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肠梗阻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最扫描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在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临床拟诊肠梗阻的患者经肛门灌注适量3%泛影葡胺,运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行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分析对照.结果 60例中49例手术,对照手术病理,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存在的准确率为100%,肠梗阻病因诊断正确率为89.8%,包括:肠道肿瘤38例,粘连性肠梗阻5例,肠扭转、腹股沟疝、肿瘤压迫各1例,胃肠道穿孔2例及胆漏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能提高肠梗阻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68例临床怀疑肠梗阻的病例进均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进行薄层、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法(VR)重建图像分析诊断,将其结果与结肠镜和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3%,包括:肠道肿瘤17例,炎性病变15例,肠粘连12例,肠扭转9例,腹股沟疝6例,肠套叠2例,肠系膜血管栓塞2例,胆石性肠梗阻3例,粪石性肠梗阻2例。结论 16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相结合能更清晰地显示肠梗阻病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GT对小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小肠梗阻病例进行了上下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利用工作站获得重建图像,并将CT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41例小肠梗阻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良性病变29例(包括胆石性梗阻,腹外疝或腹内疝,粘连性肠梗阻,肠气肿,炎性纤维性息肉,粪便纤维素性梗阻,肠套叠伴良性病变,小肠克罗恩病),恶性病变12例(包括胃癌术后转移,原发性或继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肠套叠伴恶性病变).多层螺旋CT正确诊断梗阻病因39例(95.1%),误诊漏诊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小肠梗阻病因的有效且较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性质及病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肠梗阻的22例患者的CT平扫和/或强化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肠梗阻的CT表现。结果 22例患者CT均诊断为肠梗阻,20例(91%)病因诊断与手术病理一致,包括肠道肿瘤3例,肠粘连6例,肠套叠2例,斜疝2例,小网膜囊疝1例,肠扭转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粪石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快速准确的显示肠梗阻的部位及病因,并能清晰显示肠管周围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28例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分别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结肠镜(CTVC)、表面遮盖显示(SSD)、透亮显示(Raysum)等后处理,将其结果与结肠镜和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6%,包括肠肿瘤18例,肠粘连2例,肠扭转2例,腹外疝3例,胆石3例。结论MPR、CTVC、SSD和Raysum检查机械性肠梗阻各有优缺点,4种后处理技术的结合,更有助于病变的检出与病变的定位、定性。MPR技术应为首选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利用多层面螺旋CT对62例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扫描,并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3D成像及多平面重建.结果3D成像可清晰显示颌面部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立体走行方向和骨折移位距离等,多平面重建可显示骨质的内部损失情况.结论螺旋CT3D成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方案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黄昌胜 《航空航天医药》2013,24(9):1091-109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技术在肠梗阻诊断及临床上的应用,寻求诊断肠梗阻的新方法.方法:选取疑似肠梗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S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95.0%,X线平片诊断准确率为72.5%,MS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两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三维成像技术可明确肠梗阻的病因、梗阻部位及患病程度,提高诊断肠梗阻的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对小肠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临床及常规X线平片诊断为小肠梗阻患者,造影前口服1200 ml 2.5%等渗甘露醇溶液,静脉肌注20mg山莨菪碱注射液,20min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2次重建后在GE ADW4.0图形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容积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合横断面图像,分析小肠梗阻的MSCTE表现,并与临床诊断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0例均一次屏气完成扫描,小肠充盈良好,MSCTE成像可清楚显示小肠梗阻位置、肿瘤、肠粘连、Crohn病、及系膜、血管等情况.结论:MSCTE对小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有很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病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肠梗阻108例,其中经手术后病理证实102例,肠镜活检证实6例。患者均采用64层GE light speed VCT机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将薄层容积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后重建处理,获得兴趣区的MPR图像、曲面重组(CPR)图像、滑动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STS-MIP)图像。对肠梗阻的梗阻病因作出诊断,然后与手术及肠镜结果进行逐一对照。结果:MS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对肠梗阻总的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0.7%。肠道本身病变39例,诊断符合数34例(87.2%);肠道外病变50例,诊断符合数46例(92%);肠道内病变19例,诊断符合数18例(94.7%),以上三种分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8.79,P〈0.05)。结论:MSCT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病因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肠梗阻患者的首选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血管源性疾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确诊的35例血管源性急腹症的CT表现,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及利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重建的图像,如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法(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表面遮盖法(SSD)进行血管成像。结果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栓13例,夹层动脉瘤10例,肠系膜扭转伴肠梗阻3例,腹部动脉瘤3例,外伤致肠系膜血肿3例,腹部动脉血栓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快速显示血管源性急腹症的病因、部位及范围,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MSCT及MPR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S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拟诊肠梗阻的189例患者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将薄层容积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行后处理,分别对肠梗阻的病因、部位及程度作出诊断,然后与术后病理结果逐一对照。比较单独观察横断面图像与横断面结合MPR图像诊断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2种方法的诊断一致性及肠梗阻诊断的信心指数评分。结果:在单独观察横断面图像与横断面结合MPR图像诊断肠梗阻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1%和95.6%,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P>0.05),但诊断一致性进一步提高(K值分别为0.61、0.76),2种方法间信心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观察横断面图像与横断面结合MPR诊断肠梗阻符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利用MPR技术能够增加肠梗阻的诊断信心,并可使不同阅片者间诊断一致性增加。MPR技术是肠梗阻诊断的重要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诊断肿瘤性肠梗阻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肿瘤性肠梗阻术前MSCT表现及对原发性恶性肿瘤TNM分期与临床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研究。结果(1)MSCT对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性为100%(39/39);对引起梗阻的肿瘤定位诊断准确性为100%(39/39),定性诊断准确性为97.4%(38/39)。(2)滑动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STS-MIP)后处理技术可显示27例(27/39,69.2%)肿瘤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3)MSCT对27例肠道原发性恶性肿瘤性梗阻的肿瘤TNM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92.6%(25/27)、85.2%(23/27)和100%(27/27)。结论MSCT是术前无创性诊断肿瘤性肠梗阻的重要方法,对引起梗阻的肿瘤的定位、定性及TNM分期判断准确性高,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供血血管,对评估肿瘤可切除性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胆道梗阻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随访复诊证实的30例胆道梗阻病例,通过MSCT的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小密度投影等方法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胆管的结构、胆管壁情况及周围组织结构,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显示肝外胆道结石8例,肝门区胆管癌7例,胆总管癌3例,胆囊癌累及胆管1例,胆总管下端及十二指肠乳头区炎症2例,壶腹癌3例,胰头癌6例,MSCT后处理技术对肝外胆道梗阻的定位准确率>90%,定性准确率>95%。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对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经手术证实肿瘤性肠梗阻的CT表现及MPR、STS-MIP重建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CT对肿瘤性肠梗阻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及95%,MPR、STS-MIP可以分析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结论螺旋CT及MPR、STS-MIP重建对肿瘤性肠梗阻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部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肠镜和病理证实的肠梗阻患者108例,均采用64层GE Light speed VCT机进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将薄层容积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后重组处理,获得兴趣区的多平面重组(MPR)图像、曲面重组(CPR)图像、滑动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STS-MIP)图像。对肠梗阻的梗阻部位做出诊断,然后与手术及肠镜结果进行逐一对照。统计比较两名阅片者在常规MSCT与MSCT结合计算机后处理图像诊断肠梗阻之间诊断符合率,双盲法阅片的诊断一致性以及肠梗阻诊断的信心指数评分。结果 MSCT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诊断肠梗阻平面的总符合率为82.4%。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诊断符合比例分别为:9/9、16/21、24/35、10/11、6/7、9/9、11/12、4/4。如将病例分为十二指肠组、空、回肠组及结、直肠三组,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9、40/56、40/43。三者诊断符合率间有统计学差异(χ2=9.92,P=0.007<0.05)。两名阅片者在常规MSCT与MSC...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3例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外胆管梗阻的患者,采用10mm层厚、层距,使用血管对比剂行MSCT增强扫描,将肝实质期图像采用2.5mm层厚、1.25mm层距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处理,行MPR成像。采用育法对胆管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作出评价。结果:MPR成像成功率为100%,MPR像定位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7%。结论:MPR像定位和定性准确率高,显示胆管的走行更具优势,因此MPR成像技术是轴位CT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7.
许彪  陈刚  韦璐 《放射学实践》2007,22(1):54-5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及后处理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法(Raysum)和仿真内镜(CTVE)检查,结合轴面图像和所有重组图像由两位有经验的CT诊断医师进行CT诊断及胃癌的术前评估分期,同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0例胃癌患者MSCT诊断结果与胃镜诊断结果完全一致,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MSCT对胃癌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很有必要广泛应用于临床.在MSCT的诊断分析中,应当把原始轴面图像、三维重组图像及CTVE图像充分结合,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MSCT在复杂性肛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性肛瘘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与手术相符的21例复杂性肛瘘,21例患者均行MSCT检查,以5mm层厚平扫或3mm层厚增强扫描和瘘道泛影葡胺注入后扫描,并行MPR、MIP及曲面重建,检查结果与手术对照。结果:MSCT检查复杂性肛瘘阳性率95.2%,复杂性肛瘘MSCT影像表现与手术结果相符,MSCT可显示瘘道内口、位置、走行及其分支。结论:MSCT诊断复杂性肛瘘准确性高,对肛瘘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9例经手术或临床明确诊断的肠梗阻患者行全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5例行三维后处理重建.由2位高年资放射医师用盲法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根据CT图像上"移行带"区肠壁的厚度、密度和强化程度,肠管管腔和肠系膜区的形态和密度改变,结合病史,分析肠梗阻的病因.结果 CT提示病因诊断46例,占94%,包括肠粘连13例、肿瘤11例、疝4例、血运性肠梗阻4例、胆石2例、胃石2例、结肠内容物阻塞4例、麻痹性肠梗阻3例和阑尾炎阑尾脓肿3例.病因诊断不明或误诊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肠梗阻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