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高发区,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到目前为止,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慢乙肝的有效方法,然而中医对该病大多以临床症状为辨证分型依据.缺少客观的指标,给研究带来困难。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慢性乙型肝炎证型与多种临床检测指标关系密切。众多专家学者对肝炎的辨证分型与临床检测指标关系进行了大量的观察与研究,揭示了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学指标、生化、病理、病毒学等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规范化提供了部分依据,对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深入研究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长期不能清除所致的肝脏病变,是当今世界常见的难治病之一。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感染率较高,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约10%,男性多于女性,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迅速,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循证医学认识的深入,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有了较大的进展。现结合有关资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从病毒、病理、生化、免疫、内分泌等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心理健康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 (简称慢乙肝 )中医证型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 :通过发放中医症状调查表、心理健康水平量表 (情绪紧张度诊断量表、90项症状清单、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 ,对每位受试者进行调查。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慢乙肝患者 SCL-90各因子分均较全国常模明显增高 ,差异均极显著 ( P<0 .0 0 1 ) ;慢乙肝与健康人在 SDS、SAS方面差异极显著 ( P<0 .0 0 1 ) ;除了焦虑、恐怖两项外 ,各项心理因子均表现肝肾阴虚证 >肝郁脾虚证 >湿热中阻证 ;除 SDS、恐怖外 ,肝肾阴虚证与湿热中阻证各因子均差异显著 ( P<0 .0 5) ,肝郁脾虚证与湿热中阻证在焦虑、人际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 P<0 .0 5)。结论 :慢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中医证型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与它证的生物信息学差异。方法:应用Affymetrix Gene Chip人类全基因组芯片,分析了9例、3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各3例)基因表达谱。通过应用Scanner 3000 7G 4C扫描仪对芯片进行扫描和信号值转换,获得各个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对表达比值。结果:在检测的全部54676个基因中,中医证型基因表达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肝郁脾虚型与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与湿热中阻型比较,表达差异基因均占全基因的0.2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在肝郁脾虚证的基因层面上有着异常表达,这可能是临床出现同病异证的生物信息学基础,为其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临床观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e-CHB)与前C基因及C基因变异的关联性。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193例进行血清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前C基因核苷酸1896G→A点突变及C基因核苷酸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的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193例中,①HBeAg阴性70例(36.27%),HBeAg阳性123名(63.73%)。②HBeAg阴性前C基因变异率76%,HBeAg阳性前C基因变异率3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C基因变异率51%,HBeAg阳性C基因变异率3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HBeAg阳性患者中,前C基因或C基因变异群的HBV-DNA水平低于未变异群,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eAg阴性患者中,前C基因或C基因变异群与非变异群比较,血清HBV-DNA水平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CHB中,前C基因变异与HBeAg转阴具有密切关系,而C基因变异与HBeAg转阴关系不明确;前C基因和C基因变异不能增强病毒毒性,与疾病严重程度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8.
对慢性乙型肝炎辨证论治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在我国约超过1亿人.接种疫苗对预防乙肝起到较大的作用,然而对于目前大量乙肝患者的治疗尚不够理想.如何通过辨证论治提高中医治疗乙肝的疗效,是摆在临床医生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在乙肝治疗中摸索出一定的规律,在此提出,供中医同道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统计现代医学的血清学化验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各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对临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抽取 1 0 0例进行了有关中医证型的分析调查 ,并对患者同时所作的血清学检查中的某些指标进行了统计。结果 :湿热中阻证患者的 TBA、GGT、DBIL含量与另两组比较 ,均有极显著差异 ( P<0 .0 0 1 P<0 .0 0 2 )。肝郁脾虚证患者的 GGT、DBIL含量与肝肾阴虚证患者相比 ,也有较显著差异 ( P<0 .0 5,)。结论 :现代医学的血清学化验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各证型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并为中医科研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以便能更好的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与优势指导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杨勇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4):220-220,F0003
缺血性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医"风"、"痨"、"臌"、"膈"四大难证之首。据统计,城市中脑血管病死亡居各种成因首位,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缺血性中风约占总数的50%~70%[1],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运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对缺血性中风证型客观化研究,已成为众多学者热衷探讨的课题。现就近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一直是中医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焦点。笔者通过查阅近15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中医证型相关类文献,观察CAG患者各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指标,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下黏膜、焦虑抑郁、胃肠激素、炎症介质、蛋白质53(protein53,p53)、血液流变学、胃肠道消化吸收、细胞增殖基因、X线造影、细胞核DNA等方面详尽阐述近年来CAG各中医证候与客观化指标的研究进展,归纳并总结CAG中医证候与客观化指标的相关性,指出目前中医证型与客观化指标相关性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如:缺乏统一的CAG中医辨证分型、样本数量过少、研究对象的选择、缺乏动态观察、研究深度不够等,认为应制定规范统一的中医辨证标准,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规范科研设计,加强动态和综合研究,进而更深入地探讨CAG中医证型的本质及规律,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辨证方法乃至新的辨证体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AG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冠心病中医证型客观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的中医证型客观化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研究课题,现就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文献作回顾分析,以为今后的临床和科研提供一些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慢性乙肝中医证侯的微观辨证体系.方法:选取慢性乙肝患者100例,严格按照<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进行中医分型并分组,抽血测定其血浆内毒素(ET)含量、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肝功能(ALT、AST、11BIL)含量,与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并运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制定判别方程.结果:慢性乙肝各中医证型组血浆ET、血清TNF-α、IL-6及肝功能(ALT、AST、TBlL)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ALT、TBIL、ET、TNF-α、IL-6五项判别能力强、显著性水平高的指标,建立的数学判别模型经回顾性检验,判断正确率为84.6%.结论:ET、ALT、TBIL及TNF-α、IL-6五项指标为慢性乙肝中医辨证有价值的指标.运用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方程式,为慢性乙肝中医辨证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黄疸湿、热病因的本质,寻找黄疸辨证的客观指标。方法 95例成人黄疸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其中61例不伴细菌或真菌感染,34例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观察其血清生化指标、黄疽颜色、舌象、脉率。结果 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者(DBIL/IBIL≥1),皮肤多呈暗黄色,舌质红或正常,苔白;肝硬化患者常因脾功能亢进,出现贫血,而使舌质变淡;合并感染的患者出现脉数、苔黄。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者(DBIL/IBIL〈1),皮肤多呈鲜黄色,舌质红,苔黄。结论 DBIL/IBIL能较为准确的反映患者的证型,DBIL/IBIL≥1者多湿重于热,DBIL/IBIL〈1者多热重于湿;DBIL/IBIL≥1患者如出现脉数、苔黄提示湿郁化热。 相似文献
16.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寻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法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肝俞、足三里注射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隔日1次;对照组口服肝康宁片、复方益肝灵片,两组进行临床症状、肝功能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等方面的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76.7%,肝功能及HBeAg、HBV-DNA转阴效果等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肝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病毒核酸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肝炎(CHB)中医证型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关系.方法:对260例CHB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HBV-DNA定量检测,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各中医证型的HBV-DNA水平有一定规律性,按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顺序呈递减趋势.结论:CHB患者HBV-DNA水平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部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胸痹心血瘀阻证为卫生部制定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种证型之一,以胸部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黯,脉沉弦为心血瘀阻证的主要证候。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方法:检测符合诊断标准的53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的水平,观察上述指标与气滞血瘀证、脾虚血瘀证、瘀血湿热证等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脾虚血瘀证ALT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个证型(P<0.05);HA及TGF-β1按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瘀血湿热证顺序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瘀血湿热证SOD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个证型(P<0.05);LPO水平按瘀血湿热证、气滞血瘀证、脾虚血瘀证顺序降低(P<0.05)。结论:ALT、HA、TGF-β1、SOD、LPO等指标的异常变化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