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其在乳腺癌组织与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乳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情况,计算其阳性表达率。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而VEGF-C、VEGFR-3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癌的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结论 VEGF-C可能通过与VEGFR-3的结合刺激了淋巴结的增生、扩张,并通过提高淋巴管的渗透性,从而对癌的淋巴结转移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乳腺癌组织、62例癌旁乳腺组织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不同临床因素的乳腺癌患者VEGF-C及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标本中有57例出现VEGF-C阳性表达(75.0%,57/76),而癌旁组织中5例VEGF-C阳性(8.1%,5/6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有41例VEGF-C阳性(89.1%,41/46),30例淋巴结未转移标本中16例VEGF-C阳性(5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VEGF-C阳性表达情况与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均无关(P均>0.05)。乳腺癌组织标本中有52例出现VEGFR-3阳性(68.4%,52/76),而癌旁组织中4例VEGFR-3阳性(6.5%,4/6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有38例VEGFR-3阳性(82.6%,38/46),而30例淋巴结未转移标本中仅13例VEGFR-3阳性(43.3%,13/3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VEGFR-3阳性表达情况与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均无关(P均>0.05)。乳腺癌组织中VEGF-C与VEGFR-3呈正相关(r=0.758,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明显增强,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通过对VEGF-C及VEGFR-3的联合检测可能更有利于准确评估预后,且该信号系统可能成为抗某些肿瘤淋巴道转移的特异性靶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宫颈鳞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AE1/AE3检测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结果免疫组化AE1/AE3检测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显著高于HE染色检出率;宫颈鳞癌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INⅢ无明显差异;VEGFR-3阳性淋巴管数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VEGF-C表达与VEGFR-3阳性淋巴管数呈明显正相关;VEGF-C及VEG-FR-3均与淋巴结的转移有关。结论AE1/AE3检查有利于发现淋巴结微转移;VEGF-C可能通过促进淋巴管的生成,从而利于宫颈鳞癌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83例食管鳞癌患者均为林州市居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VEGFR-3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随访5 a以上。结果VEGF-C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质,VEGF-C阳性表达率为45.8%(38/83),VEGF-C阳性表达与食管癌浸润深度、pTNM分期,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VEGFR-3阳性脉管数平均为(9.77±2.99)个,VEGFR-3阳性脉管数与淋巴结转移、VEGF-C表达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01)。VEGF-C阳性表达组5 a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VEGF-C及其受体VEGFR-3可能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VEGF-C表达可能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羽  孙平  郭素芬 《医学综述》2009,15(12):1784-178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属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成员,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淋巴管生成因子,通过与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结合后,主要参与肿瘤的淋巴管生成和区域淋巴结转移。VEGFR-3是VEGF-C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上较特异的受体,对淋巴管生成发挥重要作用。胚胎时期表达于小静脉及淋巴管,成年后,仅限制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可作为成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标志物。本文将对VEGF-C、VEGFR-3的结构、功能及在食管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及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乳腺球蛋白(hMAM)、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及其受体-3 (VEGFR-3)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116例乳腺癌组织、44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MAM、VEGF-C及VEGFR-3的表达。结果 (1)乳腺癌组织中hMAM、VEGF-C及VEGFR-3的表达率分别为59.48 %(69/116),50.86%(59/116)及61.20%(71/116),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0%、9.09%及18.18%,P均<0.01)。(2)hMAM、VEGF-C及VEGFR-3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均<0.05),hMAM和VEGFR-3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均<0.05)。(3)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MAM、VEGF-C及VEGFR-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78、0.280及0.244(P均<0.01)。(4)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 hMAM、VEGF-C及VEGFR-3阴性表达者无病生存率及5年总生存率均高于三者阳性表达(Log-rank,P均<0.01)。结论 hMAM、VEGF-C及VEGFR-3在乳腺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其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侵袭转移和预后有关,且hMAM可能与乳腺癌微淋巴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EGF-C、VEGF-D)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宫颈癌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VEGF-C、VEGF-D和VEGFR-3与宫颈癌淋巴转移机制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正常宫颈组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组36例,宫颈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组33例,宫颈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组10例,检测血清中VEGF-C、VEGF-D、VEGFR-3的浓度表达并比较各组间差异性。结果 (1)宫颈癌无淋巴结转移者组VEGF-C、VEGF-D、VEGFR-3血清水平均高于正常宫颈组及CIN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宫颈癌有淋巴结转移者组VEGF-C、VEGF-D、VEGFR-3血清水平均高于宫颈癌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INⅢ组VEGF-C、VEGF-D、VEGFR-3血清水平与正常宫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C、VEGF-D和VEGFR-3的表达水平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且VEGF-C、VEGF-D与VEGFR-3的血清表达水平密切相关,所以VEGF-C、VEGF-D可能在宫颈癌中通过VEGFR-3信号通道促进淋巴结转移。其可能成为推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有用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胰腺痛标本组织和淋巴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VEGFR-3)蛋白的检测,探讨VEGF-C及VEGFR-3蛋白表达与胰腺痛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标本及其淋巴结中VEGF-C及VEGFR-3蛋白的表达,分析VEGF-C及VEGFR-3蛋白表达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胰腺癌组织标本中VEGF-C、VEGFR-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0%(20/25)、92%(23/25).一般情况下,VEGF-C、VEGFR-3蛋白在胰腺癌组织周边的表达强于癌灶中央.VEGF-C、VEGFR-3蛋白在常规病理学检测(苏木精-伊红染色)阳性的淋巴结内的表达明显强于阴性淋巴结中(P值均<0.05).不同分化程度(χ2=4.17,P=0.041),有无十二指肠侵犯(χ2=5.77,P=0.018)的胰腺癌标本中VEGF-C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分化程度(χ2=1.45,P=0.221)、有无十二指肠侵犯(χ2=2.01,P=0.167)的胰腺癌标本中VEGFR-3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EGF-C和VEGFR-3蛋白的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推测其与诱导胰腺癌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郭添胜  韩靖 《广东医学》2012,33(24):3793-3795
目的研究肺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其与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VEGF-C和VEGFR-3在肺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5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C和VEGFR-3在8例患者肺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强弱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肺腺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VEGFR-3的表达在肺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中无明显差异;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肺腺癌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肺腺癌组织。结论肺腺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高低与组织恶性程度有关,VEGF-C和VEGFR-3的表达强弱与肺腺癌患者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和VEGFR-3的高表达提示肺腺癌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受体(VEGFR)-3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微淋巴管形成、淋巴转移、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6例人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行VEGF-C,VEGFR-3及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进行淋巴管密度计数、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果①VEGF-C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VEGF-C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胃癌细胞胞浆和胞膜,胃癌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VEGFR-3表达:VEG-FR-3表达定位于胃癌细胞和脉管内皮细胞的胞膜或胞浆。③VEGF-C与VEGFR-3间相关性:VEGF-C阳性表达的胃癌细胞VEGFR-3也多呈阳性表达,二者有相关性(r=0.439,P<0.05)。④胃癌中VEGF-C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VEGF-C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侵及肌层和肌层以上胃癌组织VEGF-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未侵及肌层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26例患者中VEGF-C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胃癌细胞中VEGFR-3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淋巴管数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⑤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VEGF-C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性指标。结论胃癌中,VEGF-C通过自分泌方式作用于受体VEGFR-3,促进胃癌组织生长,抑制分化。VEGF-C促使胃癌内淋巴管形成,促进胃癌淋巴结转移。VEGF-C和VEGFR-3表达增高、淋巴管密度增加是促使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原因。VEGF-C促进微血管的形成。VEGF-C表达有推测预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胃癌细胞、血管内皮及淋巴管内皮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取50例胃癌手术切除的新鲜组织一块,对半切开后于相邻面切片,一块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VEGFR-3和VEGF-C表达,另一块采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法染色淋巴管和血管作对比,观察VEGFR-3在胃癌细胞、血管内皮以及淋巴管内皮的表达,分别以MVD和LVD代表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管密度。结果淋巴管内皮、血管内皮及部分(38%)胃癌细胞均可表达VEGFR-3蛋白。胃癌细胞VEGFR-3表达与VEGF-C表达、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静脉浸润有关(P<0.05)。VEGFR-3在血管内皮的表达(MVD)与静脉浸润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而在淋巴管内皮的表达(LVD)则与VEGF-C表达、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VEGFR-3不同定位的表达在胃癌血道转移和淋巴道转移过程中发挥了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癌原发灶、癌旁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蛋白表达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胃癌患者的癌、癌旁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各临床参数包括肿瘤分化程度、Laure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否等对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2.82士1.66 vs 2.13±1.75,4.81±2.30 vs 3.78±1.94,n=60,P均<0.05).VEGFR-3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的蛋白表达水平(3.77±2.43、2.86士1.95、2.55±2.11,n=44)均高于未转移淋巴结组织(2.25士2.01、1.98士1.73、0.76±1.13,n=59,P均<0.05).关于各临床参数的分析结果显示VEGF-C、VEGF-D的蛋白表达水平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高于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H.pylori感染阳性的胃癌组织中VEGFR-3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pylori阴性的胃癌组织(P<0.05).结论 VEGF-C、VEGF-D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上调,且与胃癌的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的表达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VEGF-D)表达、癌周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R-3、VEGF-C及VEGF-D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的表达,进行淋巴管密度计数、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VEGFR-3在癌细胞及癌周脉管内皮细胞表达,表达水平与VEGF-C、VEGF-D表达及淋巴转移显著正相关.淋巴管密度与淋巴转移、临床分期、VEGF-C表达、VEGF-D表达显著正相关,MVD与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显著正相关.结论VEGF-C、VEGF-D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的表达上调刺激VEGFR-3表达并与之结合,诱导癌周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ElivisionTM Plus二步法检测Pca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在25例前列腺癌组织中,VEGF-C表达阳性率为80%,VEGFR-3表达阳性率为76%。Ⅰ组:Gleason评分≥6分的19例,Ⅱ组:Gleason评分大于4分但小于6分的6例,VEGF-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4.7%、33.3%,P<0.01,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VEGFR-3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5%、33.3%,P<0.05,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VEGF-C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Gleason评分相关(R=0.436,P<0.05)。VEGFR-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Gleason评分显著相关(R=0.608,P<0.01)。VEGF-C、VEGFR-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年龄、PSA、前列腺体积无关,P>0.05。结论在Gleason评分大于4分的Pca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水平与Gleason分级密切相关,VEGF-C、VEGFR-3的表达强度可作为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意义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快捷二步法检测30例大肠癌组织中IL-18、VEGF-C、VEGFR-3表达情况,并以10例正常黏膜和10例淋巴结转移性大肠癌组织标本做对照.结果 IL-18、VEGF-C、VEGFR-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P<0.05);IL-18及VEGF-C在淋巴结转移性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也高于正常黏膜,且IL-18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VEGF-C在淋巴结有转移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结论 大肠癌细胞可表达IL-18、VEGF-C、VEGFR-3,其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VEGF-C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陈永发  李德锐  谢良喜 《医学综述》2007,13(22):1703-170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是最重要的淋巴管生成和发育的调节因子。其生物效应通过与配体VEGF-C结合介导实现。恶性肿瘤中的VEGFR-3不但能促进肿瘤淋巴管的生成,而且与淋巴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就VEGFR-3的基因和蛋白分子结构、在正常组织及病理组织中的表达和生物学功能与配体的信号通路和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以及应用前景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R-3、LVD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研究肿瘤转移的机制,为抗淋巴管形成、进而为抗乳腺癌淋巴转移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3例乳腺癌手术标本的原发灶的VEGF-C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及LVD。结果:83例乳腺癌组织VEGF-C阳性表达者36例(43.3%),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阳性表达率为59.4%(24/44),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0.8%(24/44),(P<0.05)。VEGF-C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和激素受体ER、PR、CerbB-2表达无关;LVD与年龄、临床分期和ER、PR、CerbB-2表达水平无关;在VEGF-C表达阳性组、阴性组中LVD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VEGF-C表达可能促进肿瘤内淋巴管的生成;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和VEGF-C的高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亓宪银  李大宏  徐林浩 《重庆医学》2011,40(15):1478-1480
目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mRNA是促进恶性肿瘤淋巴管形成的重要因子,通过研究VEGF-C、VEGFR-3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试图找到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规律.方法 采用RT-PCR法分析60例新鲜肺癌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及肺门、纵隔淋巴结标本中VEGF-C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胸苷磷酸化酶(T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血管内皮生长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与淋巴管密度,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7例乳腺癌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TP、VEGF—D、VEGFR-3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TP、VEGF—D、VEGFR-3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或P〈0.01);无淋巴结转移病例TP、VEGF—D、VEGFR-3表达阳性率及淋巴管计数均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组(P〈0.05或P〈0.01),组织学分级I级病例中TP、VEGF—D、VEGFR-3表达阳性率及淋巴管计数均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Ⅱ级或Ⅲ级病例(P〈0.05)。结论TP、VEGF—D、VEGFR-3均为反映乳腺癌进展、生物学行为、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乳腺癌组织中TP、VEGF—D、VEGFR-3表达升高与乳腺癌的转移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 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5 7例乳腺癌石蜡包埋标本中 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 :淋巴结转移与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 2 8例 VEGF-C阳性病人中 ,淋巴结转移阳性者 2 0例 ( 71 .43 % ) ,明显高于无转移者 ( P <0 .0 5 )。结论 :VEGF-C可作为判断淋巴结转移状况的指标之一 ,从而进一步推断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