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穿刺抽吸、液化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技术 ,即CT定位、经皮颅内血肿穿刺、射流冲碎血肿、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液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58例 ,并与 56例同期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作对照 ,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病死率。结果 微创组神经功能改善 (ADLⅠ~Ⅲ 39例 ,占67.2 4 % )明显高于开颅组 (ADLⅠ~Ⅲ 2 6例 ,占 46 .43 % ) ,χ2 =5 .0 36 ,P <0 .0 5 ;其病死率也低于开颅组 (χ2 =4.357,P<0 .0 5) ;超早期手术疗效亦显著高于开颅组 (χ2 =4.8,P <0 .0 5)。微创组的超早期手术疗效明显优于延缓手术者 χ2 =7.1 78,P <0 .0 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便 ,对高血压脑出血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和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采用大骨瓣开颅(大骨瓣开颅组)和小骨窗开颅(小骨窗开颅组)2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68例,同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出血量分为不同亚组,对2种术式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骨窗开颅组较大骨瓣开颅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升高(P<0.01),2组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大(>50 ml)的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病死率低于采用小骨窗开颅(P<0.05)。结论:不同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各有优缺点,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出血量来选择合适的术式,能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氨力农和抑肽酶对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白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瓣膜置换手术的 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抑肽酶 组、抑肽酶 组和抑肽酶加氨力农组 ,每组 8例。分别在术前、停机、停机后 1小时及术后 1天抽取患者外周血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白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情况。结果 术前 4组患者血浆中 CD11b+/CD18+水平无明显差异 (P>0 .0 5 )。术后血浆中 CD11b+/CD18+水平均明显增高 (P<0 .0 1)。停机后 1小时的 CD11b+/CD18+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尽管氨力农和抑肽酶均有抗炎症的效应 ,但仅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或同时静脉滴注抑肽酶或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氨力农 ,均难以完全抑制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白细胞粘附分子 CD11b/CD18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4.
丘脑胶质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经海  江澄川 《上海医学》1994,17(12):683-685
1983年至1993年,作者等收治经病理证实的丘脑胶质瘤30例,共中活检8例,常规开颅手术切除肿瘤15例,CT定位开颅显微激光切除肿瘤7例。无手术死亡。2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5年),15例生存,平均生存2.8年,10例死亡,平均生存0.9年。作者认为无颅内压增高、占位效应不明显的丘脑胶质瘤首选活检加放疗;颅内压增高严重,占位效应明显者宜开颅切除肿瘤。肿瘤较小者选择立体定向显微激光技术切除可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8例,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2例,术后1d复查CT观察血肿清除率,术后6个月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1d复查CT,两组血肿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骨窗开颅组的术后恢复良好率和不良率较大骨瓣开颅组明显提高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壳核出血,小骨窗开颅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8,(2):180-182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与神经内镜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应用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的患者为开颅组(n=34),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内镜组(n=28)。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开颅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为90.3%±6.2%,内镜组为87.4%±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12.6±69.5)min,术中出血量为(280.4±103.8)ml,而内镜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9.1±15.7)min和(85.9±14.6)ml,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在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花费两方面,开颅组亦明显多于内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再出血率、术后感染、消化道出血、癫痫等并发症方面,内镜组均优于开颅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死率以及GOS评分方面,内镜组虽然优于开颅组,但差异亦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于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是一种创伤小、成本低、快速、高效、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但该术式亦不能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陈德  黎亮  杨俊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1021-1022
目的:探讨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分期双侧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期双侧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近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残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GO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同对照组比较改善更为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期双侧开颅手术治疗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近期疗效优于分期双侧开颅手术治疗,同时要积极对患者进行基础治疗,合理的选择手术的方式与时机,值得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字种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GCS在4~12分,血肿量在60ml以上,原发出血部位均在基底节区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86例,采取骨办开颅、小骨窗、微创穿刺抽吸引流3种手术方法。结果:骨瓣开颅组的死亡率最低,小骨窗开颅和微创穿刺抽吸引流两组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骨瓣开颅是改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颅内幕上中线两侧脑膜瘤的临床特征是:慢性颅内压增高使脑受压而神经定位体征不明显和全脑血管造影的改变。在治疗上行一次性手术开颅,同时切除两侧肿瘤的皮瓣、骨瓣。采用多次分块,逐步深入并保护好肿瘤附近的静脉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术与开颅术治疗小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小脑出血微创穿刺术治疗(微创穿刺组)病人50例,同期住院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开颅组)病人50例,比较两组手术完成时间、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微创穿刺组手术时间短于开颅组,差异有显著性(t=2.59,P<0.01)。微创穿刺组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良率42.0%,重残率18.0%;开颅组优良率28.0%,重残率3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2.46,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小脑出血疗效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1.
64例老年人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局麻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锥颅血肿碎吸术、钻孔抽血注入尿激酶溶解术 3种术式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性脑出血 6 4例 ,并与同期手术的 43例非老年患者进行比较。经 6个月~ 6年的随访。结果表明 :两组手术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老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35 .9% ,远高于非老年组 (13.9% )。P <0 .0 0 1。认为年龄不再是决定手术与否的主要条件 ,加强并发症的防治 ,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核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及疗效。方法: 22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70ml且未出现脑疝症状的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早期行翼点后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术。结果: 术后12h内CT复查,血肿清除率80%以上占77.2%;仅1例清除不足70%;术后再出血1例,出血量不足15 ml;随访6个月ADL(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良好率72.7%,病死率13.6%。结论: 在合理选择病例的前提下,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具有创伤少、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较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致残、致死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高血压脑出血采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治疗,并同以往常规手术治疗的113例(包括锥颅12例,小骨窗开颅肉眼下血肿清除36例,常规骨瓣成形及去骨瓣减压65例)进行对比观察,术后随访2个月至1年。结果: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组血肿清除率可达85%~98%,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50%~97%),病死率也由18.5%降至7.693%。结论: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鞍区皮样囊肿开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鞍区皮样囊肿开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11例鞍区皮样囊肿患者开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情况。结果11例患者除1例放弃治疗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对鞍区皮样囊肿开颅术后并发症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5例,其中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者50例,传统大骨窗开颅治疗35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远期疗效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开颅窗3.00±0.05,对照组开颅窗8.00±0.05;试验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远期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大骨窗开颅手术相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小,并且能够减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连续输出、刀头功率为52.2W的CO_2激光刀和YAG激光进行了中央型椎间盘脱出手术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激光手术时具有出血少、速度快,对正常组织损伤小,手术操作简便彻底,术中及术后全身无不良反应,手术后伤口不易感染,愈合良好,神经系统症状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止血芳酸替代抑肽酶用于体外循环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在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止血芳酸 (PAMBA)替代抑肽酶。将 2 4例小儿先心病病人随机分为PAMBA组和抑肽酶组 ,分别给予PAMBA和抑肽酶抗纤溶治疗。结果 两组术后输血量无明显差异 ,术后 12hPAMBA组心包、纵膈引流量稍多 ,但术后 2 4h引流总量两组基本相等 (P >0 .0 5)。结论 PAMBA可以替代抑肽酶 ,既可减少抑肽酶可能引起的类过敏反应 ,又因其较廉价而节约病人医疗经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肽酶联合控制性降压在脊柱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血液保护效应。方法45例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控制性降压(降压)组、抑肽酶组和抑肽酶联合控制性降压(联合)组,每组15例。分别在术前、术毕和术后24h时点上抽血检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比较3组患者的出血量、输血量和凝血功能变化。结果联合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24h切口引流量均显著低于抑肽酶组和降压组(P〈0.05),抑肽酶组24h切口引流量低于降压组(P〈0.05)。结论抑肽酶联合控制性降压可明显减少脊柱手术的出血量和异体血的输入量,具有血液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被随机分为微创组及开颅组,每组41例。微创组采用微创碎吸术清除颅内血肿,而开颅组则采用传统骨窗开颅方法,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与开颅组相比,微创组近期疗效的总有效率显著增加(P<0.01),死亡率显著下降(P<0.05);两组远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的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结论: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方法简便安全有效的优点,其近期疗效优于传统的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165-1167
目的:探讨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锥颅组和开颅组,其中锥颅组做锥颅术治疗,开颅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和预后。结果:锥颅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开颅组(P<0.05),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开颅组(P<0.05),颅内感染明显少于开颅组(P<0.05);而预后和并发症对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时间短、操作简单的治疗脑出血的手术方式,但其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较开颅血肿清除术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