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阔韧带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腹腔镜阔韧带肌瘤剔除术的45例与同期开腹手术的30例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P<0.01),静脉用抗生素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剖腹手术组(P<0.01).结论 如果具有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腹腔镜子宫阔韧带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陈聃  刘毅智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182-183,186
目的评价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80例,分为两组,各90例,开腹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问和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周再  盛丽  徐玉贵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164-165
目的:探讨腹腔镜剔除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住院手术治疗的57例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剔除术治疗者28例(腹腔镜组),传统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治疗者29例(开腹组),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开腹组患者相对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6月~2011年5月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60例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中镇静剂的使用次数及出血量少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对腹腔干扰少、术后恢复快、疼痛发生率低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是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因子宫肌瘤行剔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盆腔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等项目。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更长;术后盆腔引流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在一些方面优于开腹手术,但目前不能完全代替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6.
常静 《江苏医药》2013,39(2):226-228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均分为腹腔镜(A)组和开腹(B)组:A组经腹腔镜剔除子宫肌瘤;B组实施常规开腹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但与B组比较,A组手术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起床活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且术后镇痛剂的使用也少于B组(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等优势,是治疗子宫肌瘤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有42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有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体温、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体温等方面与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创伤小、恢复快,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因此其逐渐取代了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而被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96例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83例作对比分析.结果 96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腹腔镜组较开腹组长(P<0.05);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腹腔镜组均短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阔韧带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行腹腔镜下阔韧带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其中子宫肌瘤直径3~12 cm,平均直径7.2 cm。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已婚者术前放置举宫器,术中用垂体后叶素减少出血量,术后盆腔内放置引流管。结果35例均成功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45~135 min,平均时间70.5 min。出血量50~220 ml,平均出血量90 ml。肛门排气时间8~30 h,平均排气时间16.5 h。术后住院时间3~6 d,平均住院时间4 d。结论阔韧带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剔除术安全可行,但应掌握腹腔镜下各种手术技巧,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腹、经阴道和腹腔镜下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特点,指导临床术式的选择。方法比较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98例(开腹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86例(腹腔镜组)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65例(阴式组)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最短,开腹组手术时间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阴式组最少,腹腔镜组次之,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短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阴式组最短,腹腔镜组次之,均短于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3种术式特点和适应证不同,不能完全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108例,收治年限均在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将108例患者通过抽号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患者54例。其中一组患者使用开腹手术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腹腔镜下使用子宫肌瘤剔除术,称为观察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子宫肌瘤患者(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在临床上使用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及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确诊为子宫肌瘤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52例和同期行开腹手术的患者3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使用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最高体温及术后住院日等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在术后镇痛使用率、术后最高体温、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日方面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张晓娜  杨恒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255-25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2009年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58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0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有1例因手术困难转开腹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比开腹组术中出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一定范围内优越于开腹手术,但不能完全取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各2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组)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两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5),而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6,(8):108-1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32例作为腹腔镜组,同时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与研究经阴道、腹腔镜及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经阴道、腹腔镜及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阴道组、腹腔镜组以及开腹组各40例。对比三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经阴道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组与腹腔镜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组与腹腔镜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最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两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102例)、开腹组(5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最大肌瘤直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与开腹组对比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最大肌瘤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下降,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能显著改善临床疗效,并能提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10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100例开腹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的差异性。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药实践》2016,(9):648-65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4例要求保守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较好,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低,无明显术后并发症,但手术时间较长,临床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术后恢复及痊愈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15年至2018年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治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n=50)与对照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n=50),观察比较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中,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更为理想,可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