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不遵医嘱卧床的原因及提早起床活动对患者病情有无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卧床10d起床活动出现临床症状加重的60例,占100.0%;卧床15d起床活动临床症状重新出现或加重的5例,占8.5%;卧床20d起床活动出现临床症状加重的2例,占3.4%.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视病情轻重,准许轻症患者提早起床活动,这对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战胜疾病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占脑卒中的5~l2%。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40~60岁之间。病因以先天性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为多见[1、2、3、4]。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者可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重者可突然昏迷甚至死亡。多数患者发病前有明显诱因(剧烈运动、过度疲劳、用力排便、情绪激动等)。一般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查阅脑卒中患者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各有差异;脑梗死应与胶质瘤和脑转移瘤进行鉴别诊断;脑出血应与动脉瘤破裂致脑出血、脑动静脉畸形并发脑出血、脑血管淀粉样变性伴发脑出血等相鉴别;蛛网膜下腔出血应与伪影和钙化进行鉴别。结论脑卒中的三种分型即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各期CT表现均有不同,CT检查能有效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DSA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全脑血管造影及其治疗,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的表现、造影时间的选择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3年收治的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全脑血管造影及其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全脑血管造影共发现19个动脉瘤;造影时间选择在3d内及2周后的患者共23例,在3 d~2周内进行造影的有5例,动脉瘤的GDC栓塞治疗3例,手术动脉瘤颈夹闭治疗5例,动脉瘤包裹治疗6例。结论全脑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瘤体、瘤颈的形态及与载瘤血管的关系;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在3d内及2周后的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可以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动脉瘤的GDC栓塞治疗相对于外科手术并发症少、恢复快,是动脉瘤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颅内胶质瘤术后脊髓蛛网膜下腔播散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内胶质瘤术后脊髓蛛网膜下腔播散及治疗马振宇姚红新崔增学胶质瘤的复发和播散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文献报道脊髓蛛网膜下腔播散源自尸检,生前发现播散并报道的不多。我院在1991~1996年,共有6例患者在术后4个月至5年出现脊髓蛛网膜下腔播散,...  相似文献   

6.
以酷似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报告郝国伟(长岭县医院内科131500)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心电图异常的改变,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开展广泛的研究,有的学者报道合并脑卒中的蛛网膜下出血约有5.8%的患者出现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扫描对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准确诊断与临床的实用意义。方法:对68例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确诊及治疗。结果:经过及时治疗后跟踪复查,63例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阳性征象消失,5例患者高密度出血影增多。结论: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CT的特征性表现与检查时间有密切关系,较容易漏诊与忽视。CT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检查手段,具有极高诊断率,掌握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能明显提高检出率,为临床的早期诊治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的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8.
尽管早前研究报道静脉应用硫酸镁可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延迟性脑缺血的发生率,但最新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Mees等比较硫酸镁与安慰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影响,发现静脉应用硫酸镁无助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康复。该实验选取120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分为两组(其中1例治疗分配丢失):硫酸  相似文献   

9.
颅内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参与可发生肿瘤出血,常侵犯周围脑组织或蛛网膜下腔,形成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恶劣。因而须加强对脑肿瘤卒中发病的认识,尽早诊断,及时治疗,从而改善疾病预后。我科自1998年6月~2001年12月间收治脑肿瘤卒中患者18例,均经手术证实,约占本院同期颅内出血的2.4%。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以舞蹈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2例以舞蹈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 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脑脊液检查和头颅CT证实诊断,以全身型舞蹈症状为主要表现。结论: 全身型舞蹈症可以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纵裂池创伤性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CT征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T扫描对创伤性纵裂池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颅脑创伤患者,表现为纵裂池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短规CT复查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阳性征象均消失。结果:24例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前纵裂池高密度影长度增加,8例伴有胼胝体沟征;纵裂池呈局限性羽毛状高密度影,邻近脑沟消失;后纵裂池密度增高增粗,边缘毛糙;复查显示上述征象均消失。结论:局限在纵裂池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CT扫描有特征性表现,与检查时间关系密切,容易漏诊。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国内报道发病率为0.5~2%,占脑血管病的5~12%。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很多,主要为各种动脉瘤(其中包括先天性的、动脉硬化性的、感染性的)、各类型的血管畸形、血液病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各种血管病变(如感染中毒、过敏、肿瘤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损伤性、继发性、自发性三大类。由外伤造成的为损伤性的;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流出的血液穿破脑组织而进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时为继发性  相似文献   

13.
<正>在脑外伤、颅内血管瘤破裂等各种原因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硬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一部分人可并发眼内出血,包括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前出血等。出血突破玻璃体后界膜进入玻璃体腔时,即称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玻璃体积血综合征",1900年,Terson报道了颅内出血可能是玻璃体积血的原因,认为这种眼脑综合征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Terson综合征最初定义为玻璃体积血合并蛛网膜下  相似文献   

14.
王音萍 《中外医疗》2012,31(19):128-128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片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8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全方位护理,69例患者,其中显效50例,占72.5%;有效16例,占23.2%;无效3例,占4.3%;总有效率为95.7%。结论通过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愈率,还可直接影响到患者治愈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胡志强  覃旭 《广西医学》2005,27(8):1273-127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病之一,其中老年患者的发病率为30/10万,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本院自1992年1月至2004年10月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5例,其中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的临床资料、脑脊液、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典型病例为31例(占86.1%),而不典型病例为5例(占13.9%);出血病因在中老年患者主要是脑动脉硬化,而青年人主要为脑动静脉畸形;死因主要是脑水肿、脑疝、再出血、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结论]对表现不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及早行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确诊;病因检查以脑血管造影为优;治疗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为主,并全面兼顾治疗,以促进恢复,降低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 8(IL - 8)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 4 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第 1,3,7,14d的血浆TNFα和IL - 8水平。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TNFα和IL - 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 (P <0 .0 1) ,第 3、7天升高明显 ,第 14天有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Hung -Hess分级Ⅲ~Ⅴ级患者血浆TNFα和IL - 8水平较Ⅰ~Ⅱ级者高(P <0 .0 1)。结论 TNFα和IL - 8作为免疫因素参与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提示TNFα和IL- 8拮抗剂将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预防其所致脑血管痉挛 (CVS)的一条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饮酒的法医学关系.方法 对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与饮酒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饮酒易导致轻微脑血管病变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饮酒或轻微脑血管病变常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诱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PCR检测H2S作用于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内皮细胞c-fos、caspase-3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建立大鼠SAH后CVS模型,动物及分组:A组:对照组;B组:SAH后CVS组;C组:SAH后CVS+NaHS组,于实验后第30min、3d、5d、7d、14d分别处死,运用实时荧光PCR检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基底动脉血管内皮细胞c-fos、caspase-3基因表达。结果 B组c-fos在蛛网膜下腔出血30min表达明显增多,3d后仍持续表达,5d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caspase-3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dmRNA表达增加,5d达高峰,下降缓慢(P〈0.05)。C组中c-fos表达明显增加并在3d达高峰,7d后下降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c-fosc、aspase-3在大鼠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H2S通过某种途径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为SAH后CVS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颅脑外伤后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 ,危险性大 ,经颅多普勒超声 (TranscranialDoppler ,TCD)具有无创伤性 ,可重复检查优点。我们从 1 997年 3月至 1 999年 6月对 3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TCD检查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起脑血管痉挛的血流动力变化 ,并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中男 2 3例 ,女 1 3例。年龄 1 5~ 72岁 ,平均 39.3岁。均有头颅外伤史 ,伤后 34例有 0 .5~ 5h昏迷。均径头颅CT或MRI证实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 1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