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国是日本血吸虫病主要流行区[1],疫情形势严峻.准确评估钉螺感染和水体污染情况,对疫情防制意义重大.传统的压碎法、逸蚴法和哨鼠法灵敏性都较低[2],影响了血防工作的效率.有人尝试将PCR方法用于血吸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监测[3-5],其中根据埃及和曼氏血吸虫中发现的串联重复序列建立的PCR方法都表现出极高的灵敏性[6-8],实用前景乐观[9].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日本血吸虫中可能存在的该序列,优化PCR条件,评价其灵敏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我国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1],其中,至少有3000万来自血吸虫病疫区的人口作为传染源流向各个城市[2-3],对仍有钉螺孳生的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或控制地区带来潜在的传播威胁[4].目前,针对流动人口的血防工作在流入地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监测工作[3-5].为了解流动人口的血防知识情况,探索针对流动人口的血吸虫病防控对策,笔者于2009年在湖南省洞庭湖区对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的血防知识和感染现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省卫生厅: 2003年8月1日起至10月31日,我部在重 点地区实行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疫情周报告、零报 告制度(卫疾控地寄便函[2003]79号)。此项措施 对于准确监测急性血吸虫病高发期间疫情变化趋 势,及时发现血吸虫病暴发疫情并采取有效预防 控制措施,保障疫区群众的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目前,急性血吸虫病高发季节即将来临, 为了进一步做好预防控制工作,经研究,我部决定 自2004年6月29日至10月31日期间,实行重点 地区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周报告、零报告制度,具体 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是血吸虫病传播环节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在血吸虫病的传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因此,消灭和控制钉螺是防治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措施之一。据统计2014年底我国实有钉螺面积364 324.42 hm2,其中山丘型12 173.38 hm2,占全国有螺面积的3.34%[2]。虽然山丘型面积占的比例较少,但是山丘地区钉螺大多分布在历史有螺环境,呈现钉螺分  相似文献   

5.
湖沼型垸内亚型疫区人口密集,居民血吸虫感染率高、水田及相连沟渠钉螺面积大、活螺及感染螺密度高,血吸虫病流行严重[1].尤其三峡建坝长久时间后引起江汉平原四湖地区(长湖、三湖、白鹭湖、洪湖下同)土壤潜育化形成[2],重新沼泽化和冷浸田面积扩大对血吸虫病流行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按照国家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评估要求,评估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3-2007年间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各项指标数据;2007年采用现场调查方法调查居民和家畜的感染情况,钉螺分布情况,核查防治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结果 2003-2007年全省居民感染率从0.16%降至0.08%;家畜感染率为从3.68%降至0.18%;急性血吸虫病逐年下降,从58例降为0;实有钉螺面积从7 018.62万m2降至2 568.88万m2;感染性钉螺从626只降至0.2007年现场调查24个县72个村,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19%,有23个村查出阳性患者,以村为单位感染率最高为1.37%;耕牛平均感染率为0.13%,有4个村有病牛,以村为单位感染率最高为1.92%;查出有螺环境388处,22.538 9万 m2,活螺平均密度为0.18只/0.1 m2,无阳性钉螺.血防资料完整,能够反映当地的血吸虫疫情和防治工作情况,及逐年动态变化情况.资料核查和走访调查表明,2007年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发生.结论 2004年以来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逐年下降,各项指标已达到了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
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列为乙类传染病。影响血吸虫病流行的因素众多, 包括经济、社会、自然与生物等, 因此血吸虫病疫情容易出现反弹[1]。我国是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2]。近年来, 在调整防治策略, 并经过一系列防治措施的实施后, 我国血吸虫病的疫情得到根本改善, 流行程度大大降低[3]。本文对我国2011—2020年血吸虫疫情进行分析, 对防控效果进行总结, 并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九江市庐山区五星村2008年血吸虫病监测结果,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江西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实施方案》调查,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五星村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为2.7%,耕牛感染率为10.0%,有螺面积108050.26m^2,活螺密度7.37只/0.11m^2,感染螺密度0.0015只/0.11m^2。[结论]当地人群感染率仍维持较低水平,但耕牛疫情与螺情较重,是当前防治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咸宁市咸安区属于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区,全区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2 130例,血吸虫病牛244头,查出有螺面积539.34 hm2.经过几十年防治,1991年全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转入监测阶段,1993年和2002年相继在两个历史无螺村发现钉螺和血吸虫病人[1].对2006 -2011年疫情监测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流行区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传染病[1],在我国南方尤其是长江流域血吸虫病仍然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现将血吸虫病防控中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和流行规律,掌握血吸虫痫疫情动态变化和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点以行政村为单位,全省在13个地市的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共设立207个监测点[1],其中宜昌市11个,具传播阻断地区五类流行村特征.分布在伍家岗区共联村、点军区柳林村、猇亭区磨盘村、夷陵区凤凰观村、远安县旧县村、宜都市梁家畈村、当阳市红光村、龙台村、枝江市双湖村、垭子山村、东林村.现将2009年宜昌市省级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于2005年开始对仁寿县志气村国家级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 2005年、2006年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0.53%、1.17%,2007-2012年未检出血吸虫感染者;仅在2005年检出2头血吸虫感染耕牛;有螺面积从2005年的29 770 m^2下降到2012年的340 m^2,残存钉螺主要分布在水田、沟渠。结论监测点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血吸虫病流行因素未根本改变,疫情易反弹;今后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加大灭螺力度,以进一步降低血吸虫病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2003年血吸虫病重大疫情的应急处理和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和分析2003年安徽省血吸虫病重大疫情起因、特点和处理情况。方法 按照卫生部重大疫情标准,对2003年全省范围内发生的血吸虫病重大疫情进行核实、调查,并收集有关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3年安徽省发生血吸虫病重大疫情6起,其中5起在疫情发生地启动预案,除2起异地感染误诊外,其余急性感染病例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无病例死亡,对高危人群进行了预防性治疗,无继发急性感染病例,疫点得到了及时处理,疫情及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实施血吸虫病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对疫情的及时发现、报告、控制和处理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暴露出的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4.
诺如病毒是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其感染基因型包括GG Ⅰ、GG Ⅱ和GGⅣ[1].调查显示我国人群诺如病毒感染十分普遍[2],尽管如此,国内报道的诺如病毒基因型多为GGⅡ[3-5],而GGⅠ特别是多区域人群暴发的研究较少涉及.2008年3月杭州市某区发生一起GG Ⅰ诺如病毒的暴发疫情,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韩小芳  徐青华  姜友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4,(19):3603-3605,3625
目的分析常山县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2005-2012年疫情状况,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每年对常山县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病情、螺情监测,并进行相关流行因素调查。结果在2005-2012年期间,监测点仅在2006年发现1例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病人,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和新感染病人(畜)。8年累计发现有螺面积14 520 m2,活螺2 559只,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监测点疫情稳定,有少量残存钉螺,仍存在引起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的潜在危险,应重点加强本地螺情和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继续探索推进查灭螺运行机制,全面提升查螺队伍整体素质,巩固血防三无成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湖滩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动态,评估"十二五"期间防治效果,为今后调整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工作方案(2012—2015年)》,选择高邮市新民村作为观察点,开展螺情、病情等监测。结果监测表明,疫情呈"有螺无病"态势。查出钉螺面积447 557 m2,占历史有螺面积的1.76%,钉螺密度0.493只/m2;哨鼠、钉螺、畜牲以及人群均未发现感染血吸虫;不同人群之间血吸虫病血清学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监测点所采用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对控制血吸虫病疫情有效,但监测巩固工作仍较为艰巨,发生疫情的隐患依然存在。应积极探索高效、低廉的疫情监测方法,构建便捷、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密切监测产业结构调整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魏德会  高原  谢朝勇  黄景章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123-1125,1127
[目的]掌握南京市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在全市3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3个监测点常住居民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率为7.4%,粪检(Kato-Katz法)阳性率为0;流动人群IHA阳性率为1.67%,粪检阳性率为0。家畜粪检未发现阳性。2个监测点查到钉螺,其中1个监测点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监测区血吸虫病疫情明显下降,但仍需加强对感染性钉螺及感染来源的调查研究和控制工作,以巩固和保护现有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药物灭螺、兴林抑螺、吡喹酮化疗、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控制洞庭湖区费家湖地段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方法在费家湖的金星、富强两村,连续7年采用药物灭螺、兴林抑螺、化疗、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动态监测钉螺密度、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血吸虫病人估算情况等。结果与防治工作初期的2003年相比,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99.74%;居民感染率下降了95.04%;人群感染度下降了65.38%;估算病人数下降了94.93%。从2006年开始,钉螺感染率和感染螺平均密度就下降到0。7年间从暴发急性血吸虫病例数10例降低到0。结论费家湖地段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综合措施对控制洞庭湖湖汊型血吸虫病复发现疫情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动态,为血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监测巩固方案进行监测。[结果]连续15年螺情监测,查螺面积416.5×105m2,在一个村断续7年查出残存钉螺,有螺面积1.5×105m2,查出螺点36处,解剖活钉螺6 267只,未检出血吸虫感染钉螺。病情监测,查病24 042人,粪检血清学阳性者1 052人,疫区耕牛1 292头,解剖家畜及野生动物358只,均未查到病原。[结论]本地无血吸虫病原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途径被阻断。今后工作重点应放在根除残存钉螺和加强外来传染源的监测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江西省2002—2021年血吸虫病流行变化趋势和现况,为制定和优化该省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2—2021年江西省血吸虫病防治疫情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血吸虫病疫情趋势进行分析,以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评价人、牛血吸虫感染和钉螺面积变化;用SPSS 25.0软件对2021年度该省达标状况和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钉螺面积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不同城市、不同流行类型地区的差异。【结果】2021年,江西省24个县(61.50%)实现消除标准,其中,山丘型和湖沼型流行县分别有82.60%和31.30%实现消除目标;全省人群血清学阳性率为3.51%,湖沼型流行区血清学阳性率(4.77%)高于山丘型流行区(1.23%)(χ2=3 827.51,P<0.001);全省实有钉螺面积84 938.32 hm2,其中湖沼型82 196.86 hm2,山丘型2 741.46 hm2。2002—2021年,人群和牛血吸虫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年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