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对镇痛分娩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80例足月单胎、产前检查无阴道分娩禁忌、无椎管内硬膜穿刺禁忌的初产妇.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作为镇痛组,自然分娩组作为对照组,每组140例.镇痛组于宫口开至2~3cm时,取L2.3常规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用腰麻针经硬膜外腔刺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回流通畅,缓慢注入0.2%罗哌卡因1.5ml(3mg),拔出腰麻针,硬膜外腔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5cm,阻滞平面在T10以下,根据镇痛程度硬膜外腔每小时给予0.1%罗哌卡因6~8ml 芬太尼2μg/ml,必要时追加3~5ml/15min.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VAS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MBS(modified bromage score)、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产妇镇痛有效率100%,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第一、二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的镇痛技术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是目前分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90例产妇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对未使用分娩镇痛药物进入产程的9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总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但有第二产程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ASAⅠ~Ⅱ级的足月初产妇行分娩镇痛为观察组;另选25例条件相仿但不予分娩镇痛为对照组。观察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入布比卡因2mg和芬太尼20μg;90min后硬膜外给予0.125%罗比卡因和2μg/mL芬太尼行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其基础注药速度为6mL/h,冲击量为2mL,锁定时间为10min,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予任何镇痛药物。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镇痛,观察记录2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镇痛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镇痛前(P〈0.01),观察组活跃期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对产程无影响(P〉0.05).2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后1.5min Apgar评分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S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90例产妇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对未使用分娩镇痛药物进入产程的9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总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但有第二产程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妇、母婴的影响。方法:在全程胎心监护下,对108例产妇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观察组),与同期108例未干预产妇(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分娩镇痛效果非常显著(P<0.01),而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过程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55例自愿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实施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采用罗哌卡因加芬太尼,并与同期55例未实施麻醉的产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生命体征,镇痛评分,下肢运动评分,分娩方式,胎儿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及并发症等。结果:镇痛前后产妇生命体征稳定,镇痛痛组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显降低(P<0.05)。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两且差异无显性。活跃期与第一产程延长,产后2h出血量增多(P<0.05),但所有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效果好,罗哌卡因浓度,剂量,给药时机与停药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慧  印春铭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346-347,350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对镇痛分娩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80例足月单胎、产前检查无阴道分娩禁忌、无椎管内硬膜穿刺禁忌的初产妇。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作为镇痛组,自然分娩组作为对照组,每组140例。镇痛组于宫口开至2-3cm时,取L2,3常规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用腰麻针经硬膜外腔刺人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回流通畅,缓慢注人0.2%罗哌卡因1.5ml(3mg),拔出腰麻针,硬膜外腔向头侧置人硬膜外导管3.5cm,阻滞平面在T10以下,根据镇痛程度硬膜外腔每小时给予0.1%罗哌卡因6-8ml+芬太尼2μg/ml,必要时追加3-5ml/15min。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VAS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MBS(modified bromage score)、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产妇镇痛有效率100%,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第一、二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的镇痛技术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是目前分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为镇痛组,L3-4椎间隙穿刺注入0.1%罗哌卡因与2μg/mL芬太尼.记录两组产妇疼痛情况、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有显著性差异,镇痛组活跃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剖宫产率下降,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0.1%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妇、母婴的影响。方法:在全程胎心监护下,对108例产妇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观察组),与同期108例未干预产妇(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分娩镇痛效果非常显著(P〈0.01),而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对可行走硬膜外镇痛分娩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无高危妊娠因素、无椎管内穿刺禁忌的初产妇280例.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镇痛组于产妇宫口开2~3cm时经L2-3间隙常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见脑脊液同流通畅后缓慢注入0.2%罗哌卡因1.5mL(3mg);拔出腰麻针.硬膜外腔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4cm,,30min后接PCA泵持续注入0.1%罗哌卡因加芬太尼(2μg/mL),背景剂量6 mL/h,锁定时间15min,产妇在VAS评分≥2分时,自控追加药物.宫口开全时停止泵药,分娩结束拔除导管.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给予任何镇痛药物.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VAS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MBS(modified bromage score)、产程时问、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镇痛组产妇镇痛有效率100%,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第一、二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自控镇痛技术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是目前分娩的理想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过程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55例自愿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实施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采用0.2%罗哌卡因+芬太尼,并与同期55例未实施麻醉的产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生命体征、镇痛评分、下肢运动评分、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产妇生命体征稳定,镇痛组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但是第一产程延长、第三产程延长(P〈0.05);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蛛网膜下腔一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镇痛效果好,对产科质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芬太尼复合硬膜外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力、产程、分娩方式、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 30例作为镇痛组 ,30例未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当镇痛组产妇产程进入活跃期并且宫口开大 3cm后 ,选择L2~ 4 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向头端置入导管 3~ 4cm。由硬膜外导管注入 0 2 %罗哌卡因和 2 μg/ml芬太尼混合液 5ml作为试验量 ,观察无蛛网膜下腔阻滞和局麻药中毒征象后 ,再注入该混合液 3~ 7ml建立镇痛平面。然后连接日本产奥贝微量输液泵以 2ml/h速率持续硬膜外腔泵入该混合液。控制阻滞平面在T10 以下 ,在宫口开全时停药。对照组产妇进入活跃期后不用任何镇痛药。观察分娩开始后产妇的生命体征及VAS评分。监测宫缩及胎心变化。记录产程、分娩方式、催产素用量及失血量 ,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 ,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①镇痛组产妇用药 5min后疼痛缓解 ,与镇痛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产妇镇痛前后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 ;②镇痛组第 1产程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1) ,2组产妇宫缩、胎心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③ 2组产妇分娩方式无显著差异(P >0 0 5 ) ;④ 2组产妇失血量、催产素用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 (P >  相似文献   

13.
李慧  印春铭 《华夏医学》2006,19(3):407-409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对镇痛分娩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80例足月单胎、产前检查无阴道分娩禁忌、无椎管内硬膜穿刺禁忌的初产妇。A SAⅠ~Ⅱ级,随机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作为镇痛组,自然分娩组作为对照组,每组140例。镇痛组于产妇宫口开2~3cm时,取L2,3常规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用腰麻针经硬膜外腔刺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回流通畅,缓慢注入0.2%罗哌卡因1.5m l(3m g),拔除腰麻针,硬膜外腔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5cm,阻滞平面在T10以下,根据镇痛程度硬膜外腔每小时给予0.1%罗哌卡因6~8m l 芬太尼2μg/m l,必要时追加3~5m l/15m in。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VA S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M BS(m od ifiedbrom age score)、产程时间、产后出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 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产妇镇痛有效率100%,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第一、二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P<0.05);两组新生儿A 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和芬太尼的镇痛技术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是目前分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algesia,CSEA)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初产妇分成三组.C组:对照组,未用任何镇痛方法.CEA组:0.125%罗哌卡因+2ug/ ml芬太尼组;CSEA组:L2-3 CSEA联合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注人0.25%布比卡因1 ml +25ug芬太尼0.5ml,常规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观察产妇的镇痛评分及产程时间和新生儿评分.结果 1 CEA组和CSEA组产妇镇痛效果满意,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CSEA组起效时间较CEA组明显缩短,且镇痛效果优于CEA组(P<0.05);2 CSEA组产程活跃期为138分钟和CEA组149分钟短于对照组188分钟,有统计学差异;3 镇痛组与对照组均无运动神经的阻滞.结论 CEA和CSEA都是简明、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但CSEA起效更快、镇痛完善,缩短活跃期产程,更有优越性,产妇满意度高,更适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自控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对母婴等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单胎、足月、头位、无自然分娩禁忌症的初产妇,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所用药物:Ⅰ组:腰麻罗比卡因3 mg,芬太尼25μg;硬膜外罗比卡因0.625%,芬太尼1μg/ml;Ⅱ组腰麻罗比卡因3 mg,芬太尼25μg;硬膜外罗比卡因0.09%,芬太尼1μg/ml;Ⅲ组腰麻罗比卡因3 mg,芬太尼25μg;硬膜外罗比卡因0.125%,芬太尼1μg/ml。于产程进行至宫口开2~3 cm时进行腰麻-硬膜外穿刺,见到脑脊液后经腰穿针注入罗比卡因3 mg,芬太尼25μg。然后退出腰穿针,置入硬膜外导管。30 min后连接PCA泵,自控剂量为4~6 ml,锁定时间为30 min,维持剂量设为6~8 ml,至宫口开全时停药。所有产妇采用视觉么模拟评分(VAS)法和改良Bromage评分法估计镇痛和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并记录产妇生命体征、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改变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Ⅱ、Ⅲ组和Ⅰ组相比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Ⅱ组和Ⅲ组相比较镇痛效果相当,产程、分娩方式改变及新生儿Apgar评分和Bromage评分都无明显差异。结论:罗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用于可行走分娩镇痛(PCEA)对产程影响小,镇痛效果确切,操作简便,是无痛分娩的理想药物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与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行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4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先在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罗哌卡因(Rop)2.5mg,加芬太尼20μg或布比卡因(Bup)2.5mg加芬太尼20μg后均留置硬膜外导管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采用0.1%罗哌卡因或0.1%布比卡因,均与1.6μg·ml-1芬太尼混合液持续硬膜外输注5ml·h-1,自控镇痛3ml,锁定时间10min。结果两组镇痛效果良好,镇痛起效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对产程、胎儿Apgar评分、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及催产素的使用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布比卡因组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显著增高。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CSE+PC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完善,比较低浓度布比卡因CSE+PCEA运动阻滞更轻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硬膜外腔在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对产程和胎儿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SAIⅡ单胎足月、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宫口开至3~4cm时,A组经硬膜外腔注入0.125%罗哌卡因4ml,加用芬太尼2μg/ml,B组经硬膜外腔注入0.125%布比卡因4ml,加用芬太尼2μg/ml,C组为未实施分娩镇痛者作对照。观察VAS评分,产妇宫缩、产程、新生儿评分、改良Bromange评分及副反应等。结果硬膜外腔给予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加芬太尼者,均能获得满意镇痛效果。但B组运动神经阻滞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硬膜外腔予0.125%罗哌卡因加用芬太尼2μg/ml,能使产妇获得满意镇痛效果,是一种对母婴安全性高且副作用小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例ASAⅠ~Ⅱ级足月单胎初产妇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例条件相近但不给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宫口开大至3~4cm时行CSE操作,蛛网膜下腔注入0.2%罗哌卡因1.5ml(3mg)。在腰麻后40min行PCEA镇痛,注入0.1%罗哌卡因与芬太尼2μg/ml混合液,基础输注速率6ml/h,单次PCA3ml,锁定时间10min。宫口开全时停泵。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评估镇痛情况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观察并记录产妇生命体征、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均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两组产妇活跃期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第2产程、第3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的Apgar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CSEA分娩镇痛时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且不影响产程和母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相同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例有分娩镇痛要求,且无产科并发症的单胎初产妇分为两组:R组产妇宫口开3.0cm时,行L2~3间隙行针内针法穿刺,罗哌卡因0.15%,2ml蛛网膜下腔给药,硬膜外置管接电脑泵行病人自控镇痛。B组同R组操作,蛛网膜下腔给0.15%布比卡因。记录蛛网膜下腔给药后,产妇宫缩情况,产程经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产妇的一般情况,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感觉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组间无显著差异分娩方式,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有显著差异。结论0.15%罗哌卡因用于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好于0.15%布比卡因,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例ASAI-Ⅱ级足月单胎初产妇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例条件相近但不给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宫口开大至3~4 cm时进行CSE操作,蛛网膜下腔注入0.2%罗哌卡因1.5 ml(3 mg)。在腰麻后40 min行PCEA镇痛,注入0.1%罗哌卡因与芬太尼2μg/ml混合液,基础输注速率6ml/h,单次PCA3 ml,锁定时间10 min。宫口开全时停泵。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评估镇痛情况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观察并记录产妇生命体征、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均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两组产妇活跃期时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的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CSEA分娩镇痛时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且不影响产程和母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