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核酸分类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果考虑到微生物物种的复杂性和生理生态学特点,目前使用的表型分类方法并非最有效。2 0 0 2年《自然遗传学》杂志发表一项调查报告认为,在未来5~10年中,对人类健康做出贡献的最关键生物技术是传染病的分子诊断技术。核酸分类法是对物种核酸分析得到的遗传相关性( geneticrelatedness)分类,这种分类是以决定生物表型特征的遗传物质———核酸作为比较准绳,所以它是一种客观和可信度较高的分类方法。作者结合多年研究工作,重点阐述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可在临床实验室实现、对未知微生物进行基因鉴定的基础技术。一、以DNA指纹图谱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核酸检测方法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知人类的疾病都与基因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核酸的检测和分析在遗传性疾病、肿瘤和传染病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由此带来疾病诊断模式和治疗策略的更新 ,并揭示了与基因结构或表达异常相关的疾病的发病机制。医学实验室所要检测和分析的核酸既包括人体本身的基因 (DNA)以及反映基因转录水平的 m RNA,也包括侵入人体的致病微生物等所携带的外源性基因 (DNA或 RNA)。现介绍医学检验中应用的核酸检测技术及其进展。一、核酸样品的制备1 .DNA的提取分离 常用材料多为人白细胞或组织细胞 ,前者取 EDTA- Na2 抗凝全血用 NH4 Cl或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筛核酸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执行术前/输血前的300例患者(包括血液透析、血液病科、肿瘤科、肾病科、妇产科等科室患者),采集血液样本,执行PCR核酸检测(试验组)和化学发光试剂检测(对照组),对比观察检测结果。结果 核酸检测法敏感性、特异性明显大于化学发光试剂检测法(P<0.05);300例患者中检测检出10例存在HBV,8例存在HCV,不存在HIV,其中对不同种类的HBV-DNA含量、HBV-DNA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HBV-DNA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HCV-RNA含量检测为(1265.50±76.20)copy/m L,符合阳性者7例。结论 执行血筛时通过采用核酸检测法能获得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在血筛时核酸检测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结核病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仅2013年,全球有约900万人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其中我国约占11%(近100万)。2013年,全球多耐药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患者高达48万人,其中约9%患者为泛耐药结核(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2013年,全球约150  相似文献   

5.
核酸分析在遗传病诊断、病原微生物检测、法医鉴定、亲子鉴定以及环境监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1986年Mullis等发明了PCR后,经过不断完善,现已成为核酸分析的一种常规技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扩增产物污染导致的假阳性结果一直困扰着人们,为了进一步提高结果的特异性并同时进行高通量分析,人们在PCR产物的杂交分析方面也取得了很多进展,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的核酸检测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小板制品中细菌污染的C t值用于血液细菌污染筛查的可行性。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单采血小板样本740份,包括420份阳性样本及320份阴性样本。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检测结果,确定最佳工作点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通过对检测结果C t值分析,确定最佳工作点即C t值在31.97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9.4%和99.3%。通过对不同诊断点的结果分析初步确定C t值<31.97时发阳性报告,>33.00时发阴性报告,之间则为疑似样本。结论通过ROC曲线分析证实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是一种高效、可靠、便于临床应用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研究进展,众多快速、灵敏 特异而简便核酸检测新技术广泛应用,使临床实验室对各种细菌感染的诊断有了令人欣慰的进步,大大提高诊断水平.本文就此核酸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细菌学诊断上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酸扩增技术在病原体诊断与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生物物理学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 ,新的核酸扩增技术不断涌现。本文就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扩增产物的检测方法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核酸扩增技术在病原体诊断与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生物物理学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新的核酸扩增技术不断涌现,本文就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扩增产物的检测方法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核酸荧光探针检测正逐渐成为临床疾病分子诊断的重要手段。这项技术主要应用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荧光探针靶向疾病相关核酸序列,从而实现对目标核酸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核酸荧光探针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肿瘤的诊断。而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更高检验效能的核酸荧光探针检测体系也不断产生。其中基于荧光淬灭纳米材料构建的均相核酸检测体系由于其较高的检测能力和简单的体系,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疾病分子诊断的发展。该文主要述评了核酸荧光探针检测在多种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并讨论了利用荧光淬灭纳米材料构建的均相核酸检测新体系的原理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病毒感染细胞中特异病毒基因组的检测。加以改进后的杂交方法和体外基因放大技术的巧妙配合,能够对病毒作出迅速,准确的诊断,有效地监测病毒性病原疾病的发展和进行疗效判定,将成为病毒学临床诊断,基础研究及流行病调查中的重要工具,并推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其持续爆发凸显了快速准确的诊断分析是大流行得到控制的密钥.该文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现状和当前最新标准指南,对不同分子诊断技术进行评述,并对这些技术在未来传染病暴发中的应用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妍  朱海峰  孙波  曹磊  陈富强  王静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1298-1300
目的 对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探讨将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的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Roche Cobas S201血液筛查系统对本中心ELISA检测阴性的91 271份标本进行HBV、HCV和HIV 3项联合筛查,并对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分项定量检测和乙肝5项检测.结果 91 271份标本中共检出核酸阳性标本60例,阳性检出率为0.066%;其中38例定量检测阳性,且均为HBV DNA.结论 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可有效地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病例数快速攀升。因患者体内病毒核酸的存在是目前唯一的确诊依据,而目前临床上普遍反映核酸检测阳性率不够理想,故对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条件、检验人员及检测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有较高要求。本文着重阐述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各个环节中的检测要点、最新的行业规范及共识内容,同时探讨临床检测中的疑难问题,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朱晴晖  张锦锋 《检验医学》2001,16(6):325-329
现知人类的疾病都与基因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核酸的检测和分析在遗传性疾病、肿瘤和传染病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由此带来疾病诊断模式和治疗策略的更新,并揭示了与基因结构或表达异常相关的疾病的发病机制.医学实验室所要检测和分析的核酸既包括人体本身的基因(DNA)以及反映基因转录水平的mRNA,也包括侵入人体的致病微生物等所携带的外源性基因(DNA或RNA).现介绍医学检验中应用的核酸检测技术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3935-3936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技术(NAT)在血液筛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5667例,均行EIA检测再行NAT检测,将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5667份样本中,共有17份样本NAT与EIA检测结果不一致,其中12份EIA(+)NAT(-)样本经复检显示均为阴性,5份EIA(-)NAT(+)样本经复检结果仍为阳性。结论核酸检测能提高HBV检测灵敏度,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及其相关蛋白(Cas)简称CRISPR-Cas,是原核生物的一种适应性免疫系统,因其强大的基因编辑功能及核酸切割活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感染性疾病的传统检测方法虽然特异度高,但存在灵敏度不够高、操作复杂、检测周期长等不足。随着CRISPR-Cas系统的发现及深入研究,目前依赖特异性识别靶标后所激发的Cas蛋白“附带切割”活性,已经开发出多项基于CRISPR-Cas的核酸检测方法,它们高效、简便、快速的优点弥补了传统诊断方法的不足。该文对CRISPR-Cas技术及其在感染性疾病核酸检测中的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开发更多基于CRISPR-Cas技术的检测新方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输血相关病毒检测是保证血液安全的主要措施。病毒核酸检测能够在血液中病毒抗原和抗体之前检测到病毒核酸,缩短病毒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血液安全。上世纪未,病毒核酸检测(NAT)已在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开展[1,2]。现在已有许多国家开展了NAT检测[3]。2010年,卫生部确定在我国12个省(市)15家血站开展血站核酸检测试点工作[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技术(NAT)在血液检测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12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67 076份进行ELISA筛查,对HBsAg、抗-HCV和抗-HIV-1/2均无反应性和1种试剂有反应性的标本共66 592份,采用美国罗氏诊断公司Cobas S201全自动核酸提取、扩增检测系统,对每6人份混样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 RNA的3项联合检测,无反应性直接判定为NAT阴性,有反应性的进行拆分试验,拆分后有反应性的标本进行分项确证实验。结果 67 076份无偿献血标本中,经ELISA筛查HBsAg、抗-HCV和抗-HIV-1/2均无反应性和1种试剂有反应性的标本共66 592份,NAT检出85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28‰,对85例NAT阳性标本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 RNA分项定量确证,其中70例为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82.35%(70/8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NAT检测可大大缩短HBV、HCV和HIV检测的"窗口期",降低因ELISA漏检而导致的输血后病毒感染发生率,将NAT检测与ELISA检测充分结合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将更好地提高输血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20.
临床核酸检验实验室的基本质量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 ,随着人类和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碱基序列被高精度地确定 ,为采用核酸技术进行人类遗传病和传染性疾病的检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国内外能进行基因诊断的遗传病已逾百种[1,2 ] ,美国最近修订的性病诊断标准也已将核酸指标列为确诊依据之一[3] 。核酸检测的临床应用在理论上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方便快速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4] ,无疑将是世界范围内临床诊断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在我国 ,临床核酸检测大约起始于 80年代中晚期 ,当时检测的主要是少数遗传性疾病 ,如镰形细胞贫血症、地中海贫血等。 90年代初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