖慧  蒋峰 《浙江医学》2017,39(15):1284-1286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活动度的关系及补充活性维生素D对RA疾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检测118例RA患者血清25(OH)D水平,将25(OH)D低下的89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均进行标准治疗,其中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法骨化醇胶丸(每次0.25滋g×2粒,1次/d),观察期为12个月。在入组前(基线)、3、6及12个月时均测定患者血清25(OH)D、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进行28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估。分析血清25(OH)D与DAS28、ESR、CRP的相关性,比较两组25(OH)D水平、DAS28评分的差异。结果与基线比较,两组患者12个月时血清25(OH)D水平均上升、DAS28评分均下降(均P<0.05)。研究组6、12个月时血清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DAS2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RA疾病本身基础状态下血清25(OH)D与DAS28评分呈负相关(r=-0.403,P<0.05)。将各观察点的血清25(OH)D水平与DAS28评分进行总体相关分析,均呈负相关(r=-0.534、-0.691、-0.639,均P<0.001)。结论RA患者中有75.42%(89/118)血清25(OH)D降低;血清25(OH)D与DAS28评分、ESR、CRP值呈负相关;补充活性维生素D对降低DAS28评分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总结维生素K1用于肝病中的不良反应,促进合理用药,对我科2005年7月—2007年8月应用维生素K1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6例维生素K1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胸闷、头晕、呼吸困难、面部潮红、出汗、心动过速、低血压等。认为使用维生素K1应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临床合理使用,以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症又称婴儿获得性凝血酶原复合因子缺乏症或乳儿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自70年代以来报道较多,其本质与新生儿出血症相似。但预后不良,病死率高达18%~50%存活者多数留有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自1992-2001年共收治30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现就其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和远期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D5 9表达数量的变化与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的关系。方法 采用细胞酶联法对 10 9例肝硬化患者的红细胞CD5 9进行测定 ,同时采用AU6 0 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其胆碱酯酶、胆红素 ,采用ACL2 0 0检测PTA。结果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D5 9表达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 (P <0 .0 5 ) ;CD5 9≥ 2 .2组与CD5 9<2 .2组比较 ,PTA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病情程度积分比较也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红细胞CD5 9数量变化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陈慧燕 《河北医学》1999,5(5):37-38
目的:探讨肝胆疾病与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治VitK缺乏症26例,在积极救治期间,经详细观察检查,寻找病因,发现存在肝胆系统疾病19例,占73%;结果:单纯用母乳喂养或出身时贮量来解释VitK缺乏出血症很难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K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