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重复肾活检在儿童频繁复发性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儿童频繁复发性难治性肾病的病理类型变化情况。方法对30例用激素治疗不敏感且频繁复发的难治性肾病患儿进行重复肾活检,观察对比2次肾活检的病理类型变化及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第1次肾活检至重复肾活检的时间为2~67个月,平均24·5个月。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2例,继发性肾病8例。病理类型发生改变者11例,改变率为36·7%,复发次数最多9次,最少3次,平均3·5次。结论对临床治疗不敏感且频繁复发的难治性肾病患儿,如果临床疗效不佳,应调整治疗方法以观察疗效,在采用新的治疗方案后疗效仍不确切者,提倡尽早进行重复肾活检,以便及时了解病理类型的变化,从而及时调整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以及疾病的转归。方法统计分析2006年5月至2013年1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5例HSPN患儿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随访时间32~96个月。结果病理Ⅰ级26例(27.3%)、Ⅱa级23例(24.2%)、Ⅱb级3例(3.1%)、Ⅲa级35例(36.8%)、Ⅲb级8例(8.4%),未见Ⅳ级患儿。临床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的肾脏病理Ⅰ级8例(72.7%),孤立性蛋白尿和血尿、蛋白尿中病理为Ⅱ、Ⅲ级43例(74.1%),急性肾炎型和肾病综合征型中病理为Ⅲ级18例(69.2%)。6例重复肾活检病例中有3例病理改变明显加重,调整治疗方案,其余患儿转归良好。随访中发现12例患儿经糖皮质激素后出现高眼压。结论儿童HSPN以血尿和蛋白尿型及肾病综合征型为主,病理分型以Ⅱ级及Ⅲ级为主,但血尿、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型病理改变加重。有蛋白尿表现的患儿应动员其及早进行肾组织活检,对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的患儿应加强尿微量蛋白的监测。糖皮质激素所致高眼压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复发肾病综合征患者重复肾活检其肾脏组织学变化特点及其对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1例曾经标准糖皮质激素治疗完全缓解后复发并行重复肾活检患者的病理和临床资料,分析前后肾脏组织学变化与糖皮质激素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21例患者首次肾脏病理有IgA肾病10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0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共有9例患者肾脏组织学出现明显变化。重复活检有4例IgA肾病和1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亚型发生改变并伴有肾小管间质损害TIL分级改变,3例IgA肾病和1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出现TIL分级改变,12例无明显组织学改变。5例重复活检病理亚型改变的患者均出现糖皮质激素抵抗,无改变者1例。结论肾病综合征复发后应尽早重复肾活检,IgA肾病易发生肾脏组织学改变,易出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和糖皮质激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Ig A肾病患者重复肾活检的原因。方法:对比13例重复肾活检Ig A肾病患者2次肾穿刺前临床表现、两次肾脏病理结果以及肾穿后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析第2次肾活检的原因,总结Ig A肾病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第2次肾活检原因:13例患者中有11例因蛋白尿未缓解;2例出现急性肾损伤;1例患者病理类型发生改变。通过比较2次肾活检前后患者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治疗方案,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是:(1)感染:3例患者因不同部位的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丹毒各1例)后出现水肿加重,蛋白尿增多,以及肾功能受损;(2)出现急性肾损伤:2例患者服用成分不明的中药,出现急性肾损伤;(3)药物治疗不充分:第2次肾穿刺后,4例患者ACEI/ARB加大剂量,2例加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经随诊观察13例患者尿蛋白定量均有下降。结论:感染、急性肾损伤、药物治疗不充分可能是Ig A肾病治疗失败重复肾活检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墨  李秋  唐雪梅  王晓刚  吴道奇 《重庆医学》2005,34(12):1820-1822
目的了解早期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尿微量蛋白与不同临床类型的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将41例我院肾活检证实为HSPN的患儿,按不同临床类型、病理分型、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分组,并对各组微量蛋白(β2-MG、THP、IgG、Alb)进行比较。结果HSPN表现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7例(17.07%),血尿及蛋白尿11例(26.83%),急性肾炎型7例(17.07%),肾病综合征型16例(39.02%),所有病例伴有蛋白尿时IgG和Alb增高更明显。其中肾病综合征型有β2-MG、THP的显著异常;肾活检肾小球病理类型Ⅱ级19例(46.34%),Ⅲ级15例(36.59%),Ⅵ级7例(17.07%),肾小球病理类型的加重伴随间质损伤的加重(χ2=23.33,P<0.01),以及β2-MG、THP的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能反映HSPN各种临床及病理类型随肾小球病理损害的加重而小管间质病变加重,尿微量蛋白的排泄程度增加,可作为判断HSPN的病理损伤的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穿活检的病理、临床意义。方法:对61例肾活检组织进行HE、Masson、PASM光镜观察及免疫荧光镜观察。结果:61例肾脏疾病患者以男性略多(57.37%),患者中以(31~40)岁较多(34.42%)。本组患者病理分型以MsPGN为多(36.06%),其它类型比例较小。结论:肾脏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肾活检资料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93.44%),病理类型以MsPGN最多,临床表现以CGN最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肾小球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之间的联系,肾活检的并发症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及肾活检并发症。结果在176例肾活检病例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24例(70. 5%),继发性肾小球疾病46例(26.1%),小管一间质病变6例(3.4%)。术后并发症肉眼血尿5例(2.8%),大出血至尿路梗阻1例(0.56%),肾周围血肿14例(7.95%),腰腹痛28例(15.9%),尿潴留12例(6.8%),恶心、呕吐11例(6. 3%)。结论肾穿刺术并发症虽多,但大多可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极低。肾活检病理检查与临床密切配合,有助肾脏疾病正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三医院移植中心移植肾重复活检病例的主要病理诊断、病变和预后,为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1年5月—2017年5月同一移植肾3年内进行了重复指征性活检的37例移植肾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归纳病变数量较多的以及再次活检仍然存在病理改变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 32例患者进行了2次、5例患者进行了3次穿刺活检共79例次活检中,诊断结果显示疾病出现频次最多的依次为神经钙蛋白抑制剂(CNI)中毒37例次(46.84%)、肾小管间质性肾炎(TIN)24例次(30.38%)和急性排斥反应18例次(22.78%);37例患者中有24例前后2次或3次病理诊断完全或部分相同,其中重复频次最多的依次为CNI中毒12例次、边缘供肾8例次、TIN 7例次。结论 CNI中毒、TIN对移植肾的损害应受到重视,来自公民逝世后捐献的边缘供肾应用值得进一步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儿童紫癜性肾炎病理分级与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肾活检病理分级与临床表现及转归的关系。方法:分析86例HSPN患儿肾活检病理分级、临床分型及常规治疗转归结果,了解儿童HSPN肾脏病理分级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结果:86例中Ⅰ级12例(14%),Ⅱ级34例(39.5%),Ⅲ级23例(26.7%),Ⅳ级10例(11.6%),Ⅴ级5例(5.8%),Ⅵ级2例(2.3%)。临床分型依次是急性肾炎型26例(30.2%)、血尿和蛋白尿型21例(24.4%)、肾病综合征型16例(18.6%)、单纯性血尿型15例(17.5%),病理级别以Ⅱ、Ⅲ级为主;而少见的是急进性肾炎型3例(3.49%)、慢性肾炎型5例(5.81%),病理级别大多为Ⅴ、Ⅵ级。临床治疗痊愈42例,好转31例,进展7例,恶化6例,其中Ⅰ、Ⅱ、Ⅲ级痊愈及好转率较高,Ⅳ级以上痊愈、好转率明显降低,进展、恶化率明显增加。结论:HSPN患儿肾活检病理分级与临床分型有较好的相关性,病理分级随着临床症状及尿检、肾功等指标的加重而提高;临床上Ⅲ级以下病理级别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Ⅳ级以上的治疗效果,随着HSPN肾活检病理分级增高,临床治疗困难增加。  相似文献   

10.
<正>肾活检在诊断狼疮性肾炎(LN)中起到重要作用。组织学结果为治疗方案提供了基础。LN复燃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常常伴随着病理类型转换。但是LN重复肾活检的临床意义还存在争论。有些学者建议在诱导治疗或维持治疗后进行重复肾活检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应该只在有临床指征(如肾功能恶化,持续蛋白尿或血尿,怀疑肾病复发或发生病理转型)的情况下进行重复肾活检。来自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Greloni等人通过回顾性复习肾活检一次以上的患者的肾活检指征,  相似文献   

11.
6-巯基嘌呤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疗效与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儿童难治性肾病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激素耐药、激素依赖、频繁复发病例的总称,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6-巯基嘌呤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药物之一.国外有学者曾报道与泼尼松联合应用能减少肾病复发,延长缓解期.但国内未见将6-巯基嘌呤用于儿童难治性肾病的治疗,作者重点探讨6-巯基嘌呤在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方法对该科住院的2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根据不同肾病类型,在院外已使用激素者,如为激素耐药型与频繁复发型入院后逐渐减用激素,先减至原剂量隔日疗法,减量的同时加用6-巯基嘌呤(2 mg/kg*d-1)、疗程1年,激素每2~4周减5~10 mg,减至隔天0.5 mg/kg维持1年;如为激素依赖型入院后继用激素(2 mg/kg*d-1),同时加用6-巯基嘌呤(2 mg/kg*d-1)、疗程1年,待肾病缓解后,激素逐渐减量,具体方法同激素耐药型和频繁复发型. 结果经6-巯基嘌呤治疗1个月后,患儿尿蛋白明显减少,起效时间为9~28天,平均17天,总有效率为85.7%.在不同的肾病类型中,激素依赖型疗效最好,依次为激素耐药型、频繁复发型,其有效率分别为100%、84.6%、81.8%.28例均经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其病理类型与疗效的关系,以MsPGN和MCNS疗效最好,有效率分别达到92.9%和80%,MPGN次之,有效率为66.7%.治疗开始后跟踪随访,其中2例因出现药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停止治疗2个月后复发;仅有6例有恶心、呕吐或有食欲下降等胃肠反应,未见对性腺的影响. 结论由于病理类型不同疗效相差较大,临床上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应及时行肾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对病理类型为MsPGN和MCNS者可考虑6-巯基嘌呤治疗,从而减少肾病复发、延长缓解期、避免激素不良反应,是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101例小儿肾活检病理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1例临床诊断为13种肾脏疾病的小儿采用快速经皮肾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肾活检成功率为100%,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MsPGN;临床表现类似的疾病类型不同,同一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可以多样,提示肾活检病理诊断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估计预后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总甙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用双倍剂量雷公藤总甙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NS)的疗效。 方法 :对 1 998年 2月 2 0 0 2年 1 2月在该科住院且病理类型明确的 86例难治性NS患儿 ,用雷公藤总甙 2mg/ (kg·d)治疗 4周 ,随后减半量维持。 结果 :在治疗期间 ,6 6例患儿病情缓解 (占 76 .7% ) ,1 6例改善 (占 1 8.6 % ) ,4例无数 (占 4 .7% ) ,总有效率达95 .3%。其中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 (MCNS)、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PGN)、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PGN)和膜性肾病 (MN)的缓解率分别为 82 .1 % (2 3/ 2 8)、83.8% (31 / 37)、6 6 .7% (1 0 / 1 5 )和 33.3% (2 / 6 )。随访 3个月内未见复发。 结论 :单用双倍剂量的雷公藤总甙是治疗儿童难治性NS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肾活检确诊为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点。结果 ①临床分型中血尿和蛋白尿型37例(61.7%)最多,肾病综合征型16例(26.7%)次之;肾脏病理分级以Ⅱ、Ⅲ级最多。血尿和蛋白尿型病理分级以Ⅱ、Ⅲ级为主,肾病综合征型病理分级以Ⅲb级为主。②免疫病理分型以Ig A+Ig M沉积型最多(38.3%),其次为Ig A+Ig M+Ig G沉积型(35%)。结论临床表现严重的紫癜性肾炎患儿肾脏病理分级重,应早期肾活检,尽早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治疗小儿频复发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37例频复发肾病综合征患儿(24例单纯型肾病综合征和13例肾炎型肾病综合征),每日口服MMF(20~30 mg/kg),泼尼松(1 mg/kg),疗程3~6个月.结果:37例肾病患儿中,24例单纯型肾病经MMF治疗后完全缓解17例(70.8%),部分缓解4例(16.7%),未缓解3例(12.5%);而肾炎型肾病13例经MMF治疗后完全缓解6例(46.2%),部分缓解3例(23.1%),未缓解4例(30.7%).8例微小病变(MCD)经MMF治疗后均完全缓解;以增生为主要病变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共23例,MMF治疗后完全缓解17例(73.9%),部分缓解4例(17.4%),未缓解2例(8.7%).结论:MMF治疗单纯型肾病综合征频复发病例的效果明显优于肾炎型肾病综合征频复发病例;且对于以增生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频复发肾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94例小儿IgA肾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湖南省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儿科的94例小儿IgA肾病住院情况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995~2004年间每年的儿科住院总人数、肾脏病住院人数及其肾活检人数和IgA肾病人数及其病理特征进行比较总结.结果:10年间,住院总人数年均增长率为9.98%(9.98%±4.46%),肾脏病为7.5%(7.5%±4.4%),二者相关系数为0.96(P<0.001),56.3%的肾脏病患者接受肾活检,约每3~4年增长10%,接受肾穿刺者与肾脏病患儿人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5(P<0.05),共发现小儿IgAN病例94例,占肾活检人数8.3%,IgAN患儿与肾活检人数之间相关系数为0.57(P<0.01).94例IgAN患儿临床表现以血尿为主,占76%.病理特征主要为炎症细胞浸润(91%)、肾小管变性(81%)和肾间质纤维化(31%),尤以肾病综合征型IgAN为明显.结论:10年间随住院总人数、肾脏病住院人数和肾活检人数的增加,小儿IgAN的检出率也相应提高.血尿是小儿IgAN的主要症状,常规尿液分析和对无症状性血尿行常规的肾活检将提高小儿IgAN的检出率.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变性和肾间质纤维化是IgAN的普遍性病理特征,尤以肾病综合征型IgAN为明显,与持续性蛋白尿的作用有关.早期控制蛋白尿可能会延缓或降低肾小管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疗效。方法: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28例,每2周1次,每次8~12mg/kg,连用2d。其中频反复及频复发6例,激素耐药22例,经肾活检8例,其中系膜增殖型肾类4例,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1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例,膜性肾病1例,增生硬化性肾炎1例。结果:总有效率96%,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1例,6例频反复频复发病例中,4例获长期缓解,1例复发,1例失访。结论: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疗效显著,缓解率高,副作用相对少。是目前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强有力的手段和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畅飞  张莉  孟梅霞  安军民  高明  傅艳平 《海南医学》2012,23(18):122-124
目的回顾性总结158例肾活检的病理结果,分析其病理类型及临床分类特点。方法总结我院158例肾活检病理资料,分析其病理类型与临床分类特点。结果158例肾活检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25例(79.1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3例(20.89%)。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最多的是系膜增生型肾炎,第二位是IgA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紫癜性肾炎病理类型最多。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布最多的前三位依次是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IgA肾病。其中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主要是系膜增生型和膜性肾病,慢性肾炎的主要病理类型是系膜增生型和肾小球硬化。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肾活检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型肾炎、IgA肾病最多,临床类型则以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IgA肾病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科自1984年~2007年3月间经皮肾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的36例小儿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小儿HBV-GN患者,临床类型以肾病综合征(NS)最为常见,33例(91.7%),其次为肾小球肾炎3例(8.3%);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MN)为主,21例(58.3%),其次为系膜增生性肾炎(M sPGN),10例(27.8%),膜增生性肾炎(MPGN),3例(8.3%),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nPGN),2例(5.6%);免疫荧光检查呈多种免疫复合物沉积;肾组织中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占27例(75.0%)。结论:小儿HBV-GN患者学龄期多见,且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类型以NS居多,病理类型以MN多见,且多样化,对血清乙肝标志物阳性并伴有肾脏损害临床表现的患儿应及早做肾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