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中心摆药室的质量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中心摆药室的质量管理谢新慧(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43000)我院中心摆药室(住院药房的附属科室)于1992年8月成立。主要工作任务是承担全院15个病区(500多张床位)口服药(片剂)的摆发。3年多来,我们积极参照安徽省卫生厅及本院制订的关于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本院住院药房单剂量摆药机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对比使用单剂量摆药机前和使用后10个工作日时,5个科室的两种剂型摆药效率。结果单剂量摆药机摆药频次高于人工摆药,摆药用时低于人工摆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摆药患者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单剂量摆药机,加快了本院药房药品摆放的效率,间接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徐进 《中国医药》2014,(9):1330-1334
目的:了解蓬莱市人民医院2010-2012年消化系统用药品种及销售金额变化情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分析方法,计算用药频度(DDDs),统计用药金额,采用金额排序法及频度分析方法,对本院3年来消化系统用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本院消化系统用药种类增加,2010年有11种,2011年抗消化性溃疡药增加12种,其他类药物增加4种,共27种,2012年抗消化性溃疡药增加1种,共28种;销售金额持续增长,增长率分别为1763.5%(346.18/19.63,2011年)、13.7%(50.22/365.81,2012年)。抗消化性溃疡药销售金额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51.6%(10.14/19.63,2010年)、75.2%(274.98/365.81,2011年)、85.2%(354.44/416.03,2012年)。质子泵抑制剂的销售金额和DDDs 3年中都名列前茅,泮托拉唑增长势头最为明显,2012年超越奥美拉唑,销售金额和DDDs都排名第1。3年中排序比<1.0的药品比例分别占45.5%(5/11),38.9%(7/18)和27.8%(5/18);排序比>1.0的药品比例分别占27.3%(3/11)、50.0%(9/18)和50.0%(9/18);排序比=1.0的药品比例分别占27.3%(3/11)、11.1%(2/18)和27.8%(5/18)。结论2010-2012年本院消化系统用药基本合理、药品种类需扩充丰富。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抗菌药物应用比值控制抗菌药物的临床不合理用药。方法根据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药典2005年版》《医院处方集》和本院的临床用药习惯拟定围手术期患者及感染患者的限定日剂量金额,控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结果管理前本院使用10—20元/g的抗菌药物品种占全院抗菌药物消耗金额的23%;〉20元/g的抗菌药物品种占全院抗菌药物消耗金额的8%,人均抗菌药物消耗金额567.5元,管理后:使用10~20元/g的抗菌药物品种占全院抗菌药物的消耗金额9%比管理前下降15%;〉20元/g的抗菌药物品种占全院抗菌药物消耗金额的3.6%比管理前下降4.4%;人均抗菌药物费用264.5元比管理前人均费用下降303元。结论抗菌药物应用比值管理措施切实可行,不仅可宏观地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而且具有一定量化标准,好控制,可操作,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统计并分析2012年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统计全院2012年全年抗菌药物的品规数、使用量、使用金额,计算并分析每种抗菌药物的构成比、排序、日均费用(DDDc)、用药频率(DDDs)等指标。结果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总用药金额的15.4%;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9%;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48.97;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2.23%;头孢菌素类使用金额占抗菌药物金额的首位。结论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上合理,但存在一定的滥用情况,医院需要加大整治的力度,以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全自动单剂量分包机应用于住院药房的工作模式和效果。方法考察全自动单剂量分包机使用前后本院住院药房口服药物调剂效率和调剂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使用全自动单剂量分包机前后完成每个药杯口服药调剂平均时间分别为(27.52±1.74)s和(6.58±0.32)s,调剂质量合格率分别为94.77%和99.84%。分包机工作效率及配药质量合格率均显著高于手工配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全自动单剂量分包机有助于提高调剂效率和调剂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1457例住院患者抗感染药使用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抗感染药使用情况,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某三级医院1998年11月-1999年5月中五天住院患者领药单1457份,对抗感染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院使用抗感染药的患者占36.9%,某些科室患者使用抗感染药比例高达50%以上。抗感染药的联合用药增多,但联合用药目的不明确,用药种类多达3-4种。结论:抗感染药使用基本合理,但应注意防止抗感染药的滥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抗感染药种类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雷婷  刘丽萍 《安徽医药》2012,16(11):1705-1706
目的减少口服摆药的差错率,提高住院患者的口服用药安全。方法对住院药房2011年7月1日-2011年12月31日长期口服用药医嘱单的摆药差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368920条医嘱,发生4563件差错,差错率为1.24%。按差错内容分类统计,数量差错占首位,有1620件,约占35.5l%;其次为剂量差错,有1132件,约占24.8%;第三位为厂家差错,有695件,约占15.23%。按差错科室分类统计,心血管内科差错占首位,有l434件,约占31.43%,其次为肾脏内科,有1064件,约占23.31%。第三位为内分泌科,有618件,约占13.54%。按差错药品名称分类统计,药品酒石酸美托洛尔的差错占首位,有852件,约占18.67%,其次为阿司匹林肠溶片,有567件,约占12.42%,第三位为阿卡波糖,有323件,约占7.07%。结论住院药房通过建立差错登记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固定摆药人员、合理排班、利用计算机管理,有效降低了口服摆药差错率,保障了住院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成都市第九人民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临床应用情况,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08--2009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及2009年住院患者用药等数据。结果:口服抗高血压药用药金额排序前3位分别是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单品种DDDs排序硝苯地平缓释片各年均居第1位;住院患者联合用药占73.3%,以二联为主(45.27%),硝苯地平缓释片使用率最高(69.32%)。结论: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的使用基本合理,符合目前抗高血压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0.
2004~2006年我院神经系统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神经系统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用药金额排序法和限定日剂量法对我院2004~2006年神经系统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结果:2004~2006年我院神经系统药物消耗金额分别占全院药品的14.21%、15.10%和16.84%。影响脑血管、脑代谢及促智的药物占首位,用药金额呈现下降趋势。镇痛药和抗癫痫药增长较快,2006年抗癫痫药已占神经系统药物金额的9。23%。用药频度居前的药品多为价格低廉、疗效肯定、适于口服的品种。结论:神经系统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用药金额角度来看,以影响脑血管、脑代谢及促智的药物为主;从用药频度来看,以价格低廉、疗效肯定、适于口服的品种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退药原因,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房管理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8月份住院药房退药处方3540张,对退药科室、退药原因,退药品种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退药最多的科室为呼吸科(19.15%),其次是重症监护室(9.15%);退药原因较多以医嘱调整(换药)为主,占48.64%,其次是转科或出院退药;退药药品品种涉及广泛,主要以抗微生物药物居多(29.18%),其次是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用药与营养药(14.52%)。结论应梳理各个流程,强化临床合理用药意识,从而有效控制退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调血脂药的利用情况。方法:对本院2008年1—7月门诊药房和2008年9—12月住院药房的调血脂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C)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购药金额排序中阿托中伐他汀排名第一,占总购药金额的46.83%;DDDs排序中阿托伐他汀钙、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排名前三;阿托伐他汀钙和依折麦布的DUI接近于1;序号比分析:普伐他汀最大为1.75,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的序号比都为1。结论:本院调血脂类用药基本合理,个别药存在用药剂量的不合理,需要临床医师加强对合理用药的认知和执行,而且医院相关部门也应当提供良好的支持条件和约束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我院2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为临床规范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08年6-11月住院病历1950份,对其中使用2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病历(321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全院中/长链脂肪乳用药频率为16.5%,手术科室用药频率为16.6%,非手术科室用药使用频率为13.4%;手术科室用药频率最高是普外科,为37.5%,非手术科室用药频率最高是消化内,为24.0%。用药合理性评价:有适应症用药为72.6%,用法、用量正确为96.9%,患者肝功能允许用药为99.8%,长时间用药监测血清廓清为66.7%,同时提供糖类输液为83.0%,无禁忌证用药为100.0%;用药时间1~6d、7—14d、15~21d、22~28d、29d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5.0%、29.1%、27.9%、11.6%、6.4%。结论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临床应用存在无指征用药、长时间用药不监测血清廓清、不同时提供糖类输液或提供量不足等不合理现象,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儿科抗感染药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并进行分析,以推动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利用本院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对2003年10~12月全院门诊儿科使用抗感染药应用状况,包括抗感染药的种类、数量、金额、年龄等,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病毒类药的使用频率最高,占27.34%,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占22.64%,青霉素类占17.78%。口服用药频度最高的是利巴韦林。结论我院儿科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5.
药源性剥脱性皮炎208例文献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郎奕  张娜 《天津药学》2005,17(4):53-55
目的:通过对药物致剥脱性皮炎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94~2004年有关药物致剥脱性皮炎的不良反应文献并结合手工查阅208例(197篇)病例,按照相关项目录入SPSS10.0软件对性别、年龄等人口学资料以及药物品种、类别、给药途径等用药情况的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8例病例报道中男性133例(63.9%);平均年龄41.1岁,由西药引发的190例(91.3%),中药(含制剂及饮片)引发的18例(8.7%);共涉及9大类药物90个品种,其中卡马西平最多18例;口服给药途径最多有149例(71.6%),其次是静脉40例(19.2%),肌注、皮下注射和外用分别为14例(6.7%)、1例(0.5%)和4例(1.9%)。结论:临床应加强对重点药物的监测,避免和减少药物致剥脱性皮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全自动单剂量摆药机在我院住院药房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比我院住院药房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和全自动针剂摆药机使用前、后10个工作日内,5个科室2种摆药模式的用时差异.结果 片剂机器摆药总用时均较人工摆药总用时由(1.12+0.57) min减少至(0.56±0.34)min,针剂机器摆药总用时均较人工摆药总用时由(2.02 +0.54) min减少至(0.72±0.23) min,片剂摆药药师由原来的8人减少至4人,针剂摆药药师由原来的5人减少至1人.结论 全自动单剂量摆药机具有具有方便、卫生、快捷、准确等优点,提高了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是医院药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王剑虹 《中国药业》2001,10(12):41-42
目的:评估本院麻醉药品应用状况,方法:对本院2000年门诊全部麻醉药品处方进行统计,以限定日剂量(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分析其使用情况。结果:常用麻醉药品有7种,使用频率排序为盐酸哌替啶针(44.1%),吗啡阿托品针(23.9%),盐酸二氢埃托啡片(11.1%),磷酸可待因片(10.6%),硫酸吗啡控释片(5.9%),复方桔梗片(3.0%),盐酸吗啡针(1.4%);用药科室排序为急诊科(55.3%),内科(23.3%),外科(8.4%),妇产科(2.9%),肿瘤科(1.9%),其他科室(8.2%),用药患年龄分布很广,以31-60岁用药集中;用药患性别有一定差异,男多女少;可待因片,硫酸吗啡控释片,复方桔梗片,哌替啶针,吗啡阿托品针以及吗啡针的DUI值均<1,二氢埃托啡片的DUI值为1.05,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方法利用本院信息管理系统,统计2012年本院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以药品销售金额、DDDs、DDC作为评价指标。结果销售金额前10位的抗菌药物(包括针剂和片剂)中,头孢菌素类注射剂占85.6%,口服片剂占31%。结论本院抗菌药物使用较为合理,其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眼科的临床应用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黄维胜 《广东药学》2012,(10):629-632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本院2011年9月15日0:00~24:00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门诊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为26.58%,儿科(60.00%)使用率最高,次为呼吸内科(50.00%)、急诊科(30.95%)和妇产科(30.68%)。住院部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47.31%,五官科(70.59%)使用率最高,次为外二科(69.49%)、外一科(66.29%)和妇产科(63.24%)。门诊使用抗菌药物8大类28种,住院部使用抗菌药物6大类21种。全院病原学平均送检率为22.22%。结论本院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水平基本合理,但存在个别科室使用率偏高、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时机不当、用药时间过长、全院治疗性用药病原学送检率偏低等不合理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2004~2006年我院抗酸药及抗溃疡药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4~2006年连续3年抗酸药及抗渍疡药在我院的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收集2004~2006年我院抗酸及抗渍疡用药的品种、消耗量,并将其分类,求其消耗金额,按限定日剂量及金额排序法计算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Dc)并进行分析。结果:奥美拉唑在抗溃疡药注射剂消耗金额中占70%,口服质子泵抑制剂(PPI)中埃索美拉唑消耗量最大,铝碳酸镁是最普遍应用的抗酸药。结论:3年来我院抗酸药及抗溃疡药消耗金额逐年递增,住院患者使用抗渍疡药注射剂消耗金额排名首位、口服抗溃疡药以PPI为主、口服抗酸药几乎被铝碳酸镁所取代。新型抗溃疡药有被临床看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