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久泻必虚”之说由来已久,滥用补益固涩之弊日甚一日。诚如徐灵胎评《临证指南医案·泄泻门》所云“若滥加人参、五味,对正虽虚而尚有留邪者,则此证永无愈期。”久泻亦肠间病,肠为腑属阳,腑病多滞多实,故久泻多有滞,滞不除则泻不止。当取《内经》治疗久病的“雪污”、“拔刺”、“决闭”、“解结”之义,首重通降,庶无留邪之弊。兹根据个人的临证体验。述之于次。 相似文献
3.
4.
5.
郁晓维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和教学工作30余年,对中医儿科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咳嗽、泄泻等体会颇深。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在急性咳嗽、泄泻之后往往会正气受损,邪气留恋,形成虚实夹杂之势,而导致久咳久泻迁延难愈。笔者有幸师从郁教授临证学习,深感其治疗久咳久泻辨证用药多有独到之处,现就郁教授治疗小儿久咳久泻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泄泻,有暴泻和久泻之分。一般而言,暴泻属实,久泻属虚。但也有一些实证久泻,因失治、误治令由实证久而转为虚实夹杂之证。临床上久泻亦应审证求因,据因论治。本文报告了湿热久泻、由积致久泻、由虫致久泻、气郁致久泻、血瘀致久泻等5例实证久泻,审因论治,疗效均好。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自拟久泻散治疗婴幼儿久泻卢剑杰河南省郾城县召陵乡卢庄光明中医诊所(462321)婴幼儿久泻多是其泄泻失治误治之后遗症。临床上以便频量多、厌食哭闹、尿少、神疲体倦、面黄白消瘦、日久不愈为特征。延迁日久极易变为慢脾风、疳症之患。笔者总结前贤经验并参以个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久泻万应散治疗小儿久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03例口服自拟久泻万应散,每4小时1次;对照组85例常规服用思密达、鸡内金片、次碳酸铋等,均1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12%、88.1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久泻万应散治疗小儿慢性久泻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17.
18.
小儿泄泻是儿科常见病之一,若迁延日久,常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病。治小儿泄泻之法,前人论之甚详,至于小儿久泻伤阴,论述较少,而临床上却并非少见。其症状为泄泻日久不愈,质稀如水,色黄浑浊,小便短少,皮肤干燥,眼眶凹陷,烦躁不安,低热,口渴引饮,齿干唇红,舌红绛无津或起芒刺,脉数无力等。倘治不得法,则可形成阴津枯竭,阴阳两伤,以致变生慢惊风,甚则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9.
20.
久泻是临床上较难治的疾病 ,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中医认为其常见病机为脾气虚、脾阳虚、脾肾阳虚、或肝脾不和 ,我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发现有部分长期腹泻病人用传统的健脾益气 ,或温补脾肾 ,疏肝健脾等方法而疗效不佳 ,经用益气敛肝而见卓效。1 临床资料主要症状为泄泻反复难愈 ,下腹轻微隐痛或不痛 ,时有坠胀 ,大便稀溏 ,次数不等 ,食少纳呆 ,食后欲泻 ,精神不振 ,形体消瘦 ,倦怠无力 ,情绪多抑郁、善太息 ,舌质淡白或边有齿痕 ,脉沉虚弱无力。1 .1 治疗方法 益气敛肝止泻。1 .2 药物组成 黄芪 50 g、白芍 30 g、炒薏米30 g、茯苓 2 0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