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乐死的法理与伦理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红 《医学与社会》2009,22(12):54-55
总结并分析了安乐死的概念、立法现状、伦理研究及不同人群的态度等方面,并提出了对这一焦点问题的建议和设想,认为医护人员应树立安乐死的新理念、明确新观点、关注并积极推行临终关怀、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从而在法理与伦理之间找出一个准确的切入点,为我国尽早对安乐死立法做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3.
安乐死的法学争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督教等宗教文化和儒家文化都重视生命反对自杀。反对安乐死的一条理由是认为人的生命是神圣的,不可剥夺的。无论本人还是他人都没有对自己生命的死的处分权。反对派认为自杀是对人性的贬低,安乐死贬低了人的生命价值。从自由、个人独立、权利、尊严等现代人权意识出发,产生了个人的生死是个人权利的认识。这是为安乐死辩护的“权利论”。  相似文献   

4.
生与死是一个亘古不衰的哲学命题,更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生,需要勇气、信念、超越;死,则不仅仅需要勇气和超越,它还要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制约。安乐死,便是受诸多因素制约的一种非自然死亡。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围绕“安乐死”能否实施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安乐死的道德难题在于人们有没有主动要求死亡的权利,以及家属亲友和医务工作者有没有帮助病人结束生命的权利等。围绕安乐死只所以产生持久的争论,首先在于它本身是一个与意识形态有关的问题,它受社会意识、科学文化素养、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极大。另一方面,安乐死本身确有许多模棱两可之处,不少问题的界限难以划清,如自愿与非自愿,不治之症与可治之症,疼痛难忍与尚可忍受之间就很难区分。况  相似文献   

5.
对实验动物实施仁慈终点,是动物实验伦理的基本要求,除了被广为接受的麻醉法安乐死,非麻醉手段的使用也极为普遍。本文以动物实验伦理的“3R”原则和实验动物福利的“五项自由”为准则,系统探讨了断颈、颈椎脱臼两大非麻醉安乐死方法的伦理正当性,分析了空气栓塞法、液氮冰冻法、放血法、窒息法等作为安乐死方法存在的伦理问题及改进对策,并探讨了多种安乐死方法综合应用的可行性,为处于使用非麻醉安乐死方法伦理困境中的实验者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关于安乐死问题的法学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安乐死的现实呼唤及其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命伦理学中,安乐死一直是个争论较激烈的问题.随着现代医学伦理学的发展,人的死亡问题,不仅要用医学的眼光去看待,而且还要从道德的角度去审视.今天,安乐死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9.
安乐死这一伦理学的崭新理论,因为我国历史文化沉淀所致的原因难以展开。传统的一元文化已不适应现代中华民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心理习俗,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改造、科学取舍、赋于传统文化以新内涵,建立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多元文化体系,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相似文献   

10.
对"残婴安乐死"的伦理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残婴安乐死"的伦理学理论考察中,目的论的思维向度较之义务论更具根本性和优先性.从目的论思维方法的角度来看,出于婴儿自身利益为优先考虑的安乐死行为具有道德合理性.而持义务论的人通常对其持反对态度.但对"残婴安乐死"的价值分析和对义务论所持依据的考察表明:"残婴安乐死"作为一种特殊的具体的道德情境处于义务论进行道德评价的推理逻辑的有效范围之外,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从目的论立场来看"残婴安乐死"的本性:一种必要的恶.  相似文献   

11.
生老病死是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那些身患绝症、目前医疗水平难以治愈的垂危病人,是让其痛苦地死还是安乐死,这个问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经争论了几十年。目前,医疗界在没有对安乐死立法的情况下,仍然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努力延长这些病人痛苦的生命。然而,无论是采取各种医疗措施,加强心身护理或是加强临终护理,最终是徒劳和无谓的消耗而已。笔者认为:当人们对于生命科学的无知与无奈,当一个人不能有尊严地生存的时候,应当给予有尊严地死的自由,因此,从理论上说应当允许安乐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安乐死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通过随机抽样,对276名华中师范大学09届毕业生进行安乐死意愿调查。调查数据表明,安乐死在大学生中的认知程度不高,还有很多人不了解安乐死;在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的接受程度中,两者的接受程度都不超过50%,而被动安乐死的接受程度更是低于25%。但大学生们认为人有权选择安乐死,安乐死也符合人道主义原则,希望进行安乐死立法。大学生的专业、性别以及户口来源都对其对于安乐死的认识有所影响。因此,安乐死的立法还需要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十多年来 ,安乐死问题在我国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并引起激烈讨论。其结果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 ,安乐死明显违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 ,从法学角度看 ,它不符合我国立法精神 ;同时也违反社会主义医德 ,在社会主义中国是绝对行不通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安乐死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符合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 ,不具备社会危害性 ,在我国法律中应当立法确认。本文拟从安乐死的概念 ,实施安乐死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是否符合伦理道德和人道主义原则 ,国外安乐死立法状况以及在我国实施安乐死的立法设想五…  相似文献   

15.
“安乐死”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很敏感同时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从临床医学现在的技术来看,实施安乐死并不复杂,但由于安乐死涉及法律、社会学、生物学、医学、伦理学等诸多方面,因而引起的争论特别大,影响特别广,而且安乐死其在伦理方面的困惑尤其突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安乐死作为安乐和死亡的组合词,其本质在于"仁慈"和"致死"的有机统一,是对"生的痛苦"和"死的痛苦"比较后作出的一种"死"的选择。从系统的角度看,安乐死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涉及相关主体、主体间的相互关系、社会环境以及生命伦理的基本原则。考虑到解决安乐死问题的复杂性和实践需求,必须跳出无尽的极端和片面的争论,以辩证的态度和方法,寻求有效的对策:打破普遍有效的伦理诉求,确保生命伦理基本原则普遍性和多元性之间具有必要的张力;防范片面的理性主义,保持理性与情感之间的必要张力;暂缓安乐死立法,宽容安乐死行为。  相似文献   

17.
18.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施晓亚临终关怀和安乐死是医学伦理学界近年来讨论的热门话题,它们都是针对医治无效的患者而提出来的新观念和新概念。本文将对二者的异同做一点初步的探讨,以期使二者的概念较为清晰。1.临终关怀和安乐死之概念及其来源医学发展到现代,越是尖端、越...  相似文献   

19.
李虹伟 《友谊医学》1999,22(1):14-16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生老病死相互衔接、继承、繁衍的历史。死亡在这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的力量自不待言,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同样每个人也只能有一次死亡,因此死亡也有其自身的价值。死亡的价值在于,它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占据的  相似文献   

20.
安乐死     
安乐死,首次出现在西欧国家荷兰(HOlland),即1984年,荷兰医学会提出安乐死实行准则,1985年,荷兰政府经过讨论后,原则上同意并在刑法里规定允许实行安乐死。其四项基本条件是:(1)病员必须头脑意识清醒,(2)病员必须在适当的时期内,自愿,反复地提出要求安乐死之完整之书面表达形式,(3)病员必须正在承受着无法忍受、无法解除之巨大痛苦,(4)对病员实施安乐死,必须经过负责医生和其他医生之会诊。常用的方法是行注射巴比士盐使病员进入睡眠状态,然后接着注射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