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在患炎症性肠疾病(IBD)的临床过程中常常并发青春期延迟。目前认为营养不良是造成青春期延迟的主要原因,炎症介质对青春期的进程亦存在着直接的负作用。此外,IBD并发青春期延迟患者的血清促性腺激素、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说明内分泌因素与青春期延迟也存在一定相关性。青春期延迟的IBD患儿的治疗措施应采用补充能量、纠正营养不良与治疗炎症相结合的方法,应用睾酮治疗可以帮助推进青春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儿童炎症性肠病(P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仍然面临挑战。近年来,儿童IBD在国内外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引起了儿科医师的广泛关注。文章在儿童IBD发病机制进展、最佳治疗目标的监测策略、治疗方法进展、青春期IBD管理及向成人转诊过渡衔接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我国儿科医师IBD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初诊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15年1月—2021年12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且首次诊断为IB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儿首次症状出现到IBD确诊的时间位于该研究所有IBD患儿这个时间的上四分位数(P76~P100)者定义为“延迟诊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消瘦和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125例初诊IBD患儿,以克罗恩病为主(91.2%)。消瘦和生长迟缓率分别为42.4%(53例)和7.2%(9例);贫血患儿比例为77.6%(97例)。31例(24.8%)为延迟诊断,其首次症状出现到IBD确诊时间为366~7 211 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延迟诊断是消瘦和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分别OR=2.73、4.42,均P<0.05);年龄与消瘦呈正性关联(OR=1.30,P<0.05)。 结论 IBD初诊患儿营养状况较差,贫血、消瘦及生长迟缓率较高。延迟诊断与IBD患儿营养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4.
炎性肠病(IBD)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免疫介导性疾病。营养不良在儿童IBD中普遍存在,应定期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定。对于IBD患儿营养治疗无论是作为一线治疗还是预防及纠正营养不良都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对儿童IBD管理中的营养策略进行概述,旨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为儿科医生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未定型结肠炎(indeterminate colitis,IC)。近年我国儿童IBD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IBD的临床表现多为反复腹痛、腹泻、肛门病变等,CD患儿还常合并口腔溃疡、关节炎等肠外表现。IBD为慢性复发性疾病,病程冗长,可能面临终身治疗,这往往给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儿童IBD患者还容易引发生长发育迟缓、青春期延迟等问题,对患儿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指病因未明的炎症相关性肠病,目前普遍认为是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儿童IBD主要症状有慢性腹泻、腹痛、便血、发热、体重下降、生长发育受限等。营养不良是IBD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营养素的缺乏又加重原发病症,两者互为因果。因此,加强营养支持是该疾病重要的基础治疗手段。免疫营养是临床营养领域进展最迅速的分支之一。免疫营养因子如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精  相似文献   

7.
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及治疗需要多学科参与, 且需要专业团队的长期随访管理。高质量IBD诊疗中心的管理在减少IBD并发症、降低致残率以及维持长期缓解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共识旨在进一步规范儿童IBD诊疗中心的管理, 提高儿童IBD的诊治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物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分子诊断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与治疗。儿童炎症性肠病(IBD)是感染、免疫、环境等因素作用于特定遗传背景下引起的慢性肠道炎症。儿童IBD, 尤其是早发、极早发IBD的发病与单基因缺陷关系更为密切。在临床工作中早期识别这类患儿, 及时完善基因检测, 不仅可以明确基因缺陷类型, 而且可以揭示其炎症信号传导通路, 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同时IBD治疗药物相关的药物遗传学直接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应答率, 从而影响临床缓解及肠黏膜修复, 因此尽快了解与揭示亚裔人口的自身药物免疫原性, 对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减少患儿在诱导缓解及维持缓解期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减少并发症及复发十分重要。总之, 分子诊断在儿童IBD诊治中的意义不仅仅限于病因诊断, 对治疗方法及药物选择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该疾病包括3种主要类型: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UC)和未分型IBD(IBD-U)。IBD在成人中发病率高,但近年来,IBD在儿童中发病率越来越高。极早发型IBD(VEO-IBD)是儿童IBD的一部分,有其独特的表型和遗传学特征,通常病情严重,并且对常规IBD治疗效果差。该文对VEO-IBD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CD又称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CD与慢性非特异性UC统称为IBD.CD在整个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以腹痛、腹泻、肠梗阻为主要症状,且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病程多迁延,常有反复,不易根治.UC主要是侵及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常始自左半结肠,可向结肠近端乃至全结肠以连续方式逐渐进展.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缓解与发作相交替,患者可仅有结肠症状,也可伴全身症状.在我国,IBD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且现有药物治疗手段仅能控制活动性炎症和调节免疫紊乱,对危重病例的疗效有限,无法缩短IBD的自然病程,且带来许多不良反应.近年来,干细胞疗法在治疗IBD方面可能是非常有价值的,并且效果突出和显著,在将来IBD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