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估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反复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并采用NCPAP治疗的原发性反复呼吸暂停早产儿28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回顾性方法将2008年前收治的未采用NCPAP治疗的原发性反复呼吸暂停早产儿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气情况、呼吸暂停持续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1h后治疗组动脉血酸碱度(potential of hydrogen,pH)、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ressure,Pa0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aC0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呼吸暂停持续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是一种安全、相对简单和非侵人性技术,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反复呼吸暂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无创辅助通气模式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治疗效果,探讨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优化方案。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0例胎龄≤34周的呼吸暂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病例资料,将患儿分为N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组(n=44)和NIPPV序贯N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组(n=46)。采用t 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检验等,对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呼吸暂停疗效、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NIPPV序贯N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组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N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创通气失败及相关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喂养不耐受、鼻损伤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采用NIPPV序贯NCPAP的通气模式,较传统单用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缩短治疗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相对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62例反复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随机分成NCPAP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CPAP治疗,对照组则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临床疗效。结果 NCPAP治疗组患儿在治疗4h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二氧化碳(PaCO2)出现改变,氧合指数(OI)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h后,PaO2、PaCO2和OI等指标,与开始治疗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显效21例,有效6例,总有效27例;对照组中显效12例,有效5例,总有效17例,二组治疗效果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能更好改善肺的氧合功能,疗效显著,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目的为探讨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相比单纯药物疗法、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疗效,并评估其对早产儿住院期间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该院确诊为胎龄37周以下发生呼吸暂停的早产儿75例,将其分为药物组(氨茶碱联合纳洛酮)、NCPAP组和机械通气组。其中药物组静脉应用氨茶碱联合纳洛酮、俯卧位、吸氧等处理,NCPAP组选用德国公司生产的stephenCPAPsystem,机械通气组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应用48h后3组继续采用原药物组相同药物治疗。并记录此时呼吸暂停的次数为疗效评定结果。结果药物组中显效8例,有效6例,总有效14例(56%)。NCPAP组中显效15例,有效4例,总有效19例(76%)。机械通气组中显效16例,有效6例,总有效22例(88%)。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比较,机械通气组均高于药物组(P<0.05);而NCPAP组与机械通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病情加重需改用或再次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3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相比NCPAP并无明显优势,但对比单纯药物治疗有更好效果,相关并发症也无明显增加。NCPAP仍可能为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4):323-326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3例呼吸暂停早产儿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8)。对照组患儿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2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0 d;治疗10 d后,2组中治疗无效的患儿给予氨茶碱或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药物联合NCPAP治疗前及治疗2 h后血气分析指标、NCPAP使用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单纯药物治疗10 d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31.43%(11/35)、68.42%(26/38);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975,P<0.05)。药物联合NCPAP治疗10 d后,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83%(17/24)、100.00%(12/12);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45,P<0.05)。药物联合NCPAP治疗前2组患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酸碱度(p H)、动脉血氧分压(Pa 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2 h后Pa CO)2降低,Pa O)2和p H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2 h后观察组患儿Pa CO)2降低,Pa O)2升高(P<0.05)。观察组患儿NCPAP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心动过速、精神异常、喂养不耐受、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分别为34.3%(12/35)、31.4%(11/35)、28.6%(10/35)、22.9%(8/35),观察组患儿心动过速、精神异常、喂养不耐受、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分别为13.2%(5/38)、10.5%(4/38)、7.9%(3/38)、5.3%(2/38),观察组患儿心动过速、精神异常、喂养不耐受、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552、4.876、5.322、4.771,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间断应用CPAP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反复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间断应用CPAP,观察呼吸暂停发作的改善状况。结果 24例早产儿呼吸暂停发作停止,痊愈出院,治愈率达85.7%。使用CPAP时间,每次最短2h,最长8h,平均6.4h,累积使用CPAP最短11h最长62h, 平均45.6h,未出现毒副作用。结论 反复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间断给予CPAP供氧,能较好控制呼吸暂停的发作,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 (Apneaofprematurity ,AOP)的疗效。 方法 设两组 ,其他治疗相同。对照组AOP时托背、弹足底 ,治疗组应用CPAP辅助呼吸。结果 治疗组SaO2 、PaO2 明显高于对照组 ,PaCO2 低于对照组 ,AOP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CPAP是早产儿AOP有效的呼吸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9.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
目的:比较呼吸暂停早产儿应用经鼻双水平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80例需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暂停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给予经鼻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气管插管情况、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总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期间气漏、鼻压伤、气胸、颅内出血、腹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效果更佳,可降低患儿气管插管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鼻塞式CPAP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呼吸暂停早产儿应用鼻塞式CPAP治疗,观察呼吸暂停的改善情况。结果:30例早产儿呼吸暂停治愈20例,好转6例,有效率为86.6%,无效4例,无效率为13.4%。使用CPAP最短的时间为4h,最长61h,平均51h。未出现副作用。结论:药物治疗无效的早产儿呼吸暂停应用鼻塞式CPAP治疗,能较好地控制呼吸暂停的发作,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非侵入性呼吸支持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非侵入性呼吸支持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胎龄≤35周,且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诊断标准的82例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尽早给予NCPAP支持,若失败则改用NIPPV支持,必要时使用Ps或机械通气。结果82例观察对象全部使用了NCPAP,其中19例因效果不明显改用了NIPPV,66例使用了Ps;72h内无一例使用有创机械通气,但有4例患儿后期因合并院内感染或BPD使用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82例中1例因先天性肠闭锁于生后第二天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因经济原因于第2天签字出院,其余80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无创呼吸支持用于治疗早产儿NRDS疗效肯定,部分患儿如果尽早使用NCPAP或NIPPV,可以不使用PS。因无创呼吸支持经济便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间断并延缓撤离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接受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胎龄27+0~31+6周、出生体重<1 500 9、中-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早产儿92例,随机分为间断并延缓撤离组(n=47)和直接撤离组(n=45),做2年期前瞻性研究.两组均先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撤离呼吸机后接受nCPAP,待病情允许分别实施间断并延缓撤离和直接撤离nCPAP.比较两组撤离nCPAP失败率、再插管率、BPD发生率,以及接受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间断并延缓撤离组较直接撤离组撤离nCPAP失败率降低(8.5% vs.24.4%;x2=4.277,P<0.05),再插管率降低(4.3% vs.17.8%;x2=4.339,P<0.05),接受氧疗时间缩短[(19±3)d vs.(21±3)d;t=3.356,P<0.05],住院时间缩短[(42±3)d vs.(44±3)d;t=2.99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PD发生率降低(8.5% vs.17.8%;x2=1.741,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接受nCPAP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采用间断并延缓撤离nCPAP失败率低,能减少再插管机会,能缩短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70-73
目的 研究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6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7例呼吸暂停早产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9例,对照组患儿采取CPAP治疗,实验组患儿采取BiPAP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显效、有效、无效情况,检测并记录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酸碱度等血气分析指标并记录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儿治疗显效率(56.41%)、无效率(10.26%)和总有效率(89.74%)明显优于对照组(31.58%、31.58%、6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血氧饱和度(0.92±0.10)、动脉血氧分压(81.75±18.45)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5.68±13.83)mmHg和酸碱度(7.33±0.06)明显优于对照组[(0.85±0.09)、(72.38±20.16)mmHg、(48.61±11.52)mmHg、(7.29±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2.82%),与对照组患儿(23.6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传统治疗方式,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能够有效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改善患儿各项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国产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5例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分为对照组38例及治疗组47例,对照组给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组给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珂立苏联合应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5.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小时两组患儿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0.01),但治疗组患儿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和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肺部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3.40%(11/47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74%(17/38例,P<0.05).结论 国产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气指标,缓解临床症状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54-57+61
目的 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作为早产儿气管插管拔管后无创呼吸支持模式的临床应用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NIPPV组(n=32)和NCPAP组(n=33),观察两组撤机失败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无创后吸氧时间及总用氧时间,同时检测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和氧合指数(OI),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NIPPV组和NCPAP组撤机失败率、无创后吸氧时间和总用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无创呼吸支持时间为2(1,3)d,明显短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前后PaO_2、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治疗后12 h、24 h OI分别为(240.100±31.140)%和(260.040±38.890)%,明显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NCPAP,早产儿气管插管拔管后应用NIPPV可缩短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 SIMV)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AOP)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n SIMV模式治疗AOP早产儿共22例,与既往应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模式治疗的AOP早产儿共22例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气指标、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变化。结果经n SIMV模式治疗的婴儿每小时呼吸暂停发生频率以及心率下降频率比经n CPAP模式治疗的早产儿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n SIMV组需气管插管行呼吸机通气的比率(9.1%)、CO2潴留比率(4.5%)和胃肠道并发症比率(4.5%)明显低于n CPAP组(27.3%、18.2%和1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n SIMV能更有效地对AOP早产儿进行呼吸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对在NICU住院的12例RDS和20例不同原因引起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使用N-C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胸片及呼吸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32例患儿使用N-CPAP治疗后,临床症状、呼吸功能指标均有改善,12例RDS患儿治疗后胸片透亮度有明显增加。结论:带有空氧混合器、加温湿化器的N-CPAP治疗早产儿RDS和新生儿呼吸衰竭有明显的效果,是基层医院新生儿科常用的简便、易行、无创、经济、安全、有效的呼吸支持设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呼吸支持方法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并分析引起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其中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患者(NIPPV)34例,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NCPAP)患者30例,观察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转机械通气率,并分析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1)应用NIPPV患儿与应用NCPAP患儿血气分析对比:NIPPV组患儿治疗1 h、12 h后血pH值及PO2明显高于NCPAP组(P〈0.05),PCO2及FiO2明显低于NCPAP组(P〈0.05)。(2)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转机械呼吸治疗率比较:NIPPV组患儿出现腹胀及转机械通气治疗率明显低于NCPAP组(P〈0.05)。(3)新生儿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出生体重及最高A-aDO2为新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0.003和0.011,OR值分别为0.992和1.073。结论:NIPPV对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效果更好,出生体重及最高A-aDO2为新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给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治疗联合双水平持续正压通气(BiPAP)对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的影响,阐明BiPAP在早产儿NRDS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0月诊断为新生儿NRDS并给予InSurE治疗的早产儿95例。早产儿中2013年1月31日前入选的早产儿呼吸策略为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 nCPAP),设为对照组;2013年2月1日后入院早产儿开始使用BiPAP,设为BiPAP组。比较2组InSurE失败率、InSurE失败后1周内需再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比率、无创和有创呼吸机持续时间、常压氧疗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 2组患儿的性别和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对照组与BiPAP组间的InSurE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5),但BiPAP组1周内重新机械通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③ 秩和检验分析,BiPAP组的无创呼吸机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同时BiPAP组的有创呼吸机持续时间、总常压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1);④ 临床并发症,BiPAP组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iPAP可明显减少InSurE失败后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的使用,从而减少氧中毒和气压伤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和比较不同呼吸末正压(PEEP)水平的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6例出生后发生反复呼吸暂停且胎龄≤34周的早产儿实施NCPAP治疗.患儿根据PEEP的不同设置分为低(2~3cmH20)、中(4~6 cmH20)、高(7~8 cmH20)PEEP组.观察和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6例患儿中共65例进入结果分析.低、中、高PEEP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7.1%、92.3%和91.7%,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产儿的百分比分别为42.9%、7.7%和8.3%;统计学分析表明,中、高PEEP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低PEEP组,而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产儿的百分比明显低于低PEEP组(P<0.05).高PEEP组气漏发生率为33.3%,明显高于低、中PEEP组的0%和7.7%(P<0.05).结论 当PEEP设置在4~6 cmH2O时,NCPAP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