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匿性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引起假性II°I型和/或II型房室传导阻滞,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而隐匿性窦房交界性期前收缩产生假性II°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静止,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遇到一例,特分析于下。临床和心电图资料患者男性.20岁,甲状腺机能亢进,甲克性心脏病,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是对应于具有病理意义的“房室传导阻滞”的概念,意指心脏激动因遇生理不应期而引起的传导延缓或中断现象,心电图惯称为房室干扰现象。但广义的生理性传导阻滞还应包括生理因素引起不应期延长所致的传导阻滞。常见原因:①心房频率过快,心房周期(或联律间期)小于房室交接区生理不应期。见于心房颤动、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和期前收缩。②心室频率加快,大于心房率,使心房激动遇到心室激动隐匿除极房室交接区产生的生理不应期。如室性或房室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加速逸搏、期前收缩(或隐匿性期前收缩)。③窦性心率过慢,小于…  相似文献   

3.
好图回放之5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4岁,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 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不齐,②频发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显性期前收缩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部分呈隐匿性传导(见梯形图),③房室交接区性逸搏,④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4.
特殊类型QRS波形正常化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特殊类型QRS波群形态正常化形成机制,通过对15例非期前收缩引起的正常化QRS波群心电图分析,发现可分别用以下几点解释:(1)束支或房室旁道频率依赖性传导阻滞,(2)束支超常传导,(3)束支裂隙现象,(4)室性融合波群,(5)不完全性隐匿性束支内文氏现象.提示上述几点分别是形成问歇性束支传导阻滞或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原因之一,理解它们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和认识心律失常中常见的心电现象.  相似文献   

5.
近年有人提出QT离散度(QTd)及校正的QTd,QTcd,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恒性,QTcd的增加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现报告38例美西律治疗室性期前收缩(PVS)前后的心电图QTcd变化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994年1月~1998年6月收治的频发PVS者38例。24hDCG记录平均PVS>30次/h,除外以下情况: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先天性或获得性长QT间  相似文献   

6.
近来,我们采用静滴美乐心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经病史、查体、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31~78岁,平均46.3±9.4岁。其中缺血性心脏病1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窦性心律10例,心房纤颤11例,房性期前收缩5例,室性期前收缩8例,左束文传导阻滞2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3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心功能分级(NY…  相似文献   

7.
雪上一枝蒿中毒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ST-T改变、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但发生III°房室传导阻滞(III°A-VB)者少见。今将所见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单纯性Ⅱ°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心电图诊断已为人们所熟知,伴交界性并行收缩的诊断也并不难,但象本图这样在A-VB的基础上出现数种异位搏动,且窦性和交界性二者的频率有简单的数字巧合而发生干扰现象引起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实属少见。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期前收缩(PS),由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冲动,使心脏搏动提前发生。根据起搏点部位的不同分为房性(PAS),房室交接性(PNS)和室性(PVS)三种。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5~1999年5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4例,并发PVS118例,占95.1%,男:83例,女:35例,  相似文献   

10.
隐匿性室性期前收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63年,Schamroth和Marriott首先提出隐匿性室性期前收缩(concealedventricular extrasystoles)这个概念,此后国内外文献陆续有类似报道,随着动态心电图的发展,并将有更多病例发现。本文拟就隐匿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加以综合,以冀提高对隐匿性室性期前收缩的认识和判断水平。一、隐匿性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当长时间心电图记录时,有时可观察到室性早搏呈特殊分布规律,即显性室性早搏(manifest ventrieular extrasystole)之间的窦性心动数目总是呈奇数。这种奇异现象可用持续性室性早搏二联律解释。如图1所示。a为显性室性早搏,它与几乎同步下传的窦性搏动2在房室连接处发生干扰,使2不能下传。按照一般早搏二联律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引起的心电图表现及形成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中出现的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结果观察到6种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①房性期前收缩或心房颤动诱发慢快型AVNRT,②AVNRT伴2:1房室传导阻滞或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时不影响心动过速周长,③室性期前收缩诱发慢快型及快慢型AVNRT,④房性期前收缩重整慢快型AVNRT,⑤两条房室结慢径路交替顺传引起的慢快型AVNRT,⑥房室结双径路同步不等速传导引起的1:2房室传导及折返。结论认识这些心电图现象并了解其形成机制,有助于体表心电图诊断房室结双径路传导。  相似文献   

12.
王友武 《心电学杂志》2010,29(5):420-421
患者男性,7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因阵发性头晕、胸闷入院。行动态心电图监测,02:30出现Ⅱ、Ⅲ、aVFST段抬高0.20~0.30mV,V2~V6、Ⅰ、aVL段改变,同时Ⅱ、Ⅲ、aVFST段抬高0.2~0.3mV,持续时间约5min,至02:45基本恢复,期间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  相似文献   

13.
邓万俊 《心电学杂志》1999,18(4):225-226
患者女性,92岁.临床诊断;带状疱疹,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右位心.心电图(图1)示:V_1导联P波按规律出现,P-P间期0.84s,正常窦性激动的P-R间期固定为0.20s.第3、5个QRS波群为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偶联间期分别为0.68及0.60s,第6个QRS波群之后出现一个隐匿性间位性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该期前收缩顺向及逆向传导均受阻,因此在心电图上无从表现,但由于其在房室交接区逆行隐匿性传导,产生一次新的不应期,致使下一个窦性心搏的P-R间期自0.20s意外地延长至0.32s.第10、12个QRS波群亦为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偶联间期分别为0.82及0.80s.V_3导联窦性P波亦按规律出现,可见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呈间歇性二联律,偶联间期逐渐缩短,从0.84→0.80→0.7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室性期前收缩(PVS)后的窦性心律的变化规律。方法从8550例ECG中选择210例同一份图中有3个或以上导联记录到PVS的进行观察。结果PVS可引起的文氏现象、窦性反复心律及短暂干扰性房室分离等少见心律失常。结论PVSST&、T波的改变是由于肌肉张力、收缩力的变化影响心肌复极的作用所致,其本身并无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概念 三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中,在一定条件下,房室交接区和室性期前收缩或逸搏,或人工心室起搏,部分可通过室一房或交一房逆传夺获心房产生逆行P波。此称单向性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65岁。临床诊断: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症。长Ⅱ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P-P间期匀齐,频率约107次/min,可见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PVS)。呈二或四联律,且2个PVS之间的窦性搏动数目符合2n 1规律,配对间期呈长短交替,短的约为0.42~0.44s,长的为0.50~0.52s,传导形式如梯形图所示:在PVS的折返径路内存有2个水平传导性能不同的阻滞区,近端为2:1阻滞,远端为3:2传导的文氏阻滞区,故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显性、隐匿性PVS二联律伴折返径路内A型交替性文氏传导。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9岁。无明显诱因胸痛1h来诊,伴心慌、牙痛。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多源室性期前收缩。STⅡ、Ⅲ、aVF抬高0.10~0.25mV,Ⅰ、aVF及V4~V6导联可见ST-T改变。55min后,心电图恢复正常。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造成房室结动脉供血不足有关。变异型心绞痛可诱发多种心律失常,本例为多源室性期前收缩,如不及时处理,不能排除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故临床应加强对变异性心绞痛足够的重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病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12月110例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实施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心律失常检出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4.55%(χ2=5.153,P=0.023);观察组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早发,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传导阻滞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变异性指标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可提高病人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早发,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9.
韦登斯基现象、剥皮(Peeling)现象都是用以解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时,期前收缩或逸搏后使房室或束支传导得以改善的理论。现结合5例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缓慢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赛房和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以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十分常见;但患病宰尚未确定。近年流行病学研究表明。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和病窦的病死率亦随年龄而增高。上述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可能由心脏传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