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2月-2011年7月,我们对8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82例,男65例,女17例,42~76岁.均于急性期(发病后2周之内)入院,行头颅CT或MRL检查.其中大面积梗死6例,多发性梗死43例,腔隙性梗死31例,动脉血栓性梗死2例.  相似文献   

2.
崔惠勤 《广西医学》2002,24(3):351-353
脑缺血所致神经元或其它神经细胞的死亡即为缺血性脑梗死。它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复杂而有序的过程。根据发病后时间的长短可对脑梗死进行分期 :超急性期脑梗死 (6小时或 12小时以内 ) ;急性期脑梗死 (6小时或 12小时至 72小时 ) ;亚急性期脑梗死 (3天至 10天 ) ;早期慢性期脑梗死(11天至 1个月 ) ;晚期脑梗死 (1个月以上 )。以前脑梗死的分期中并无超急性期这一类 ,只是在一些溶栓治疗开发成功〔1〕,并且认为起病 3~ 6小时之内使用效果最好和不良作用最小之后 ,才出现这一新的分期。但以后开发出来的NMDA拮抗剂之类药物治疗的时…  相似文献   

3.
有关尿激酶 (UK)与东菱克栓酶 (DF - 5 2 1)分别治疗脑梗死的报道很多 ,但二者间对比研究的文章则较少。我科 1996年间选择了 72例脑梗死患者 ,分别用UK与DF - 5 2 1治疗 ,以对比其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UK组 40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15例。年龄最大 74岁 ,最小 44岁 ,平均 6 8 5岁。 2 4h内使用UK者 10例 ,2 4~ 72h30例。既往有高血压史 31例 ,脑梗死 4例 ,糖尿病 8例 ,DF -5 2 1组 32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12例。年龄最大 72例 ,最小 46岁 ,平均 6 6 7岁。 2 4h内使用DF - 5 2 1FTJ8例 ,2 …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早期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SE序列T1WI、T2WI在早期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1例早期脑梗死病例,其中超急性期(<6h)21例,急性期(6h~72h)50例,均进行DWI及SE序列T1WI、T2WI检查。结果:21例超急性期脑梗死和50例急性期脑梗死DWI均发现异常,21例超急性期脑梗死SE序列T1WI、T2WI均未发现异常,而50例急性期脑梗死SE序列全部显示异常。DWI诊断早期脑梗死的阳性率为100%(71/71),SE序列为70.4%(50/71)。结论:DWI对早期脑梗死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优于SE序列T1WI和T2WI。  相似文献   

5.
CT平扫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平扫方法在超急性期(6小时以内)时对大面积脑梗死诊断中的CT特征及其价值。方法有60例病人入选本研究,全部为根据临床表现和最初24~48小时内CT复查的结果而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作回顾性分析患者6小时内的CT特征。结果在CT平扫上能呈现大面积脑梗死超急性期间接征象60例,有间接和直接征象21例。结论CT平扫是一项有价值的敏捷的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发病6-72小时急性脑梗死的积极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小剂量尿激酶(UK)治疗急性脑梗死(发病6-72小时)30例,并设立同期对照组32例,在治疗前后对疗效、并发症、CT、PT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小剂量组较对照组有良好疗效。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发病6-72小时急性脑梗死病人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完全性。  相似文献   

7.
笔者于1997年4月~1998年5月以云南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脑梗塞78例,并与1997年4月以前治疗72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对照,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符合1986年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经头颅CT确诊为脑梗塞。(1)治疗组78例,男47例,女31例,年龄43岁~78岁,平均64岁;急性期(<1个月)28例,恢复期(1~6个月)30例,后遗症期(>6个月)20例;(2)对照组72例,男35例,女37例,年龄40岁~70岁,平均63岁;急性期19例,恢复期28例,后遗症期25例。病程4小时~2年。2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常规药物加灯盏花注射液静脉滴注,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不同时期脑梗死的信号变化特点.方法 搜集经临床确诊并经磁共振证实的脑梗死患者130例,均同时进行了磁共振平扫检查和DWI检查.根据发病到行磁共振检查的时间分为超急性期(<6 h)30例,急性期(6~72 h)40例,亚急性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脑梗死区域内细胞代谢特点及演变规律,寻找反映脑缺血损伤的可靠指标,为临床不同时期脑梗死的治疗提供病理生理学依据.材料与方法 选择10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其发病时间分为:6小时内为超急性期10例;6-48小时为急性期52例;2天-6周内为亚急性期25例;6周后为慢性期13例.采用点解析波谱序列(PRES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和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在早期诊断急性脑梗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因急性脑梗塞进行磁共振DWI和FLAIR序列扫描检查的患者86例,其中有16例属于超急性期(6h),有32例属于急性期(6-24h),有38例属于亚急性期(24-72h),对比分析DWI、FLAIR图像病灶显示范围、边界及对比度。结果 (1)DWI和FLAIR序列对病灶的显示范围比常规T1WI、T2WI要大,DWI和FLAIR序列对病灶的对比均优于常规T1WI、T2WI,与FLAIR相比,DWI对病灶的显示更清晰。(2)DWI中弥散全方向比单方向显示病灶清晰度更高,且DWI的b值越高,对病灶的显示越清晰。结论 DWI技术对急性脑梗塞病变敏感性最高,结合FLAIR技术可以准确判断超急性及急性期脑梗死。DWI序列在诊断急性脑梗塞方面有非常明显优势,能够早期发现24小时内特别是能够发现6小时内超急性期脑梗塞,为病人及时治疗及减少后遗症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水平变化情况,探讨EPCs对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方法 连续纳入首次发病24 h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宿州市立医院脑卒中筛查门诊脑卒中高危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以发病1周内最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作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估标准,NIHSS评分<7分为轻症组,≥7分为重症组;以CD133+KDR+细胞作为EPCs的标记,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分别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1、5、10天的外周血EPCs数量。 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EPCs数量存在动态变化趋势,呈第1天降低、第5天升高、第10天下降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重症组第1、5、10天EPCs数量均低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梗死急性期NIHSS评分与第1、5、10天外周血EPCs数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1=-0.762、r5=-0.622、r10=-0.414,均P<0.05)。 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基线EPCs水平明显降低;外周血EPCs水平降低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脑梗死急性期EPCs数量越低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越重,EPCs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资料与方法 2005年2月-2007年8月收治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9—70岁(60.21±7.28岁);病程8~126小时(70.23±52.25小时);合并高血压13例,冠心病17例,糖尿病8例。对照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7岁-69岁(62.18±8.21岁);病程11—134小时(69.31±47.19小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发病 <6小时 ,CT证实脑梗死患者在30min内静滴尿激酶 5 0~ 15 0万U加入生理盐水 10 0ml,肌力未改善者 ,15分钟后再追加 2 5~ 5 0万U ,总量不超过2 0 0万U ;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脑梗死急性期 2 8例 ,其中治愈 14例 (5 0 % ) ,显著进步 11例 (39.2 % ) ,进步 3例 (10 .8% ) ,显效率 89.2 %。结论 :尿激酶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董怀平  李庆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660-166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IL-6水平变化的发生机制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本院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1岁~79岁;入院后于48h内(急性期)、第7天(亚急性期)、第21天(恢复期)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血清瘦素、IL-6的水平,同时检测对照组30例健康成年人血清瘦素、IL-6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组急性期、亚急性期、瘦素、IL-6水平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而恢复期瘦素、IL-6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高瘦素,其水平随着患者的康复而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仝占胜  郝淼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2029-2030
目的:评估低场MRI机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临床疑似为脑梗死的37例患者包括超急性期(发病后6h内)5例,急性期(发病后6~3d内)32例进行DWI和常规MRI检查,对急性期的MRI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病变的演变规律。结果:DWI较常规MRI其他序列脑梗死更有明显优势,对急性期脑梗死的敏感度为100%。结论: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选择最佳扫描参数,对急性期脑梗死作出诊断及治疗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PARγ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450例患者: 将22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进展组,并选择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疾病史相似的同期住院的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25例为非进展组。应用多聚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技术检测PPARγ基因C161T的基因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PPAR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在进展性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PPARγ的C161T基因多态性频率无明显差异(p>0.5)。在入院时、入院后72小时以及发病后4周,携带C等位基因脑梗死患者的PPARγ表达量低于携带T基因的脑梗死患者(p<0.01),并且在携带C等位基因患者中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PPARγ表达量低于非进展性梗死患者(p<0.01)。与入院时比较,入院后72小时以及发病后4周各基因型的PPARγ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 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的表达可能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在不同时期脑梗死的分布规律及与发病时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收治的359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依据患者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发病时间<6 h)17例,急性期(6 h≤发病时间<72 h)142例,亚急性期(72 h≤发病时间<10 d)127例,慢性期(发病时间≥10 d)73例.在ADC图上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不同分期患者病变侧核心区、边缘区及灶周区的ADC值,并以健侧镜像区ADC值为对照,分别比较同一分期患者病变侧核心区、边缘区及灶周区与健侧ADC均值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评估所有病例ADC及rADC值与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 超急性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患者病变侧与健侧的4组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侧ADC值降低,核心区ADC值最低,从核心区至灶周呈逐渐升高趋势,呈梯度征改变,而慢性期的4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及rADC值与发病时间存在线性关系,随着时间推移ADC及rADC值逐步升高.核心区rADC值与发病时间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r)和决定系数(R 2)为0.891、0.794,回归方程为Y=39.314X-14.155.结论 ADC及rADC值可以提供脑梗死扩散指标分布及演变规律,通过ADC及rADC值可以较好的预测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脑梗死早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 ,在各类脑血管病中 ,脑梗死占 80 % [1 ] 。我们于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对早期脑梗死应用东菱精纯克栓酶 (DF -5 2 1)注射剂治疗 ,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  6 2例均为发病 4 8小时内住院治疗患者 ,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病例分为两组 ,治疗组 31例 ,男2 0例 ,女 11例 ,年龄 4 5~ 81岁 ,平均 6 3 4岁 ;对照组 31例 ,男 19例 ,女 12例 ,年龄 4 3~ 84岁 ,平均 6 2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技术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发病6小时内的临床疑似脑梗死病例62例,进行常规MRI和DWI扫描,总结分析两者检查技术的优劣势。结果 6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病人的DWI均呈高信号,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上呈低信号,检出率为100%;T2WI上检出率为85.4%(53/62),在Flair序列上检出率为90.3%(56/62)。结论磁共振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邹同恩  施崇敏  杨敏 《西部医学》2009,21(11):1970-1971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机SE线性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发病2~6小时内临床疑诊脑梗死患者18例进行常规MRI和线性扫描DWI序列成像检查,其中6例同时进行了CT检查,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中常规MRI 13例阴性,CT检查6例均为阴性,SE线性扫描DWI序列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敏感度高(100%),均表现为高信号。结论SE线性扫描DWI序列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敏感,能显示常规MRI和CT不能显示的超急性期脑死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