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米替丁、止血敏及庆大霉素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三药配伍稳定性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配伍实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1 材料与仪器1.1 西米替丁注射液(国营江苏武进制药厂、批号910426);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广州天心制药厂、批号910429);止血敏注射液(宁波第三制药厂、批号910728);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均由本院制剂室提供;庆大霉素培养基(pH7.9);菌种:短小芽胞杆菌。1.2 处方组成西米替丁注射液1.0ml,庆大霉素注射液1.0  相似文献   

2.
甲硝唑注射液与七种常用输液的配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硝唑是抗阿米巴药及抗滴虫药,对厌氧菌作用显著,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首选抗厌氧菌药物。甲硝唑注射液(内含甲硝唑0.5%、氯化钠0.9%)广泛应用于妇产科,腹部外科手术后预防感染。但临床上常需将本品与多种输液混合滴注,有关这类配伍的实验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将本品与七种输液进行配伍实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药物品种0.5%甲硝唑注射液批号860203配伍药物:1.5%葡萄糖注射液批号8411222.10%萄葡糖注射液批号8505073.复方乳酸钠注射液批号8602224.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批号8602245.4%碳酸氢钠注射液批号8512266.1.4%碳酸氢钠注射液批号850507  相似文献   

3.
奥丹西隆注射液在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丹西隆(ondansetron),商品名为枢复宁(zofran),是英国葛兰素公司1989年开发的新药,属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放疗或化疗后止吐.奥丹西隆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尚未见报道,我们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考察,供临床用药参考.1 仪器与药品UVIKON-930紫外线分光光度计(瑞士产);S-3C型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奥丹西隆注射液(4mg/2ml,批号950216)英国葛兰素公司;10%葡萄糖注射液(批号960208)、0.9%氯化钠注射液(批号9603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批号960305)、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批号960328)均为本院制剂室自制.2 方法和结果2.1 奥丹西隆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按文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奥丹西隆注射  相似文献   

4.
李争艳 《北方药学》2012,9(9):42-43
目的:观察注射用尿激酶与同一批号的氯化钠注射液(NS)、5%葡萄糖注射液(5%GS)、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GNS)三种输液配伍,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方法:选择同一批号的三种输液各500ml,用常规正确的输药加药操作方法,在BJJ净化台及净化环境下用一次性注射器分别将注射用尿激酶6万单位加入我们选择的统一批号的NS、5%GS、5%GNS3种输液中混合,并作以编号1、2、3,1号为注射用尿激酶与氯化钠注射液(NS)配伍,2号为注射用尿激酶与5%葡萄糖注射液(5%GS)配伍,3号为注射用尿激酶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GNS)配伍,采用GWJ-4智能微粒测定仪测定微粒数,作为实验组。然后进行比较三组不溶性微粒情况。结果:配伍以后,采用GWJ-4智能微粒测定仪测定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增加,而与5%葡萄糖注射液(5%GS)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无明显变化。结论:研究结果证实临床在使用注射用尿激酶治疗时,尽量将其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GS)。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17):2350-2356
目的: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8种临床常用溶剂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参照药品说明书,取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适量,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各250 m L配伍。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分别于配伍后0、1、2、4、8 h观察各配伍液的外观,检测其p H、不溶性微粒数、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收度,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配伍液中丹酚酸B、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Y的含量。结果:在上述条件下,各配伍液在8 h内外观和p H均无明显变化,最大吸收波长为284.5~286.0 nm。与甘露醇注射液配伍后,配伍液中粒径≥10μm的微粒数(配伍后1~8 h)和≥25μm的微粒数(配伍后4~8 h)均超出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范围,最大吸收度变化明显(RSD=9.17%,n=5),且丹酚酸B、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Y相对百分含量的降幅均超过了10%(RSD分别为14.65%、6.45%、8.97%、12.49%,n=5);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后,配伍液中迷迭香酸和紫草酸的相对百分含量变化较大(RSD分别为14.57%、7.28%,n=5);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4~8 h、与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8 h,配伍液中迷迭香酸的相对百分含量均低于90%(RSD分别为6.30%、4.86%,n=5);与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0 h,配伍液中粒径≥25μm的微粒数超出药典标准;其他配伍液中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药典标准,最大吸收度变化不大(RSD<5%,n=5),且各待测物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均未超过10%。结论:临床应避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甘露醇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和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应在4 h内使用;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6.
常用中药注射剂与输液的配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妙 《中国药业》2005,14(5):80-80,i002
目的:介绍几种常用中药注射剂在输液配伍中的稳定性.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期刊有关文献.结果:双黄连粉针在含钾盐的配伍液中含量下降或不溶性微粒剧增,在 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与阿米卡星产生沉淀,与氨苄西林钠颜色加深;穿琥宁注射液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刺五加注射液与双嘧达莫、维拉帕米在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中均可产生沉淀;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 6 h内外观、 pH值及含量均有变化;茵栀黄注射液在含氯化钠配伍液中和肿节风注射液在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或 10%葡萄糖注射液中微粒数均超标.结论:某些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时不稳定,提示临床用药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头孢曲松钠与9种大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头孢曲松钠含量并考察头孢曲松钠与9种大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Spherisorb ODS柱(4.0 mm×250 mm,5.0μm);柱温25℃;流动相为0.1%三乙胺水溶液∶甲醇(99∶1);流速0.9ml·min-1;检测波长240 nm,内标苯巴比妥.测定配伍液中头孢曲松含量变化,同时观测pH颜色、产气、沉淀和气味变化.结果 头孢曲松钠与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后,25℃6h内含量和pH值稳定,外观变化较小;与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后,发生产气现象,pH值变化明显.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林格注射液配伍后发生沉淀,6h内含量变化大,降解产物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 头孢曲松钠与复方氯化钠,乳酸林格氏液、碳酸氢钠注射液不宜配伍.与其它6种输液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8.
胡晓波  饶丹 《贵州医药》2007,31(6):551-552
甲硝唑磷酸二钠是甲硝唑的前体制剂,为目前治疗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临床常将它与其他抗生素联合,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甲硝唑磷酸二钠与加替沙星[1]、头孢哌酮、氨苄青霉素钠[2]等配伍的稳定性已有报道,而与头孢米诺钠配伍的可行性未见报道。为保证临床配伍用药安全有效,本实验采用双空白对照实验对注射用头孢米诺钠与甲硝唑磷酸二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是否产生理化变化进行观察。1材料与仪器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山西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20050307);注射用头孢米诺钠(南昌立健药业有限公司20051203);0.9%氯化钠注射液(贵州科伦药业有限公司050620-09);UV-160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实验中所有用水均为纯化水。2方法与结果2.1待测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1.0 g头孢米诺钠、0.915 g甲硝唑磷酸二钠分别置于100 ml量瓶中,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空白对照溶液A和B;精密称取1.0 g头孢米诺钠和0.915 g甲硝唑磷酸二钠同置于100 ml量瓶中,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样品溶液。2.2溶液外观检查空白对照溶液A、B及样品...  相似文献   

9.
肿节风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的微粒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节风注射液具有抗病毒、抗菌、镇痛消炎、增强免疫等作用。由于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往往会增加[1] ,为探讨肿节风注射液在与不同输液配伍时微粒变化的情况 ,分别将其用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和 0 .9%氯化钠注射液 (0 .9%NS)、10 %葡萄糖注射液 (10 %GS)、5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0 .9%GNS)稀释成临床 (儿科 )常用浓度 ,测定微粒数 ,选择出最适宜与肿节风注射液配伍的输液 ,结果报告如下。1 仪器与试药ZWF - 4C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 (天津市天河医疗仪器研制中心 ) ;Delta32 0 pH计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肿…  相似文献   

10.
酚磺乙胺与碱性药物配伍在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使用时我们发现酚磺乙胺与头孢拉定配伍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后,溶液由无色变成浅黄色至棕红色,经测定pH值为8.2,考虑碱性环境下,酚磺乙胺氧化所致[药典注释.二部.1990∶676.]。为此对引起变色的原因进行了实验研究。1 实验部分1.1 仪器和试药:pHs-3C酸度计;751-G分光光度计;岛津UV-265分光光度计;酚磺乙胺注射液(沧浪制药厂,批号:970516);注射用头孢拉定(苏州制药厂,批号:970407-1);氨茶碱注射液(上海信谊药厂,批号:950801);5%碳酸氢钠注射液(扬州中宝制药厂,批号:960828);5%葡萄糖注射液(本院制剂室,批号:970516),其余试剂均…  相似文献   

11.
香丹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伍的微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璐璐  任广军 《中国药师》2007,10(7):730-731
目的:探讨香丹注射液与不同输液配伍时不溶性微粒的变化,选择出最适宜与香丹注射液配伍的输液。方法:分别将香丹注射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0.9%NS)、5%葡萄糖注射液(5%G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GN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RS)稀释成临床常用浓度,测定微粒数,选择出最适宜与香丹注射液配伍的输液。结果:香丹注射液与五种输液配伍后,不同直径的不溶性微粒均有所增加;与10%GS、RS配伍后≥10μm的微粒数均超标;与0.9%NS、5%GS、5%GNS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规定。结论:香丹注射液配液时,应选择0.9%NS、5%GS、5%GNS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中药注射液所含成份复杂 ,与输液配伍时稳定性差 ,因此对输液微粒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对我院临床常用的几种中药注射液对 5%葡萄糖注射液、10 %葡萄糖注射液、0 .9%氯化钠注射液 3种液体微粒的影响进行观察。1 仪器与药品ZWF- 4 C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 (福州天宝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 ,复方丹参注射液 (上海第一制药厂 ,批号9912 2 9) ,黄芪注射液 (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 ,批号99110 96 ) ,吗特灵注射液 (苦参总碱注射液 ,哈尔滨制药三厂 ,批号 99110 1) ,5%葡萄糖注射液 ,10 %葡萄糖注射液 ,0 .9%氯化钠注射射液 (本院制剂室 )。2 方法与结果2…  相似文献   

13.
郎轶咏  王强  孙晓璐 《中国药房》2014,(35):3320-3322
目的:通过考察苦碟子注射液与常用溶媒的配伍变化,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苦碟子注射液。方法:将苦碟子注射液与常用溶媒(灭菌注射用水、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定时考察配伍后溶液的外观、pH、不溶性微粒及质量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室温4 h内,配伍后混合液外观及pH均无明显改变;光照对溶液颜色无明显影响;灭菌注射用水、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的不溶性微粒数目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与常用溶媒配伍后,只有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总黄酮质量浓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10%葡萄糖注射液为苦碟子注射液最佳溶媒。  相似文献   

14.
侯钦云  赵京春  邓丽云 《中国药事》2003,17(12):782-783
头孢噻肟为第三代半合成头孢菌素 ,具有广谱、高效、耐酶的特点 ,临床上广泛应用。由于临床病人的情况各异 ,常用不同的输液稀释静脉点滴给药或与抗厌氧菌药物配伍联合用药。而该药与乳酸钠林格、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未见报道。为此本实验对其在这两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进行考查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1 仪器与药品紫外分光光度计UV - 2 10 0 (日本岛津 ) ,酸度计Beckmanφ4 0 (美国 )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 (1g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批号B0 2 0 5 0 819)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批号 2 188c) ,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 (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室温下葡萄糖氯化钠钾注射液(简称GNK)分别与甲硝唑注射液、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RP—HPLC法分别测定配伍后甲硝唑和替硝唑的含量变化,同时考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和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在室温下配伍溶液8h内均无气体或沉淀产生,pH值、不溶性微粒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GNK与甲硝唑注射液、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8h稳定,在8h内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用于考察组织胺H2 -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在10 %葡萄糖、0 9%氯化钠、葡萄糖盐水、甲硝唑葡萄糖、林格、乳酸林格、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几种输液中的溶解性能、pH值和含量变化情况 ,指出注射用西咪替丁在几种输液中溶解性能均较好 ,但在 10 %葡萄糖、葡萄糖盐水、甲硝唑葡萄糖、低分子右旋糖酐中含量变化大 ,因而不宜配伍。在0 9%氯化钠、林格、乳酸林格中配伍最佳。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1 仪器与药品pHS - 10B数字酸度计 (萧山科学仪器厂 ) ,UV - 16 0A(日本岛津公司 ) ;西咪替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 ) ,10 %葡萄糖、…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7,(23):3204-3208
目的:考察消癌平注射液与3种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参照药品说明书,取消癌平注射液各40mL,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各160mL配伍,在室温(约25℃)和高温(40℃)下,分别于0、1、2、4、8、12、24、48h观察各配伍液的外观,检测其p H和不溶性微粒数,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配伍液中通关藤苷A和通关藤苷I的含量。结果:在上述条件下,消癌平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48h内,各配伍液均为棕黄色液体;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24h后,配伍液由棕黄色变为红棕色,但无沉淀生成。各配伍液的p H均无明显变化(RSD<1%,n=8);粒径≥25μm的微粒数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但粒径≥10μm的微粒数在配制后48h时均超出药典规定范围。配制后48h内,各配伍液中通关藤苷A和通关藤苷I的相对百分含量均无明显变化(RSD<2%,n=8)。结论:消癌平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均应在24h内使用。  相似文献   

18.
苦参碱注射液与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苦参碱注射液与常用4种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苦参碱注射液按临床常规剂量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放置在不同温度(4℃、25℃、37℃)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点输液中苦参碱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pH值的变化.结果:不同条件下苦参碱注射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颜色、pH值、苦参碱浓度基本不变;苦参碱与0.9%氯化钠注射液在37℃条件下含量及pH值差异较大.结论:苦参碱注射液可以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苦参碱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不宜在高温下放置,只宜现配现用.  相似文献   

19.
美洛西林与四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4种临床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按临床常用剂量配制美洛西林钠的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以及5%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考察上述4种配伍液于0、0.5、1、2、3、4、5、6 h的pH值、颜色和澄明度外观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在上述时间点下,配伍液中美洛西林钠的含量变化。采用BDS-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5.8)∶甲醇(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进样量:1μL。结果以本实验所建立的色谱条件对美洛西林钠进行检测,专属性好,能达到基线分离,美洛西林钠的线性范围为1~12 mg/mL(r=0.9999),日内精密度RSD<2.0%,4种输液配伍液在6 h内峰面积均无明显变化,变异系数RSD均<2.0%。结论美洛西林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以及5%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稳定,临床上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20.
氟尿嘧啶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氟尿嘧啶(5-Fu)是在临床上目前应用最广的抗代谢类药物,主要经肝代谢,消除迅速,血浆半衰期为10~20分钟,因此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不得少于6~8小时;静脉滴注时可用输液泵连续给药维持24小时。故该药与常用输液长时间配伍后的稳定性是临床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5-Fu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实验。方法:每种输液取三瓶(500ml/瓶),编号,0.9%氯化钠注射液为A组:10%葡萄糖注射液为B3组;5%葡萄糖注射液为C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为D组,模拟临床分别在这12瓶输液中各加氟尿嘧啶注射液5ml。将样品A1、B1、C1、D1在室温(20~25℃)下放置;样品A2、B2、C2、D2在冰箱(2~8℃)中放置;样品A3、B3、C3、D3在恒温培养箱(39℃)中放置。依据药典(2000版2部)氟尿嘧啶含量测定方法,将四组配伍液,按时间间隔(0、2、6、12、24、36、48小时),制成每1ml约含10μ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在265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4H3FN2O3的吸收系统(E100m)为552计算,测得其含量。结果:四组12个样品氟尿嘧啶含量均在95%以上,与氟尿嘧啶注射液相比,在不同时间内各配伍液的吸收峰形、峰位均无变化;各配伍液均为无色澄清液体,放置过程中无沉淀、浑浊产生,无颜色变化。同时测定pH值,配伍前后无变化。可见氟尿嘧啶注射液与上述四种输注配伍后,在36小时内静滴,药效可靠。其含量稳定性以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为最优,临床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