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急性乙肝病毒感染后,多转变为慢性,严重者可转变为肝硬化、肝癌.目前对于清除乙肝病毒和防止对肝细胞的破坏尚无特殊治疗方法,该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精神压力,同时对家属也是一种高危因素,增加了家属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运用正确的健康教育,配合适当的医疗手段,可以提高患者的医疗保健知识,促使病情稳定,症状缓解,并最大限度的减少家属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性.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医院病房为教育基地,以住院患者及其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患者了解病情,增加健康知识,改变患者的健康行为或问题,使患者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的相关知识、态度和实践情况。方法采用目标抽样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32位陪伴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结果乙型肝炎患者家属的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总正确率为72.8%;有近一半的家属自己不愿意或不允许家人与乙肝病毒感染者相处或工作与生活;只有16.1%的家属与感染配偶采取安全的方式进行性生活。结论护士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患者家属的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其改变不良态度和采取安全有效的行为,达到促进患者康复和防止乙肝疾病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在我国,90%以上的成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源于婴幼儿时期的乙肝病毒感染,我国的2亿多儿童中,慢性乙型肝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如在围生期没有及时进行乙肝病毒母婴阻断,感染乙肝病毒后,慢性化发生率为90%以上,幼儿期感染乙肝病毒,慢性化发生率为30%左右,而成人期感染乙肝病毒,慢性化率仅为5%~10%。由于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生命早期的乙肝病毒感染有更强的免疫耐受性,多表现为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轻度慢性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肝病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出很多,严重影响了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预后,而乙肝病毒感染是引起这些慢性肝病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乙肝病毒感染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人群HBsAg携带率为10%,乙肝病毒感染率约60%[1].慢性乙型肝炎不易根治,常反复发作,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均较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家庭感染状况及对乙肝病毒的防护意识,制订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方案及护理对策。方法对乙肝患者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询问患者或家属,并及时填表,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多数患者对乙肝的传播途径、消毒知识不了解,造成配偶、子女及家庭成员的感染。结论护士应加强对乙肝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乙肝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动员乙肝患者做乙肝五项检查与乙肝疫苗接种,增强防护意识,以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河南医学研究》2006,15(4):345-345
1慢性乙型肝炎是HBV感染所导致的免疫介导性疾病 慢性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免疫介导性疾病,乙肝病毒并不直接损伤肝脏细胞,乙肝病毒感染后所引发的宿主对病毒的清除是导致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慢性乙型肝炎的结局取决于宿主免疫斑答的强度。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90%以上可自发地清除乙肝病毒;而90%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则转为慢性感染。强烈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是宿主免疫与HBV体内复制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目前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有限。本文研究了乙肝病毒基因型在乙肝病毒对干扰素的反应中的作用。患者与方法:采用乙肝病毒X基因直接测序法,对165例接受常规干扰素治疗的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其中144例患者基因型为A型或D型。结果:基因型A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对常规干扰素治疗出现持久反应的比例(治疗6个月后)高于D型患者(49%vs26%,P<0.005)。在H BeAg阳性的肝炎患者(n=99)中,基因型A型患者出现持续反应的比例是46%,D型患者为24%(P<0.03)。H BeAg阴性的肝炎患者(n=45)中,A型患者出现持续反…  相似文献   

9.
引起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慢性化的因素有宿主因素和病毒因素。宿主因素主要有免疫功能、细胞凋亡蛋白抑制因子(cellular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c IAPs)以及HLA基因多态性等使宿主不能产生有效的抗病毒反应;病毒因素主要包括乙肝病毒基因型、乙肝病毒变异、乙肝病毒抗原等,导致HBV持续存在肝细胞中不能被清除。本文综合最新国内外进展对乙肝病毒感染后慢性化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马亚楠 《开卷有益》2022,(10):23-24
<正>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乙型肝炎患者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对健康危害较大。HBV-DNA是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即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检测是HBV感染最直接、特异性强和灵敏性高的指标。定量HBV-DNA检测就是检测乙肝病毒本身,数值越高表示病毒复制越厉害,传染性强。高敏定量HBV-DNA检测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慢性乙型肝炎的疾病管理,制定恰当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云河 《大家健康》2013,(11):6-6
我国大部分慢性乙肝患者是在围生产期及婴幼儿期感染乙肝病毒的,为此,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把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和再活动期。了解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可以使我们对乙肝病毒的感染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有利于掌握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区。全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平均为10%,全国约有1亿以上人口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全国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率高达60%,每年发病患者数在百万以上。除因乙肝病毒感染导致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而引起死亡外,在肝癌患者中,约有80%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陈词 《肝博士》2023,(4):7-9
<正>记者问:从科普角度谈谈为什么要扩大抗乙肝病毒的适应证?聂青和教授:这个问题反复提出,尚无统一意见。其主要原因就是目前使用的口服药物抗乙肝病毒效果不如人意,不能根治HBV及清除感染的肝细胞。加之,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长期服用,难以停药。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以来,国内外相关指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的适应症均已有明确推荐,抗病毒首先考虑的是HBV DNA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梅毒合并感染肝炎患者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1月在该院治疗梅毒的患者166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该院健康体检患者402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观察组中乙肝病毒感染率30.72%,"大三阳"的阳性率为50.98%,"小三阳"的阳性率为39.22%;对照组中乙肝病毒感染率17.91%,"大三阳"的阳性率为30.56%,"小三阳"的阳性率为55.55%。两组患者乙肝病毒携带率、"大三阳"的阳性率及"小三阳"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健康患者,梅毒患者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较高,应对梅毒患者在乙肝病毒的传播上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金茜 《当代医学》2008,(9):92-93
目的 乙型肝炎的自然史极为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三例同源感染的慢性乙肝患者就其病程经过作简要分析,以期对乙肝的自然史有进一步的认识.方法 三位患者在同一时间经相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致乙肝病毒感染后慢性化,分析感染20年后3人的肝功能状况、病毒学指标、病毒基因型及肝组织病变程度.结果 部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组织学病变仍在进展.不同年龄的患者同时感染乙肝病毒后,经过相同的时间,其肝脏的病变程度亦有所不同.结论 肝脏生化学指标监测尚不足以全面反映肝脏的病变进展的真实情况,故对慢性乙肝患者及时进行肝穿刺检查仍是必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变程度与年龄关系密切.乙肝自然史的复杂多变决定了慢性乙肝患者临床经过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乙型肝炎的自然史极为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三例同源感染的慢性乙肝患者就其病程经过作简要分析,以期对乙肝的自然史有进一步的认识.方法 三位患者在同一时间经相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致乙肝病毒感染后慢性化,分析感染20年后3人的肝功能状况、病毒学指标、病毒基因型及肝组织病变程度.结果 部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组织学病变仍在进展.不同年龄的患者同时感染乙肝病毒后,经过相同的时间,其肝脏的病变程度亦有所不同.结论 肝脏生化学指标监测尚不足以全面反映肝脏的病变进展的真实情况,故对慢性乙肝患者及时进行肝穿刺检查仍是必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变程度与年龄关系密切.乙肝自然史的复杂多变决定了慢性乙肝患者临床经过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丁型肝炎病毒(HDV)的状况,并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HDV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ELISA法对3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检测,并对所检出的乙肝病毒(HBV)和HDV重叠感染患者及其对照组进行了疗效比较。结果在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临床类型的患者之间,血清HDAg阳性率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患者血清HDAg阳性率为最高。HBV、HDV重叠感染患者与单一HBV感染患者的治疗结果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各项指标之间均P<001。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病情越重,重叠感染HDV的比率越高,重叠感染HDV与乙型肝炎的慢性化及病情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8.
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群身体健康的疾病,仅在中国约有1.5亿人口感染了乙肝病毒,其中约10%~15%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会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为了探讨苦参碱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我们对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56例丙肝阳性血清检出乙肝病毒标志物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丙肝患者重叠感染乙肝的情况,探讨丙肝和乙肝感染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156例丙肝阳性血清进行了HBV 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发现156例丙肝感染的病例中有68例患者受到过乙肝病毒感染,感染率为43.6%,说明丙肝与乙肝重叠感染在丙肝患者中分布面较广.同时发现丙肝阳性患者乙肝病毒复制指标检出率低,且抗-HBs阳性率高.结论 丙肝病毒对乙肝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但抗-HBs的产生不能说明乙肝完全痊愈.临床在对丙肝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考虑对乙肝病毒感染的控制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因患者感染时年龄、感染遗传因素、饮酒、感染病毒数量、准种及机体免疫状态等不同呈不同的临床表现与检测结果.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有或无乙肝核心抗体,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活检显示肝脏无炎症,一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在正常范围.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检测到乙肝病毒DNA,乙肝e抗原阳性或阴性,肝功能正常,一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在正常范围.隐匿性乙型肝炎: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血清或肝组织中有乙肝病毒DNA,有慢性乙型肝炎表现;肝组织活检能检测到乙肝病毒DNA;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除乙肝病毒DNA阳性外,其余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均为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根基肝组织病理学、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表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