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2 0~ 53岁 ,平均 36 5岁。血红蛋白 4 2~ 96g·L- 1,RBC (1 2~ 2 4 )× 10 12 ·L- 1。病程 5~ 2 7年。其中非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4例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3例 ,Gardner综合征 2例 ,溃疡性结肠炎 1例 ,结肠Crohn病 1例。术前均经X线钡剂灌肠造影、纤维结肠镜探查或经病理诊断证实。1 2 手术方式1 2 1 全结肠切除和直肠粘膜切除 膀胱截石位 ,留置导尿管 ,取左下旁正中切口 ,自剑突下 4cm始至耻骨联合上方 ,探查后自回肠末段到直肠上段分离系膜游离…  相似文献   

2.
唐宗江  高枫 《广西医学》1999,21(5):981-983
近十多年来,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及溃疡性结肠炎(UC)的外科治疗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5年多以来,我院先后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术23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3例病人中,男19例,女4例。年龄1...  相似文献   

3.
低位直肠癌指直肠下 1/ 3的肿瘤或中 1/ 3的巨大肿瘤。传统治疗术式以miles术为主。对于上述直肠中下段癌肿病人现在认为手术时如能切除肿瘤下方 3cm以上肠段 ,许多外科学者倡导尽可能采用保肛手术[1] 。 1992年MacFarlane已提出肿瘤在肛缘 4cm以上便可保肛。仅仅对仲瘤组织浸润范围或切除范围波及肛直肠环时 ,才行miles术[2 ] 。现广泛开展的保肛手术为 :Parks结肠肛管吻合术。在肿瘤的根治方面人们曾认为肿瘤邻近的腹会阴 ,直肠系膜 ,肛提肌 ,坐骨直肠窝脂肪组织 ,两侧髂内动脉周围淋巴结等均为危险组织需加…  相似文献   

4.
8例低位直肠癌作了直肠切除,结肠J形袋I期肛管吻合术,肿瘤下界距肛缘5~7cm,距与切端2~3cm,切除标本都未发现切缘有癌残留,无手术死亡与严重并发症,术后近期内恢复每天排便1~2次,都能从容控制排便,随访16~42个月,结肠J袋与吻合口均未见复发癌,7例无瘤生存1例腹腔广泛转移。  相似文献   

5.
1991年 6月~ 2 0 0 1年 6月 ,本院采用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肌鞘内拖出术治疗结肠多发性息肉病 2 1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 4例 ,女 7例 ,年龄最小 1 6岁 ,最大68岁 ,平均 37岁 ,有家族史者 1 3例 (其中 1家 3例 )。病程1~ 9a。主要表现为血便 ,血便呈暗红色 1 4例 (66 .7% ) ,呈鲜红色 2例 (9.5 % ) ,粘液血便 5例 (2 3 .8% )。大便次数增多 1 7例。伴有阵发性腹痛 1 8例 ,多为隐痛。经钡灌肠检查确诊者7例 ,经纤维结肠镜确诊者 1 4例 ,2种方法均采用者 5例。本组术后病理检查癌变者 7例 ,占 33 .3 %…  相似文献   

6.
陈汉然  方喜  李进展 《广东医学》2007,28(7):1128-1129
目的 探讨全结肠直肠切除、直肠下段黏膜剥脱、直肠肌鞘内回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术的手术技巧及可行性.方法 对19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19例患者中3例并发粘连性肠梗阻,1例并发吻合口瘘,15例术后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至8年,2例癌变患者于2~3年后死于继发性肝癌,1例癌变患者于3年后失访,其余16例均存活.每次便前均有便意,无性功能及排便功能障碍.结论 本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作好术前准备,仔细剥除直肠黏膜以防分破肌鞘,直肠肌鞘宜短,肌鞘内止血彻底并引流通畅,回肠肛管吻合应绝对保证无张力及血供良好,必要作分流性回肠造口等.  相似文献   

7.
自1979年以来,采用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代结肠、分期重建直肠及肛门功能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息肉症20例。手术方式有四种类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手术都同时行回肠造瘘,两期手术间隔时间平均9.7个月,已完成两期手术的16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这种术式既完全切除了病变肠段,又保留了肛门控制排便的功能,保证了较好的生活质量。但尚存在的问题是夜间污粪。3例作了回肠造袋的患者污粪现象较轻,回肠储存袋的作用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直肠切除治疗家族性息肉病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我们应用腹腔镜对8例家族性息肉患者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观察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以及随访结果并与2001年以前开腹全结肠切除的6例患者作为对照比较。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78min(165~210min),与开腹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出血量110ml(70~200m1),肛门排气时间1.2d(1~3d),住院时间12.5d(10~18d),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2~58个月,平均46.8个月,腹腔镜组无局部复发,开腹组1例患者术后25个月直肠复发并癌变。术后1个月内控便困难,每天排便9~10次,有便意;术后3个月每天排便4~8次,能控制成形大便,但水样便及气体控制困难;术后6个月每天排便3~5次,能控制成形大便,基本能控制水样便及气体;术后9个月后每天排便2~3次,能随意控制成形大便、水样便及气体。结论腹腔镜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治疗家族性息肉病具有安全、有效、微创、术后疼痛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熟练的腹腔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8例低位直肠癌作了直肠切除、结肠J形袋Ⅰ期肛管吻合术,肿瘤下界距肛缘5~7cm,距下切端2~3.5cm.切除标本都未发现切线有问残留,无手术死亡与严重并发症.术后近期内恢复每天排便1~2次,都能从容控制排便.随访16~42个月,结肠J袋与吻合口均未见复发癌,7例无瘤生存,1例腹腔广泛转移.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Soave's手术,因手术操作简便,腹腔污染少及术后排便功能良好等优点,日益受到广大基层医生的青睐。沿用该术行全结肠切除治疗结肠息肉病、全结肠型巨结肠等屡见不鲜。现将本院二例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回肠肛管吻合术后吻合口瘘报告如下,并以期求得避免该并发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保留回盲瓣之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除,盲肠经直肠肌鞘肛管吻合术在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0年以来进行的8例保留回盲瓣之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除,盲肠经直肠肌鞘肛管吻合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3例。结果 随访5~10年无1例复发,无伤口感染、肛瘘形成,排尿及性功能无影响,8~10周排便次数恢复到3~5次/d,3-4月恢复正常(1~3次,d)。结论 保留回盲瓣之全结肠切除、盲肠经直肠肌鞘肛管吻合术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初步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目前以内科治疗为主,但仍有10%~50%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 anal anastomosis,IPAA)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肠道重建的理想术式,但手术操作复杂,存在着许多争论的问题,为了探讨IPAA对UC的治疗价值,我们采用IPAA术治疗了3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结肠次全切除术一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ISA)和结肠次全切除术一盲肠直肠吻合术(CRA)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3年12月在河北省大肠肛门病研究中心就诊的62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结肠次全切除一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组(ISA组)、结肠次全切除一盲肠直肠吻合术组(CRA组),每组31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术后止泻剂的使用、切口感染、吻合口漏、每周排便次数、腹胀评分、腹痛评分、大便性状、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满意度评分、胃肠生活质量评分(GIQLI)。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天数、切口感染、吻合口瘘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SA组止泻剂使用比例显著低于CRA组(P<0.05)。术后疗效ISA组优于CRA组(x2=4.279,P<0.05)。随访期间,2组患者每周排便次数、腹胀评分、腹痛评分等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1),ISA组术后每周排便频率、腹胀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RA组(t=2.165、2.021、11.273,P<0.05)。ISA组大便性状优良率、手术满意度评分、GIQLI明显高于CRA组(t=6.513、3.663、5.310,P<0.05)。结论手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时,结肠次全切除一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优于结肠次全切除一盲肠直肠吻合术,除了缓解便秘症状外,患者可获得更高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拖出吻合术在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42例低位直肠癌病人拖出式肛管结肠吻合术。结果:全组术中结肠、肛管吻合术过程均顺利。术后发生吻合瘘2例、吻合口狭窄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年。2年随访率100%。盆腔复发2例,术后近期内肛门控制稀便功能欠佳。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均良好。结论: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拖出肛管、结肠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钟育波  邱磊  谢沛标  廖健南  周爱华  魏君 《广东医学》2012,33(13):1934-1936
目的 评价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subtotal colectomy with antiperisaltic cecoproctostomy,LASCAC)治疗重度慢传输型便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3例重度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采用结肠次全切除术,在腹腔镜下完成全结肠游离,在腹部做小切口入腹,行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手术.结果 LASCAC完成13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10±50) min,出血量50~130 mL,中位出血量70 mL,辅助切口平均长(5±0.8)cm,肛门排气时间(2.1±1.1) d,可下地行走时间(3.5±1.5) d,术后住院时间(11±3)d,无发生切口感染、吻合漏、吻合狭窄、盆腔感染.术后1周内,2例发生不全性小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缓解.术后随访3~26个月,13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痊愈率100%,排便2~5次/d,13例对排便频率感到满意.术后1年胃肠生活质量指数(110±25)分(满分144分),而术前仅为(90±15)分.结论 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有效方法,LASC创伤小,对患者机体内环境影响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全大肠切除主要用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nilialadenomatous polyposis,FAP),近4a我科对4个家系17例FAP病人行全大肠切除直肠黏膜剥脱直肠肌鞘内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该手术术式重建了正常的排便通道,切除病变彻底,保留了完整的性功能及排尿功能,排控便功能良好,费用低.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是发生在结直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病变,以下腹隐痛不适,大便次数增多伴粘液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因其保留了肛门,贮袋的功能可以减少排便次数,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很容易接受.本文报告我们应用IPAA治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21):2109-2111
目的 观察回肠循环襻在次/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息肉病(familiar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和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987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因FAP和UC行次/全结肠切除术病例31例,并根据术式分为应用、未用回肠循环襻2组.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个月和1年2组患者24 h排便次数、夜间排便次数.结果 31例病例中采用回肠循环襻术式组较未用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且1个月及1年后24 h排便次数、夜间排便次数也有所减少(P<0.01).结论 次/全结肠切除术应用回肠循环襻肠道重建术后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回肠贮袋与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  相似文献   

20.
应用GF-I型管状吻合器对17例直肠癌患者施行直肠前切除,低位结-直肠吻合,这种吻合器操作比手法缝合方便、省时,在距肿瘤下缘3cm以上切断,进行结直肠吻合,不仅能减少Miles手术,而且也易剔除直肠系膜。为保证吻合成功,必须强调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使用吻合器技术和选择合适的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