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氯胺酮和硫酸镁分别在临床上应用已有多年历史 ,近年来人们对它们的临床药理及麻醉应用研究又取得新的发展 ,促使其在更广泛的各科手术的临床领域得到推广应用。现就近年来氯胺酮和 /或硫酸镁的有关研究进展分述如下。1 氯胺酮的近年研究进展1 .1 氯胺酮的药理作用 :氯胺酮为一苯环已哌啶衍生物 ,对人体的局部和全身应用都具有镇痛作用 ,其可逆性地抑制电压门控性钾——钠通道 (1)。Avramov等 (2 )研究表明 ,氯胺酮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速效静脉全麻药 ,麻醉后主要抑制丘脑——新皮层系统和大脑的联络经路 ,其镇痛效果强 ,镇痛机理可能是通过…  相似文献   

2.
王梦  陈道冰 《海南医学》2003,14(9):42-43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小儿静脉全身麻醉中的作用,并以氯胺酮小儿静脉全身麻醉作对照.方法 20例择期行下腹、下肢及会阴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Ⅰ组为氯胺酮组(对照组)、Ⅱ组为氯胺酮+异丙酚组,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用药剂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两组都有轻度的循环呼吸抑制,但与对照组相比,异丙酚组术中平稳舒适,术后病人皆迅速清醒,无恶心、头晕,术后恢复好,抗呕吐作用强等优点.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静脉全身麻醉明显优于氯胺酮的小儿静脉全身麻醉,是小儿静脉全身麻醉较理想的组合.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氯胺酮(Ketamine,Ket)属苯环已哌啶类静脉麻醉药,基本结构为环已胺,1965年由Doraino等引人临床,因其镇痛作用强、呼吸抑制轻、循环轻度兴奋而至今在麻醉药中享有独特且重要的地位,是唯一被美国FDA认可的NMDA受体拮抗剂。最近对其分子水平的研究表明,氯胺酮除传统的麻醉镇痛作用外还具有抗炎、脑保护、解除支气管痉挛、超前镇痛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
小儿静脉泵注丙泊酚-氯胺酮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丙泊酚是一种快速、短效的静脉麻醉药,本文将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微量泵复合麻醉与传统的氯胺酮麻醉在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行疝囊结扎修补术、隐睾还纳术、骨折切开复位术的ASAⅠ~Ⅱ级患儿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11岁,体重12.6~35kg。分为丙泊酚—氯胺酮(PK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30例,两组间年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1.2方法术前30min常规肌注鲁米钠和阿托品。PK组予丙泊酚1~1.5mg/kg、氯胺酮2mg/kg,K组予氯胺酮2mg/kg,均在1min内匀速静注。然后,PK组予丙泊酚40.2~51μg/(kg.min)、…  相似文献   

5.
氯胺酮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腔注药术后镇痛的方法在临床广泛应用。应用的药物较多。我院自2003年10月—2003年12月将硬膜外注射氯胺酮用手术后镇痛,以观察和评价该方法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氯胺酮配伍硫酸镁(KMS)静脉复合麻醉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性、临床麻醉效果及适用范围。方法(1)在动物和临床初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三种不同浓度KMS的最佳配伍剂量(KMS复合液Ⅰ、Ⅱ、Ⅲ号),先静注安定0.1~0.2mg·kg^-1诱导麻醉,后静滴KMS复合液Ⅰ号,根据麻醉需要用琥珀胆碱100mg行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先静滴KMS复合液Ⅱ号1个剂量,后改用KMS复合液Ⅲ号维持至麻醉结束,麻醉过程根据病人心率、血压变化和流泪等改变控制KMS复合液滴注速度。(2)对四种不同情况KMS麻醉法进行临床比较研究。结果(1)本组所有病例全部获得快速诱导、麻醉平稳等理想效果,各时段点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78h随访,术中止痛完善、无知晓,苏醒过程平顺。(2)四种不同情况的KMS麻醉法临床比较表明:①硫酸镁复合芬太尼组与普鲁卡因复合芬太尼组在麻醉过程中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糖(B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sol)、生长激素(HGH)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KMS静脉麻醉组与芬太尼复合安氟醚静吸麻醉组(FE)比较,各时段点的SBP、DBP和H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老年病人KMS静脉复合麻醉组与芬太尼复合安氟醚麻醉组比较,FE组气管插管前及插管时的平均动脉压(1AP)、每搏输出量(SV)、SBP、HR等指标比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比KMS组相应时段低(P〈0.5),KMS组麻醉后各相应时段的心率收缩压乘积(RPP)比FE组低(P〈0.01);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中,KMS组HR、SBP和DBP均低于FE组,术中降压药硝普钠用量KMS组少于FE组(P〈0.01);术后多巴胺用量KMS组少于FE组(P〈0.05);术后7d FE组有部分病例出现精神神经、眼科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状,KMS组无。结论KMS静脉复合麻醉方法具有麻醉安全、起效快、并发症少、效果确切、麻醉过程平稳、循环功能稳定、苏醒过程平顺、价格低廉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多种疾病及年龄段的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8.
氯胺酮属于苯环已哌啶类静脉麻醉药,于1965年引入临床,因其镇痛作用强,起效快故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的各个领域。但氯胺酮麻醉后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视,除恶心,呕吐等一般表现外,最突出的特点是在麻醉苏醒期内发生躁动,意外伤害的危险性较大。躁动表现为苏醒期大声喊叫,四肢乱舞,躯  相似文献   

9.
氯胺酮硫酸镁静脉复合麻醉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 ,探讨氯胺酮硫酸镁 (KMS)静脉复合麻醉的安全性、麻醉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家兔在不同速率硫酸镁静注下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心律的变化 ,当心脏停跳、血压为 0时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及新福林行心脏复苏 ,观察其复苏效果。结果 :当以小剂量静注硫酸镁 (MS)时对 HR和 MAP的影响极轻微。以 30 mg/ kg· m in- 1静注 MS,所有动物的 HR均减慢和 MAP下降 ,以更大速静注 ,HR减慢和 MAP下降更为显著。以 12 0 m g/ kg· m in- 1静注 MS,MAP在 5~ 2 7m in内降到 0 ,心脏在 5~ 37min内停搏。所有动物在实验的全部过程中 ECG均未出现过室颤。心脏停跳后在胸外心脏按摩下静注异丙肾上腺素 ,能在 2 min内使心跳恢复到 2 0~ 112次 / min,MAP也可恢复到 2 .2 7~ 6 .6 7k Pa。在此基础上再静注新福林 ,5 min后 HR可进一步增快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 MAP却增加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MS与氯胺酮配伍用于静脉复合麻醉 ,具有麻醉安全、辅助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 ,麻醉过程平稳 ,循环功能稳定 ,苏醒过程平顺 ,可广泛用于多种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是一种诱导快,苏醒快的静脉麻醉药,但无镇痛作用,氯胺酮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但代谢时间长,并且常发生苏醒期躁动,本文观察两种药物复合,应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氯胺酮的临床应用及滥用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胺酮是一种静脉麻醉药,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精神依赖性,便成为娱乐场所的常用毒品。本文对氯胺酮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和滥用危害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亚麻醉剂量氯氨酮作为小儿骨科手术硬膜外麻醉或神经阻滞辅助用药是否安全有效。方法60例行骨科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实验组手术开始辅以亚麻醉剂量氯氨酮(本实验均采用静脉首剂0.4 mg/kg,然后用微量泵以2.4 mg/kg·h的速度静脉维持),对照组不辅助任何措施。结果实验组患儿麻醉中安静未诉不适的有效率(90.00%)显著大于对照组(56.67%)。结论亚麻醉剂量氯氨酮作为小儿骨科手术硬膜外麻醉或神经阻滞辅助用药时,能安全有效地改善小儿的焦虑紧张情绪及增强小儿对手术操作、止血带等引起的不适的耐受。  相似文献   

13.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60例ASAI~Ⅱ级行择期小儿眼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组(PK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30例。观察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眼内压(IOP)。停药后记录完全清醒时间和评估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 K组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时、术中第15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HR、MAP与麻醉前相比均有增快和升高(P<0.05或P<0.01)。两组的相应各时点参数相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K组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时的IOP与麻醉前相比均有升高(P<0.05),两组相应时点的IOP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PK组的恶性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P<0.01),清醒时间亦明显短于K组(P<0.01)。结论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不仅可产生良好的临床麻醉效果,保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术后恢复迅速且质量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七氟烷、氯胺酮静吸复合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静吸复合全麻在小儿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住院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七氟烷复合氯胺酮组(KS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40例。患儿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S组术中吸入3%-5%七氟烷,维持在1.3~1.5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KS组术中吸入1%~3%七氟烷,维持在0.6—1.0MAC,同时静脉输注0.5mg&#183;kg^-1&#183;h^-1氯胺酮;K组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2mg&#183;kg^-1氯胺酮,术中持续静脉输注0.5mg&#183;kg^-1&#183;h^-1氯胺酮。术中患儿始终保持自主呼吸,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①与术前相比,KS组患儿围术中呼吸、循环变化不明显(P〉0.05),而S组和K组RR术中较低,HR及MAP较术前高(P〈0.05)。②K组患儿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较S组及KS组明显延长(P〈0.05)。③S组及K组患儿呛咳、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KS组(P〈0.05或P〈0.01)。结论七氟烷复合氯胺酮可安全用于小儿全身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16.
氯胺酮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能否有效加强异丙酚对初孕妇行人流术的镇痛作用。方法 :1 80例病例随机等分为Ⅰ、Ⅱ两组 ,Ⅰ组单纯采用异丙酚诱导和维持麻醉 ;Ⅱ组先静脉给予 0 .1mg·kg- 1 氯胺酮 ,再给予异丙酚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两组病例麻醉诱导的异丙酚用量、术中的疼痛反应、清醒和离院时间、清醒后下腹坠痛发生情况、子宫回缩及出血情况。结果 :两组比较 ,Ⅱ组异丙酚麻醉诱导用量较Ⅰ组减少约 2 0 % (P <0 .0 1 ) ;Ⅱ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Ⅰ组 ,术中躯体反应轻微 ,尤其在行扩宫阶段镇痛优势显著 ;Ⅱ组清醒时间略有延长 ,平均延长不到 1min ,清醒后离院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 ;清醒后下腹坠痛发生情况Ⅰ组多于Ⅱ组 ,而且Ⅱ组疼痛程度较轻 ;子宫回缩及出血情况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能有效地加强异丙酚在初孕妇行无痛人流术中的镇痛作用 ,可减少异丙酚麻醉诱导用量 ,又不增加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许先成  李清  王贤裕  秦成名  刘菊英 《重庆医学》2011,40(4):345-346,348
目的观察氯胺酮用于椎旁阻滞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常规物理疗法效果欠佳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20例/组),治疗(T)组:1%利多卡因加0.5 mg维生素B12加0.25 mg/kg氯胺酮混合液;对照(C)组:1%利多卡因加0.5 mg维生素B12混合液。观测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症状、腱反射、神经传导速度及总有效率。疗程结束随访18个月并统计总复发率。结果 T组症状和体征的总好转率明显高于C组(P<0.05)。T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C组的79.7%(P<0.05)。随访发现T组疗效维持明显优于C组,C组总复发率为25.2%,显著高于T组的5.6%(P<0.01)。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亚剂量氯胺酮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史艳燕  李明强 《西部医学》2008,20(3):563-564
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与丙泊酚-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非插管全麻短小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短小手术患儿平分为瑞芬太尼组和氯胺酮组。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分别选用微量泵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氯胺酮,记录两组患儿围手术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 AP)、呼吸频率(R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同时记录术后清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手术期间瑞芬太尼组HR、RR和M AP均有下降,而氯胺酮组无变化。瑞芬太尼组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结论微量泵注丙泊酚-氯胺酮麻醉在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等方面优于复合瑞芬太尼,使小儿非插管全身麻醉更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配伍氯胺酮在小儿门诊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0例门诊手术患儿随机分为R组(瑞芬太尼组)和K组(氯胺酮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采用先静脉注射氯胺酮。麻醉维持:R组为静脉泵注瑞芬太尼;K组为静脉泵注氯胺酮。观察诱导前、诱导后1~3m in及切皮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观察麻醉效果(用VA S方法)、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满意,但R组更佳;两组麻醉诱导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R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呼之睁眼和术后苏醒恢复状况均优于K组(P<0.05)。结论:使用瑞芬太尼的患儿麻醉效果更满意,术后苏醒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安全性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90例2~7岁行眼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 A组使用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B组使用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麻醉,C组单纯使用氯胺酮麻醉。记录麻醉前(T0)、肌注氯胺酮后5 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手术开始后15 min(T4)及手术结束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并记录三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及术中不良反应,观察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与C组比较, T1、T3、T5的SBP和T5的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HR在T5时点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B两组氯胺酮总用量和术中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B两组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例数均少于C组,而A组明显优于B组(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是安全的,且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术后苏醒时间短,苏醒期躁动发生例数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