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3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其中24例经腰切口,9例经腹切口(膀胱嗜铬细胞瘤2例);32例采用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验良性58例.恶性7例.结论 B超、CT结合临床症状仍是诊断嗜铬细胞瘤主要依据.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处理较为复杂,但只要做到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与麻醉医师密切配合,术后根据中心静脉压补液扩容,持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患者均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2.
嗜铬细胞瘤由于肿瘤细胞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 ,常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血压增高 ,是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易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等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为此 ,现将 1988年~2 0 0 0年我院收治的经外科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嗜铬细胞瘤 2 1例进行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1 材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2 1例病例中 ,男 12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38 7岁 (9~ 6 8岁 )。1·2 临床表现 血压增高 19例 ,占 90 5 % ;阵发性剧烈头痛 ,伴恶心、呕吐、大汗 12例 ,占 5 7 1% ;间有头晕、眼花、头痛 4例 ,占 19% ;视力进行性下降、…  相似文献   

3.
徐勇  崔国明 《工企医刊》1995,8(3):72-73
我院自1967—1992年共诊治嗜铬细胞瘤12例,均为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2例病人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为17—51岁。病程最常的5年,最短为3个月。1年内确诊为8例,2年确诊为4例。多具有头痛、心悸、多汗、高血压等典型症状。眼底检查为高血压改变。其中有  相似文献   

4.
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因胸闷、心悸2 d,加重4 h急症入院。患者入院前因饮酒过多心情激动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剧烈头痛伴胸闷不适、心悸、出汗、活动后乏力。门诊以急性前壁、高侧壁心肌梗塞收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58/97.5 mmHg,心率144次/min,心律不齐。化验检查:AST(天冬氨酸转氨酶)156.7U/L,CPK(肌酸磷酸激酶)793.7 U/L,LDH(乳酸脱氢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不典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不典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不典型嗜铬细胞瘤患者均无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等典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尿香草扁桃酸升高占22%(9/41);影像学表现为回声、密度或信号均匀(直径≤2.0 cm)或不均匀(直径> 2.0 cm);13例行开放性手术,3例术中血压明显波动;29例行腹腔镜手术,1例术中血压明显波动.41例成功切除肿瘤,1例因肿瘤与肾、胰、脾等周围组织脏器粘连严重无法切除.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随访1~7年,1例复发,12例失访.结论 不典型嗜铬细胞瘤患者内分泌检查阳性率较低,定性诊断较困难,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帮助较大.怀疑嗜铬细胞瘤患者均应按嗜铬细胞瘤行术前准备,不能除外者,术中及术后加强监护.腹腔镜手术在减少术中高血压危象方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不同部位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结果 本组10例患者以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肿瘤位于腹主动脉旁4例,腹主动脉与腔静脉之间2例,肾门区域2例,膀胱1例,阴道1例,右肾上腺前下方1例,左肾下方1例,耻骨后1例(为复发,侵犯耻骨及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6例。均手术切除肿瘤,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和生化诊断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栩似,但定位诊断较困难。定位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及磁共振检查,配合同位素间碘苄胍(^131I-MIBG)和血管造影。外科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手段。发生转移的恶性嗜铬细胞瘤可辅以放疗、化疗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均顺利切除肿瘤,手术效果满意,其中良性7例,恶性1例.随访3~60(23.56±6.18)个月,7例良性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恶性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2年出现高血压症状并广泛转移死亡.结论 异位嗜铬细胞瘤少见,诊断比较困难,对有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应警惕本病可能.24h尿香草基扁桃酸(VMA)测定对本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手术治疗为首选,术前应控制血压、扩充血容量,术后监测血压、尿VMA及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生化指标并积极随访.  相似文献   

9.
1 病历摘要例1,男,61岁。因右上腹包块1年,近期渐增大而就诊,病程中无高血压等特殊不适。查体:T36℃,P72次/min,BP16/10kPa,脐旁右上方触及1直径约6cm圆形包块,质硬、光滑、无压痛,包块活动度不大,B超诊断:腹部囊性包块。血糖正常,尿糖阴性。其它无异常。在连硬外麻醉下剖腹探查;术中见瘤体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2岁。4-5月前曾有一次不明原因发热病史,用抗炎药治疗后,症状消失。近1个月,因发热(体温在38.5—39℃之间)来我院就诊。彩超检查:彩超发现右肾上极有占位性病变。右肾大小约:10.5cm×6.5cm×4.2cm,形态不规则,结构尚清晰,集合系统亦未见分离,于右肾上极内侧下腔静脉外后,见大小约:11.0cm×6.0cm×4.6cm不均质低回声实性肿块,并于中央部见不规则形无回声反射,肿块内见较丰富彩色血流显示,并可测得动、静脉频谱。左肾大小、形态正常,集合系统未见分离,左肾区未见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11.
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开放性切除手术的配合及护理对策.护理要点:术前准备好各种仪器及专用器械,正确调节各种仪器参数;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熟知手术步骤及方法.准确、熟练、默契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不同部位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本组10例患者以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肿瘤位于腹主动脉旁4例,腹主动脉与腔静脉之间2例,肾门区域2例,膀胱1例,阴道1例,右肾上腺前下方1例,左肾下方1例,耻骨后1例(为复发,侵犯耻骨及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6例。均手术切除肿瘤,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和生化诊断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似,但定位诊断较困难。定位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及磁共振检查,配合同位素间碘苄胍(131I-MIBG)和血管造影。外科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手段。发生转移的恶性嗜铬细胞瘤可辅以放疗、化疗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高血压27例,间歇性肉眼血尿3例,体检发现3例。24小时尿VMA阳性率87.0%(27/31),血、尿儿茶酚胺阳性率80.7%(25/31);B超、CT定位诊断率分别为90.3%(28/31)及96.5%(29/30),MRI检查7例,均准确定住。28例行开放手术切除肿瘤,3例经腹腔镜切除肿瘤。结果肿瘤位于肾门区域11例,肾下极区3例,下腔静脉后方2例,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之间5例,腹主动脉前方肠系膜根部2例,膀胱壁3例,多发5例。手术切除瘤体直径2cm-13cm。随访8个月-12年。27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正常25例,仍有高血压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9例,术后1年内均复发、转移,死亡4例,2例经131I间位碘代苄胍(MIBG)治疗后荷瘤生存。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生化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获得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法,术前;隹备极为重要,术后应长期观察是否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无症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无症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无症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均无典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超声及CT检查多表现为轮廓较清晰的囊实性肿物,中央有低密度区或坏死区,周边实质部分可见不均匀强化.血浆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均升高者5例(16%,5/31),尿中儿茶酚胺(CA)升高者6例(24%,6/25),尿香草扁桃酸(VMA)升高者5例(20%,5/25);26例术前怀疑嗜铬细胞瘤的患者给予降压及扩容治疗;32例成功手术切除肿瘤,探查取病理术1例;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所有病例随访1个月至7年,无肿瘤复发.结论 无症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CA及其代谢产物水平较低,为定性诊断带来困难.影像学检查对无症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有较大帮助;对于瘤体较大、无症状的肾上腺肿瘤,术前也应按嗜铬细胞瘤常规作药物准备,以减少手术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49例(52枚)术前超声声像图.分析病变部位、大小、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表现.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嗜铬细胞瘤单侧肾上腺发病38例,双侧肾上腺者3例,异位者4例,漏诊误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92.3%(48/52).肿块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较小肿块内部均匀,较大肿块回声不均,内部可见液化坏死形成的不规则无回声区是该疾病的常见特征,实性部分血流信号较为丰富.结论 掌握嗜铬细胞瘤的声像图特征及鉴别方法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疾病,尤其是双侧同时发生更为少见,手术中危险性很大,术前的充分准备工作与术中的配合甚为重要。1 麻醉:气管插管2 体位:平卧位。腘窝处垫一软枕,腰桥对准切口。  相似文献   

17.
<正> 自1988.8~2003.6我院共收治嗜铬细胞瘤40例,现回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6~62岁,平均44岁。病史3个月~10年。1.2 临床表现 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高血压以外的表现多种多样,许多病人以高血压之外的表现为主。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为多因素,可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而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的5%。  相似文献   

19.
朱剑  陶沙  金星  马建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4931-4932
目的总结分析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5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意外瘤20例,高血压、血或尿去甲肾上腺素升高为其主要特点,意外瘤5例,临床表现不典型,部分患者存在高血压;腹部B超异常14/15例,CT异常25/25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良性嗜铬细胞瘤2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4例;肾上腺原发肿瘤24例,肾上腺外肿瘤1例。结论血、尿儿茶酚胺检测、影像学检查仍是嗜铬细胞瘤首选的诊断方法,手术为根本的治疗手段;对于高血压患者,可行腹部B超以提高非典型嗜铬细胞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66岁,因阵发胸闷、心悸20d,加重2d于2008年5月2日入院。20d前无明原因发作胸骨后尤以左心前区紧闷样不适,伴出汗,恶心,呕吐。症状持续约10min后逐渐缓解,30min再发1次,发病4h后急诊当地医院,ECG示:窦性心动过速,V1.5 ST段抬高0.2~0.3mv,T波倒置双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