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眼眶转移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48岁,因右眼球突出3个月,流泪伴胀痛1个月,于2003年10月13日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3,矫正不能提高。眼球突出度;右23mm,左10mm,眶距100mm。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2.2mm与2.75 mm同轴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中超声能量水平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D)的变化.方法 前瞻、随机、对照性临床研究,将134例(167只眼)白内障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2.2mm切口组57例(70只眼)和2.75 mm切口组77例(97只眼).记录两组术前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测量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CED,记录术中两组病例的超声乳化时间及平均能量,计算各自的有效超声时间(EPT).比较两组之间及组内各时间点CED差异及两组术中EPT差异.结果 两组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E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与核硬度分级呈明显正相关.两组术后CED均有所减少,2.2mm组:术前(2510.88±268.81)个/mm2,术后3个月(2378.8±369.93)个/mm2 (P< 0.05);2.75mm组:术前(2524.62±251.69)个/mm2,术后3个月(2388.08±360.51)个/mm2(P<0.01).两组术后CED均于术后1个月开始稳定,术后3个月与1个月C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CED变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2.75 mm切口组相比,2.2 mm切口组切口变小,手术难度加大,但没有增加术中超声能量,且两组术中所用超声能量水平均与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呈正相关.两组间内皮细胞的丢失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70岁。左眼外眦部球结膜下发现肿物1年余。增大显著3个月,于2006年1月20日到我院就诊。1年前,无明显原因,发现左眼外眦部结膜下有一肿物,约黄豆大小,色灰白、无压痛、呈进行性增大,近3个月增大显著,遂到我院就诊。该患者患病以来,饮食、睡眠可,二便无明显异常。检查可见:左眼外眦部略偏上的结膜下有一肿物,距角膜2点钟处可见一大小约10mm×10mm大小,色灰白。质软。推之活动度好。压之色不变,与结膜及巩膜无粘连、无压痛。初步诊断:结膜下肿物。在局麻下行肿物切除术。左眼置开睑器。撑开眼睑后。因上眼睑受压的缘故,肿物上移至穹隆部。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4岁。因左眼视力下降3个月于2010年9月10日来我科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力无痛性逐渐下降,未予诊治。就诊前1周视力下降更明显。既往无眼疾,裸眼视力正常,无重大眼外伤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门诊以左眼玻璃体积血收入院。检查:视力:右眼1.O,左眼0.02,不能矫正。眼压:右眼14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3 mm Hg。经裂隙灯显微镜及散瞳后直接、间接检眼镜检查,双眼眼前节和右眼眼底无异常。左眼玻璃体积血,后极部明显,隐约见视盘颜色淡红。动静脉之比1∶2,静脉扩张扭曲,颞上下支视网膜静脉分布区散在出血,伴渗出。颞上支视网膜静脉距视盘3个视盘直径处增生膜形成,牵拉性裂孔伴局部视网膜浅脱离,隐约见后极部膜样增生牵拉黄斑部,黄斑部水肿。彩色B型超声检查显示,左眼玻璃体混浊,后极部玻璃体膜样增生,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其余球壁光滑。  相似文献   

5.
Kappa角调整近视性LASIK手术对术后高阶像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Kappa角调整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否有利于减少术后高阶像差,提高视觉质量.方法 选取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40例80眼,设立Kappa角调整与传统LASIK治疗近视的自身对照,比较手术后球差和彗差的变化量.结果 测量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高阶像差,Kappa角调整组在术前和术后,球差变化量分别为(0.553±0.193)×10-3mm、(1.603±0.619)×10-3mm,彗差变化量分别为(0.428±0.278)×10-3mm、(0.521±0.766)×10-3mm;传统模式的LASIK组球差变化量术前、术后1个月分别为(0.570±0.201)×10-3mm、(1.543±0.609)×10-3mm,彗差变化量术前、术后1个月分别为(0.711±1.412)×10-3mm、(0.334±1.495)×10-3mm;2组经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术前、术后高阶像差变化量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目前采用的Kappa角调整的LASIK较传统LASIK没能有效减少高阶像差的形成,术后效果无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IASIK)对黄斑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接受LASIK治疗的中高度近视患者48眼,术前屈光度数(等效球镜)平均为(-7.43±1.38)D,于术前、术后第3天、第10天、第1个月行海德堡视网膜地形图系统(Heidelberg retillal tomography,HRT)-Ⅱ检查,监测黄斑中心凹、0.5mm区、1mm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黄斑中心凹厚度术前、术后第3天、第10天、第1个月分别为(0.80±0.24)mm、(0.96±0.27)mm、(0.92±0.26)mm和(0.83±0.23)mm,手术前后相比,术后第3天、第10天较术前增厚,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个月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术后第10天的增厚与术中切削深度存在显著相关性(r=0.286,P=0.049)。而黄斑0.5mm区和1mm区视网膜厚度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ASIK术对黄斑中心凹存在着暂时性的轻微的影响,1个月后恢复正常,并无远期的不可逆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白内障手术前后眼轴及屈光状态的变化,以期指导术后配镜时间选择及术后屈光度的预留。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30例(37眼)。方法 根据术前眼轴长度将患者分为两组,超长眼轴组15例(17眼),眼轴长度29.71~32.89 mm,普通眼轴组15例(20眼),眼轴长度22.16~25.54 mm。应用相干光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测量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的眼轴长度,并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同时进行验光,比较各个时间眼轴长度及屈光度的变化。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指标 眼轴长度,屈光度。结果 超长眼轴组患者术后3个月眼轴(30.60±0.88)mm,较术前(31.07±1.02)mm短(P=0.000)。普通眼轴组患者术后3个月眼轴(23.37±0.75)mm,较术前(23.51±0.78)mm短(P=0.000)。超长眼轴组患者术后1个月眼轴(30.61±0.90)mm与术后3个月眼轴(30.60±0.88)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3);普通眼轴组患者眼轴在术后1周(23.38±0.79)mm、术后1个月(23.38±0.78)mm、术后3个月(23.37±0.75)mm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750)。超长眼轴组患者术后1天等效球镜度数(-3.78±0.68)D,较术后1个月(-3.01±0.55)D高(P=0.000),术后1个月与3个月(-3.03±0.54)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3)。普通眼轴组患者术后1天等效球镜(-0.53±0.10)D,较1周(-0.40±0.07)D高(P=0.013),术后1周、术后1个月(-0.42±0.11)D、术后3个月(-0.41±0.08)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轴不同程度缩短,超高度近视眼尤其明显。超高度近视眼的眼轴和屈光状态术后1个月达到稳定,而普通眼的眼轴和屈光状态术后1周即可达到稳定。(眼科,2016,25: 90-93)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6岁。因“右眼磨痛、视物不清3个月”于2009年6月15日入院。自用多种抗生素滴眼液无效且逐渐加重。人院查体:右眼视力0.02,睫状充血,10点钟位角膜缘2mm处可见4mmx4mm角膜溃疡,周边浸润、水肿,虹膜脱出嵌顿于角膜溃疡中央,前房浅,瞳孔变形,眼压T-2。左眼视力1.0,眼部检查无明显异常。诊断:右眼角膜溃疡穿孔;虹膜脱出。  相似文献   

9.
张哲  陆斌  毛伟 《眼科》2012,21(6):387-389
【摘要】 目的 分析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泪液分泌、泪膜变化及 与干眼的关系。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011年3月-6月在宁波市眼科医院施行飞秒激光 LASIK手术的120例(235眼)近视患者。方法  用Intralse飞秒激光制作蒂位于上方的角膜瓣后行 常规LASIK术。术后次日开始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4次滴眼,1周后停药,0.1%艾氟龙(FML)滴 眼液,第一周每日4次,以后每周逐减一次,至1个月停药。对手术患者分别用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 、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来测定患者术前,术后10天,1、3、6个月的泪膜变化情况 。主要指标 角膜荧光素染色、BUT、泪液分泌值。结果 BUT值:术前(15.00±2.56)s,术后10天 ,1、3、6个月分别为(8.51±3.22)s,(11.40±2.71)s,(14.29±3.46)s,(14.84±3.01 )s。 泪液分泌试验:术前(16.23±3.48)mm,术后10天,1、3、6个月分别为(9.86±3.13)mm ,(13.46±2.72)mm,(15.18±3.02)mm,(16.11±2.84)mm。此二种测试结果,术后10天,1 、3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22)。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早期可致泪膜稳定性 下降,泪液分泌减少,术后3个月开始泪液分泌功能和泪膜稳定性逐渐恢复,术后6个月泪膜情况已 趋稳定。(眼科, 2012, 21: 387-389)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超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同一高年资医师完成的超高度近视(眼轴≥27 mm)白内障手术患者53例(81眼),依据眼轴将患者分为< 29 mm、29~31 mm、> 31 mm 3组。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以及微视野检查。数据处理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患者以核性白内障为主,其中Ⅲ、Ⅳ、Ⅴ级核患者分别占90%(73眼)、9%(7眼)、1%(1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最佳矫正远视力及近视力在3组间均随着眼轴长度增加而下降,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RA微视野检测3组患者黄斑完整度、注视稳定性术后正常眼的比例与眼轴无明显关系,但平均光敏感度阈值正常比例随着眼轴长度增加而下降。结论:超高度近视伴发白内障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近视力及黄斑功能随着眼轴的增长,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后患者泪液中β2-微球蛋白含量的变化。方法对我院行后巩膜加固术的高度近视患者80例(151眼),分别于术前1d,术后5d、10d、20d、30d、3个月行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β2-微球蛋白含量检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1d,术后5d、10d、20d、30d、3个月泪液分泌量分别是(13.98±3.17)mm、(5.86±2.96)mm、(7.54±4.52)mm、(9.25±3.67)mm、(11.79±5.61)mm、(12.87±4.78)mm,与术前1d相比,术后5d、10d、20d、30d泪液分泌量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术后5d、10d、20d、30d、3个月泪膜破裂时间分别是(16.48±4.18)s、(7.67±2.97)s、(9.26±5.26)s、(11.38±3.48)s、(13.16±5.45)s、(15.34±6.32)s,与术前1d相比,术后5d、10d、20d、30d泪膜破裂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术后5d、10d、20d、30d、3个月泪液中β2-微球蛋白含量分别是(12.54±2.84)mg·L-1、(9.28±4·37)mg·L-1、(10.16±2.78)mg·L-1、(11.65±2.66)mg·L-1、(12.46±5.24)mg·L-1、(13.27±8.95)mg·L-1,与术前1d比较,术后5d、10d、20dβ2-微球蛋白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术后30d、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后巩膜加固术使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中β-微球蛋白含量减少或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比较角膜瓣的旋切方式与平切方式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角膜知觉恢复的影响。方法观察2005年11月~2006年4月在我院行LASIK矫正手术且随诊数据完整者62例(120眼),将其按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的类型分为两组:Ⅰ组为角膜瓣平切方式,32例(60眼);Ⅱ组为角膜瓣旋切方式,30例(60眼),两组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0天、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角膜知觉的测定和比较。结果Ⅰ组和Ⅱ组术前、术后第10天、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角膜知觉均值分别为(54.91±3.25)mm、(54.75±3.49)mm,(16.33±4.59)mm、(13.92±5.05)mm,(33.58±8.78)mm、(24.16±5.38)mm,(45.75±7.41)mm、(36.08±4.79)mm,(53.58±6.95)mm、(46.00±5.43)mm。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Ⅰ组及Ⅱ组术后第10天、第1个月、第3个月、Ⅱ组术后第6个月角膜知觉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角膜知觉均在术后第10天时最低,1个月后开始恢复。Ⅰ组术后第6个月时基本正常,Ⅱ组接近正常则需要6个月以上。结论在LASIK手术中,采用角膜瓣的平切方式对角膜神经的损伤小,其术后角膜知觉的恢复早于角膜瓣的旋切方式。  相似文献   

13.
陈健  郑直  张区 《临床眼科杂志》2007,15(5):414-416
目的研究两种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特点及手术性散光的差异。方法分别行5.5 mm(A组)和3.5 mm(B组)的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28只眼和22只眼,术前、术后用角膜地形图仪进行角膜形态的分析。结果术后1周B组裸眼视力高于A组,两组裸眼视力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4.37,P<0.05);两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裸眼视力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X~2=2.18,0.15,P>0.05)。术后3个月A组圆形6只眼(21.43%),蝴蝶结形20只眼(71.43%),不规则形2只眼(7.14%);B组圆形8只眼(36.36%),蝴蝶结形14只眼(63.64%),纵向10只眼。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角膜散光较术前有显著差异,B组术后1个月无显著差异,A组术后3个月无显著差异。术后1周A组的SRI明显高于B组,SAI则无显著差异。两组术后1周SRI、SAI均高于术前,至术后3个月则与术前无显著差异。结论3.5 mm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眼早期的视力和角膜地形图明显优于5.5 mm切口手术术眼,提示3.5mm切口手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且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摘要】 一例11岁男孩,6个月时因双眼先天性无虹膜症、青光眼而行双眼小梁切除术,10岁时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6个月非接触眼压32、34 mm Hg,超声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右眼850、左眼827 μm。眼底C/D 0.2。此患者需要继续治疗吗?(眼科,2012,21:234-238)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义眼座-细胞复合体在体外的生物活性。方法:将12个大小约3 mm×3 mm×2 mm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个:实验组接种50 μl浓度为1×10 6/ml的血管内皮细胞悬液;对照组接种等量无细胞培养液;两组均放入10%完全培养基(10%胎牛血清与90%高糖培养液配制)后5、10...  相似文献   

16.
测量正常婴幼儿角膜横径共1123例(2246只眼),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1)婴幼儿角膜横径的平均值,男性为10.98mm(标准差±0.6);女性为10.97mm(标准差±0.62);男女总平均为10.98mm(标准差±0.62)。(2)角膜横径大小与性别、眼别均无差异(P>0.05)。(3)婴幼儿角膜横径大小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在一年内增长最快,尤以6个月以内显著,1周岁至7周岁则缓慢递增。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常量一截一退手术矫正大度数知觉性外斜视并对术后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2013—2014年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住院的68例斜视度数均大于60PD的知觉性外斜视患者行斜视眼一截一退手术,外直肌后徙8。14mm,内直肌缩短7-10mm;术后观察眼位,眼球运动,睑裂大小,及角膜健康状况,术前排除角膜病变及BUT〈10s者。结果术后平均12个月随访,68例患者中53例正位(±10^△),15例欠矫(〉-10^△),无过矫(〉+10^△);10例患者术后外转不足在3—4mm之间,21例患者〈3mm,余37例患者外转正常;术后7例睑裂较健眼减小≤1mm,1例睑裂减小1~2mm之间;荧光染色检查角膜:术后7天:6例轻度角膜上皮点状缺损并荧光着染,40例BUT时间〈10s,予人工泪液点眼,术后一个月5例轻度角膜上皮点状缺损(其中新增者2例),14例BUT时间仍〈10s,调整用药;术后3个月随访,无角膜上皮缺损者,所有患者BUT〉10s。结论斜视眼超常量一截一退手术可以矫正大度数知觉性外斜视,正位率较高,术后不引起明显外转不足,睑裂大小变化不明显,是行之有效地手术方法,但术后可能引起短期的泪膜不稳定,需增加人工泪液滴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2.2 mm与2.75 mm透明角膜切口(CCI)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134例(167眼)白内障患者按掷硬币法随机分为2组:2.2 mm切口组57例(70眼)和2.75 mm切口组77例(97眼),术前角膜散光<0.50 D者,做正上方切口,角膜散光≥0.50 D者,在最高屈光力子午线上做切口.测量2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UCVA、BCVA、角膜散光度(CAD)及轴向(CAA).比较分析2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视力及角膜散光变化的差异.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两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独立样本R×C列联表的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2组术后CAD总体较术前明显降低.2.2 mm组术前为(0.73±0.43)D,术后3个月为(0.49±0.36)D (P<0.01);2.75 mm组术前为(0.87±0.57)D,术后3个月为(0.53±0.38)D(P<0.01).2.2 mm组术后1周CAD有短暂增高(P<0.05),术后1个月时下降至术前水平(P>0.05);而2.75 mm组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个月时明显低于术前(P<0.05).2组之间CAD变化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组内手术前后CAA总体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最高屈光力子午线上做CCI,2.2 mm及2.75 mm的切口均能矫正部分术前角膜散光,且矫正角膜散光的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观察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ransPRK)中联合使用0.02%丝裂霉素C(MMC)治疗中度近视术后角膜基质细胞活化状态及角膜光密度值(CD)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21年3—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屈光中心近视患者25例,术前等效球镜度-6.00~-3.00D,同体配对设计,随机一眼使用0.02%MMC,为MMC组(25 眼),另一眼不使用0.02%MMC,为对照组(25眼),于术前及术后14d、1个月、3个月行HRTⅢ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2组角膜细胞活化状态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2组CD值,对CD值进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①0~2mm范围角膜于术后14d前部、中部CD度值升高,且MMC组CD值高于对照组(P<0.001、P=0.008);术后1个月时前部、中部CD度值升高,MMC组CD值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②>2~6mm范围角膜于术后14d前部、中部CD值升高,MMC组CD值高于对照组(P<0.001、P=0.034);术后1个月时前部、中部CD度值降低,且MMC组CD值高于对照组(P<0.001、P=0.036)。③>6~10mm范围内前、中部CD度值术后14d、1个月时较术前有所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0~6mm范围内CD值于术后3个月时较术前增高,其中0~2mm、>2~6mm范围CD度值变化程度为MMC组低于对照组(P<0.001、P=0.005)。⑤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对照在术后14d、1个月及3个月的基底层细胞外基质的活化状态均比MMC组强,团状高反光物质及前部基质的细胞密度较对照组多,后基质的细胞密度无差异。结论:SPT-TransPRK术中联合MMC在术后3个月内降低6mm范围前、中部和后部CD,但不会对角膜的光密度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透明角膜切口位置对角膜前表面波前像差和散光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期间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46例(62眼),根据透明角膜切口位置的选择分为两组:在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做透明角膜切口的为试验组,24例(32眼);不论散光轴向在哪个方位均做上方11点方位透明角膜切口的为对照组,22例(30眼).在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医学验光及角膜地形图检查,对视力、散光、像差等数据行重复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在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3个时间点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l周、1个月和3个月角膜散光量明显小于术前(P<0.05).试验组术后1周5.0 mm及6.0 mm角膜分析直径的前表面球差与术前相比明显变小(P<0.05);术后1个月,4.0 mm、5.0 mm及6.0 mm角膜分析直径的前表面总高阶像差、彗差及三叶草像差,5.0 mm及6.0 mm角膜分析直径的前表面球差与术后1周相比明显变大(P<0.05);术后3个月,4.0 mm、5.0 mm及6.0 mm角膜分析直径的角膜前表面三叶草像差与术后1个月相比明显变小(P<0.05).在4.0 mm、5.0 mm及6.0 mm角膜分析直径,试验组术后1个月角膜前表面彗差轴向、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三叶草像差轴向,对照组术后3个月彗差轴向、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三叶草像差轴向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向角膜切口方位旋转(P<0.05).结论 按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做透明角膜切口可以减少角膜散光.早期角膜前表面球差变小,3个月时,各项高阶像差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但彗差和三叶草像差轴向向切口方向旋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