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益气补肾法治疗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 ,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以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 ,其神志清醒后多遗留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及口眼歪斜等。笔者近几年来运用益气补肾法治疗中风后遗症 ,疗效尚满意 ,兹举其中二例介绍如下。典型病例例 1 .李某 ,男性 ,58岁。患者平素头痛 ,耳鸣目眩 ,腰膝酸软 ,血压高。 1 997年 7月 1 0日在工厂劳动时于暴怒后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诊为脑出血。经抢救治疗后神志恢复清醒 ,但遗留半身不遂 ,伴头晕、耳鸣等症状。诊见患者右侧半身不遂 ,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象弦细。诊为中风后遗症 ,证…  相似文献   

2.
中风经过救治,生命体征稳定后多留有后遗症,如意识欠清、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笔者于2006年5月~2011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经上级医院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的中风后遗症患者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壮药酊联合手指点穴对37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不利、口舌喎斜等主要症状的疗效。方法将74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壮药酊联合手指点穴观察组37例,阿司匹林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照组37例,各组疗程均为3周,治疗1个疗程。观察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不利、口舌喎斜等主要症状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不利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药酊联合手指点穴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患者,在主要症状改善方面优于药物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贺建国 《新中医》2007,39(4):69-70
中风后失语是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临床上以舌謇语涩,言语不利,甚至不能发音为特点。本症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合称为中风后的三大顽症,往往久治不愈,给患者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笔者20余年来运用资寿解语汤加减治疗中风后失语。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经过救治之后留有的轻重不等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2010~2012年运用电针配合康复疗法对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患者恢复状况良好,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择2010~2012年在我院康复理疗科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不事,或口眼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罹此病后常常遗留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患侧肢体发凉、皮肤颜色紫暗喜温等后遗症,临床殊感棘手。五年来,我们运用自拟“汉瘫还元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尚称满意,现归纳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7.
李桃  冯潇斐 《湖南中医杂志》2014,30(3):85+87-85,87
中风后半身不遂,患侧肢体瘫软无力常导致患者基本的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且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针刺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其中的“醒脑开窍”针法是石学敏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目前应用较为广泛[1]。  相似文献   

8.
刘姝 《河北中医》2003,25(6):468-468
中风是以卒然昏倒 ,不省人事 ,伴口眼斜 ,语言不利 ,半身不遂为临床特征的疾病 ,起病急骤 ,证见多端 ,变化迅速。经治疗后 ,病情好转 ,乃致痊愈 ,但部分患者遗留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等后遗症。因此 ,提高中风病证的治愈率 ,减少病残越来越引起普遍重视 ,加强对中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无疑有益患者早日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因证施护在护理上应突出中医特色 ,避免不辨证笼统护理 ,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 ,以达到预期的施护效果。中风患者首先应辨别是中脏腑还是中经络 ,二者的施护措施不同 ,中经络者意识一般清楚。…  相似文献   

9.
曾红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5):333-333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疾患,也是中医内科常见病之一.我院近年收治中风患者4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风后遗症从瘀痰虚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一病,常常遗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后遗症,严重困扰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必须抓紧时间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中风是指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涡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涡、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中风后遗症是指急性期过后遗留下来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中医谓之"偏协"、"偏风"等。为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它不仅增加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且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  相似文献   

12.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喁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喁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中风后便秘是中风后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之一,表现为大便秘结不通,便质过硬,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在不用通便药时,完全排空粪便的次数显著减少等。  相似文献   

13.
中风后遗症的推拿治疗与家庭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功 《光明中医》2008,23(1):110-111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后的遗留症状,临床上以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肢体运动障碍为主要特点,俗称“偏瘫”、“半身不遂”。中风在我国发病率约120/10万,其中75%不同程度的丧失了劳动力。因其发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高,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随着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中风致残率却明显上升,不但使病人身心遭受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尽早对患者实施推拿治疗以及科学的家庭护理,可以使中风造成的残疾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14.
中风后遗症中医康复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急性期后,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角歪斜等后遗症,少数严重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深重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因此,如何帮助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的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中风后遗症康复期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5.
孙博  崔峰 《新疆中医药》2012,30(3):102-103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意外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均归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中风多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因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行善行数变的特点相似,故被称为中风。它的主要特征是卒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治疗过程中用药不当,患者将留下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状。此外,如果中风昏迷者不能在短期内恢复,就有复中的可能。这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因此,如何低成本治疗已经度过危急期中风患者,对于解除患者痛苦、降低经济和精神负担,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古代医家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深入探讨致病机理,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中风偏瘫辨证分型,逐步摸索出一个专门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中风在传统中医称为“卒中”,多发生在中老年气血亏虚时,中风患者依复凰陧度不同,会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症状。  相似文献   

18.
杨丽红 《光明中医》2007,22(5):F0004-F0004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证,是中医内科四大急症之一.几年来,我科收治中风患者百余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并配合辨证施护,减轻和减少了中风后遗症的发生,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逐步得到康复.  相似文献   

19.
中风证治从痰从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宗扬 《江西中医药》2007,38(11):45-45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喁)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喁)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故类比为中风.病发突然,故又称为"卒中",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梗死、面神经麻痹等疾病,可以归于中风一证进行讨论.本病急性发作以后,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口眼(喁)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风,即脑卒中,为突发性的急性脑血管病,多为高血压或脑血栓所引发。不少患者经救治后虽存活下来,但却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工作能力,表现为半身不遂、手足瘫痪、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通称中风后遗症。对于中风后遗症,中医有十分丰富的治疗经验,除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