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结肠癌患者106例,均进行MSCT检查,同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MSCT诊断T分期与病理结果的Kappa值为0.650(P0.05);MSCT诊断N分期与病理结果的Kappa值为0.810(P0.05);淋巴结有转移的平扫和增强CT值分别为(39.40±5.11)Hu和(68.80±6.10)Hu,明显高于淋巴结无转移(P0.05),MSCT诊断共有30例有远处转移,其中肝脏转移28例,1例肺转移,1例骨转移,诊断准确率为100.00%;右半结肠病变和左半结肠病变肝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转移患者中,右半结肠病变患者转移病灶右叶分布比例为81.82%,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病变患者(P0.05)。结果表明,MSCT在结肠癌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较准确确定肿瘤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螺旋CT与MRI在判断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分期与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和MRI检查,以临床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者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及分期诊断符合率、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及预判淋巴结分期的能力。结果 80例患者手术共发现982枚淋巴结,其中N_0期61例,共738枚淋巴结,N_1期10例,共132枚淋巴结,N_2期9例,共112枚淋巴结。术前CT/MRI淋巴结分期诊断符合率与手术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74,P=0.000),MRI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满意(Kappa值=0.785,P=0.000),两者在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MRI预判结直肠癌淋巴结分期的AUC为0.884、0.960。结论螺旋CT与MRI对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分期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均良好,两者分期诊断符合率、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相当,MRI预判淋巴结分期能力较CT更优。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充气螺旋 CT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结直肠充气螺旋CT扫描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从1998年8月至2002年12月,对术前64例经结肠镜活检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结直肠充气,然后行螺旋CT扫描,采用Dukes分期法,将螺旋CT分期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结直肠充气螺旋CT图像能清晰地显示全部结直肠肿块,对浆膜层浸润的敏感性为95.2%(40/42),特异性为40.9%(9/22),准确性为76.6%(49/64);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性为75.0%(15/20),特异性为90.9%(40/44),准确性为85.9%(55/64);总的分期准确性为64.1%。结论结直肠充气螺旋CT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成像在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实验组术前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明确肠系膜上血管及其分属支走行;常规组术前不行血管成像,均行腹腔镜辅助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对比两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术后3年生存率等。结果:56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理分期(TNM分期)、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意外损伤血管数量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年生存率为64.29%(18/28),常规组为57.14%(1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前行血管成像,利于指导手术操作,可避免血管意外损伤,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增加了手术效率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结肠癌根治术中运用纳米碳示踪剂标记结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可行性、准确性.方法 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于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行根治性切除的63例结肠癌患者作为实验组,于根治术中向癌周注射纳米碳注射液共1 ml(50 mg)进行SLN标记显像,分别记录SLN数目及未染色淋巴结数目,术后行病理学检查;选取同期行根治性切除手术中未进行纳米碳示踪剂标记的结肠癌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验组63例通过注射纳米碳共检出淋巴结1640枚,平均每例26.0枚,SLN检出率100%,获取纳米碳染色淋巴结481枚,平均每例7.6枚.其中发现有淋巴结转移者31例,共发现转移淋巴结198枚,平均每例3.1枚.其中纳米碳染色转移淋巴结34枚,黑染度为17.2%.在获取淋巴结总数和转移淋巴结数目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P=0.001).SLN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预测的灵敏度为52%,准确性为76%,特异性为100%,假阴性率为48%.剔除实验组中23例T4期患者,40例T分期在T1 ~3的患者SLN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预测的灵敏度为79%,准确性为90%,特异性为100%,假阴性率为21%.结论 通过术中注射纳米碳标记SLN检测,能明显提高结肠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提高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探讨乙肝肝硬化继发小肝癌应用磁共振成像和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诊断价值。2017年5月—2018年3月,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80例,病灶104个,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按照病灶直径大小分为小肝癌组(1~3 cm)和微小肝癌组(1 cm)。其中小肝癌组病灶70个,微小肝癌组病灶34个,均予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检出准确性,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小肝癌病灶应用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观察小肝癌/微小肝癌的多排螺旋CT及MRI的表观特征。结果显示,小肝癌病灶70个,CT扫描检出病灶53个(75.7%),MRI检出病灶67个(95.7%),MRI的小肝癌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微小肝癌病灶34个,CT检出病灶22个(64.7%),MRI检出病灶32个(94.1%),MRI的微小肝癌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小肝癌组时,检出率最低为CT平扫(60.0%),检出率最高为CT动脉期(72.9%);MRI检查时,检出率最高者为LAVA动脉期(88.6%);微小肝癌组MRI病灶检出率最低为LAVA平衡期(52.9%),检出率最高为LAVA动脉期(85.3%),CT检查微小肝癌组检出率最低为CT平扫(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主要为低密度病灶,其中小肝癌21个,微小肝癌8个,二者均未见高密度病灶;CT动脉期主要为高密度病灶,其中小肝癌44个,微小肝癌10个;门静脉期主要为低密度病灶,其中小肝癌40个,微小肝癌10个;平衡期主要为低密度病灶,其中小肝癌43个,微小肝癌13个;MRI T2WI序列主要为高信号病灶,其中小肝癌56个,微小肝癌27个,未见低信号病灶;DWI序列主要为高信号病灶,其中小肝癌56个,微小肝癌26个;IN-PHASE序列主要为低信号病灶,其中小肝癌49个,微小肝癌16个;OUT-PHASE序列主要为低信号病灶,其中小肝癌46个,微小肝癌15个;LAVA平扫主要为低信号病灶,其中小肝癌49个,微小肝癌16个;动脉期主要为高信号病灶,其中小肝癌50个,微小肝癌25个;门静脉期主要为低信号病灶,其中小肝癌47个,微小肝癌20个;平衡期主要为低信号病灶,其中小肝癌51个,微小肝癌14个。结果表明,微小肝癌及小肝癌进行MRI检查的检出准确性更高,其中MRI容积快速三维成像动脉期对小肝癌的检查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在结肠癌并肠梗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03—2017-07间在兰考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5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均先后行X线及CT超声检查。以手术或肠镜所见及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符合率和病因检出率。结果 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及病因检出率(93.85%、100.00%)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64.62%、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显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可清晰显示结肠癌并肠梗阻的征象,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病因检出率,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ucleoli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结肠癌病理组织标本70例(结肠癌组)和本院病理科既往收集的20例正常结肠组织(正常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利用统计软件SAS9.1,分析Nucleolin蛋白与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阳性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70例结肠癌组织标本中,Nucleolin蛋白阳性表达54例(77.14%),正常组阳性表达2例(10.00%);结肠癌组Nucleol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33,P0.05)。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不同Dukes分期、不同浸润深度的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Nucleolin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病灶最大径的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Nucleolin蛋白阳性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ucleoli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并且与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T3期直肠腺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征象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为患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间收治的62例T3期直肠腺癌患者临床诊疗情况,分析患者影像学征象,比较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的差异,并将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结果 62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患者为23例,转移率为37.1%。在对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后显示,淋巴结转移患者病变厚度以及病灶与腹膜反折关系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变长度、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绕肠周径以及亚分期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淋巴结转移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病变厚度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MRI影像征象中病变厚度可对T3期直肠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有利于提高患者淋巴结转移准确性,从而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联合X线平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本院1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分别接受双排螺旋CT及X线平片检查,统计双排螺旋CT诊断分型情况和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双排螺旋CT及X线平片单独与联合诊断价值。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双排螺旋CT对极外侧型、椎间孔型、旁侧型、中央型诊断符合率分别可达81.82%、85.71%、95.45%、100.00%;双排螺旋CT及X线平片联合诊断对不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符合率(100.00%)高于双排螺旋CT(69.47%)及X线平片(41.98%)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排螺旋CT及X线平片联合检查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及早制定有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可靠、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低张水灌肠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分期准确性,寻求一种准确度较高的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结肠癌病人77例行低张水灌肠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根据CT扫描结果对患者肿瘤进行分期,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并在检查1周后完成手术治疗。判断病例结肠癌类型、肿瘤分期,并与手术病理检查进行比对,得出检出率,此外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存活率进行评价。结果 CT表现为肠壁硬化,腔内缺血强化增强,浆膜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模糊。CT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敏感度为100%,对T期、N期及M期的分期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行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存活率达81.82%,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结论低张水灌肠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应用于结肠癌分期诊断准确度高,对制定有效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高分辨率磁共振(MRI)技术对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前分级、分期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的93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诊断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6人,采用CT扫描分析诊断方式;实验组47人,采用MRI扫描及后处理分析诊断方式。对比两者的诊断性指标,以及在直肠癌各期的诊断准确度。结果对比两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这3项诊断性能指标,实验组检查的敏感性为89.36%,准确性为93.62%,对照组的敏感性为60.87%,准确性为67.39%,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直肠癌各期诊断准确率,实验组总准确率高达91.5%,而对照组仅为65.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对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前分级分期的诊断效果相较CT扫描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直肠癌各期的诊断准确率都明显高于其他诊断方法,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18F-FDG PET/CT(PET/CT)与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NM分期进行对比研究,以期更客观地评估术前分期,指导治疗.方法 对术前行PET/CT检查的39例及MSCT检查的40例进展期胃癌,分别进行术前TNM分期,将检测结果与术中所见及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PET/CT对原发灶、区域淋巴结、N3转移淋巴结的准确率分别为92.3%、66.7%、100.0%;而MSCT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2.0%、50.0%、62.5%.结论 (1)PET/CT和多层螺旋CT对原发灶、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都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广泛且费用远低于PET/CT,是首选的检测手段;(2)PET/CT对N3转移淋巴结、远处转移灶检测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的术前分期,指导治疗;(3)由于PET/CT也存在一定假阴性,结合腹腔镜检可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术.  相似文献   

14.
孙健  林峥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8,27(11):1491-149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AP组,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6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7例]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期证实非胰腺炎、胰腺正常的40例作为对照研究对象(对照组),对比两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并根据AP患者病情进行分层分析;以临床确诊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AP的临床价值。结果:AP组BV、BF、MTT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P组的P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患者的BV、BF测定值均显著低于MAP组患者(P0.05);SAP组和MAP组的PS值、M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最终确诊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AP患者的灵敏度为91.11%,特异度为92.50%、漏诊率为8.89%,误诊率为7.50%。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BV、BF参数较正常胰腺组织降低,并且与胰腺炎病情有关,对AP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MSCT)和经直肠超声(TRUS)对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09年1~5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住院的直肠癌患者,术前使用MSCT和TRUS进行T分期和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纳入患者81例.在评估局部浸润方面,MSCT的准确度为77.78%(63/81),TRUS为88.89%(72/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在诊断转移性淋巴结方面,MSCT的准确度为66.67%(54/81),TRUS为48.15%(3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 TRUS在评估直肠癌局部浸润深度上更为准确,但与MSCT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MSCT在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方面比TRUS更具优越性,但两者的准确性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CT对胃癌患者术前分期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182例胃癌根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行CT序贯腹腔镜检查对临床分期进行评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胃癌T分期诊断准确率:CT为80.77%(147/182),CT联合腹腔镜为91.21%(166/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胃癌手术N分期诊断准确率:CT为74.73%(136/182),CT联合腹腔镜为90.11%(16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胃癌手术TNM分期诊断准确率:CT为69.78%(127/182),CT联合腹腔镜为92.31%(16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胃癌TNM分期准确、有效,联合腹腔镜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肖胜  叶娟  郑黄华  熊浩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159-16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血肿患者共18例,本实验组18例以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在外院随机抽取对照组17例最终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以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诊断中各项指标情况以及诊断准确数据进行记录,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和计数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诊断准确率为98.1%,高于对照组75.2%的诊断准确率(χ2=15.34,P<0.01),且实验组在诊断过程中对各项指标检验的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t=1.6122,P<0.05)。两组数据均经SPSS18.0软件检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的能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对及时精确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在胃肠道肿瘤术前定位与分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对胃镜活组织检查确诊为胃癌的332例患者进行术前MSCT检查,比较C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2)对73例小肠肿瘤患者进行术前CT检查,比较小肠淋巴瘤和小肠癌在CT成像上的区别.(3)对228例经纤维结肠镜活组织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MSCT检查,采用x.检验分析结直肠癌的CT征象特点.结果 (1)MSCT能提供定位或重建胃周血管等更多信息,对胃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总体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2%(244/312)、67.3%(210/312)和93.8%(30/32).(2)MSCT检查小肠癌主要表现为包块和肠壁浸润性增厚,且肠壁增厚一般不出现分层,肠梗阻多见,但肠系膜淋巴结和后腹膜淋巴结肿大检出率低.小肠淋巴瘤的CT检查表现与小肠癌相反.(3)表面毛糙征与不均匀强化等CT征象对诊断结直肠癌有重要意义,增强后CT值测定有助于鉴别结肠炎性病变.结论 MSCT可在胃肠道肿瘤术前定位与分期诊断中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结合内镜检查更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比内镜超声及CT在食管癌、贲门癌术前进行T、N分期中的准确度,评价内镜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28例食管癌、贲门患者术前均行内镜超声扫描和CT扫描,并分别进行T、N分期,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两者分期的准确性有无差异,同时对比两者对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即真实性)的差异,判断内镜超声的应用价值. 结果 本组28例病例中,T分期准确率内镜超声为89.3%(25/28),高于CT的46.4%(1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1).N分期中,内镜超声与CT的准确率分别为82.1%(23/28)及50.0%(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5).对转移淋巴结的分组统计中,内镜超声与CT的准确率分别为88.7%及72.2%,有显著性差异(χ2=7.031,P=0.008,P<0.01).结论 内镜超声在食管癌、贲门癌术前分期中有重要作用,其T分期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CT扫描.以淋巴结短径、S/L(淋巴结短径/淋巴结长径)并结合淋巴结的超声显像特征进行分析,提高了判断淋巴结转移以及N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仿真内镜成像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纤维膀胱镜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患者75例.对患者术前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图像和仿真内镜图像进行分析,比较多层螺旋CT分期与病理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75例患者共发现病灶94个.螺旋CT分期:T1 26例、T2a 27例、T2b 13例、T3 12例、T4 16例;病理分期:pT1 28例、pT2a 24例、pT2b 14例、pT3 12例、pT4 16例.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膀胱癌准确率为89.4%(84/94);腔内息肉样病变,仿真内镜诊断敏感性96.6%(84/87);膀胱壁无蒂隆起性病变诊断敏感性为90.9%(10/11).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仿真内镜诊断膀胱癌分期准确率为94.5%(91/94),当肿瘤局限于膀胱壁内(≤T2b)时,诊断准确率为91.2%(51/56);肿瘤侵犯膀胱壁外结构时(≥T3),诊断准确率达100.0%(28/28).结论 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仿真内镜成像对膀胱癌术前临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