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渐进多焦点镜在矫治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合并弱视中的疗效及其对眼球正视化的影响。方法两组屈光性内斜视合并弱视的患儿。第1组:全矫和配戴渐进多焦点镜,视近区远视全部矫正,共41例;第2组:欠矫和配戴单焦点镜,弱视眼的远视欠矫度数为减去检影度数的1/3或1~2DS。戴镜后采用传统遮盖联合其他弱视综合治疗方法。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位和屈光状态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全矫组患儿34例眼位良好,7例眼位回退,无1例合并间歇性外斜视。全矫组患儿的弱视眼视力恢复至1.0,健眼遮盖的时间平均是(7.3±3.12)个月,而欠矫组需要(10.3±3.21)个月,全矫组遮盖时间平均缩短3个月,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前全矫组平均屈光度为( 5.13±1.99)D,治疗后为( 4.20±1.86)D。结论与普通眼镜相比,渐进多焦点眼镜矫治屈光性内斜视合并弱视效果明显。在治疗期间,远视性屈光不正得到全部矫正,有利于视力和眼位的恢复,并可缩短疗程,且不影响眼球的正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年龄儿童弱视斜视的检查方法、调查患病率及治疗情况。方法对入托2~4岁群体儿童用日本尼康屈光检查仪查屈光状态,用角膜映光及遮盖去遮盖法查眼位。屈光异常及显斜者均散瞳验光,显斜者进一步行三棱镜及同视机检查。弱视患儿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戴镜、遮盖健眼、精细作业;斜视者戴镜或手术; 治疗时间6个月至18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弱视患病率为2.9%。斜视患病率为0.8%,其中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7例,占斜视的22.6%。弱视基本治愈率在2、3、4岁组分别为95%、78%、53%。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治愈率为100%。结论3组间弱视治愈率比较,P值均<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说明年龄愈小,疗效愈高。尚未认知视力表的2岁儿童即可开始弱视斜视的筛查及治疗,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用不同方法治疗儿童中度弱视疗效的观察,探讨其成功治疗有关的因素及治疗的成功率.方法 以随机方式收集我院门诊中度弱视儿童340例,包括斜视性或屈光参差性弱视,随机分为两组(遮盖组及阿托品组)进行弱视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弱视知识的教育,并做好跟踪记录,随访6个月、2年.结果 两组资料特征(年龄、性别、弱视类型、治疗前矫正视力、治疗前立体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6个月,340例患儿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遮盖组明显好于阿托品组,2年后阿托品组平均提高3.4行,平均视力20/32+1 (Snellen视力表),> 20/32或提高>3行为84.6%;遮盖组平均提高3.5行,平均视力20/32+3(Snellen视力表),>20/32或提高>3行为86.6%.P>0.05,两组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2年随访时有一种倾向,遮盖组立体视觉好于阿托品组.而斜视性弱视组没有发现双眼视的差异.结论 健眼滴用阿托品及遮盖法均可矫治弱视,治疗6个月时,两种方法治疗中度弱视在视力提高速度和程度遮盖组好于阿托品组,而2年后视力提高的幅度滴用阿托品的方法与遮盖法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光学药物压抑疗法与遮盖疗法对儿童斜视性或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斜视性或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儿童患者,根据采用的弱视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遮盖疗法组(遮盖组)与光学药物压抑疗法组(压抑组)。根据弱视程度不同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弱视进行分析。对随访12个月以上患者的弱视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2组弱视程度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间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比较采用χ²检验。结果共纳入斜视性或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85例(85眼),其中遮盖组52例(52眼),压抑组33例(33眼)。遮盖组治愈率60%,压抑组治愈率64%,2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137,P=0.711)。遮盖组有效率88%,压抑组有效率85%,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234,P=0.629)。轻度、中度、重度弱视患者中,遮盖组与压抑组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遮盖组52只弱视眼均转为注视眼,压抑组进行药物压抑治疗3~6个月后,29只弱视眼转为注视眼,4只未转为注视眼,后改为遮盖疗法。结论与传统遮盖疗法相比,光学药物压抑疗法对于儿童斜视性或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传统遮盖疗法对12~16岁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41例12~16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男23例女18例,在适宜的屈光矫正基础上,传统的完全遮盖与精细作业相结合,每月随访视力变化,弱视眼视力不再继续提高后3月改为每天遮盖4~6 h.结果 全部41例患儿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治疗前弱视眼视力平均0.21,治疗后平均0.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提高4.1行,提高最明显的2例从0.2提高至1.0,提高了8行,平均遮盖时间9.1月,其中遮盖开始后的前5个月视力提高最为明显,随后进入平台期,遮盖至12月部分患儿的视力仍有提高.12岁组视力提高程度与15~16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3岁组和14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健眼视力无1例下降,无1例因遮盖发生外伤,2例遮盖开始后,发生遮盖区皮肤轻度瘙痒,此后自行缓解.全部患儿在家长和学校老师帮助下能完成课业任务,无1例退学.结论 年长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仍有治愈的可能,传统遮盖疗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在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过程中,采用遮盖疗法使其双眼视力平行或接近的情况下,用微量压抑法保持双眼视力平行,巩固弱视眼的视力,防止异常视网膜对应形成,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报告于下。屈光参差性弱视16例,男8例,女8例,年龄6~10岁。全部病例均经过阿托品散瞳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先采用常规遮盖疗法治疗弱视,待弱视眼视力提高至0.6以上,采用压抑疗法,即对健眼过矫配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和分析内斜视儿童眼位矫正术后双眼单视功能的建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8年11月至2011年9月间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眼科中心行共同性内斜视矫正手术并且术后随访眼位正位(≤±8△)的连续性病例111例.采用手电筒式Worth四点灯评估患儿的中心融合和周边融合;采用Titmus立体视图测定患儿的立体视锐度.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内斜视类型之间周边融合建立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内斜视类型、弱视治疗时间、手术年龄、两眼屈光参差差值、术后斜视度对周边融合建立的影响,并采用优势比(OR)进行比较.结果 111例内斜视儿童中,术后获得周边融合者68例(61.3%),其中获得中心融合者6例(5.4%);56例(50.5%)建立了不同程度的立体视.手术年龄(b=-0.842,P<0.01)、弱视治疗时间(b=-0.135,P<0.05)、最终随访的斜视度(b=-1.305,P<0.05)与术后周边融合的建立呈负相关;两眼屈光参差差值与术后周边融合的建立不相关(b=-19.670,P>0.05).4种内斜视类型之间术后周边融合建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77,P<0.01),周边融合建立的困难程度依次为先天性内斜视(OR=1.0)、非调节性内斜视(OR=3.008)、部分调节性内斜视(OR=4.475)、高AC/A型内斜视(0R=82.217).结论 内斜视儿童手术年龄愈早、术前弱视治疗时间愈短、术后斜视度愈小,术后愈易建立周边融合;4种内斜视类型中,建立周边融合的难易顺序依次为先天性内斜视、非调节性内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高AC/A型内斜视.  相似文献   

8.
儿童远视性弱视治疗前后屈光状态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远视弱视儿童经综合治疗后屈光状态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42例73只眼远视弱视儿童配镜、常规遮盖治疗及远压抑治疗,红色闪光仪治疗,强迫弱视眼做精细工作,随访2~7年,对比屈光状态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屈光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均下降屈光度轻、中度远视与重度远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月数轻、中度弱视组间及轻、中、重度远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弱视儿童配镜、常规遮盖治疗及远压抑治疗后促进重度远视屈光度明显下降,弱视程度明显下降,弱视治疗疗效与初诊时的年龄、弱视程度、远视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传统弱视治疗方法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弱视训练室的50例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年龄(7.57±2.65)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眼部疾病、危险因素和全身性疾病。在屈光矫正、遮盖健眼的基础上对弱视眼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前后的视力、立体视变化情况。结果 根据筛选最终纳入31例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其中轻度弱视10例,中度弱视15例,重度弱视6例。31例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591,P=0.000);中、重度弱视组治疗前后3个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弱视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轻度弱视组与中、重度弱视组治疗后视力进步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05,P=0.022;χ2=5.760,P=0.026);治疗后立体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与视力呈负相关(r=-0.537,P=0.002;r=-0.885,P=0.000)。结论 传统弱视治疗方法联合视功能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力,而且有助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全矫配镜加遮盖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弱视是眼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及屈光参差性弱视占很大比例。De Buffon174 6提倡遮闭健眼治疗弱视以来 ,一直为眼科所用。目前虽已有几种治疗弱视的方法 ,但遮闭法仍是其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1〕。我科近年来对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及屈光参差性弱视采用全矫配镜联合传统遮盖进行治疗 ,收到良好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选 (非近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91例 161眼 ,男 35例 63眼 ,女 56例 98眼。年龄在3~ 11岁 ,平均 5.9岁 ,治疗时间 6月~ 2 .5年 ,平均1.4年。其中完全调节性内斜视 19例 ,屈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