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期痴呆患者脑脊液tau蛋白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王琨  丁新生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1):3174-3175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脑脊液中微管相关蛋白tau(以下简称Tau蛋白)与临床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老年性痴呆患者(AD)3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VD)31例和对照组(NC)31例的tau蛋白浓度,分析各组间tau蛋白浓度与各临床指标,年龄闰,病程,文化程度,简易智能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的相关性。结果:3组tau蛋白浓度分别为(304.59&;#177;166.82),(194.69&;#177;56.11),(148.26&;#177;39.83)ng/L,组间F=18.665,P<0.001,tau蛋白浓度与病程呈正相关,与MMSE呈负相关。结论:(1)AD、VD及NC3组间tau蛋白浓度存在显著差异;(2)老年期痴呆患者tau蛋白浓度受病程影响,并与智能损害相平行;(3)tau蛋白浓度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ADL均无关。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白质疏松的MRI定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何国军  陈俊抛  温志波  杨波  文春燕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066-6067,i002
目的:探讨颅脑MRI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的关系,促进对AD和VD患者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AD,VD组各20例为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收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简易智能量表(MMSE)标准,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痴呆的原因以及混合性痴呆,对照组20例为正常老年人。应用GE Signa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对3组进行颅脑扫描,通过体视学知识对颅腔体积、LA体积进行测量,同时对LA程度进行记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组颅腔体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97);AD,VD组LA体积分别为(5.75&;#177;7.61),(10.00&;#177;8.12)cm^3,均高于对照组(1.30&;#177;2.47)cm^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8.735,P=0.000)。LA记分AD,VD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VD组的LA体积、LA记分显著高于AD组(P=0.047)。结论:AD,VD患者的LA体积、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VD患者的LA体积、严重程度显著大于AD组患者,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期血管性抑郁与其他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6例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中12例血管性抑郁(研究组)与24例其他抑郁障碍(对照组)患者,分别于人院3d内采用长谷川痴呆量表、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两组家族史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均≥22.5,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评分均≥19,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认知障碍及迟缓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绝望感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期抑郁障碍中以血管性抑郁多见,且与其它老年期抑郁障碍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脑座中高发区社区人群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目的:研究脑卒中高发区人群中老年期痴呆的流行情况。方法:于2000年7月1日-2001年6月31日在长沙市城区居民中进行老年期痴呆的调查研究。结果:长沙市城区居民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为2.88%,其中Alzheimer病(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和混合性 痴呆分别为1.51%、0.89%和0.48%。痴呆患中患高血压病和有脑座卒中史的比例明显高于所有调查人群的平均水平(P<0.01)。结论:老年期痴呆是影响老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预防脑卒中对降低其患病率应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焦虑情绪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蓉  张廉  吴瑞枝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240-524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焦虑情绪的差异性。方法: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收集AD和VD患者各78例,并与78例正常老年人进行年龄、性别配对,分别予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分析3组受检者焦虑量表各分项及因子分的差异。结果:AD组和VD组在焦虑心境、紧张、害怕、认知功能、肌肉系统、生殖泌尿系统、会谈时行为等7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96-14.20,P均&;lt;0.01)。AD和VD患者有焦虑情绪存在,而对照组没有焦虑情绪(AD组、VD组和对照组HAMA总分分别为14.15&;#177;4.91,17.37&;#177;5.28,6.37&;#177;3.40)。VD组在精神性焦虑方面比AD组严重(12.13&;#177;4.52和9.21&;#177;3.2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25.P&;lt;0.01)。结论:痴呆患者存在显著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与脑白质疏松症(LA)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108例LA患者(LA组)与108例无LA的患者(对照组)之间发生VD的差异。结果:LA组和对照组的VD发生率分别为41.7%和5.4%,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LA分级1~4级的患者中,VD发生率分别为4.8%、27.8%、41.9%和88.2%(P〈0.01)结论:VD与LA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脑脊液Tau蛋白测定在老年性痴呆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诸兴明  王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909-1910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脑脊液Tau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18例AD、16例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19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脑脊液中Tau蛋白含量。结果 脑脊液中Tau蛋白含量,3组间差异有非常显意义(P<0.01);AD组与MID组间及A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1);MID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意义(P>0.05)。AD组患脑脊液中Tau蛋白含量随年龄有增高趋势,但统计学检验与年龄无相关关系(P>0.05)。轻、中、重度痴呆患间的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 脑脊液Tau蛋白的升高有助于A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与痴呆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比较45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AD组)、35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VD组)和31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清CRP、Hcy水平。按照痴呆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痴呆组、中度痴呆组和重度痴呆组,比较不同程度痴呆组患者的CRP、Hcy水平。结果 AD组、VD组CRP、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VD组CRP、Hcy水平又显著高于AD组(P 0. 01)。相关分析表明,AD组血清CRP水平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年龄、痴呆严重程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 0. 05)。VD组血清CRP水平与MMSE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 399,P=0. 018),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 426,P=0. 011),与痴呆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 0. 05)。AD组血Hcy水平与MMSE评分、痴呆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 732、-0. 721,P=0. 001、0. 001),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r=-0. 172,P=0. 258)。VD组血清Hcy水平与MMSE评分、痴呆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 402、-0. 452,P=0. 017、0. 006),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r=0. 131,P=0. 454)。轻度痴呆组(n=20)、中度痴呆组(n=49)、重度痴呆组(n=11)患者CRP、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且中度痴呆组、重度痴呆组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痴呆组(P 0. 01)。结论在老年痴呆患者中,检测血清CRP、Hcy水平有助于鉴别诊断AD和VD,并且可能在判断痴呆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方面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质子磁共振频谱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即临床拟诊的AD组(18例),血管性痴呆组(VD组,25例),正常对照组(60例)。正常对照组再分为两组(50~60岁组和大于60岁组)。所有病人均排除糖尿病及其他高渗性疾病。对各组进行头颅常规MRI扫描及扣带回后部的单体素PRESS MRS检查,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正常对照组间采用团体t检验,正常组与AD组、VD组对比用方差分析法及q检验。结果 正常对照组两年龄段NAA/Cr、Cho/Cr、及mI/Cr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D组分别与VD组、正常对照组比较,NAA/Cr、Cho/Cr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I/Cr值在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岁以上正常人群mI/Cr值不会随年龄增长而上升,AD患者扣带回后部mI/Cr值明显升高,若以大于0.76为标准,则本组AD诊断的阳性预测值接近100%,阴性预测值94.5%。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管性痴呆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与血管性痴呆(VD)发生的关系。方法:对43例脑梗死,33例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病人和30例年龄匹配正常人进行简易智力状态试验(MMSE),认知能力筛选试验(CCSE)和听觉ERP测试。结果:脑梗死组MMSE,CCSE和ERP的N2和P3峰潜伏期(PL)均与危险因素组和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后两组的N2PL和P3PL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和中度脑梗死组的MMSE和CCSE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P3PL差异显著(P<0.01),而且ND得分与P3PL呈显著正相关(r=0.373,P&;lt;0.02),脑梗死组MMSE,CCSE和P3PL和异常率分别21%,37%和49% 3者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脑梗死的部位的数量对MMSE,CCSE,ERP和P3PL未见明显影响。结论:ND与卒中后认知障碍有关,与P3PL呈显著正相关,脑梗死灶的部位,数量在VD的发生中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与负性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提高社会对老年痴呆问题的认知,为患者早期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48例痴呆患者(痴呆组)[27例阿尔采末氏病性痴呆患者(AD组)、2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VD组)]和51例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对照组)使用"生活事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各组患者的负性生活事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痴呆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痴呆组中城镇居民显著高于农村居民(P〈0.05)。AD组和VD组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D组女性患者多于VD组,男性患者少于VD组(均P〈0.05)。AD组与VD组负性生活总得分和家庭有关问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工作学习中的问题和社交与其他问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痴呆组和对照组负性生活总得分、家庭有关问题以及社交与其他问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工作学习问题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在配偶死亡、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成员死亡上与V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痴呆组在与爱人父母不和、家庭经济困难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丧偶对AD患者的风险高于VD患者,对"无伴侣"老年人提供早期干预是降低AD发生风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混合痴采(MD)和血管性痴呆(VD)二者的鉴别能力。【方法】MD患者与VD患者各6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分析比较其神经心理及影像学的不同表现及特点。【结果】轻度痴呆患者长谷川氏痴呆评定量表检查中,远记忆、近记忆计算力、识记评分中,MI)组显著低于VD组(P〈O.01);轻度痴呆患者BEHAVE—AD评定量表痴呆的心理和行为症状严重程度比较中,MD组行为紊乱及情感障碍明显较VD组严重(P〈0.01);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对比,MD组的外侧裂、脑沟较VD组明显增宽,脑叶的局灶性病灶出现率显著高于VD组,3、4级脑白质疏松出现率显著低于VD组。【结论]MD及VD病人的神经心理及影像学改变各有其特点,据此有助于两种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背景:对一个地区固定范围内的老年期痴呆及其亚型患病率进行调查,十分有利于老年期痴呆的预防和康复措施的介入。目的:了解军队老年人老年期痴呆及其主要亚型的患病率和流行特征。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采用中文版简明精神状态量表、总体衰退量表及哈金斯基缺血指数等量表为筛查工具,在2002-08对石家庄市29个部队休干所的2674名65岁及以上的离退休干部进行痴呆筛查。主要观察指标: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tcular dementia,VD)及其他类型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以及其在不同的年龄和文化程度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为5.83%,其中男性标化患病率为6.06%,女性标化患病率为5.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97,P>0.05);AD患病率为3.29%,VD则为1.83%。AD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7.4岁,VD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4.1岁。AD和VD的年龄组别患病率均随年龄而升高,AD患病率上升迅速,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率约增高1倍;VD患病率则上升相对缓慢而较低。无论AD,VD或所有类型痴呆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均未显示规律性变化(趋势χ^2=1.02,P>0.05)。结论:军队干休所老年人AD比VD发病年龄晚且患病率上升迅速,AD,VD及其他类型痴呆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均未显示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80例经头颅CT检查证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按顺序分为2组,均在发病后应用药物治疗。对照组静滴胞二磷胆碱,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滴脉络宁注射液,余治疗2组相同,比较2组疗效。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5%和92.5%。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对照组与治疗组头颅CT治疗前后变化情况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是临床疗效优异,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在临床上有时难以区分,因此了解画钟测验对AD和VD的区分效度,为两者的鉴别提供一种简便易操作的测量工具。方法: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病房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其中AD患者30例,VD患者24例,有严重听视力损害、急性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除外。采用CLOX方法,由两名神经科医师独立、盲法检查画钟测验,两周后由同一名检查者做两次访问,并与简易精神状况检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D和VD组的人口学特征、MMSE检查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CLOX重测信度Spearman相关系数0.91~0.96,与MMSE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等的Spearman相关系数较高,多在0.80以上。轻、中度AD和VD组相比较,CLOX1的P值分别为0.004和0.020,CLOX21的P值分别为0.008和&;lt;0.001,指针分项目的P值分别为0.001和0.015;而CLOX2和其余两个分项目的P值均&;gt;0.05。结论:CLOX具有很好的重测信度和效度,CLOX1,CLOX21和指针分项目可用于AD和VD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帕金森病(PD)患痴呆组与非痴呆组的脑电图特点,探讨PD患痴呆与脑电活动的关系。方法:将经临床确诊的PD患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分别作脑电图(EEG)描记,结果:痴呆组EEG异常率明显高于非痴呆组(P<0.01);痴呆程度与EEG异常程度有关,痴呆组EEGα波低波幅,低波率,低指数及有泛化均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痴呆组异常EEG快波(β)与慢波(θ,δ)出现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以θ,δ波为(P<0.01或P<0.05)。结论:EEG可用以帮助判断PD痴呆的严重程度,并可作为评价PD智能状况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老年期痴呆患者脑CT及认知相关电位P300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CT结构特征及认知电位P300的变化与老年期痴呆的关系。方法于2003-02/2004-12选择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初发老年期痴呆32例,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按文盲、小学、中学、大学文化程度分别低于17,20,22,23分为痴呆;对照组为同期正常老年门诊患者30例。分别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测定认知功能,62例皆进行头部CT及P300检测。全面观察颅内结构,皮质脑沟宽度、外侧裂宽度及侧脑室的大小。靶刺激诱发指标:R2P3。结果①老年期痴呆组与对照组CT检测皆有不同程度萎缩,CT表现脑室扩大为主的脑萎缩患者30例,但老年期痴呆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22例/69%,8例/27%;χ^2=9.3598,P〈0.005)。②老年痴呆组靶刺激P300潜伏时N1,P2,N2及P3比对照组明显延长[(126.4&;#177;16.8,108.2&;#177;16.2),(196.4&;#177;20.3,148&;#177;23.5)。(269.4&;#177;29.7,216.8&;#177;30.0),(379.3&;#177;22.3,310.5&;#177;214)ms;t=2.15,2.30,2.42,2.71,P〈0.05]。同时老年痴呆组靶刺激波幅P2和P3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1&;#177;1.9,4.3&;#177;2.2),(2.4&;#177;1.8,4.8&;#177;2.7)μV;t=12.2,2.52,P〈0.05]。结论老年期痴呆CT以脑室扩大兼皮质萎缩为主,P300潜伏时及波幅均发生明显变化,P300作为老年期痴呆的早期测验工具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胼胝体的体视学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体视学知识对胼胝体体积的定量测量,以探讨胼胝体萎缩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关系。方法:AD组、VD组、对照组各20例,应用T1加权成像序列,矢状面扫描,层厚1cm,无间断,通过体视学知识对矢状面胼胝体体积、颅腔体积进行测量,并对胼胝体体积进行标准化。结果:AD组、VD组相比,胼胝体体积[(21.15&;#177;1.53),(21.55&;#177;1.82)cm^3]及标准化体积(14.25&;#177;0.66,14.53&;#177;1.1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87,0.311)但两组均小于正常组(P&;lt;0.01)。结论:AD与VD患者胼胝体均显著性萎缩,提示AD,VD患者可能存在着左右大脑半球沟通的异常,但这不能作为AD,VD患者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认知功能损害及临床特点的差异,为早期诊断老年期痴呆提供依据。方法:对35例VD患者与34例AD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测查及临床特点作对比研究。结果:①MMSE总分VD组(17.4&;#177;6.0)高于AD组(14.3&;#177;53)(t=3.908,P=0.001),6项因子分VD组高于AD组(t=3.614~3.614,P&;lt;0.05~0.01),VD以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为主。②VD组高血压史、脑卒中史、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n/%:27/77,32/93,31/90)明显高于AD组(n/%:10/29,0,0)(x^2=9.583,13.568,112.759,P&;lt;0.05)。③VD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呈波动特点多见,AD多呈缓慢起病,进行性发展。结论:结合VD与AD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及不同的临床特点有助于VD与AD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lzheimer Disease(AD)血清及脑脊液(CSF)中细胞因子水平增高以及皮质,海马内神经炎性斑数量的增加,在AD慢性炎症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检测10例AD患血清和其中7例AD患脑脊液中白介素-2(IL-2)及血清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并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及对照组比较。结果:IL-2和sIL-2R的CSF/血清比值在AD组与VD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极显(P<0.001),而V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差异(P>0.05)。结论:AD外周血和脑内的IL-2及sIL-2R分泌趋势相一致,且密切相关;IL-2,sIL-2R参与了AD的慢性炎症改变过程,可用外周血作为检测AD的免疫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