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疾病患病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04例。根据不同病程分为≤5年,≤10年,≤15年,>15年共4组,并根据踝臂指数(ABI)分为ABI异常组(PAD组)和ABI正常组(非PAD组),比较不同病程PAD患病率,PAD组与非PAD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T2DM)外周动脉病(PAD)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1)PAD组与非PAD组比较,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血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及糖尿病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患病率为33.5%(271/804),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病程在10年以上PAD患病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91,P=0.011)。高血压组PAD患病率为43.9%,与血压正常组(22.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23,P<0.001)。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异常检出率为40.7%(301/739),显性蛋白尿阳性率9.6%(71/739)。显性蛋白尿组PAD患病率53.5%,与正常蛋白尿组(29.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88,P<0.001)。(3)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尿白蛋白/肌酐比异常、增龄和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发生PAD的危险因素。结论病程在10年以上的T2DM患者PAD患病率显著增加。尿白蛋白/肌酐比增加、增龄和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发生P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与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反映了在控制血糖的稳态中起重要作用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之间的关系。当两者之间能够达到平衡时,血糖可保持正常;而一旦两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血糖即开始升高并继而发展为糖尿病。大多数2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两方面病因共同造成的。目前已有比较充分的证据表明,2型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所导致的复杂遗传病。在过去的20年间,人们已经发现了许多与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缺陷相关的糖尿病基因,但这些基因的突变只能解释很少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学,而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的糖尿病基因尚未被发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多种参数观察分析胰岛β细胞功能,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与胰岛β细胞功能间的关系.方法 35例2型糖尿病患者,据病程分为3组:A组12例,病程<1年;B组15例,病程1~10年;C组8例,病程>10年.同步进行OGTT、C-肽、胰岛素释放试验及精氨酸试验,并测定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一相胰岛素分泌指数(⊿T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1)OGTT、C-肽与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3组间的比较,随着病程的延长,各点血糖逐步升高,C-肽、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第一相胰岛素分泌指数(⊿TI)、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两种β细胞功能指数在3组间的比较,随着病程的延长,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TI、HOMAβ两指数变化趋势一致,组间有差异(P<0.0l);(3)3组间胰岛素敏感指数(ISI)、HOMA-IR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随着病程进展,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而胰岛素抵抗几乎贯穿于葡萄糖计量异常及糖尿病整个病程.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各级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参数的改变,以期寻找更早期的、无创性的糖尿病肾病(DN)辅助诊断方法。方法选择30例T2DM患者,排除合并心衰、泌尿系感染、结石、肾血管疾病及其他原因致肾脏原发、继发病变,所有患者尿蛋白阴性,血尿素氮、肌酐正常。同时选择2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受试者各级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T2DM组各级肾内动脉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舒张末期最低流速(Vd)则明显减低,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提示T2DM患者肾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对早期DN的诊断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流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作用与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及双侧下肢动脉常规检查,并设同期相应年龄的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其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管壁、管腔、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大小、血流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2型糖尿病组患者颈动脉及下肢近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高于60例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测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可以直观地观察大血管管壁及管腔病变,对于预测疾病的高危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且它对糖尿病患者尽早了解下肢远端血管供血情况至关重要,可作为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了50例2型糖尿病者血清中一氧化氮的水平,并探讨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病程的关系。结果显示:无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同时还发现NO水平随病程的延长而逐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26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对比分析两组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检查结果。结果:糖尿病组的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房前内径(LAD)、左心室重量(LVM)与对照组比较均增加(P〈0.05,0.01),E/A、LVEF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IVS、LVPW、LVM与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及甘油三酯(TG)均呈正相关,LVEF、E/A与BMI、FBG及TG均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已存在一定的改变,并与BMI、血糖、血脂水平相关,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控制体重、血糖、血脂,延缓心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Irisin水平的变化,分析与血清Irisin水平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60~ 70岁老年T2DM患者90例,根据病程长短分为3组:~5年者为A组,~15年者为B组,≥15年者为C组.另选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30例(NC组).所有对象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病程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方法:将180例T2DM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5 a者为A组,5~15 a者为B组,≥15 a者为C组。定量检测3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并分析3组间血清CRP水平,同时分析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A、B、C组患者CRP水平随着患者病程增加而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血清CRP水平随病程的延长而升高,且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病程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蕾  黄国宝  邵芹  汪涌  邹文  陈翀 《安徽医学》2001,22(6):44-44
本文筛选1998年11月-2001年4月在本院门诊诊治的9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探讨糖尿病病程与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血糖波动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血糖波动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68例HbA1c≤6.5%的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DM组)及30例健康者(NC组)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然后以大于NC组MAGE的(x±1.96s)为MAGE升高的诊断标准,将DM组患者分为MAGE升高组和MAGE正常组,并对每个患者进行下肢血管病变评分。结果 (1)DM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bA1c、MAGE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DM组患者中,MAGE升高36例,MAGE正常32例,两者的年龄、病程、HbA1c水平、下肢血管病变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AGE、年龄、病程、HDL-C与下肢血管病变评分相关(P<0.05);病程与MAGE相关(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年龄、MAGE是下肢血管病变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血糖波动是HbA1c控制良好的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是影响血糖波动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不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57例)和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95例),比较两组间血糖、胰岛素水平、空腹胰岛素抵抗(HOMA-IR)及餐后胰岛素敏感性(Matsuda指数)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DPN组患者与NDPN组比较,年龄偏高[(55.15±1.17)岁 ∶( 50.18±1.54)岁,P<0.05)、糖尿病病程较长[(8.35±0.76)年 ∶(5.44±0.67)年,P<0.05)、OGTT120min胰岛素水平较低[(36.12±3.19)pmol/L ∶( 44.93±4.70)pmol/L,P<0.05),Matsuda指数较高[(2.44±0.22)∶(1.95±0.09),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Matsuda指数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空腹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而餐后胰岛素抵抗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将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无视网膜病变(NDR)组56例,有视网膜病变(DR)组53例,DR组进一步分为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38例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15例,检测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水平,分析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DR组患者病程、血清TG、TC、LDL-C、HbA1c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5);PDR组病程、血清TG、TC、LDL-C、HbA1c水平也显著高于BDR组(P<0.05)。结论:DR的发生发展与血脂异常相关,检测血脂及治疗血脂异常对防止DR的发生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下肢动脉硬化与传统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代谢控制状况的关系,以及对前列腺素E治疗的反应。方法选取近2年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采用多普勒血流测定仪进行下肢动脉节段性测压(踝/臂指数ABI),比较不同程度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胰岛功能、代谢控制状况及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所有患者经前列腺素E(凯时)治疗10~14d后复查ABI,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全体患者根据ABI测定结果分为无下肢动脉硬化组(ABI>1),轻-中度下肢动脉硬化组(1>ABI>0.5),重度下肢动脉硬化组(ABI<0.5)共3组,结果发现:重度下肢动脉硬化组24h血压监测最低舒张压明显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射血分数在轻-中度动脉硬化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中度下肢动脉硬化组明显高于无下肢动脉硬化组(P<0.05),且与下肢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288、0.361、0.544,P值分别为0.036、0.001、0.001)。此外,年龄、病程、基础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在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组均高于无下肢动脉硬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素E治疗后各组ABI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节段性测压是发现和评价动脉硬化程度的简便有效手段,通过HDL(高密度脂蛋白)可以推断ABI的预测值,尿白蛋白排泄率与下肢动脉硬化发生有密切联系,前列腺素E治疗对改善ABI水平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进行检查,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分析上述指标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下肢血管病变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年龄均显著大于无病变组(P〈0.01)且在重度病变组两者均显著大于轻中度病变组(P〈0.01),病程在下肢血管病变组大于无病变组(P〈0.05),轻中度病变组与重度病变组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病变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均大于无病变组和轻中度病变组(P〈0.05),而后两组LDL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治疗时除降糖、降脂外应积极控制超敏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炎性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hsCRP)与糖尿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糖尿病导致外周血管病变的认识。方法对入选的1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以判定是否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进行血清hsCRP定量检测。对血清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血清hsCRP异常比例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病变者(P<0.01),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者血清hsCRP异常率与正常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颈动脉斑块形成者比较血清hsCRP异常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②吸烟与非吸烟患者血清hsCRP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伴有高血压者血清hsCRP异常率与无高血压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按颈动脉IMT厚度将受试者分为正常和异常2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23,P=0.00)、hsCRP(OR=1.012,P=0.00)、LDL-C(OR=2.553,P=0.00)、HDL-C(OR=0.146,P=0.00)、高血压(OR=3.465,P=0.00)和吸烟史(OR=2.276,P=0.00)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结论血清hsCRP含量与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伴有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异常率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病变患者,高血压对血清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可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测定4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62例正常老年人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颈动脉(Carotid)、股动脉(Femoral)的斑块(Plaque)发生率.结果:糖尿病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其中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者(IDN)与无并发症者(NIDN)相比,血浆HCY水平、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增加更明显(P均<0.05).结论:血浆HCY升高可能是老年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间在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眼底照相诊断为无DR(NDR)或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NPDR)的2型糖尿病患者,2年后对随访到的164人复查眼底照相,分析影响DR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结果2006年随访患者的DR发生率为21.2%(22/104),轻中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率为36.7%(22/60)。回归分析显示,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及白蛋白尿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程、体质量指数(BM I)及血脂异常是m-NPDR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R的发生发展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不能仅单纯控制血糖,需加强DR各种危险因素的控制,定期随访及时治疗,预防失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一氧化氮 (NO)的改变 ,为从信号传导角度解释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淋巴细胞内NO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淋巴细胞内NO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在NO的作用方面与 1型糖尿病比可能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浓度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82例,另选健康对照组100例,常规测量身高、体重,所有实验对象空腹采血离心取血清测定内脂素、甘油三酯(TG)、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内脂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内脂素量与TG、HDL-C、VL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的量可能与2型糖尿病发生及血脂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