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环境改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WHO 预测,至2025年,将有300万糖尿病患者[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为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30%~50%糖尿病患者发生D P N [2]。在吸烟、≥40岁及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人群中DPN 发生率更高。DPN可累及感觉神经,产生肢体麻木疼痛,有时剧痛难忍,夜间疼痛加重。随着病情的进展可累及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出现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甚至痿废失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缓解临床症状和预防神经病变与恶化为DPN 的治疗目标,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DPN 治疗也不断发展,本文就DPN的中西医药物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一种以肢体远端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致死致残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糖控制和对症治疗是DPN治疗的主要方面,但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也会继发神经病变,其神经病变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展。本文综述肠道菌群和DPN的关系,分析肠道菌群、糖尿病和神经病变三者间的关系,探讨肠道菌群防治DPN的研究潜力,以期为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和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传导速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随着糖尿病人的日益增多,其中又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最常见,临床表现因损伤神经不同而各异。肌电图检测神经传导速度(NCV)是DPN受损的直接证据,对DPN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用最先进的丹麦产高速数字化(Key-pint)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我肌电图室对2002年6月~2004年6月临床确诊的200例糖尿病患者行NCV测定,包括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F波等,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中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最为常见。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是DPN中最常见的类型,隐匿起病,缓慢发展,以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由于药物治疗的种种限制,目前国内外倾向于非药物治疗的研究逐渐增多,如电疗、磁疗、超声疗法、针灸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操作简单,疗效明显,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肌电图联合糖尿病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DPN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治疗的8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及双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PN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肌电图联合糖尿病病程对DPN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糖尿病病程、TG、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高血压、吸烟史等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PN组患者腓总神经的MCV及腓浅神经的SCV值均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腓总神经的MCV、腓浅神经的SCV均为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腓总神经的MCV、腓浅神经的SCV及糖尿病病程联合诊断DPN的RO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用肌电图测定70例糖尿病患者(35例DPN患者和35例非DPN患者)正中神经及腓浅神经传导速度,并同时检测血清VEGF、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DPN组正中神经及腓浅神经传导速度均低于非DPN及正常组(P <0.01). DPN组血清VEGF浓度明显高于非DPN组(P<0.01).结论:DPN患者中VEGF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神经痛十分普遍,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占各种神经痛的10%。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DM)患者DPN发生率为7.5%~24%,并随年龄增加和病程延长而增高,且与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DPN的发病与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及由此导致的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应激自由基增多和自身免疫紊乱等因素有关,目前缺少特异性治疗方法。本文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polyneuropathy,DPN)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以及己酮可可碱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口服弥可保治疗组(DPN1组)、口服己酮可可碱治疗组(DPN2组)、弥可保+己酮可可碱治疗组(DPN3组)。同时选取正常对照组36例健康对照者,单纯糖尿病组40例患者。各组均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同时对3个治疗组进行3个月的治疗,对其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及肌电图的测定。结果1)单纯糖尿病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DPN各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个月治疗后,DPN1、2、3组与治疗前自身相比较,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PN3组神经传导速度增快的程度最强,DPN2组神经传导速度增快比DPN1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展过程中,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口服弥可保、己酮可可碱均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二者联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病人十分痛苦。现行的检测方法及治疗手段相当局限。目前一般DPN检测方法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因EMG/NCV主要反应大神经病变,而糖尿病痛性神经病主要为小神经纤维受累,故对此类患者,应采用更为特异的神经检查法,即定量感觉检测法。定量感觉检测是唯一检测早期病变的方法,同时也是治疗效果评定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临床上神经痛十分普遍,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占各种神经痛的10%。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DM)患者DPN发生率为7.5%~24%[1-2],并随年龄增加和病程延长而增高,且与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3]。DPN的发病与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及由此导致的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应激自由基增多和自身免疫紊乱等因素有关[4],目前缺少特异性治疗方法。本文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