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报告应用阿托品散瞳治疗儿童弱视35例,其中不同视弱视29例,斜视弱视6例,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此法使用简便,无明显副作用,对于传统的遮盖治疗有困难或不顺从的弱视患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眼罩遮盖法与阿托品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11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眼罩遮盖法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品疗法,比较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立体视重建情况和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6%(P<0.05);2组患儿立体视重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品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效果确切,在立体视重建上同眼罩遮盖法疗效相近,患儿依从性好,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弱视患者以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单眼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行短时遮盖治疗,观察组37例,行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观察分析患眼视力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评估患者疗效差异,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VEP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VEP振幅、视力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 0.05)。结论临床弱视儿童以短时遮盖、阿托品配合治疗,视力得到显著提高,视觉功能改善,疗效理想,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少。  相似文献   

6.
弱视为儿童常见眼病之一。治疗弱视的方法很多,其疗效与方法的选择关系密切。遮盖疗法治疗弱视己有200余年历史,不仅获得可喜结果而且至今仍然被广泛地应用。遮盖疗法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已发展为多种多样,并且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疗效更佳。为确实保证遮盖的完全彻底,笔者对单眼弱视的患儿在健眼完全遮盖的同时又加散瞳(药物压抑),并对弱视眼做常规的光栅刺激疗法及精细目力工作的家庭作业训练。用此方法对20例单眼弱视做了3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品扩瞳与短时遮盖联合治疗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弱视患儿80例分为2组,A组采用阿托品扩瞳与短时遮盖联合治疗,B组仅采用短时遮盖治疗。比较2组患儿在1年半的治疗观察过程中视力改善效果。结果 A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比B组患儿高,只是在开始治疗时和治疗达到18个月后,有效率都比较低和比较高时,2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才比较接近,其余阶段2组患儿的疗效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联合遮盖疗法治疗弱视避免了患儿在公共场合佩戴眼罩的心理压力,缩短了遮盖健眼时间,同时强迫其使用弱视眼,大大提高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明显增强了疗效。  相似文献   

8.
洪茶花 《中外医疗》2016,(28):123-125
目的:比较阿托品压抑疗法与遮盖疗法用于治疗小儿弱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小儿眼科进行弱视治疗的小儿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采用阿托品压抑疗法的为实验组,采用遮盖疗法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在相应治疗中的依从性与治疗后的疗效。结果实验组好率69.05%、总依从率90.47%,均高于对照组28.57%与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23.81%与85.71%,均优于对照组11.90%与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遮盖疗法相比较,运用阿托品压抑疗法治疗小儿弱视能取得更加明确而优异的疗效,提高患者依从性,保障患儿接受足够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光学压抑法与遮盖法对儿童单眼弱视疗效差异.方法 将163例单眼弱视儿童随机分为光学压抑组(78例)和遮盖治疗组(85例).光学压抑组初始3d每晚涂1次阿托品眼膏,以后每周1次,遮盖组每天遮盖至少8h.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和依从性.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8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时间分别为(13.8±1.5)月、(13.6±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性光学压抑组明显优于遮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学压抑法和遮盖法治疗弱视,疗效相近,光学压抑法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传统遮盖法治疗儿童弱视275眼。治疗后视力≥0.9者和视力上升二排者为有效。本组病例有效率达86.5%,疗效与年龄、弱视程度、注视性质,弱视性质、屈光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和治疗弱视是防治工作的重点,遮盖法简便易行,应首先选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小儿弱视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120例(156眼)3~12岁弱视患儿按就诊的先后顺序以及患儿家长对治疗的主观依从性分为二组。对照组患儿60例76眼常规弱视治疗,加强组60例80眼在实施常规弱视治疗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系统化心理强化护理。结果 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科学的强化心理护理能提高弱视治疗的有效率及治愈率,并缩短治疗的疗程。结论 科学的心理护理在弱视治疗中能够起到积极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新研制综合弱视治疗仪,治疗各类型儿童弱视127例212只眼,有效率88.21%,基本治愈率61.79%,与国内各家比较,治愈率提高10~25%。学龄前儿童治疗效果高于3~5岁者,屈光不正性、中心性、轻中度弱视疗效最好,经过1~2疗程治愈79.38%。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了用羟基哌喹治疗331例矽肺病人的远期疗效。结果表明,在4~6年的临床治疗中,症状改善率在46.05~58.82%之间,X线胸片显示,有10.29%的病例好转,稳定者占66.54%,而进展者仅占14.34%。以病人自身对照治疗前后5年的胸片或配对对照法比较,均表明可使2/3病人延缓进展。生化免疫指标的测定结果也反映了病变得到控制。在长期用药中,无严重副作用发现。 远期疗效分析结果表明,羟基哌喹用于矽肺治疗时,在改善症伏,稳定病情和延缓病变进展,从而延长病人生命等方面,仍是一种较好的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68例12岁以下的远视性屈光参差弱视及合并屈光参差的斜视性弱视,以探讨屈光参差程度与弱视深度的关系及屈光参差性弱视发病的机制及临床意义。远视性中心注视组屈光参差性弱视中,弱视深度与屈光参差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弱视深度与引起弱视时的屈光参差程度、发生年龄及其他因素有关,屈光参差程度的增加为伴随现象。  相似文献   

15.
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2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疗效优于阿米替林组(uc=1.81,P<0.05),副作用轻于阿米替林组(t=5.01~15.91,P<0.05、0.01)。结论西酞普兰是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新型抗抑郁药,适用于老年抑郁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BTXA治疗与电针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对比。方法:采用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局部注射BTXA和电针治疗,均观察612个月,以对比两者的疗效。结果:经观察对比,治疗组显效率为79.55%,电针组显效率为17.50%,经χ2检验,P〈0.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局部注射BTXA治疗面肌痉挛,是比较理想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国产盐酸班布特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盐酸班布特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对 4 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别进行口服国产盐酸班布特罗 (试验组 )和进口盐酸班布特罗 (对照组 )的肺功能及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试验组 (2 0例 )及对照组 (2 0例 )临床控制率分别为 35 %及 4 5 % (P >0 .0 5 ) ,有效率分别为 80 %及 85 %(P >0 .0 5 )。治疗 10d后肺功能均显著改善 ,且副作用很少。结论 :国产盐酸班布特罗是治疗哮喘疗效较好的药物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用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试验(McAb-AST)又一次对30例黑热病患者作血清循环抗原检测,以研究对疗效考核的价值,其中5例作了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比较,血清循环抗原转为阴性反应者一例,由强阳性转为中度阳性及持续呈阳性者各2例,均与患者临床表现及原虫查获情况吻合。另25例经锑剂一疗程后一年左右用本法测检,13例呈阴性,12例呈中度或弱阳性反应。251例正常人及结核等传染病患者均呈阴性,无假阳性出现。说明本法特异、敏感,并进一步证实了对黑热病的疗效考核有价值,且方法简易可行,易为病人接受。提示可望取代骨髓涂片检查。  相似文献   

19.
连续观察 81 例、138 眼 6 年远视屈光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斜视、弱视儿童年龄的增长,各组各种程度的远视均有减弱趋势,轻、中度远视逐年减少幅度相近,高度远视逐渐减少幅度大于轻、中度远视,并有逐年正视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比较不同给药方式对Graves'病的疗效。方法将20例患有Graves'病的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外敷组、口服组、手术组3组〔前两组术前均以他巴唑(MMI,40mg/d)和氢化可的松(HC,40mg/d)治疗7天以上〕。以HPLC比较了3组患者甲状腺、血清中MMI及HC的含量。结果外敷组甲状腺中MMI及HC浓度均高于口服组,分别是后者的1.17和2.64倍;外敷组血清中MMI及HC浓度均明显低于口服组。对3组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也同时进行了比较,结果外敷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口服组,且副作用较小。结论外敷法给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Graves'病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