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近3年12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分为:快速性室上性和快速性室性,快速性室上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0例普鲁卡因胺组和30例胺碘酮A组,分别给予普鲁卡因胺和胺碘酮。快速性室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0例利多卡因组和30例胺碘酮B组,分别给予利多卡因和胺碘酮。以接受治疗24 h为动态观察期。评价各组间服药24 h后治疗有效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1发生快速性室上性时,普鲁卡因胺组与胺碘酮A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发生快速性室性时,利多卡因组与胺碘酮B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胺碘酮能有效控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评价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60例冠心病为研究主体。为其进行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诊断,分成A组和B组,分别是83例和77例。A组给予动态心电图诊断,B组给予常规心电图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A组心肌缺血阳性率是92.77%,B组是63.64%,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和房性心律失常阳性率分别高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可更准确的诊断出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症状,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可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与心脏房室肥大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168例患者,按有无"心房扩大、左心室肥厚"分为心房心室正常组(A组)87例,左心室肥厚(LVH)组(B组)52例,心房扩大合并左心室肥厚组(C组)29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C、B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86.21%,25/29;63.46%,33/52)明显高于A组(32.18%,28/87)。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B组(15.38%,5/52)、C组(31.03%,9/29)明显高出A组(4.60%,4/87),以C组的发生率最高。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0.00%)、B组(11.54%,6/52)、C组(20.69%,6/29),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或左心房扩大时发生复杂性心律失常的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168例DCM患者分为基础治疗组(A组,82例)及基础治疗加美托洛尔治疗组(B组,86例),给予B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美托洛尔25mg/tid,疗程12个月。治疗前后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测QTd、QTcd、HR、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B组QTd、QTcd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A组显著降低(P均〈0.01),左室射血分数较A组明显提高(P〈0.01),而HR、血压无明显变化fP〉0.05)。提示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结论:DCM患者长期应用美托洛尔可显著降低QTd、QTcd及VA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08例冠心病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中,治疗效果明显者62例,有所进展者38例,医治无效并最终死亡8例,治疗有效率为92.59%。结论威胁冠心病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是急性心肌梗死与合并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因此,要有针对性开展冠心病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阳  陈军喜 《江西医药》2007,42(12):1108-1111
目的 对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其变化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有室性早搏的冠心病患者53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分组,A组(不良室性心律失常组:伴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多源性室早或频发室早)21例,B组(良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偶发室早)32例,Hoher记录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指标,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间的差别.结果 A组TO值高B组(0.80%±3.94%VB-1.45%±4.37%;P<0.05),而TS值低于B组(11.03±11.01ms/RR问期vs19.78±19.00ms/RR间期,P<0.05).A组HRV各时域指标均明显小于B组.结论 冠心病患者伴有不良室性心律失常时,HRT现象变钝,说明HRT对预测有不良性室性心率失常的患者的危险性具有临床价值.HRV各时域指标降低,表明HRV下降与不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HRT可弥补HRV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美西律对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正常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的影响。观察心衰与心律失常及治疗的关系。方法:观察组20例,心功能Ⅲ-Ⅳ级,对照组A组30例,心功能Ⅰ-Ⅲ级,对照B组20例,心功能Ⅲ-Ⅳ级(心功能Ⅲ-Ⅳ级按入院先后分组)。观察组矫正心功能基础上加用美西律300-450mg.d^-1,对照A组在治疗原发性病基础上加用美西律30-450mg.d^-1,对照B组单纯矫正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25%,与对照A组(73.3%)比较,P<0.01,与对照B组(20%)比较,P>0.05,结论:本观察提示,心衰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78例经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明确有LVH的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及104例无LVH的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Holter),分析并比较两组间室性心律失常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VA)、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CVA)发生例数分别为:68(87.18%)、9(11.53%),对照组则分别为:31(29.81%)、0(0%),观察组VA及CVA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LVH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屈露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26(3):75-75,7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7例AMI合并高血压(A组)与79例AMI无高血压(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有吸烟史、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及既往有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史的比例高于B组(P<0.05),且女性比例高于B组(P<0.05),A组餐后诱发及无典型胸痛者较B组高(P<0.05),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速、室颤等并发症均高于B组(P<0.05)。结论:AMI合并高血压者具有较多的冠心病易患因素,病程中易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速、室颤等严重并发症,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液稀释对冠心病患者手术 QT离散度 (QTd)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择 6 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 ( 组 )和血液稀释组 ( 组 )。 组在术前采集自体血 2 0 0~ 6 0 0 m l,同时输注平衡液使血液达到中度稀释状态 ; 组未采取以上措施。两组均于术前、术中 1小时、术后第 1、 2天记录同步 12导联心电图 ,测量 QTd并观察室性心律失常。结果 两组 QTd术中、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有所增加 (P<0 .0 5或 P<0 .0 1) ,但 组增加明显多于 组 (P<0 .0 1) , 组室性心律失常也较 组容易发生。结论 血液稀释可相对缩短 QTd,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并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冠心病并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前均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7d,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治疗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总有效率86%,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3%,与对照组的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并发室性期前收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丁莉鲁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274-227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心室晚电位(VLP)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60例ACS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用常规治疗,B组用辛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ACS病人治疗前后VLP阳性率的变化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两组ACS病人治疗后VLP阳性率均有减少,而B组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ACS病人的VLP阳性率,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QT离散度 (OTd)变化以及相关因素和贝那普利的影响。方法测定 6 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 2 0例健康老人的QTd。 6 7例随机分为 35例贝那普利治疗组和未用贝那普利的 32例对照组。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QTd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 (5 6± 9.2msvs 37.5±10 .6ms,P <0 0 1)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者的QTd大于无左室肥厚者 (6 8 4± 15msvs 42 .3± 10 2ms ,P <0 0 1) ;高血压伴室性心律心常者QTd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者 (6 4 3± 7.5msvs 44 .6± 6 9ms,P <0 0 1) ;贝那普利治疗前后QTd显著缩小 (5 4± 9.8msvs 34 .6± 8 8ms,P <0 0 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QTd增大与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有关 ,贝那普利治疗使QTd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4.
陈亚林  卢小霞 《贵州医药》2003,27(11):1016-1016
在室性心律失常中 ,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我们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以盐酸索他洛尔治疗室性早搏 2 9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2 9例患者 ,其中男 1 7例 ,女 1 2例 ,年龄 2 1~ 73岁 ,平均年龄 5 2 .3岁 ,体重 4 6~ 6 8kg ,平均 5 6 .9kg ;其中冠心病 1 2例、心肌炎 3例、高血压7例、风心病 4例、原因不明 3例。Lown氏Ⅱ级 :频发室性早搏 >30次 /小时或 2次 /分钟 1 2例 ,Lown氏Ⅲ级 :多源性室性早搏 1 0例 ,Lown氏ⅣA级 :连续成对的室性早搏 3例 ,Lwon氏ⅣB级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4例。1 .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出现心力衰竭时所发生的心律失常及其与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已确诊为DCM心力衰竭患者93例,分别实施6min步行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按心力衰竭程度不同将其分为A、B、C三组,随后进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果上述每组病例DCG至少检出2类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其次是房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A、B、C三组心力衰竭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排序依次为C组〉B组〉A组,经方差分析,C组、B组与A组之间有显著差异,而c组与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F=3.67,P〈0.05)。结论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类型多样,多为复合型,其严重程度与心力衰竭程度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胺碘酮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转归。方法选取1995年9月~2005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注射胺碘酮,B组患者注射利多卡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1周治疗后,A组显效率为43.33%,有效率为50.00%,无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3.33%;B组显效率为26.67%,有效率为43.33%,无效率为30.00%,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胺碘酮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起效快,效果好,疗效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美托洛尔(Metoprolol)干预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 74例AMI患者分基础治疗 美托洛尔治疗组(A组,37例)和基础治疗组(B组,37例),并对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的QTd进行对比分析。另设正常人组25例(C组)作对照。结果 A、B组患者QTd较C组明显增加(P<0.01),在74例AMI患者中伴室性心律失常者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P<0.01),前壁心肌梗死与下后壁心肌梗死间QTd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7天后A、B两组的QT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但A组较B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AMI患者早期QTd增加,并且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与梗死部位无关。美托洛尔可降低AMI早期QTd。  相似文献   

18.
盐酸胺碘酮治疗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重心律失常定义为持续或阵发性室速、多源性或多形性室早、频发或成对室性早搏。本文观察盐酸胺碘酮治疗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院自 1 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共收治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76例 ,其中男 70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56± 1 3岁。其中持续性室速、阵发性室速 33例 ,多源、多形、频发室早 43例。电解质紊乱及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严重窦缓、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长Q T间期综合征除外。1 2 方法  7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1例 ,平均年龄 57± 1 0岁 ;男 37例 ,女 4例。在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将5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取胺碘酮配合常规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方法78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常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地高辛等治疗,分组B组CHF治疗,A组给予加用胺碘酮0.2g,3次/d口服,逐渐减量,维持治疗直至观察终点。观察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左室射血分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室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88.2%,A组左室射血分数为(50.6±1.8),B组为(46.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心力衰竭病死率15.1%,较B组(24.8%)减低(P<0.01),A组24个月内心力衰竭恶化再次住院率(12.0%),明显低B组(P<0.01)。治疗间A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厌食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2例,发生率10%。结论胺碘酮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理失常安全和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