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经腹壁超声检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腹壁超声检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方法,提高其结石显示率。方法通过188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超声诊断的回顾分析,采用探头加压、多切面显示、左右交替探测及利尿药的使用等方法比较观测结石显示率。结果188例中,超声诊断中段输尿管结石112例,占60%,下段输尿管结石76例,占40%。结论经腹壁超声检查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应采用多种综合方法检测,可提高结石显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X线与腹部超声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95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对照组(47例)采用X线检查,观察组(48例)采用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中下段结石确诊情况。结果: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37例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检出率为78.72%(37/47);观察组采用腹部超声检查,46例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检出率为95.83%(46/48);组间比较,观察组诊断准确率较高(P<0.05)。结论:X线与腹部超声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诊断中均具有相应价值,两种检查方式相比,腹部超声诊断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诊应用经尿道输尿管镜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急诊应用经尿道输尿管镜术(URS)治疗输尿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尿道输尿管镜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合并持续性肾绞痛、梗阻性肾功能不全、感染等97例.诊断性URS 15例.结果 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取净率98﹪(96/97);诊断性URS分别诊断输尿管炎性狭窄、结核、息肉、软性结石、肿瘤共15例,均经病理检查并做相应处理.结论 经尿道输尿管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具有很高的疗效.其快速及安全性,对合并有持续肾绞痛及其他情况需急诊处理时尤为适宜.本组麻醉方法简单,对患者影响小,可在门诊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与CT联合检查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均已经过开放手术、静脉尿路造影、输尿管镜手术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证实,同时需进一步接受腹部超声检查以及CT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以及联合检查对结石大小及结石分布的显示情况。结果:联合诊断输尿管中段结石检出率、输尿管下段结石检出率以及准确率均高于单纯超声诊断、单纯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部超声与CT联合检查显示结石分布情况如下:膀胱输尿管口处占26.67%,膀胱壁内段肌层处占28.00,输尿管进入膀胱壁入口处占25.33%,输尿管与输精管(女性阔韧带)处占20.00%,而结石直径以6-10mm占比较高。结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经腹部超声与CT联合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且利于医师详细查看结石分布情况以及结石直径,并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张旭  赛西亚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4):3919-3920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经阴道检查在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经阴道对33例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并与经腹超声进行对比。结果: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经阴道检查对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显示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检查。结论: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经阴道检查明显提高了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显示率、诊断率,是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输尿管结石的超声诊断价值与检查技巧.方法:选取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人民医院急诊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经X线造影均确诊为输尿管结石,均予以超声诊断,分析诊断结果和声像图特点.结果:超声检查结果显示,100例患者按结石部位差异,输尿管上段32例,中段19例,下段4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腔内(Endoluminal ultrasound)超声检查诊断输尿管下段梗阻病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行腔内超声(即经直肠/或阴道)检查.结果:本组中输尿管狭窄18例,输尿管下段结石16例,输尿管小囊肿2例.梗阻的病因诊断率100%,准确率100%.结论:经腹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输尿管下段梗阻的病因时,应用腔内超声检查可弥补上述方法的不足,能提高诊断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术后经T管胆道腔内超声造影表现及胆总管结石术后常规超声、经T管胆道腔内超声造影及胆道腔内超声造影联合基频图像下注水检查在胆总管残留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胆总管结石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患者在拔除T管前行常规超声、经T管胆道腔内超声造影及胆道腔内超声造影联合基频图像下注水检查,以T管X线造影作为诊断验证标准,对常规超声、经T管胆道腔内超声造影及胆道腔内超声造影联合基频图像下注水检查中胆总管显示率及胆总管残留结石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22例胆总管结石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患者常规超声显示胆总管11例(11/22,50.0%),因肠气干扰等未能显示胆总管11例(11/22,50.0%);常规超声对胆总管内残留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40.9%(9/22);经T管胆道腔内超声造影胆总管显示率为100%(22/22);对胆总管内残留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77.3%(17/22);胆道腔内超声造影联合基频图像下注水对胆总管残留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86.4%(19/22)。与常规超声比较,经T管胆道腔内超声造影对胆总管显示率(100%,22/22)和胆总管内残留结石的诊断准确率(77.3%,17/22)均高于常规超声的显示率(50%,11/22)和残留结石的诊断准确率(40.9%,9/22),常规超声与经T管胆道腔内超声造影对胆总管的显示率和对胆总管内残留结石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667、6.017,P均<0.05)。胆道腔内超声造影联合基频图像下注水检查对胆总管残留结石的诊断准确率(86.4%,19/22)高于常规超声对胆总管内残留结石的诊断准确率(40.9%,9/22),常规超声与胆道腔内超声造影联合基频图像下注水检查对胆总管内残留结石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1,P<0.05)。经T管X造影检查证实胆总管残留结石9例,无残留结石13例。T管拔除术前22例患者经T管胆道腔内超声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的声像图表现:(1)胆总管内无充盈缺损区(无结石残留或超声造影无法显示的小结石残留)。(2)胆总管内有部分充盈缺损区(有结石残留)。(3)胆总管内完全充盈缺损区,且缺损区以下胆总管未见明显造影剂填充(胆总管结石伴胆总管梗阻)。结论 经T管胆道腔内超声造影是胆道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拔除T管前判断胆总管通畅性及胆总管内有无残留结石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也是急腹症中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占泌尿系统急诊的首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现对10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作一分析总结,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腔内超声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腔内超声对输尿管下段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尿路结石患者,按常规扫查肾脏和输尿管中上段,当发现肾盂扩张并排除了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后,改为腔内(阴道或直肠)超声检查确定有否输尿管下段结石,并与放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80例经腹部超声检查高度怀疑输尿管下段结石者(膀胱未充盈状态),其中79例经腔内超声检查得到证实,与X-线检查结果一致.1例被排除,造影结果为中段结石.结论应用腔内超声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具有快捷、方便、准确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腔内超声在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砬内超声在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百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对临床30倒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进行检查。结果输尿管下段结石近壁段18枚.壁间段19枚.直用彩色能量图显示尿流信号。结论腔内超声显像可以提高图像质量.避免各种因素的干扰.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服蓖麻油在输尿管结石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拟诊输尿管结石而充盈膀胱后检查不满意者,嘱患者当晚临睡前口服蓖麻油30 ml,次日空腹并充盈膀胱后检查.结果 690例患者,除47例外,均能清晰显示结石的部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结论口服蓖麻油对输尿管结石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超声在肝外胆管结石定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在肝外胆管结石定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以胰头上下为界,应用超声对132例肝外胆管结石进行分段定位诊断,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 结果132例肝外胆管结石全部经手术证实。梗阻型112例,占84.85%(112/132),非梗阻型20例,占15.15%(20/132)。术前超声检出127例,检出率96.21%(127/132),未检出5例,占3.79%(5/132)。术前超声定位127例,术后符合119例,符合率93.70%(119/127);其中术前超声检出肝外胆管上段结石88例,术后诊断79例;胰腺段26例,术后诊断29例;壶腹部13例,术后诊断19例。 结论超声对肝外胆管结石定位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的方法.方法对207例输尿管上段、中段及下段结石患者,采用不同的超声检查体位和方法,重点扫查中、下段输尿管,并对显示不清的中、下段输尿管结石,在患者口服超声膀胱快速显像剂后,采用绷带棒加血压带气囊加压法再行扫查.结果超声检查直接显示上段输尿管结石68例,准确率为100%;中段输尿管结石93例,准确率98%(93/95);下段输尿管结石43例,准确率98%(43/44).结论口服超声膀胱快速显像剂后,采用绷带棒加血压带气囊加压法可提高超声对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诊断率,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与B超在诊断输尿管结石所致急性肾绞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12月收治住院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0例的B超及MSCT影像资料,分析B超及MSCT对不同部位的输尿管结石的诊断率,B超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敏感性与结石大小关系,并一步分析B超对输尿管结石引起其它MSCT征象诊断的敏感性。结果MSCT对输尿管上、中、下段结石的检出率均高于B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3% vs 70%,P < 0.05);B超对结石直径≥6 mm与 < 6 mm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1,P < 0.05),且MSCT对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积水,输尿管扭曲,肾周渗出征像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P < 0.05)。结论MSCT对门诊或急诊可疑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急性肾绞痛患者具有更可靠的诊断价值,推荐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儿泌尿系结石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泌尿系结石的超声诊断和临床意义。方法.对47例小儿泌尿系结石的超声影像特征及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肾结石病13例;输尿管结石26例;肾及输尿管结石3例;膀胱结石5例。本组病例临床采取四种方法治疗。结论小儿泌尿系结石的超声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阴道或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输尿管盆段结石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0例正常人双侧输尿管和21例输尿管盆段结石者的正常与患侧输尿管,显示输尿管及腔内结石;测量排尿期及排尿间隔期输尿管腔内径,记录输尿管口喷尿持续时间、间歇时间.结果 腔内超声对输尿管盆段结石的显示率100%.结石近段管腔内径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在输尿管结石排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88例单侧输尿管结石患者,按结石部位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输尿管上段结石对照组(A组)、输尿管上段结石坦索罗辛治疗组(B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对照组(C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坦索罗辛治疗组(D组),每组22例。比较各组患者的输尿管结石排出率、镇痛药物使用率和排石时间。结果治疗后,D组患者的结石排出率均高于A、B、C组(P<0.05);D组患者的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A、B、C组(P<0.05);D组患者的排石时间短于A、B、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索罗辛可显著促进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排出,降低镇痛药物使用率,而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作用有限,可作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重要排石药物。  相似文献   

19.
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气压弹道碎石与ESWL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方法和适应证.方法对26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行TUPL和ESWL治疗,其中男150例,女110例.年龄16~74岁,平均40.2岁,中段结石80例,下段结石180例,结石最小4mm×5mm,最大12mm×25mm.结果TUPL组1次碎石成功率为96.3%,术中结石取净率93%,3个月后结石排空率达98.6%.ESWL组1次粉碎率96%,粉碎排空率74%,3个月后结石排空率为85%.结论在设备技术条件具备的医院,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可首选TU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