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AG的概念及有关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作者提出了AG值在基层医院工作中两个方面的意义:1.通过AG值的计算,结合临床症状,评价电解质和[HCO_3~-]测定结果的可靠程度;2.在电解质和[HCO_3]测定结果可靠的前提下,通过AG值的计算,初步估计人是否有代谢性酸碱失衡的可能。并举数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泻患儿的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水平与电解质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5例腹泻患儿的AG水平及电解质,按AG水平分为高AG组(n=34)、正常AG组(n=55)和低AG组(n=16),分别对其电解质和有无酸中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AG和低AG组中的CI-和HCO3-与正常A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正常、低AG三组代谢性酸中毒与无代谢酸中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G是评价体液酸碱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可鉴别不同类型的代谢性酸中毒并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阴离子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黄扬扬阴离子隙(AG)是衡量机体酸碱平衡状态的指标,对许多潜在的致死性疾病的诊治可提供线索〔1〕。AG增高可作为尿毒症酸中毒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2〕。对100例次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HD)前后AG、...  相似文献   

4.
5.
阴离子间隙(AG)对于诊断代谢性酸中毒具有迅速可靠的特点,对某些复杂的酸碱紊乱尤为有效,现自2004年在我科住院病例中选出56例,将其测定ACT的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物理—化学规则要求血液中阳离子总数应和阴离子总数相一致.但是,我们通常检查的电解质指标是Na~+、K~+、Cl~-和HCO_3~-.[Na]和[K]可代表血浆中93%的阳离子,而[Cl]和[HCO_3]大约只占血浆阴离子总数的85%.这就是说在测定的这些阴阳离子间存在着数值上的差异,这就是阴离子隙(AG).阴离子隙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阳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质控是衡量前一段时期质量控制工作的总结,如何把回顾性质控工作真正运用到对临床患者的实际检测资料来一个评价,此项工作较复杂。我们通过阴离子隙的运用对临床患者部份电能质资料的质量作了一些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8.
刘远俊  刘丽娜 《临床荟萃》1990,5(6):281-282
内科危重患者,其酸碱失衡过去多根据血气分析来判断。然而近年来随着对临床生化检验手段的不断提高,及多重酸碱失衡的患者不断增多。上述判断方法显然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为了准确判断内科危重患者的酸碱失衡类型。从1988年1月~1989年12月我们着重采用阴离子隙(Aniongap AG)对内科危重患者629例,来判断这些患者的酸碱失衡。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9.
陈明  曾瑜  王泽卫  温向琼 《中国临床医学》2002,9(4):420-420,423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对慢性肾衰氮质血症期患者的血清阴离子隙(AG)的影响。方法:测定60例慢性肾衰患者的血清pH,AG,二氧化碳总量,白蛋白,肌酐,并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本组病例呈高AG性代谢性酸中毒并伴有明显低白蛋白血症;(2)慢性肾衰患者的AG与血清白蛋白的降低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慢性肾衰患者的AG受血清白蛋白的影响。为准确校正AG,应按血清白蛋白每下降10g/L加2.5mmol/L。  相似文献   

10.
阴离子间隙(AG)对于诊断代谢性酸中毒具有迅速可靠的特点,对某些复杂的酸碱紊乱尤为有效,现将2004年在本科住院病例中选出56例的96次AG计算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创伤后多器官功能竭患者107例进行628例次动脉血气分析和阴离子隙(AG)测定,以正确判断酸碱紊乱的类型。结果表明,AG 升高者248例次(39.5%),正常者289例次(46.0%);降低者91例次(14.5%)。其中单纯性酸碱紊乱258例次(42.6%):二重酸碱失衡255例次(42.2%);三重酸碱失衡92例次(15.2%)。同时发现,随着脏器衰竭数的增加高 AG 的发生率升高,反之则 AG 降低的发生率下降。AG 升高是早期发现潜在代谢性酸中毒和三重酸碱失衡的可信指标。强调了动态监测血气与同步测定电解质及计算 AG 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13.
对创伤后器官功能衰竭患者107例进行628例次动脉血气分析和阴离子隙测定,以正确判断酸碱紊乱的类型。结果表明,AG升高者248例次(39.5%);正常者289例次(46.0%):降低者91例次(14.5%)。其中单纯性酸碱紊乱258例次(42.6%):二重酸碱失衡255例次(42.2%);三重酸碱失衡92例次(15.2%)。同时发现,随着脏器衰竭数的增加高AG的发生率升高,反之则AG降低的发生率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社交增多,急性酒精中毒也呈增多趋势。国外文献报道,急性酒精中毒时酮症酸中毒发生率较高,酒精性酮症酸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阴离子间隙增高的代谢性酸中毒,可出现阴离子间隙和渗透压阶差的双重增高,但国内鲜有报道。本文收集92例伴有意识障碍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其中阴离子间隙和渗透压阶差双重增高患者12例,对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并分析,探讨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离子隙(AG)和潜在HCO-3判断酸碱失衡类型的应用。方法同步测定动脉血气和血电解质,以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结合AG值和潜在HCO-3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酸碱失衡类型的判断。结果(1)代谢性酸中毒(代酸)31例次,其中高AG代酸22例次,高Cl-代酸5例次,如不测定AG将有17例次代酸失检;(2)应用AG后,三重性酸碱失衡(TABD)从0例增至14例次,在这14例TABD中,如不应用潜在HCO-3将有8例失检。结论(1)AG和潜在HCO-3在提高代酸和TABD诊断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提出判断TABD的标准和步骤;(2)因有诸多因素影响AG值,使某些代酸患者AG值不能相应地升高,临床应用时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阴离子隙(AG)调查及其在室内质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极法(Na^+、Cl^-)和酶法(HCO3^-),对409例住院患者进行检测(总体组)其中酸中毒患者62例(酸中毒组),分别计算AG。结果:总体组AG为14.58mmol/L,SD3.61mmol/L;酸中毒AG平均值为21.02mmol/L,SD7.27mmol/L。经过统计学处理,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为住院患者的AG总体高于健康人平均2mmol/L以上,而酸中毒患者的AG又较总体住院患者的平均值高出6.44mmol/L。基于人体血中正负离子相等的理论观点,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是负值,将AG值应用于离子测定的室内质量控制,特别是当AG(5或〉19mmol/L,而又难以用病情解释时,一定要认真查找原因,往往是由人为的偶然误差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Delta(△)隙在混合型酸碱失衡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一种简捷的直线型算图,通过查算Delta(△)隙以判断混合型酸碱失衡,探讨△隙在某些危重患者酸碱失衡诊查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寿生 《临床医学》2011,31(4):105-106
目的分析正常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及代谢性碱中毒的基本属性,探讨为正常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及代谢性碱中毒重新定性的可行性,同时也为混合性酸碱失衡类型的系统划分提供理论依据,解决过去对某些混合性酸碱失衡类型划分认识不清而出现的问题。方法利用血Na+与阴离子之间的等量关系、阴离子之间变化的特殊关系以及代谢性酸中毒与代谢性碱中毒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正常阴离子间隙(AG)为例,探讨在没有AG升高和下降影响下的代谢性酸中毒及代谢性碱中毒的基本属性。结果正常AG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基本属性是高Cl-性的,而代谢性碱中毒的基本属性是低Cl-性的。文中提供的高Cl-性代谢性酸中毒与低Cl-性代谢性碱中毒的识别条件,有助于对高Cl-性代谢性酸中毒及低Cl-性代谢性碱中毒进行识别。结论 "正常AG型代谢性酸中毒"实际上就是高Cl-性代谢性酸中毒,而低Cl-和低K+性代谢性碱中毒实际上是一种酸碱失衡类型,即低Cl-性代谢性碱中毒。过去因定性不准确,造成了酸碱失衡类型划分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检测肝病患者血清中阴离子间隙(AG),为临床判断电解质紊乱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63例肝病患者的电解质,计算AG同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 63例肝病患者中,16例黄疸肝炎患者无电解质紊乱现象,电解质和A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慢性肝炎患者的电解质和A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例脂肪肝患者N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l-和AG变化不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肝硬化患者的电解质和A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病患者检测肝功能的同时也应检测电解质,对AG结果进行分析,以便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AG有助于肝病混合性酸碱中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