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患者:女,41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5个月,胸闷、气促7 d,晕厥2次"入院。入院5个月前患者乘长途飞机后出现双下肢水肿,伴头晕、胸闷,未予重视。1周前,患者再次乘长途飞机后出现脚肿,且活动时发生晕厥2次,伴胸闷、气促、咳嗽,于当地医院查CT示双侧肺栓塞,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体格检查:血压95/6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呼吸急促,心率110次/min,心律齐,肺动脉瓣区第  相似文献   

2.
1病例资料患者,男,63岁,因胸闷、气促3年伴腹胀,双下肢水肿1年于2010-08-19入院。患者3年前活动后感胸闷、气促,休息后缓解,无胸痛,1年前腹胀、气促加重伴双下肢水肿,曾多次在外院诊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示正常。既往否认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结核等病史。体检:BP 90/50 mmHg(1mmHg=0.133kPa);P 85次/min;R 24次/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18岁,主诉活动后心悸气短半年,伴咽痛1周.患者于半年前于跑步时出现心悸气短,休息后缓解,近1周出现咽痛、咳嗽,自服头孢类抗生素后好转.入院时体检:T 36.4℃,P 66次/min,R 20次/min,BP 120/80 mmHg(1 mmHg=0.133 kPa),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无啰音.  相似文献   

4.
郑萍  柳梅 《心脏杂志》2011,23(2):217
血友病丙患儿又需行先心病手术则十分罕见。1临床资料患儿,男,16 d,2.6 kg,因"口唇及肢端紫绀16 d"于2010年2月1日入院。入院后查体:T 37℃,R 45次/min P 159次/min,BP 78/40 mmHg SPO2 35%,神志清楚,巩膜无黄染,口唇、指端紫绀,无杵状指(趾),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软,颈静脉无充盈,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7岁。因口唇青紫伴活动后气促4年余入院。患儿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唇青紫,伴活动后气促,后逐渐出现指趾端紫绀,当地医院未明确诊断,也未行特殊治疗。患儿自幼无鼻出血、呕血、咳血及黑便史。父母健康,无遗传病史。体检:T37℃,R25次/min,P120次/min,BP100/75mmHg,体重19.5kg,身高120cm。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及瘀  相似文献   

6.
1病例简介患者,女,73岁,因反复胸闷、气促10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2 d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史10年,无脑卒中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2℃,呼吸24次/min,血压115/70 mmHg(1 mmHg=0.733 kPa),血氧饱和度96%。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24岁。因紫绀、心悸20余年于1986年10月7日入院。自幼口唇、肢端有紫绀,并常感心悸、气促、头昏、乏力,活动后加剧。易患“感冒”。查体:T:36.8℃,P:110次/分,BP:14.6/10.6 kPa(110/80 mm Hg)。发育差,中度紫绀,轻度杵状指、趾,左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41岁,因气促20天入院。患者半年前健康体检发现宫颈癌,住外院行“平阳霉素,顺铂”方案化疗二次后,于20月余前行子宫、附件切除及腹腔淋巴结清除术。术后又同一方案化疗1次。每次化疗均有咳嗽,咯白色泡沫痰,化疗结束后,咳嗽咯痰即消失。20天前出现胸闷、气促,说话、活动可加重,经外院抗炎治疗无好转。入院时查体:T36.7℃、P98次/min、R26次/min、BP100/60mmHg。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唇、舌、指无明显紫绀,气管居中,双肺叩诊清音,听诊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双下肢无浮肿。胸片示双肺磨玻璃样影像,CT示双肺弥漫性纤维条索样…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5岁。因头昏3年、发现血压高1年于2005年11月28日入院,既往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及双下肢水肿史,无药物过敏及硝酸酯类药物使用史。入院体检:T36·5℃,P55次/min,R20次/min,BP210/110mmHg(1mmHg=0·133kPa),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平卧位,口唇无发绀,双肺无异常,心界不大,  相似文献   

10.
D-二聚体阴性的肺血栓栓塞症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临床资料 1.1病例1患者,女,63岁。主因胸闷、气短2d,于2004年10月18日入院。患者2d前无踢显诱因出现一过性晕厥,后出现活动后气短,渐进静卧时亦有气短,无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既往高血压病40余年。查体:T36.8℃,P90次/min,R30次/min,BP120/60mmHg,神志清,呼吸急促。口唇轻度紫绀,颈静脉未见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0次/min,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81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3年,再发2月入院。3年前出现双下肢水肿,对称性,登3、4层楼梯感气促,无尿少、颜面水肿、眼黄、尿黄、腹胀等。每年发作1~2次,伴或不伴气促,每次均服用"利尿剂"治疗,水肿和气促均可好转。查体:消瘦,血压120/60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率65次/min,心界无扩大,胸骨左缘第4肋间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  相似文献   

12.
静脉胺碘酮引起肝损伤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61岁,农民,主诉因胸闷、气促4 d于2007年1月1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 d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休息后无缓解,无咳嗽、咳痰、胸痛.入院体检:T 36.0℃, P 80次/min,R 20次/min,BP 120/75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湿性音,心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4岁,因反复胸闷气促2年,加剧伴双下肢水肿2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休息后症状缓解。2个月前症状加剧,上2层楼即感胸闷气促,伴双下肢轻度水肿,时有口唇发绀。当地医院超声心动图示三尖瓣狭窄,右心房扩大,二尖瓣叶增厚。予小剂量利尿剂治疗,症状有所好转。入院时体检:T37·1℃,P90次/minBP110/68mmHg(1mmHg=0·133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骨无压痛,颈静脉充盈,心界不大,律齐,心尖区及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3级,肝肋下2cm,肝颈反流征阳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入院后查血沉70mm/1h;胸片示少量胸水…  相似文献   

14.
患儿女.2岁5个月,因查体发现心脏杂音2a2个月,于2003年4月5日入院。患儿易感冒,活动后口唇紫绀并气促,有蹲踞史,发育较同龄儿童迟缓。查体:T35.8℃,P100次/min,R20次/min,Bp90/60mmHg。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无畸形,口唇轻度紫绀,颈软,无颈静脉怒张。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31岁。因间断咳嗽、咳痰2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周入院。患者自述1岁时出麻疹后出现咳嗽、咳痰,诊断为肺炎。之后每年间断出现咳嗽、咳痰。查体:体温37℃,脉搏12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80mmHg。口唇明显发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廓呈桶状,右侧肋间隙增宽。触诊:两侧语颤对称,无胸膜摩擦感;腹软,肝肋下两指。  相似文献   

16.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伴肺动静脉畸形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15岁,因口唇发绀15年,加剧2年于2002年6月7日入院。患者自幼出现口唇发绀,无胸闷、心悸,无喜蹲踞,无咳嗽、气急,未就医。近2年来活动后发绀加重,并出现气促,到胸心外科就诊。心脏彩超示:心脏各房室未见明显异常,未见右向左分流征象,遂转入我科。患者既往有反复少量鼻出血史,家庭中多人有鼻出血和发绀表现。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00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05/75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发育欠佳,  相似文献   

17.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因活动性胸闷、气促伴双下肢水肿1周于2010年4月26日入院。入院前一周因受凉后出现活动性胸闷、气促、双下肢水肿,伴咳嗽、咳少量白痰,夜间不能平卧。4月19日曾至外院就诊查心电图:窦速,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女性,62岁,以"反复气促2年,腹胀、双下肢水肿2个月"为主诉于2017年1月3日入院。现病史:2年前登1楼感气促,伴乏力、头晕,休息后缓解,夜间可平卧休息,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无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无少尿、双下肢水肿,未重视未诊治,症状反复发作。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双下肢水肿,仍有活动后气促,活动耐量较前相仿,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6岁。因活动后心悸、气短4年,加重伴胸痛、双下肢水肿3个月于1998年6月20日入院。患者于1994年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休息后好转。1997年10月出现头痛、头晕及恶心、呕吐。1998年4月初感心悸、气短较前明显加重,并出现左胸部疼痛,双下肢水肿,夜间不能平卧。患者自小体质较弱,体力较差。体检:神志清,精神差,端坐位,口唇轻度紫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可触及震颤,心界向双侧扩大。心率110次/min,律齐,心尖区可闻及粗糙的/级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隆隆样舒张期…  相似文献   

20.
病历资料:患者女,20岁,主因"反复晕厥半月,咳嗽、呼吸困难1周,左下肢肿胀3 d"于2010年3月19日入院。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晕厥,多为活动后出现,每次持续2~3 min后自然清醒,醒后伴轻微胸闷、乏力,休息后缓解,无抽搐、偏瘫及大小便失禁,无发热、盗汗、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心慌等;1周来伴有咳嗽、呼吸困难,3 d前发现左下肢肿胀,右下肢无明显异常,为进一步诊治到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6.7℃,脉搏:122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124/86mmHg。神志清楚,呼吸急促,口唇发绀,胸廓对称,呼吸运动及呼吸频率快,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