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进展性脑梗死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进展因素.方法 综合分析12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加重因素、辅助检查、治疗转归.结果 进展因素与降血压治疗不当、血糖控制不良、使用能量合剂及胞二磷胆碱等影响能量代谢药物、心功能不全、脑水肿、脑干梗死、出血性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因素有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引起脑梗死进展的不利因素,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1资料与方法1.1入选标准101例急性脑梗死(AVCD)患者是我院2010—2012收治的住院病人,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CT扫描证实,脑梗死面积不超过大脑半球的1/3,排除脑出血或出血性脑梗死;排除血液系统疾病;血压<180/100mmHg;排除近期做过大手术或已知有出血倾向者;起病72h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呈逐渐进展或阶梯式加重;年龄<75岁。 相似文献
3.
进展性脑梗死72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SIP)危险因素。方法 急性脑梗死病人144例(其中进展性脑梗死72例,非进展性脑梗死72例)分别进行体温、血压、血糖的测定及头颅CT、TCD检查。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组存在感染、糖尿病、高血糖、脑动脉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治疗不当等方面,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防治脑梗死进展的不利因素,从而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最大限度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进展性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方法对89例进展性脑梗死的一般情况、基础病及发病诱因进行分析。结果89例患者中.男49例,女40例,男/女=1.2:1;年龄48.6~89.4岁,平均68.8岁;基础病中糖尿病6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53例.颈部彩超示血管粥样斑块37例,纤维蛋白原〉5g/L18例,大量嗜烟、酒15例,冠心病房颤14例,有TIA发作史10例,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2例;早期应用降压药且血压降低〉20%的29例,脱水药应用不适宜20例,腹泻、饮食不佳14例,合并肺部、泌尿系感染6例,心功能不全5例。结论基础病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大动脉粥样斑块等与医源性处理不当(急性期过分积极地降血压、血糖调节不当及过早或过量使用利尿脱水剂、液体量补充不足)均为进展性脑梗死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进展性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在48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虽经医疗干预仍难以扼制病情进展。这类病人预后差,给病人身心造成很大痛苦;同时也增加了临床医生工作的难度。本文对5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多项临床因素检测,旨在探讨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为防治进展性脑梗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将79例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与90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头颅CT病灶、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纤维蛋白原、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多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且双侧病变者多见;非糖尿病组多表现为单侧上下肢较严重的瘫痪。糖尿病组头颅CT病灶多发生在基底节,腔隙性、多发性脑梗死多见,血脂异常及纤维蛋白原增高者多见;2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腔隙性、多发性病灶多见,肢体瘫痪程度较轻,治疗效果较差,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调节血脂代谢,对减少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秀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7):76-77
本文选择我院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析相关因素对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08—2012-08进展性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均符合中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在脑梗死发生后6~48h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加重,同时排除脑出血、房颤、出血性 相似文献
10.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部位、伴发疾病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两组减轻脑水肿、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治疗措施均相似.根据美国国立卒中量表(NIHSS)记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用药14d后神经功能缺损变化,监测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用药结束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NIHSS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尤瑞克林组治疗的NIHS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尤瑞克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一个新的参考选择. 相似文献
11.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应用疏血通注射液14d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1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失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在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1-03-2013-03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辅以血栓通)和实验组(常规治疗辅以马来酸桂哌齐特),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P<0.05);实验组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经治疗14 d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及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及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C反应蛋白的变化,评估C反应蛋白在ACI的预后及并发MOD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和82例ACI患者(ACI组)出现首发症状7天以内血清CRP的含量,其中腔隙性脑梗死20例(LCI)组,ACI并发MODS患者(MODS)组32例,急性脑梗死30例(SACI组,即非LCI并且未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结果 (1)30例健康者全部CRP<10 mg/L,ACI组CRP>10 mg/L的阳性率达97.5%;(2)SACI组及MODS组CRP水平与LCI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ODS组CRP水平较SACI组明显增高;(3)血清CRP<30mg/L时,MODS的发生率为0,血清CRP水平>30mg/L时,随着CRP水平的升高,ACI发生MODS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结论血清CRP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MODS的发生率呈正相关,CRP是判断ACI预后和并发MODS的一个有效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东菱迪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0):24-2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东菱迪夫(DF-521)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设立对照组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6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共10d,DF-521 10U、5 U、5U静滴,分别于第1、3、5d应用,共3次;依达拉奉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共10d,阿司匹林150mg口服,1次/d;对照组给予步复迈250ml静滴,1次/d,共10d,大剂量盐酸纳洛酮2 g静滴,1次/d,共10d,阿司匹林150mg口服,1次/d。根据脑卒中病人临床疗效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4周后治疗组NIHSS及AD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DP)较前明显下降,而血小板、红细胞比积、出凝血时间及肾功能无明显改变;并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东菱迪夫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依达拉奉、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4月 ̄2006年1月广东省普宁华侨医院8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照组应用巴曲酶和阿司匹林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14d、28d、90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90d后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起效快,不增加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巴曲酶和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更好,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给予谷红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滴,1次/d。2组患者均给予脱水剂、脑细胞活化剂等基础治疗,2组疗程均为15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王银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尤瑞克林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营养药物、抗血小板凝聚药物治疗,并开展早期神经康复及对症处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静滴尤瑞克林。观察2组NIHSS、BI评分等各项疗效指标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5.0%、65.0%;实验组分别为60.0%、87.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颅底椎基底血流速度、NIHSS、BI评分更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尤瑞克林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外源性磷酸肌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历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3):31-32
目的观察外源性磷酸肌酸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9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1·0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ml静滴,30~45min内滴完,2次/d,共10d。治疗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0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0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3±5·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5·1±6·9)分(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50·1%和8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3%和71·2%(P<0·05)。结论外源性磷酸肌酸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起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53)和对照组(n=25)。实验组给予尤瑞克林0.15PANU,1次/d,对照组给予丹红20ml,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两组同时针对性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病因治疗及神经康复治疗。在用药前和用药7d、14d分别进行NIHSS评分和ADL评分,监测血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用药第7、14天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较用药前均显著改善,(实验组7d:P〈0.05,14d:P〈0.01;对照组14d:P〈0.05;ADL),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全部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