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氯吡格雷抵抗(CR)及PCI术后近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107例ACS患者按是否合并T2DM随机分成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通过血栓弹力图(TEG)测定两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负荷量24 h后ADP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计算血管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根据糖尿病组中患者入院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正常或偏高进行亚组分析。电话随访患者PCI术后6个月,比较CR组与非CR组之间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此外,对CR组中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亚组分析,比较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合并T2DM的ACS患者中13例(38.2%)出现CR,非糖尿病患者中11例(15.1%)出现CR,糖尿病组患者CR的发生率、多支病变发生率、病变复杂程度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亚组分析发现,Hb A1c偏高组相比正常组,患者CR发生率更高(P<0.05)。CR组与非CR组相比,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CR组亚组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相比非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更易出现CR,且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较高、病变程度更为复杂,糖尿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抑制效果欠佳与患者近期血糖控制不佳相关。CR患者PCI术后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预后不良,合并糖尿病的CR患者易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行计划内二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时机对左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且行计划内二次PCI术的AMI患者共386例,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21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168例。分别随机选择不同时机对non-IRA进行计划内二次PCI术,每组再根据二次PCI术间隔的时间(T)分为3个亚组:A组:3天≤T7天,B组:7天≤T≤10天,C组:T10天。随访观察和比较上述不同时机行二次PCI术患者的中远期预后,包括左心功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生存率。结果 (1) 218例STEMI患者,平均随访(42. 54±15. 60)月,其A组、B组、C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值(ΔLVEF)分别为2. 91%±0. 79%、0. 30%±0. 58%、-0. 12%±1. 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26)。总的累积无事件生存率3个亚组分别为90. 0%、67. 2%和41.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二次PCI术后生存率A组高于B组及C组(P=0. 021,P=0. 010)。(2) 168例NSTEMI患者,平均随访(39. 85±16. 19)月,其A组、B组、C组的ΔLVEF分别为1. 73%±0. 50%、0. 10%±0. 71%、-1. 57%±2.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9)。总的累积无事件生存率3个亚组分别为87. 0%、59. 7%和28.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二次PCI术后生存率A组高于B组及C组(P=0. 032,P=0. 012)。结论对多支血管病变AMI患者non-IRA行二次PCI的时机可影响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和累积无事件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PCI术后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HbA1c6.5%组(48例),HbA1c≥6.5%(52例)。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沉(ESR)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在PCI术后6个月以及24个月时MACE发生率。结果:与HbA1c6.5%组比较,HbA1c≥6.5%组术前血清CRP[(18.5±6.2)mg/L比(25.8±4.2)mg/L]和TNF-α[(32.4±12.3)ng/L比(48.3±11.8)ng/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术后6个月,HbA1c≥6.5%组心梗发生率明显高于HbA1c6.5%组(9.62%比0,P=0.028);术后24个月,与HbA1c6.5%组比较,HbA1c≥6.5%组心梗(2.08%比15.38%)和病变血管再狭窄(12.50%比32.69%)发生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1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的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糖尿病患病情况和血清HbA_(1c)水平分为A组(合并糖尿病且HbA_(1c)6.5%)、B组(合并糖尿病且HbA_(1c)≥6.5%)、C组(未合并糖尿病且HbA_(1c)6.5%),每组30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6、24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术后6个月心因性死亡率、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高于C组(P0.017)。3组患者术后24个月心因性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C组(P0.017)。结论糖尿病和血清HbA_(1c)水平升高可增加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与非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差异和近期预后。方法根据患者病史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组(24例)和非2型糖尿病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罪犯血管)的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和PCI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比较两组PCI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对糖尿病和LVEF恢复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前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糖[(9.4±3.6)mmol/L比(6.1±2.5)mmol/L,P0.010],糖化血红蛋白[(8.4±0.6)%比(5.7±0.9)%,P0.010],微循环阻力指数[(29.12±7.45)比(22.74±6.87),P=0.011]显著高于非2型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3)两组患者术后即刻LVEDD和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型糖尿病组PCI术后3月LVEDD[(52.3±4.8)mm比(48.6±5.1)mm,P=0.019],LVEDD增加值[(4.1±6.3)mm比(0.8±4.4)mm,P=0.005]显著高于非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LVEF[(48.6±7.3)%比(56.1±4.7)%,P=0.003],LVEF增加值[(–1.9±6.8)%比(4.3±5.4)%,P=0.007]显著低于非2型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病例。2型糖尿病组术后3月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16.7%比3.1%,P=0.043],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20.8%比6.3%,P=0.049],MACE发生率[37.5%比9.4%,P=0.018]均显著高于非2型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对糖化血红蛋白与IMR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IMR呈正相关(r=0.324,P=0.048)。糖化血红蛋白与PCI术后3月LVEDD呈正相关(r=0.324,P=0.036),与PCI术后3月LVEF呈负相关(r=–0.416,P=0.006),LVEDD增加值呈正相关(r=0.347,P=0.024),与LVEF增加值呈负相关(r=–0.422,P=0.005)。2型糖尿病是LVEF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6.25)。结论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比较容易发生微循环功能受损并且PCI术后3个月心功能恢复不良,择期PCI术后近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糖尿病前期患者中HbA1c水平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明确HbA1c与冠脉病变程度及部位间的关联。方法:连续入选142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同时空腹血糖及口服糖耐量试验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状态。根据HbA1c水平分为3组:A组,HbA1c≤5.5%;B组,5.5%HbA1c≤6.0%;C组,6.0%HbA1c6.5%。计算Gensini积分及冠脉病变血管数,比较各组间冠脉Gensini积分及病变血管数差异,并评价HbA1c与积分间的关联。结果: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冠脉病变血管数量也有所增加(P0.05),C组与A组和B组比较,3支血管病变的比例最高(38%∶23%∶10%,P=0.008);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冠脉Gensini积分也逐渐升高,C组明显高于其余两组[(11.52±7.56)∶(9.60±4.92)∶(6.99±4.42),P=0.002];而且HbA1c与冠脉Gensini积分有明显关联(回归系数0.29;P=0.001)。研究发现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部位(近端/远端)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前期患者中,HbA1c水平是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BIL)、糖化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176例,根据是否有血管并发症分为血管病变组和无血管病变组。测定两组TBIL、GA、Hb A1c等生物化学指标。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血管病变组的有120例,纳入无血管病变组的有56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血管病变组患者的病程更长,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BIL数值更低,GA、Hb A1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数值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 A1c水平高、TBIL水平低和病程长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临床应积极关注糖尿病患者的Hb A1c和TBIL水平,注意血管病变的筛查并积极干预,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与不稳定心绞痛(UA)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诊断UA并行择期PCI患者420例患者,根据Hb A1c水平分为实验组(Hb A1c≥6.5%,n=118)和对照组(Hb A1c6.5%,n=302)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 h血肌酐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及CIN发生率,分析Hb A1c水平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择期PCI术后发生CIN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24.4%患者发生CIN,对照组患者0.67%发生CIN,实验组较对照组CIN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 A1c水平≥6.5%是UA患者择期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OR=5.711;95%CI:2.475~13.785,P=0.000)。结论不稳定心绞痛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Hb A1c≥6.5%术后CIN发生率将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置入第一和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ES)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阜外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2013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并置入第一、第二代DES的患者,PCI术后随访2年,比较随访期间置入不同类型DES的远期预后。结果 2013例患者中置人第一代DES的患者仅有151例,置入第二代DES的患者有1862例。置入第二代DES的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靶病变个数、支架置人个数以及B2或C型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置入第一代DES的患者。两组患者其他的临床特点(人口学特点、危险因素、既往病史、用药情况以及其他的冠状动脉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年随访结果显示,置入第一代DES与第二代DES的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脑卒中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出血的发生率两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置入不同类型的DES并不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58,95%CI:0.589-1.904,P=0.849)。倾向性评分调整后,上述趋势没有变化。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女性、B2或C型病变是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置入一二代DES,术后2年随访期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置人不同类型的DES并不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传统危险因素(高龄、女性)以及冠脉复杂病变(B2型或C型病变等)是影响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冠脉病变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19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诊断标准分为单纯冠心病组 12 2例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 39例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 32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冠脉造影和口服 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 ,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血压、BUN、Cr。冠脉病变程度应用 CAG分析 ,冠脉狭窄程度根据 AHA分类标准评价 ,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元逐步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1)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6 6 .5 % vs 35 .1% ,P <0 .0 5 )。冠脉狭窄程度 (8.9± 3.6 vs 6 .5± 3.9,P<0 .0 5 )及钙化的程度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6 .6± 6 .1vs 3.9± 4 .1,P <0 .0 5 ) ,冠脉远端的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40 .8% vs 13.1% ,P <0 .0 5 )。 (2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相比 ,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冠脉粥样硬化及钙化的程度及冠脉远端的病变发生率差异性不明显。(3)血脂、胰岛素、血压、肥胖与冠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与糖尿病患者相似 ,糖耐量异常患者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病变多呈弥漫性狭窄 ,远端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 ,程度严重 ,血脂、胰岛素、血压、肥胖为发生冠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索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2018年7月之前发表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13. 0软件合并效应量。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Hb A1c水平组在住院期间、出院后短期和长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及死亡风险显著低于高Hb A1c水平组(RR=0. 33,0. 46,0. 54,0. 53,0. 71,0. 3; 95%CI:0. 25~0. 44,0. 33~0. 64,0. 37~0. 78,0. 42~0. 68,0. 50~0. 99,0. 23~0. 63)。结论:PCI治疗后的STEMI患者高Hb A1c水平提示不良预后,需密切监测患者术后Hb A1c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急诊PCI术后出现冠状动脉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急诊PCI的女性患者178例,其中无复流组40例(TIMI 0~2级),正常血流组138例(TIMI 3级)。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点、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无复流组术后LVEF明显低于正常血流组[(50.4±9.4)%vs(55.0±9.7)%,P=0.016],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12.5%vs 3.6%,P=0.032)。无复流组糖尿病、血管近段病变、多支病变和病变血管数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术后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血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近段病变(OR=2.177,95%CI:1.025~4.622,P=0.043)和病变血管数(OR=1.750,95%CI:1.085~2.821,P=0.022)是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患者的预后较差。血管近段病变、病变血管数可能是女性患者发生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对比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中期临床预后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从2012年1月到2016年6月,入选冠心病患者106例,作为冠状动脉杂交术组(HCR组),前降支病变行微创小切口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处理,其余冠状动脉分支病变于术后7天行单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处理;采用倾向性评分方法,匹配临床基线特征,入选106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作为PCI组,冠状动脉病变单纯行PCI处理。术后1、3、6、9、12月及2年各进行一次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次要终点事件。使用SYNTAX评分、Euro SCORE评估术后2年冠状动脉病变复杂及风险程度;评估2年靶血管通畅率;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随访期间MACCE发生率及靶血管通畅生存时间;术后2年评估心功能指标,包括心脏超声参数、B型脑利钠肽、6 min步行距离。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3年,平均18.2±8.3个月。HCR组和PCI组MACCE发生率分别为9.5%和25.9%(P=0.035);HCR组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PCI组(4.8%比11.5%,P=0.038),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主要出血事件、死亡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HCR组全因死亡率为0.9%,PCI组全因死亡率为4.8%(P=0.104);HCR组2年生存率为99.1%,PCI组为95.2%(P=0.532)。HCR组急性心衰、复发心绞痛发生率低于PCI组(P=0.048和P=0.011);术后2年HCR组MACCE的发生率低于PCI组(P=0.003);2年随访结束,两组总造影复查率为90.1%;HCR组术后2年随访中期靶血管通畅率为94.6%,高于PCI组的84.5%(P=0.037)。术后2年HCR组靶血管通畅率高于PCI组(P=0.042),HCR组SYNTAX评分低于PCI组(12.2±3.1比19.6±4.8,P0.001),HCR组Euro SCORE低于PCI组(2.2±1.1比2.7±1.3,P=0.031),HCR组LVEF高于PCI组(63.3%±9.4%比60.1%±8.5%,P=0.029),HCR组LVEDD、LVESD均低于PCI组(P=0.043和P=0.037),HCR组6 min步行距离高于PCI组(496±57 m比413±68 m,P=0.042)。结论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对比PCI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2年中期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靶血管通畅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38例在航空总医院心内科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根据2次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分为冠状动脉进展组(86例)和无进展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BMI、LDL、TG、TC、HDL-C以及两组糖尿病患者Hb A1c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相关因素对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影响。结果:与无进展组相比,进展组男性比例更高(70%vs.42%,P<0.05),吸烟者比例更高(34.9%vs.11.5%,P<0.05),糖尿病患者比例更高(65%vs.31%,P<0.001)。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比无进展组明显升高[(8.2±1.0)%vs.(6.4±0.8)%,P<0.05]。两组LDL平均值无差异,但无进展组LDL-C<1.4 mmol/L的比例明显高于进展组(23%vs.9%,P=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4.800,95%CI:4.250~5.160,P=0.021)、吸烟(OR=3.966,95%CI:3.345~4.532 P=0.046)、糖尿病史(OR=4.048,95%CI:3.827~4.324,P=0.008)、Hb Alc(OR=59.44,95%CI:56.34~62.56,P<0.001)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吸烟、糖尿病、Hb A1c水平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最主要的危险因素,LDL促进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戒烟、控制Hb A1c水平以及控制LDL-c<1.4 mmol/L对延缓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使其往往有多支血管病变或复杂病变,行PCI的风险较高,应进行危险分层,严格掌握适应症.虽有研究证明,与非高龄冠心病患者比较,PCI术同样适用于高龄冠心病患者[1],但高龄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一次与分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功能性血运重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多支血管病变病人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行功能性血运重建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病人随机分为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一次PCI组(n=50)和分期PCI组(n=50),一次PCI组功能性血运重建一次PCI完成,分期PCI组分2次或2次以上PCI实现功能性血运重建。比较2组病人的PCI资料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与分期PCI组相比,一次PCI组手术时间[(95±60)min比(170±82)min,P001]、住院时间[(34±26)d比(75±15)d,P=001]和住院费用[(44765±15265)元比(68861±19854)元,P=004]显著降低;2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术后1年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多支血管病变的病人行一次PCI功能性血运重建安全有效,病人短期预后不劣于行分期PCI功能性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入选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冠心病合并DM患者253例,首次冠脉介入(PCI)治疗置入DES,随访12个月以上,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支架内血栓(ST),支架内再狭窄,再发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3.1±3.6)个月,42例(17.87%)发生MACE、ST及再发心绞痛,发生事件组冠心病家族史,既往急性心肌梗死者,左主干PCI,多支血管病变,CTO病变,病变数及重度病变明显多于非事件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及CTO为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DM患者DES可降低再狭窄率,患者远期预后与自身病情及病变有关,综合危险因素管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T2DM)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8月—2020年8月在该院通过冠脉造影(CAG)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80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合并组(n=30)和未合并组(n=50)。对比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情况,并分析血糖值对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进展的影响。根据合并组患者入院第2天的空腹血糖值(FPG)分为两个亚组,即血糖控制理想组血糖控制不理想组简称不理想组,并比较两组CAG检查结果。结果合并组TC(5.57±1.12)mmol/L、TG(2.30±0.58)mmol/L、LDL-C(3.02±0.86)mmol/L水平高于未合并组,而HDL-C(0.92±0.25)mmol/L水平低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1、3.299、2.052、4.182,P0.05)。合并组三支病变血管数占比46.67%、冠脉狭窄度75%占比66.67%、弥漫性血管病变患者占比33.33%均高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77、5.333、4.188,P0.05)。血糖控制理想组三支血管病变数占比14.29%、冠脉狭窄度75%占比42.86%均低于不理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4.739,P0.05)。结论合并T2DM的冠心病患者血糖、血脂异常更为显著,可能加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容易导致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07年12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305例,记录患者的临床特点、Hb A1c等生化指标、随访期间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根据患者的Hb A1c值分为3组,组1(Hb A1c≤5.6%,85例)、组2(5.7%≤Hb A1c≤6.4%,117例)、组3(Hb A1c≥6.5%,103例)。结果临床随访平均(1 075±414)d,随访中死亡23例(7.5%),发生MACE 37例(12%)。1年内MACE发生率比较,组3(8.7%,9/103)明显高于组2(2.6%,3/117)和组1(1.2%,1/85;P=0.018);1年内死亡率比较,组3(5.8%,6/103)明显高于组2(0.9%,1/117)和组1(0%,0/85;P=0.010)。Hb A1c和长期(1年以上)MACE发生相关(P=0.01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校正其他因素后,Hb A1c是长期(1年以上)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HR:1.340,95%CI:1.099~1.633,P=0.004)。结论在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Hb A1c是1年及以上MACE发生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凝血功能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T2DM患者78例,根据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将其分为伴有血管病变患者45例为观察组,血糖控制较好、无血管病变患者33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血糖(Glu)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分析各凝血指标与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发生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Glu、Hb A1c、F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PTT、P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与Glu和Hb A1c水平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Hb A1c(OR=1.23,P0.05)、Fg(OR=1.45,P0.05)是T2DM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高水平APTT(OR=0.87,P0.05)是T2DM患者血管病变的保护因素。结论 T2DM发生血管病变患者出现凝血功能紊乱,其引起患者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因素,高水平Hb A1c、Fg及低水平APTT是T2DM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