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和比较改良侧卧位与截石位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 41例44侧采用截石位、30例32侧采用侧卧位行URSL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单次碎石成功率:截石住组70.4%(31/44);侧卧位组93.8%(30/32).侧卧位组单次碎石成功率明显高于截石位组(P<0.05).结论 采取改良侧卧位行URS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截石位,可作为输尿管上段结石URSL治疗的标准体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与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联合套石篮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5例经尿道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单发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联合套石篮治疗者74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者71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碎石成功率、结石逃逸率、输尿管损伤情况、术后2周残石率、术中出血及感染率。结果 对照组结石上移导致拦截失败10例,需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后结合体外碎石及药物排石治疗;观察组在Ⅰ期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扩张后Ⅱ期行钬激光碎石术,全部碎石成功。观察组结石逃逸率、碎石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输尿管损伤率、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方面,应用输尿管软镜的疗效优于硬镜联合套石篮,但2种术式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3.
经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附3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经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3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资料。对3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果 软性输尿管镜直视下一次操作成功33例,成功率91.7%,2~6周内结石全部排净。发生输尿管穿孔1例(2.8%),放置双J管引流后愈合。合并输尿管炎性息内7例,均于术中用钬激光切除。结论 经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为输尿管结石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易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121例,其中输尿管上段14例﹑中段43例﹑下段64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07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单次碎石成功102例,成功率为95.3%;1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单次碎石成功10例,成功率为71.4%。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是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输尿管镜取石术中应用侧斜头低截石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5年5月采用侧斜头低截石位运用输尿管硬镜钬激光治疗11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均较满意,91例患者Ⅰ期碎石成功,Ⅰ期碎石率为82.7%;56例患者结石上移至肾盂或上盏;14例患者残余结石,行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成功;3例患者输尿管狭窄,留置双J管2周后Ⅱ期手术期碎石成功。2例患者术中转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成功。手术用时为20~58 min,平均35 min;住院时间为5~7 d,平均住院天数为6 d。结论在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时采用侧斜头低截石位,安全有效,提高了碎石的成功率,是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理想体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4例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资料。男134例,女80例;平均35岁。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47例,中段63例,下段104例。结石直经0.5~2.6cm。平均1.2cm。结果 单次碎石成功率为95%(203/214).其中上段结石单次碎石成功率87%(41/47)中、下段为98%(164/167)。平均手术30mim,术中无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2.5d,197例随访1~3个月,结石排净率98%,无输尿管狭窄发生。结论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创伤少,成功率高,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罗红  余丽华  杨慧 《护理研究》2010,(2):502-503
[目的]探讨在传统侧卧位和截石位基础上进行改良的侧卧位在经输尿管镜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碎石手术中的优势。[方法]将改良侧卧位应用于经输尿管镜输尿管上段和肾盂结石的碎石手术,与其他体位下同类手术在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成本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该体位下结石不易脱离术者视野,不需二次变换体位,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病人住院时间,结石一次性清除率达97%以上。[结论]改良侧卧位可帮助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了病人住院时间和费用,避免术中变换体位带来的人员、时间、材料消耗,有显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附96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硬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应用砸出嗡尿管镜钬激光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资料(男性57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41岁)。输尿管上段结石36例,中段结石24例,下段结石36例。结石直径0.5~2.5cm,平均1.1cm。结果单次碎石成功率为94.7%(91/96),其中上段结石单次手术碎石成率达90%(32/36),其中3例因术中结石移位入肾盂,留置双J管后行ESWL治疗,1例因结石下方输尿管扭曲改行开放手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一次碎石成功率为为98%(59/60)。一例因输尿管狭窄改行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8min,术中未发生输尿管穿孔、黏膜撕脱等并发症。9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2d。术后随访3周~2个月,结石排净率98%(89/91)。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是一种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斜侧卧位与截石位在输尿管镜碎石术(URS)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中对手术指标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该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10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URS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截石位,观察组患者采用斜侧卧位。比较两组患者体位安置前后的血压、心率,各项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安置前收缩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置后观察组收缩压、心率变化幅度更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碎石成功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侧卧位下经URS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效果明显优于截石位,且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传统侧卧位和截石位基础上进行改良的侧卧位在经输尿管镜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碎石手术中的优势.[方法]将改良侧卧位应用于经输尿管镜输尿管上段和肾盂结石的碎石手术,与其他体位下同类手术在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成本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该体位下结石不易脱离术者视野,不需二次变换体位,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病人住院时间,结石一次性清除率达97%以上.[结论]改良侧卧位可帮助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了病人住院时间和费用,避免术中变换体位带来的人员、时间、材料消耗,有显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Nursing forum》1973,12(4):436-436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产程中通过改变产妇体位矫正枕后位及枕横位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在第一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取诊断为枕后位及枕横位而无明显头盆不称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研究组产妇实施特殊体位护理以纠正胎位;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结果研究组在缩短产程、提高自产率、降低手术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降低胎儿及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产程中指导产妇采取特殊体位对纠正枕后位及枕横位是有效的,可降低手术产率,提高产科的分娩质量,且方法简单,易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W Becker 《Therapie der Gegenwart》1969,108(4):639-40 passim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产程中通过改变产妇体位矫正枕后位及枕横位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在第一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取诊断为枕后位及枕横位而无明显头盆不称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研究组产妇实施特殊体位护理以纠正胎位;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结果研究组在缩短产程、提高自产率、降低手术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降低胎儿及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产程中指导产妇采取特殊体位对纠正枕后位及枕横位是有效的,可降低手术产率,提高产科的分娩质量,且方法简单,易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