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脾主五脏之气"反映脾对机体的整体与系统调控,体现以脾为核心的整体观和系统观。整体上,"脾主五脏之气"在生理观、病理观、发病观与治疗观、养生观等体现脾在五脏中的核心与主导地位。系统上,从脾-心、脾-肺、脾-肝、脾-肾、脾-胃、脾-脑等系统阐释脾与脏腑的相关性及其主导地位,为"脾主五脏之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讨论老年治脾的缘由及病机,探讨了补脾诸法与老年虚证的关系,提出补气健脾、升陷益脾、引血归脾、除湿运脾、消中启脾、开胃醒脾、和中调脾、温中补脾、温肾暖脾、疏肝实脾、节食寿脾、小劳行脾、清心养脾等为治疗老年病的法则,并列举相应的治疗方药,为老年病从脾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给老年病的防治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实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声生教授临床善从脾论治病证,提出脾以气虚为本,以气郁为先,以气滞为渐,以湿困为标,以气机升降失司为常态,将治脾诸法统称为"理脾法",提出理脾以理气为核心,理脾之功能,理气血阴阳之虚实,理脏腑之寒热,故理脾以补脾气为基础,配合疏肝行气、消积导滞、运脾化湿、芳香醒脾诸法,旺脾以恢复脾脏功能,斡旋中焦以调畅全身气机。依据张教授"脾为之使""脾阴""脾劳""醒阳""脾之阴火"等观点,归纳其理脾十法,即补脾气、滋脾阴、温脾阳、升脾气、醒脾困、运脾滞、消脾积、化脾湿、泻脾热、固涩法。从理脾法定义、重要性及内涵,阐述张声生教授理脾法临证策略。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医藏象学说和“象思维”理论,结合脏腑解剖、生理功能、病理特点探讨脾之具象、外象、意象、原象、病象的属性与特点。考脾之名“脾”“裨”“散膏”“膵”等,辨脾之实为胰腺与现代医学脾之总提;考脾之形态与解剖“扁似马蹄”“形如刀镰”“脾与胃以膜相连”,辨脾之原始特征;考脾之五色、五液、五志、五神,辨脾之现象特征;考脾之“牝藏”“至阴”“孤脏”五行“谏议之官”,辨脾之本源实体;考脾之静兼、运化、燥湿,辨脾之物用整体;考脾病、脾急,脾经之病,探讨脾之病变规律,辨胰腺肿瘤“积聚”“痞气”“伏梁”之病变部位。依据“候之所使,道之所生”的内经思维方式,五维一体阐释脾(中医学)、胰腺(Pancreas)、脾(Spleen)的区别联系,并考辨脾之藏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21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例以腹痛为主要症状,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18例(脾修补术3例,脾全切加自体脾移植术11例,单纯脾切除术4例)。治愈20例,死亡1例。结论:外伤性脾破裂诊断较易,腹腔穿刺、B超等能提高脾破裂诊断率。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实行脾全切加自体脾组织移植术是基层医院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交通伤所致腹部闭合性脾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88例交通伤所致腹部闭合性脾破裂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交通伤所致腹部闭合性脾破裂患者中,单纯脾破裂38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50例.入院时合并休克66倒.行全脾切除术23例,脾修补18例,脾部分切除19例,脾动脉结扎2例,脾切除自体脾片大网膜移植术16例,保守治疗10例.治愈87例,死亡1例,治愈率98.8%.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建立深浅静脉通路,快速补液防治休克是抢救腹部闭合性外伤脾破裂的首要环节,特别要重视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尿量变化.在多发伤的诊治中,尽早确定有无脾破裂存在,优先处置危及生命的损伤,一旦确诊为严重脾破裂,应积极手术治疗,在保障生命的前提下,尽量保脾治疗或行脾修补术、脾部分切除,脾动脉结扎或脾移植术,以最大限度保留脾功能.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526-2527
脾主升清在脾运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通过化生气血使脾气充足而能统血。在脾病的辨证中以食积蕴脾、痰湿困脾和瘀血积脾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为实证。该文试从脾失升清导致食积实证、痰湿实证、瘀血实证3个方面来分析脾失升清与脾实证的关系,这对于脾实证的病机认识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认为“肝之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实脾”并非单纯补脾,还应包括清脾、温脾、顾脾等,补脾仅仅是“实脾”的一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性脾破裂32例保脾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18例行修补缝合术,9例行脾部分切除术,5例行脾动脉结扎+脾部分切除术。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术后恢复劳动能力,无感染易感性增加。B超检查脾动脉结扎者无脾梗死情况。结论:对部分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综合运用保脾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网兜式补脾法"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脾破裂患者34例,运用"网兜式补脾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成功保脾32例。结论 "网兜式补脾法"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价格低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1.
陶宁  汪翼  王毅 《环球中医药》2013,(Z2):44-44
目的探讨院前急诊在脾破裂保脾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17例脾破裂保脾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内科保守治疗、脾动脉栓塞、射频辅助保脾手术三种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117例脾破裂患者,保脾率97.4%。结论该组资料显示,对于脾破裂正确的院前分诊决策有助于提高脾破裂患者保脾成功率。进一步的量化指标研究能够为院前分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网兜式补脾法"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脾破裂患者34例,运用"网兜式补脾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成功保脾32例。结论 "网兜式补脾法"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价格低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3.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整理归纳肝病传脾的证型有肝蕴湿热犯脾、肝郁湿阻乘脾、肝旺气滞耗脾、肝火灼津伤脾、肝血瘀结阻脾、肝阴亏损及脾、肝之寒湿困脾、肝滞痰凝呆脾等。而应对各证型的综合性治法有醒脾和胃清肝邪、扶脾化湿疏肝气、健脾益气抑肝木、资脾润燥降肝火、护脾和络祛肝瘀、滋脾养阴柔肝体、温脾散寒利肝湿、运脾化痰消肝积等八种,并附病案说明。  相似文献   

14.
胡斌  马巧琳 《河南中医》2008,28(9):33-34
孙玉信主任医师从脾主运化、脾主肌肉、脾治中央等方面探讨脾与腰痛的关系,提出"从脾论治腰痛"的观点并指导临床,疗效满意。当今坐位为主的脑力劳作形式大量增加,"久坐伤肉"(脾主肌肉),"思虑伤脾","从脾论治"对腰痛等腰椎疾病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于《金匮》第1条所提“肝病实脾”的法则,历来医家都把“实脾”之“实”字当作动词来理解,这样就容易把“实脾”理解为“补脾”,补脾虽然是实脾的重要方面,但并非实脾之全部,并不能完全揭示“实脾”的本质,难以正确指导临床.笔者认为“实脾”之“实”在此应当是名词使动用法,“实脾”即“使脾脏实”之意,凡是可以使脾气旺盛,脾脏捷运,脾不受邪的治疗方法都属于“实脾”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通过对中医“思”“意”的古今释义及“脾主思、脾藏意”的理论分析,探讨了“思伤脾,脾失藏意”的致病作用,认为脾主情感之思,脾为意之宅也,脾运健旺,水谷精微充足,则脾主思藏意的功能发挥正常;若思虑纷纭,脾之精气不足,则不能养意而致痴呆、不寐、情志疾病等。提出以“思伤脾,脾失藏意”作为契入点开展对中医神经系统疾病及情志疾病深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脾火亦称“脾热”,多指脾脏实火。脾火性热为阳邪,由气机郁滞及脾阳气盛所生,火热蕴结于中焦,向四周蒸腾。脾火与饮食及情志等因素有关,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具有脾火证素的人群越来越多,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脾居中央,脾火旺盛,其升清降浊和津液代谢功能失常是发生高血压的关键病机。从脾火与高血压病因病机的关系出发,重视清热泻脾法的应用可从根本上缓解脾火所导致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脾大、脾功能亢进症(简称“脾亢”)是由于肝硬化后血液回流受阻,长期脾窦淤血,脾内纤维组织增生和脾髓细胞增生,从而导致脾脏吞噬清除血细胞的功能增强引起的病症。其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脾大和单系多系血细胞减少,脾功能亢进增加了患者感染及出血的概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矫增金  陈民 《光明中医》2014,(9):1807-1808
肝脾不调为临床常见证,肝脾两脏功能上常相互影响,肝病及脾,脾病亦可及肝。本文基于肝、脾各自生理病理特点,将肝脾不调具体分为四证,并进行简要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20.
张召杨  孙增涛  刘南飞  王霖  郭思佳 《陕西中医》2020,(11):1623-1626,1631
肺与脾生理病理关系紧密。生理上,脾与肺在五行中母子相生,它们共同维持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输布全身津液,它们经脉相联; 病理上,脾与肺相互影响。病机上,饮食不节、痰湿内生、内外合邪、脾胃不和均影响到肺或脾,进而肺脾均病。临床上常见肺脾症状相兼出现的疾病,并且相互影响加重病情,西医对此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中医根据肺脾相关理论,治疗上采用肺脾同调的治疗原则,理肺时不忘补脾,补脾时还须理肺。经典名方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麦门冬汤、参苓白术散、升降散均采用了肺脾同调的组方原则,疗效甚佳。本文将从中医肺脾相关理论出发为治疗肺脾相兼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