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食管、贲门癌术前肺功能试验、屏气试验、登梯试验与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2年至2004年胸心外科行剖胸探查食管、贲门癌根治术患者577例。分析术前肺功能试验的3个主要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以及屏气试验、登梯试验、年龄等与术后发生ARDS的关系。结果 577例患者中,21例术后发生ARDS(3.64 %)。年龄与FEV1和MVV的交互作用与ARDS的发生密切相关(P<0.001)。FEV1、FEV1/FVC、MVV 3个指标中,任何两个指标的交互作用均与ARDS的发生相关(P值分别为0.001、0.005、0.048)。屏气试验、FEV1、FEV1/FVC、MVV 4个指标的交互作用与ARDS的发生密切相关(P<0.001)。术前重度肺功能受损的26例患者中,术后随即入ICU15例,发生ARDS 1例(6.67 %)。其余11例术后回病房,发生ARDS 4例(36.3 %),术后早期加强监护治疗能明显降低ARDS发生(P<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前肺功能试验、屏气试验、登梯试验与术后ARDS的发生有相关性,术后早期加强监护治疗是预防术后ARDS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69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行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共34例(腔镜组);经左后外侧开胸行传统的食管-胃胸内吻合术35例(开放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测定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2天监测患者膈肌活动度。结果术前两组食管癌患者VC、FEV1、FVC、FEV1%、MV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03、-0.365、0.948、0.499及1.326,所有P0.05);术后两组的VC、FEV1、FVC、FEV1%、MVV均较术前的对应数值下降(P0.05);腔镜组术后1个月VC、FEV1、FVC、FEV1%、MVV与开放组对应值比较(t=2.830、1.804、2.643、1.823及1.735,对应P=0.006、0.076、0.010、0.073及0.087),腔镜组的VC与FVC与开放组对应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腔镜组和开放组在膈肌活动度上不存在差异(t=0.244,P=0.81),而术后腔镜组的膈肌浮度比开放组的对应指标要高,但该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703,P=0.104)。结论两种手术方式的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肺功能下降,通过两组间术后VC、FVC的比较,体现出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要小于传统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仍然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术后极早期肺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比较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段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对肺功能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2015年9月-2016年2月间手术的肺癌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开胸肺叶切除术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天和术后3个月检查测试肺功能。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版本,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①在术后第3天,对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组患者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ak expiratory lfow, 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肺一氧化碳弥散因子(transfer factor for carbon monoxide of lung, TLCO)、T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TLCO%),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3、0.042、0.029、0.045、0.039、0.021、0.018、0.024)。②在术后3个月,对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组患者的肺功能,组间比较发现FVC、FVC%、FEV1、FEV1%、PEF、MVV、TLCO、TLCO%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19、0.024、0.044、0.021、0.037、0.029、0.045、0.017)。结论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段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在术后极早期(术后第3天)与术后3个月,肺功能的恢复情况均为胸腔镜肺段切除优于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叶切除优于开胸肺叶切除。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后肺功能的损伤情况。[方法]对68例ⅠA期NSCLC患者,行2次以上肺功能检查,分别于术前与术后第3d和或术后3个月测试肺功能。术后第3d天测试肺功能的44例患者为A组,术后3个月测试肺功能的24例患者为B组。[结果] 两组术前肺功能没有差异。A组术后第3d肺功能水平: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为(1.46±0.56)L,FVC%为41.58%±10.56%,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为(1.31±0.50)L,FEV1%为46.35%±12.09%,FEV1/FVC(%)为89.78%±5.71%,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为(2.94±1.42)L/s,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为(49.29±4.23)L/min,肺一氧化碳弥散因子(transfer factor for carbon monoxide of lung,TLCO)为(4.04±1.08)mmol/min/kPa,TLCO%为48.40%±11.12%,比术前降低明显(P<0.05)。B组术后3个月肺功能水平:FVC为(2.88±1.02)L,FVC%为81.19%±14.46%,FEV1为(2.36±0.84)L,FEV1%为82.74%±15.09%,FEV1/FVC(%)为82.23%±10.13%,PEF为(5.17±1.89)L/s,MVV为(83.00±29.58)L/min,TLCO为(7.10±1.58)mmol/min/kPa,TLCO%为77.00%±24.24%,相比A组第3d肺功能水平有所提高。[结论] 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在术后极早期(术后3d)与术前相比,肺功能损伤较大。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肺功能很可能可以达到正常水平,但与术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开胸肺叶切除术)和观察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每组各100例.观察和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心肺并发症,以及术后心肺功能.结果 2组术前2 d、术后7 d、术后6月体重、BMI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 FVC、FEV1.0/FVC、MVV、FR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月观察组FVC、FEV1.0/FVC、MVV、FRC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够明显改善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并于术后6月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6.
殷优宏  戎国祥  张帆 《癌症进展》2021,19(15):1553-1556,1560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腹腔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1年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患者的FEV1、FVC、FEV1%、FEV1/FVC均低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87%(10/5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7.36%(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总转移率为35.85%(19/5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7.36%(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8.11%(52/5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60%(3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胸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更加理想,能够有效清扫淋巴结,且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廖伟  马刚  方翼  王春梅 《癌症》2009,28(6):642-646
背景与目的: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残留肺功能与其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影响,以及肺灌注扫描在伴COPD肺癌患者术前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因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伴COPD肺癌组25例,肺功能正常肺癌组40例。分别比较两组间手术前及术后30天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Ist second,FEV1)的改变以及两组间术后FEV1实测值(postoperative FEV1)同术前预测术后FEV1(preoperative predictive postoperative FEV1,ppoFEV1)的差值和比值。对有肺灌注扫描的10例伴COPD肺癌患者单独比较肺灌注扫描ppo’FEV1和公式法ppoFEV1。结果:伴COPD组肺叶切除术后FEV1平均损失百分比小于正常肺功能组(8.98%VS.22.47%,P〈0.05):术后30天实测FEV1同术前预测术后FEV1差值(postoperative FEV1-ppoFEV1)大于对照组(6.90VS.0.83。P〈0.05):postoperative FEV1/ppoFEV1比值大于对照组(1.14VS.1.01,P〈0.05)。行肺灌注扫描的10例伴COPD患者相应的ppo’FEV1-ppoFEV1均数为4.04%,95%置信区间为3.01%~5.07%。结论:伴COPD的肺癌患者肺叶切除后的肺功能损失少于肺功能正常肺癌患者,行肺灌注扫描可能更好地预测伴COPD的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丁洁  黄大业  赵坚  郭琪 《癌症进展》2021,19(19):1999-2001
目的 探讨改良管状胃代替食管对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5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78)和改良组(n=72),对照组患者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中给予管状胃代替食管,改良组患者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中给予改良管状胃代替食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周,改良组患者FEV1、VC、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改良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7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79%(P﹤0.05).结论 改良管状胃代替食管可缩短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术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疗效。方法收集120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生理机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和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胸术比较,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具有术中创伤少、恢复快等特点,有利于患者肺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 VATS)肺叶切除术与标准肺叶切除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行标准肺叶切除术的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标准组)与VATS肺叶切除术1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VATS组),于术后第7与第14天(早期阶段)及术后1年(晚期阶段)进行对肺功能检测,包括用力肺活量( FVC),用力呼气容积1秒(FEV1.0),与峰值流速(PFR)进行测量。结果 VATS组术后第7天的肺功能指标优于标准组:动脉氧分压测量(氧分压)(P=0.054),动脉血氧饱与度(O2SAT)(P=0.063),FVC(P=0.10),与FEV1.0(P=0.08)。 VATS组术后第7天与第14天的PFR显著优于标准组,(P=0.008,P=0.03)。 VATS组与标准组患者术后静息心率均显著高于术前[VATS组(84.13±17.21)次/分,(73.67±10.32)次/分;标准组(86.13±19.67)次/分,(72.24±14.21)次/分,组间P<0.05];而VATS组于术后第4 d降至术前水平,标准组于术后第14 d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VATS肺叶切除术与标准肺叶切除术比较,术后早期的肺功能具有优势,尤其是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一种有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前轻度低肺功能对左全肺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postoperative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PCC )的预测能力,以期作为指导临床手术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 例施行左全肺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 个月内有无发生心肺并发症分为PCC 组和无PCC 组,探讨术前轻度或中重度低肺功能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肺通气功能指标(FEV 1% 、MVV% )轻度减低与术后PCC 的关系。结果:200 例患者中正常、轻度及中重度肺功能减低各35、45、120 例,术后1 个月内PCC 发生率分别为28.6% ,53.3% ,6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2.611,P = 0.002);术前FEV 1% 轻度减低(70% ≤ FEV 1< 80%)或MVV% 轻度减低(70% ≤ MVV%<80%)与左全切术后PCC 的发生相关(P = 0.028 及0.014)。进一步分析显示,FEV 1% 或MVV% 单独轻度减低时,患者术后PCC 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FEV 1 和MVV同时轻度减低时,PCC 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598,P = 0.010)。 结论:术前FEV 1% 或MVV% 轻度减低是影响肺癌左全肺切除后PCC的危险因素。FEV 1% 或MVV% 单独轻度减低不能影响肺癌左全肺切除后PCC 的发生,同时满足FEV 1% 及MVV% 轻度减低是肺癌左全切术后PCC 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降低PCC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1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术前心功能不全、术前FEV1/FVC≤70%、术前低钾血症、贫血、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性别、吸烟、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年龄>65岁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118例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3.73%,年龄> 65岁、心功能不全、术前FEV1/FVC≤70%、术前低钾血症、手术方式、贫血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患者性别、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术后PO2降低、吸烟、手术时间在对术后心律失常的影响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年龄> 65岁、心功能不全、术前FEV1/FVC≤70%、术前低钾血症、手术方式、贫血为术后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术前准备、术后心电监护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简单肺功能评价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60例,应用常规肺功能检查仪检测患者的最大通气量(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评价患者的通气功能,并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同时观察患者肺功能水平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肺功能指标中MVV>80.0%、VC>96.5%、FVC>48.1%、FEV1>2.4 L的24例患者实施左或右全肺切除术,MVV为47.5%~77.8%、VC为41.8%~97.5%、FVC为51.8%~74.3%、FEV1为2.3~3.0 L的20例行单肺叶切除术,而MVV<41.7%、VC为36.3%~94.7%、FVC为30.1%~57.8%、FEV1为0.7~1.0 L的4例不适行任何开胸手术.在呼吸衰竭、死亡严重并发症方面,正常通气功能组发生率低于轻中度损伤与重度损伤组(P<0.05),但轻中度损伤与重度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部感染、心律失常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随着肺通气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增高(P<0.05).结论 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术前简单评估肺功能,可积极指导患者术式的选择,同时肺通气功能较差的患者术后并发症较严重,应提前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4.
 有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的食管癌, 肺功能对手术的选择可作客现判断, 时间肺活量是重要参数, 但不能预测术后肺功能不全, 必须结合具体情况作客观分析, COPD者有过多次自发性气胸, 肺气肿明显, 肺大泡弥散分布, 肺间质纤维化明显, 放射治疗后都易发生急性呼吸衰竭, 术前控制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痉挛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早期辨认并及时处理各类并发症有助于预防及抢救急性呼吸衰竭, 呼气末正压辅助呼吸加血管扩张剂硝普钠, 在预防及治疗本组急性呼吸衰竭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伴支气管阻塞的肺癌患者术前肺功能改变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影响此类患者术前肺功能的因素和规律及以往对此类患者术前肺功能评估方法的不足之处,并对此类患者术前肺功能评估进行校正的有效方法进行讨论和提出建议.方法 对40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肺癌患者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肺功能指标与相应自变量间的关系.从中抽取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Ia 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Ⅰa期NSCLC患者,收集时间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均采用VATS手术治疗,A组(54例)患者采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B组(60例)采用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肺功能变化。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的低于B组患者(P<0.05);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FEV1%、FVC%、MVV%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A组患者的FEV1%、FVC%、MVV%测定值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手术后,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41%)低于B组患者(13.33%),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Ⅰa期NSCLC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更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行根治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加用3、9、15 mg/(kg·d)盐酸氨溴索的患者依次纳入A组、B组、C组,每各40例.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 d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等肺功能指标,以及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后,4组患者的FEV1/FVC、SP-A、CRP、TNF-α、ANC、SOD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用盐酸氨溴索能有效保护肺功能,减少炎性因子表达,且高剂量盐酸氨溴索效果更为明显,能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态肺功能和运动心肺功能综合评分(CPS)对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率(FEV1%p)<60%且行肺癌肺切除术患者,结合指标: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p)、最大摄氧量(VO2max%p)和运动前后经皮测血氧饱和度差(△SaO2%),以及切除肺段数(LSR),分别按减损程度折算成分值,并计算CPS;行单因素和ROC曲线分析,确定预测术后呼吸衰竭的最佳截值。结果:低肺功能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组的CPS高于非呼吸衰竭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PS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URC=0.808);CPS≥9预测术后呼吸衰竭风险高;与VO2max/kg<15mL/(min.kg)比较,CPS≥9预测术后呼吸衰竭的灵敏度高(74.2%和6.5%,P<0.001),特异度略低(87.8%和96.9%,P=0.035),粗一致性无统计学差异(84.5%和75.2%,P=0.073)。结论:低肺通气功能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与肺切除范围、肺换气功能和机体摄氧能力等综合因素有关。CPS≥9较VO2max/kg<15mL/(min.kg),更灵敏地预示术后呼吸衰竭风险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Meta分析术前肌肉减少症对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17年4月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个队列研究共1 15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合并术前肌肉减少症547例(47.2%),BMI(MD=-2.48,95%CI:-3.36~-1.60,P<0.000 01)、VC%(MD=-5.88,95%CI:-8.76~-3.00,P<0.000 1)和FEV1.0%(MD=-3.33,95%CI:-5.89~-0.77,P=0.01)低于无肌肉减少症者,肺部并发症(RR=1.77,95%CI:1.10~2.84,P=0.02)和吻合口瘘(RR=1.47,95%CI:1.10~1.98,P=0.010)的发生风险增高。结论:术前存在肌肉减少症的食管癌患者BMI较低,同时肺功能低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吻合口瘘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