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强心通脉灵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强心通脉灵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VR)的干预机制。方法选择A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治疗组47例,疗程6周。对照组常规予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及时处理严重并发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强心通脉灵。观察2组治疗前后6个月临床疗效,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管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变化,计算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左室射血分数(EF)和室壁运动指数(WMSI)。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显著(P<0.05),2组均可降低血浆AngⅡ、PⅢNP及血清TGF-β1,增加SOD活力,明显改善EDVI、ESVI、EF,但治疗组在改善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WMSI较开始明显改善(P<0.05)。结论强心通脉灵治疗AMI后V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近年来各期刊报道的中药复方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通过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等大型数据库及国外数据库,查阅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机制的研究文献。发现中药复方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机制涉及降低心脏负荷刺激、改善室壁应力、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神经内分泌及抗氧化应激等方面。目前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协同干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凸显出巨大的优势和前景,但尚缺乏足够的循证临床研究,同时分子、基因水平机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董国菊 《环球中医药》2013,(10):783-787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直接影响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焦点。中医药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有多靶点、多环节综合调控的优势,其作用机制涉及从血流动力学到神经内分泌系统,从心肌能量代谢到细胞凋亡等多个病理环节,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益气活血化瘀汤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化瘀汤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起始部结扎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将术后24 h存活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组(16只)和AMI组(15只),假手术组(13只)作为正常对照。治疗4周后进行血流动力学、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和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检测和心肌病理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MI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右心室相对质量(LVRW,RVRW)、AngⅡ、PⅢNP水平显著升高(P<0.01),左室内压最大收缩率(+dp/dt max)、左室内压最大舒张率(-dp/dt max)、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AMI组相比,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组SBP、DBP、LVSP、LVEDP、LVRW、RVRW、AngⅡ、PⅢNP水平下降,+dp/dt max和-dp/dt max、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汤能逆转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赵静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6):525-526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中医病因病机。认为正气亏虚是心室重构的病理基础,气滞血瘀痰阻是导致心室重构的主要原因,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是心室重构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的心室容积、形状、室壁厚度、心肌结构和超微结构等方面的改变,称为梗死后心室重构.临床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RB)、钙通道阻滞剂(CCB)以及中医药都具有防止心室重构的作用,其中以ACEI及ARB常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医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 Med、Cochrane图书馆各建库日期至2018年8月,比较中医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AMI后心室重构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再用Grade Pro软件对主要结局指标进行证据等级评价。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共计1 50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联合治疗可减少左室舒张末容积(SMD=-0. 37[-0. 63,-0. 12]),减小左室质量指数(SMD=-0. 41[-0. 76,-0. 07]),升高左室射血分数(SMD=0. 79[0. 58,1. 00]),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纯常规治疗(OR=4. 56[2. 27,9. 17])。结论:中药能安全有效地减轻AMI后患者心室重构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中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干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纪元  陆曙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189-1191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的左心室的进行性扩张和外形改变被称为"梗死后心室重构",包括心室容积、形状、室壁厚度、心肌结构和超微结构等方面的改变[1]。近年来,诸多研究证明中药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起到抑制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改善心室功能的作用。现将其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阮小芬  蒋梅先  杨慧  徐燕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033-1034,1036
目的观察康心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心方组,均予临床常规治疗,康心方组加用康心方治疗,疗程12周。观察重构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及室间隔厚度的变化;从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清脑钠肽(BNP)观察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左室内径较治疗前有增大趋势,康心方组无明显变化;康心方组收缩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BN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康心方能改善心功能,而对心室重构指标影响不显著,可能与干预疗程和观察时间短有关。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后心脏会经历一系列形态学和功能的改变,这个过程称为心室重构,心室重构会加剧心力衰竭的形成。现代研究表明,多种机制参与到心室重构的进程中。目前现代医学的标准治疗方案并不能完全从诸多靶点进行心室重构的全面控制。中医药从分子、细胞及动物研究方面,已表明其干预AMI后心室重构的有效性,丰富了AMI后心室重构的防治手段。通过近年文献研习,系统介绍了AMI后心室重构的心肌纤维化、能量代谢、自噬等机制,并对新近中医药通过以上靶点干预心室重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强心通脉灵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心通脉灵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室重构(VR)的干预机制。方法选择Wistar大鼠85只,随机分为强心通脉灵大剂量组(QXLmax组)12只、强心通脉灵小剂量组(QXLmin组)14只、卡托普利组11只、模型组15只和假手术组13只,采取冠状动脉结扎造成AMI模型,术后均予口服给药治疗,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予以相应的生理盐水。4周后处死,放射免疫法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光镜下观察心尖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ABC染色测TGF-β1的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及各给药组AngⅡ水平较高,各给药组较模型组有下降趋势,其中QXLmax组较卡托普利组及QXLmin组更低。模型组及各给药组SOD水平较假手术组降低,QXLmax组及QXLmin组较模型组有升高趋势,左心室质量指数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各给药组较假手术组有升高趋势,QXLmax组较QXLmin组及卡托普利组低。卡托普利组及QXLmin组健存心肌细胞周围胶原组织明显减少,QXLmax组病理改变最轻,偶有少量胶原纤维增生。TGF-β1表达QXLmax组较QXLmin组及卡托普利组低(P<0.01)。结论强心通脉灵可降低AMI后大鼠血浆AngⅡ水平,增加SOD活性,降低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心肌组织TGF-β1表达,从而平稳AMI后VR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40例,在一般抗血栓治疗(奥扎格雷+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氯化钠溶液100mL,静滴,bid;对照组40例,仅用奥扎格雷和阿司匹林,两组疗程均14d。结果:试验组14d和30d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欧洲脑卒中评分(ESS)的有效率分别为42.5%和47.5%,对照组为22%和22.5%,治疗后30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4d和30d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率,试验组为70%和75%,对照组为42.5%和4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P=0.0113和P=0.0107)。两组均末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国内近十年来针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概况,并加以分析归纳,提出针炙在治疗该病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针炙在该病的临床应用中以头针为主并综合其它疗法多见,但也不乏其它特色疗法的应用,而且疗效均非常显著;在临床实验研究中以针炙对血液中各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为主。各研究表明,针灸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针炙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10 mg/次,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5、10 d,治疗结束时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促炎/抑炎细胞因子、自由基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是83.61%、6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5、10 d,治疗结束时治疗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的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从治疗10 d开始,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白细胞介素13(IL-1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组IL-6和ET-1在治疗5、10 d,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IL-13、SOD水平在治疗10 d、治疗结束时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MDA水平在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达拉奉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和抑制炎性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5.
应用益心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患者48例,结果显示:该药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及QT离散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比较心肌肌钙蛋白 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45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患者 42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 47例 ,检测其血清中的肌钙蛋白 (c Tn )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AMI组 c Tn 检测为阳性结果的例数明显高于 UAP组及OMI组 (P<0 .0 1)。 c Tn 诊断 A MI的敏感性为 10 0 % (4 5 / 45 ) ,CK -MB为 86.7% (3 9/ 45 ) ;c Tn 诊断 AMI的特异性为96.7% (86/ 89) ,CK-MB为 5 5 .1% (4 9/ 89)。c Tn 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 CK-MB。结论 :c Tn 对于诊断A MI较 CK-M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且检测更方便、快捷 ,对 AMI的诊断、鉴别诊断等具有重要意义 ,是一种新的更有价值的 AMI的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 TNI)和心肌钙调蛋白(CaM)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增强患者心脏泵功能的机制。方法将16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急诊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生脉组,常规治疗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急诊常规用药处理,生脉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60 m L静滴。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肌相关蛋白及其基因表达情况及心脏泵功能、尿量、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治疗7 d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生脉组血清c TNI和c TNI mRNA、CaM和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mRNA水平及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均明显降低(P均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缩小,左心室最大上升/下降速率(±LV dp/dtmax)、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舒张压(DBP)和脉压差(PP)增大(P均0.05),尿量和心脏指数(CI)明显增加(P均0.05)。生脉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室间隔穿孔、心律失常和急性肾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增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脏泵功能,机制可能与其下调c TNI和CaM、纠正异常开放的钙通道、避免心肌细胞"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柔肝养阴活血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予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柔肝养阴活血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连服6个月。应用心脏超声检查2组患者AMI后(14±2)d及1个疗程后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并计算E/A。结果2组AMI后(14±2)d LVEDd、LVEF及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个疗程后2组LVEDd、LVEF及E/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柔肝养阴活血法可明显改善AMI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邢惠娟  黄乾坤  马效麟  常红  孙强 《陕西中医》2021,(11):1536-1538,1543
目的:探讨黄角汤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纤维蛋白原(FIB)、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8例和研究组49例。常规组参照脑梗死指南给予常规治疗,此基础上,研究组再给予黄角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两组平均血流流速(Vm)、平均血流量(Qm)及血管阻力指数(RI)、HbA1c、FIB指标、神经功能损伤、炎症水平、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5、7、14 d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研究组比常规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Vm、Qm升高,RI、HbA1c、FIB及NIHSS评分降低,研究组比常规组更明显(P<0.05); 两组治疗后S100β、NSE以及GFAP水平降低,研究组更明显(P<0.05); 两组治疗后TNF-α、IL-1β以及hs-CRP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mRS分级优于常规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黄角汤可有效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清HbA1c、FIB因子表达水平,改善神经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4 g/次加入到250 mL生理盐水中。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损伤因子抗心磷脂抗体(AC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0%、9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CA、hsCRP、Hcy、NIHS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和血管损伤因子的相关指标,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Barthel指数,在临床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